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历史上的曹操是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诗人。他兴兵屯田,抑制豪强,以勇略统一中国北方。文学上,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著名的“三曹”之一。他的诗歌苍凉悲壮,他的散文清峻通脱,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三国志》给他以很高的评价,称他是“明略最优”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①
但曹操卒后不久,一些野史、杂录、民间传说便开始显示出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但魏晋时期,尊曹、贬曹这两种观点同时存在,并一直延续到北宋。南宋以后,贬曹的倾向占了上风,过去的那种对曹操两种看法并存的现象消失了,曹操在社会各阶层人的心目中都成了大白脸的奸雄。从现存的宋元话本、元杂剧来看,人们对刘、关、张和诸葛亮特别感兴趣,而对曹操则没有什么好感。罗贯中在创作《三国演义》时,继承了三国故事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所形成的尊刘贬曹的思想倾向,把曹操塑造成了奸雄形象。
(一)曹操性格的多面性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形象之一,被称为“奸绝”。他是个既奸诈又有雄才大略的野心家、军事家;在他身上,既有使人憎恶的“奸”的一面,又有使人钦佩的“雄”的一面。“奸”、“雄”交织,也就构成了他血肉丰满的奸雄形象。我们且来看《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
一、出身乱世
曹操一出场,作者便先介绍他的身世。其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做了东汉常侍曹腾养子,故改姓曹。曹操幼时即好权谋,多机变,游荡无度,曾以诈装中风而离间父、叔的关系。他曾问善识人的许劭:“我何如人?”许劭回答说:“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言大喜②。可见,曹操一出场便以奸雄形象出现。随后,随着小说情节的不断展开,作者既展示了他雄才大略的一面,又揭示了他凶恶狡诈的一面。曹操作为一代枭雄,《三国演义》中很多地方描写了他雄才大略的一面。这首先表现在,他具有政治家的胆略识鉴和积极进取精神。董卓进京,文武官员,一筹莫展。一次大臣们聚集在王允家,尽皆掩面而哭,独曹操抚掌大笑说:“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③?”于是自荐刺杀董卓。随后的矫诏讨卓,实乃曹操发起,但他却真心推举实力最强的袁绍作盟主,自己充当配角,辅佐袁绍成其大功。当董卓连战失利,溃退长安时,曹操建议应乘胜追击,但群雄各怀异心,按兵不动,独曹操一人出兵,结果大败而归,险些丢掉了性命。这两次斗争虽然都失败了,但曹操的胆识和英雄气概由此可见一斑。“煮酒论英雄”一回则表现了曹操非凡的识鉴。在他看来,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等人皆非英雄,只有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刘备和他,才是真正的英雄。后来事态的发展正如他所料。
二、重视争取人心
他深知“方今正用英雄之时,不可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④”,因此,他虽知刘备胸怀大志,久必为患,但当刘备投靠他时,他还是虚心接纳。关羽挂印封金而去,曹操认为彼各为其主,不要追击,况且他与关羽有约在先,并亲自赶上为之送行。曹操与袁绍战于冀州时,有须发皆白的父老数人箪食壶浆迎接他,说袁绍“重敛于民,民皆怨之⑤”,并歌颂曹操“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⑥”,使百姓可望太平。曹操闻言大喜,于是号令三军:“如有下乡杀人家鸡犬者,如杀人之罪一时军民震服破袁绍后,他从缴获的文件中发现了一束部下与袁绍勾结的信件,有人建议逐一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却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⑦?”遂命尽焚之,便不再问。在攻打张鲁的时候,杨松接受曹操贿赂,为曹操做内应助他破了张鲁,夺了南郑,但城破之后,曹操认为杨松卖主求荣,将其斩首示众。这些行为都说明曹操十分重视争取人心。
三、知人善任惟才是举
当他还在兖州时,就急忙招贤纳士。荀来投,曹操认为是“吾之子房”。郭嘉应聘,曹操与之谈论天下大事。典韦、许褚、张辽、庞德等人,或是自来投奔,或是被俘投降,曹操都十分信任。这些人后来或成为多谋善算的谋士,或成为冲锋陷阵的猛将。曹操手下,兵多将广,文臣武将,不可胜数。三国人才之盛,没有哪一个国家能比得上曹魏,这也为曹魏最终统一天下提供了保证。
四、善纳良言从谏如流
当献帝落难之时,他先从荀之计,出兵护驾;后采董昭之策,迁都许昌。从此,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官渡之战,他先后采纳郭嘉、荀、刘晔、许攸等人的建议,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听取郭嘉临终遗计,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平定辽西的胜利。司马懿的献计又使曹操得以离间孙、刘而大败关羽,解了樊城之危。纵观三国诸英雄,能做到像他这样从谏如流的,一个也没有。曹操的军事才能多半也是集思广益的结果。无怪乎曹操能雄视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