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969|回复: 5

三国荆州临沮校考——兼论马超所督临沮释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马超曾督临沮,对于临沮所在地,除史载其为荆州属地外,或云怀疑另有其地,兹就此综合讨论。
  年鉴派有一种使用「两端夹逼」的方法,以上下限而定范围,用来释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试以释之。
  一、历年「临沮」出现文献记载

  .建安十三年:
  刘表时代曾经任命过临沮长向朗(1),建安十九年刘备收川(2)时,使向朗担任巴西太守。按刘表死于建安十三年(3),可见向朗所任的临沮长应在建安十三年以前。就刘表镇荆州而言,临沮应属荆州。
  .建安十四年:
  徐晃从曹操南征荆州,屯守樊城(4),曾有讨临沮贼之事,因此临沮应在樊城附近,亦有可能与赤壁之战同时。若与战关羽于汉津、击周瑜与江陵互相比较,时间顶多延至建安十四年。樊城位属荆州核心,所战附近临沮也应在荆州之内。
  .建安十九年:
  乐进亦从曹操南征荆州,留屯襄阳,刘备属下有关羽、苏非、临沮长杜普及旌阳长梁大在荆州北部与乐进作战不利(5),曹操南征荆州有前面建安十三年,或是曹操征孙权的时间不是在建安十七年就是建安十九年(6),最迟不会超过与张辽及李典屯守合肥,至少抵抗孙权来攻时,时已建安二十年(7),故知刘备所任命之临沮长,必在建安十九年以前。同上述所云,襄阳亦位属荆州核心,所战附近临沮也应在荆州之内。
  .建安二十四年:
  关羽父子死在建安二十四年(8)、(9),位置在临沮(10),裴松之注文以为临沮离江陵二、三百里(11),就此距离,临沮所在范围还不会超出荆州以外。
  .建安二十五年:
  临沮不是县,而是侯国(12),此乃汉制郡国并行之故,虽然地位视同县级,在正史被编入荆州南郡的属国,并于建安二十五年与其它六县合并成新城郡(13)。此则表示以前临沮属于南郡,并位于荆州境内。
  .景初元年
  荆州战事不断,郡县变动极大,太和二年发生新城郡叛乱(14),司马懿盈旬斩孟达(15),战后分割叛乱地之属县,像是提出其中三县新立上庸郡(16),倾之,又废省上庸郡(17),最后又把临沮县又纳入襄阳郡辖下(18),一直到后来在晋朝官方的政区归类中,就把临沮县归类到襄阳郡(19)辖下。
  按之前曹操在建安十三年自南郡设立襄阳郡(20),历经关羽及陆逊等人围城攻击皆未丧失。襄阳位格本为县级,同为南郡属县,后来才升格为郡级,因此襄阳县与临沮侯国原属南郡,后来才有襄阳郡统治临沮县,从魏明帝景初元年一直到晋朝为止,不再有改属的记载。
  小结:
  简单整理临沮前后归属:最初,临沮在东汉原属于荆州南郡所辖,一直到建安二十五年为此皆然;后来改隶新城郡的属县,长达十七年后,最终才改属襄阳郡。
  归纳临沮,先后隶属南郡、新城郡及襄阳郡,皆为荆州属地。
  二、分析马超所督临沮

  关于马超「督临沮」的记载时间有二:(一)建安十九年(21)(二)章武元年。(22)以下就两时间分别讨论。
  (一)建安十九年所督临沮
  1.时间先后关系
  除非有明确注明例外,否则从时间上下限来判断,可以推论位于其中范围之可能性。
  由于建安十九年介于以上所示的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五年之间,但可看出建安十三年临沮在荆州,此为上限;而且建安二十五年临沮也在荆州,此为下限。再详其中建安十三至十九年间在荆州还有临沮贼及临沮长参战之事,因此就上下限端详建安十九年时临沮的位置,也应当位处荆州。
201391813503765388.jpg

前后临沮各事

  简单的说,建安十三年至建安二十五年之间,临沮皆在荆州,其中建安十九年,马超若督临沮,此临沮应在荆州。
  2.质疑
  或疑刘备此时未拥有荆州,马超难以虚督临沮,兹就讨论展开。
  (1)虚领或遥领




上一篇:谈赵云前半生的职务定位
下一篇:浅论蜀汉军师制度背后的权力变迁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叙述,系比较同地的不同时间变化,用相同的方法,换个方向,再加比较同时不同人物的变化,亦可再得结果:
  I、刘备都督荆州:
  陈志有所遗漏不是新闻,在刘备向孙权要求为荆州都督时(23),答案可能只有二个,给或不给,二选一。但是文字却没有精确交待结果,因此强烈怀疑行文有缺。不过从后文描述曹操的反应,写字写到笔掉到地上,或许误以为孙权把土地送给刘备,侧面托出「刘备都督荆州」的正面性,以曹操掉笔形容其人惊讶。
  再从当时周瑜为荆州南郡太守(24),上面却有孙权任命的荆州都督刘备,因此刘备就变成周瑜的上级。
  虽然这个都督荆州很可能只是虚名大于实权,但是这也解释为何周瑜无法北伐,虽然镇守樊城的人是昔日手下败将曹仁(25),最初,曹仁在南郡抵抗周瑜相持一年而撤军(26),但是由于刘备空降荆州,掌握大权,周瑜再怎征战荆州,也不过使刘备的荆州势力范围愈来愈大,这导致周瑜无心恋战荆州,只好转向谋蜀。丢下好好的南郡太守不当,反而请求长征入川,翼王石达开是因内有纷乱,看来周瑜也是无容身之地,方寸已乱。
  刘备得等到建安二十年湘水议和(27)、(28)后始有南郡,刘备在赤壁战后忙着南征四郡,从周瑜处也只分到南岸地(29),南郡郡治江陵在江北,由周瑜坐镇。刘备的都督荆州,或有虚名,而无其实。
  若刘备的都督为实领,那就是刘备管辖周瑜,按荆州都督统治荆州南郡太守及江夏太守程普等。
  如刘备的都督若遥领,刘备却身在江南**,反观周瑜在江北仍有相当的自主权,刘备的都督也不怎扎实。
  刘备若自封荆州都督当然毋须讨论,问题是「经过」孙权的同意,也就是成为周瑜的上司。或云刘备借荆州为刘备向要孙权要求土地,同理可证,当然能要土地就能要官职,对于刘备成为孙权手下有很多诠释,不过这也澄清刘备不是跨国管太守,而是同在一国直属管周瑜。
  再讲明一点,刘备想当「孙权」治下的荆州都督,所以欲管「孙权」治下的荆州南郡太守周瑜。
  II.关羽董督荆州
  关羽父子死在临沮(同9),本来以临沮属荆州,故曰关羽父子死在荆州;如果临沮在益州,那关羽父子就是死在益州;或者临沮在武都,但武都郡属凉州,以上事实可以继续套用,故得关羽父子死在凉州。
  但关羽父子应死在荆州才对,就原来临沮属荆州而言,这也符合关羽父子在荆州作战失败而逃亡未遂,否则孙权集团就是包围网有失,居然让关羽父子脱逃越境离开荆州。只要确定关羽父子死在荆州临沮,那马超所督临沮也能在荆州,这是很简单的同一地名不同对象。
  至于是不是遥领,这也有相同的前后关系,关羽遥领襄阳而董督荆州(30),驻江北;孔明督三郡而「镇荆土」(31)、(32),屯江南。其中襄阳仍在乐进、曹仁或吕常手中,而荆州几乎都在孔明掌握,盖江南有武陵、零陵、长沙及桂阳四郡,除刘备自领武陵不设太守外(33),而南郡(含江北)得等到吕蒙争三郡后湘水议和以后(同27),即建安二十年,可见关羽所督荆州亦与襄阳太守相当,虚大于实。
  关羽虽董督荆州,但江南属孔明,江北又属周瑜,难道关羽都督周瑜?故关羽所督,在江南则或在孔明之上,在江北则必然不实,起码荆州南郡太守周瑜就不是关羽所辖。
  同理类推,关羽既能虚督襄阳,马超亦能虚督临沮,虚督并不冲突于襄阳及临沮皆属荆州。
  III.以马超与刘备及关羽相较
  既然集团中,数一数二的刘备及关羽都有虚领都督的现象,马超虚都临沮一点也不奇怪。
  或云临沮为县级,层次太低,那有将军兼县长?其实比较江东长江各督就知道,濡须都督、牛渚都督、西陵都督、吴郡都督、公安都督、武昌都督、半州都督及巴丘都督中,虽有郡级都督(吴郡、武昌郡),也有县级都督(西陵县、公安县),但也不乏县级以下的都督,像濡须既不是郡级,也不是县级,而是水名;半州及牛渚也一样,都只是小地名,非属郡县级别。
  吴蜀州郡不多,若出现几个州级都督,中央领土所剩无几,也只有多州的曹魏才有可能多为州级都督,吴蜀都督不是只治郡县,就是管辖县级以下,其来有自。
  至于都督与他人职权有冲突也不是第一次,或以马超所督临沮在荆州,可能受到董督荆州的关羽所节制。不过这没什么不妥,从孔明向刘备的进言(34)中洞悉,马超一直到了刘备称王时才与关羽同格,可见之前马超的地位必不如关羽。另外张飞曾转任南郡(35),此时上有关羽董督荆州,若张飞能在关羽之下,马超没有理由不在关羽之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南郡太守麋芳可否管辖马超的问题:
  首先时间不对,刘备得南郡在建安二十年(同27)的湘水议和以后,马超在建安十九年(同21)即督临沮,因此不用担心马超被一年后的麋芳所管;
  其次相互关系,太守郡将虽为偶能治兵,但是军区都督却更享便宜行事,此为「特别优于一般」,否则就没有必要临时特别择将设督,直接以一般的刺史或太守统兵即可,郡守本治民,将军原务兵,虽偶有兼职,但两者没有一定上下关系;
  最后同理可证,刘备收降荆南四郡后,荆南由孔明督三郡、荆北以关羽遥领襄阳、荆西以向朗督导四县、荆州西北正好缺将督兵弥补其缺,这里有漳水及沮水经过,恰好为马超都督临沮的好点。关羽也需有后路,否则在周瑜生前,南郡(江陵)未掌握前,关羽业已后路被断,吕蒙白衣渡江所夺走南郡,形势不过如此。

荆州布兵图

  (2)实领之探讨
  I、荆州范围
  临沮若不属刘备,那临沮此时不是属于孙权,就是属于曹操。
  由于孙权占南郡、曹操守襄阳,介于两地之间的临沮很难断其主所属。不过就史料出现的徐晃讨临沮贼(同4)、乐进击临沮长(同5),似乎曹操势力在临沮仍未安定。再看孙权势力,周瑜及甘宁等人虽在南郡围城中长期围城(同26),也有攻拔江陵及夷陵的记录(36),但是夷陵后来却由向朗所督(同1)、江陵后来也被孙权割给刘备(同27),甚至双方明订荆南以湘水为界,湘水以西尽归刘备,就夷道及南郡江陵等地来说,可见刘备深谋荆州之意图。即使临沮先前属于孙权,后来也能转移刘备。回头端视刘备,即能先任命杜普临沮长(同5),统治当地,正如当初袁术任命周瑜担任居巢长(37),同样为实领当地,后来刘备所派之临沮长杜普虽被击败,但这代表二件事:
  其一:刘备势力曾掌握临沮,即徐晃及乐进攻击前,临沮为刘备所属;
  其二:丢地亦能失而复得,若乐进只是战临沮又退走,正如甘宁得夷陵又移防,后继若无人,只好拱手让人,刘备能不战而得夷陵,亦能不战而得临沮。因此向朗督夷陵,后来马超督临沮。
  II、益州范围
  由于建安十九年刘备甫收川(同2),此时跨荆得益,若以马超实领前提作讨论,临沮必在荆州或益州之一。
  临沮属于荆州的可能性讨论如上述,此略;再来讨论位属益州的可能性,由于益州没有临沮,最接近的地名只有沮县,属于凉州武都郡(38)东部,位在汉中西北,阴平郡东北。既使此则成立,临沮已经不在益州范围之内。
  再看汉中,就实领而言,从益州不能越汉中而遥领凉州,而且汉中被张鲁统治十余年以上,至少要等曹操讨张鲁,刘备再攻夏侯渊,始能得占汉中,业已建安二十四年以后。若临沮为汉中沮县,在建安十九年,马超无法实领临沮。
  除非临沮为虚领,否则就实地而言,临沮并不在益州。
  (3)小结
  不管马超的督临沮是虚领还是实领,都能推出临沮属于荆州的结论。
  事实上从刘备、关羽及张飞等人虚领其地而言,马超应亦为虚督临沮;另外就像甘宁离开夷陵,返回江东又无人照料,后来向朗亲自接收而督夷陵一样,马超也可以因实临临沮而实督临沮。
  (二)章武元年所督临沮

马超督临沮史料

  .军吴懿为关中都督(另见杨戏《季汉辅臣赞》:「子远名壹...章武元年,为关中都督。」)
  1、记载皆虚
  综合两传,短短没几字,在同一年章武元年,大意有五个段落: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1)骠骑将军:东汉不常置,通常位高而无实权。
  (2)领凉州刺史:当时刘备未统治凉州,凉州应为虚领。蜀汉盛言陇右,泛称陇山以右,包括有名的武威、张掖、酒泉及敦煌等河西四郡,其实这些雍州及凉州本有其名,只是蜀汉不太承认,以致于很多人忘了当地还有凉州的存在。
  (3)封斄乡侯:若以此为县侯,则与董卓封侯相同,斄乡「县」在扶风郡(关中三辅之一)(39),故知遥领;若是以为乡侯,则专指斄「乡」,未知实地所指,即使实领,也是乡级封邑。
  (4)北督临沮:既然前三句皆空有其名,第四句若为虚领荆州临沮也未尝不可,反之,即使临沮改属凉州,马超同样为虚督临沮。
  (5)再来是吴懿的关中都督:同样为虚领,因此时蜀汉尚未入主「关中」,就在前一年,曹魏所任命关中都督为夏侯茂,前一任还是夏侯渊(40),并非孤例。
  若以前四句皆虚,剩下来的独句「所督临沮」,掺水分的可能相当高,亦为虚指。
  2、临沮属凉州的可能性
  与其望文生义猜测所临之沮的可能性,不如详细研究来龙去脉以观前因后果。
  章武元年为刘备称王,时在建安二十三年至建安二十四年攻拔汉中之后,下一场战争刘备的用兵不是对北,而是对荆州东征,对象是孙权,不是曹操。因此调度行军应该是集中兵力于荆州,虽然此时荆州已失,不复掌握,但是刘备同年用兵,实施重回荆州却是下一个方向。
  如果马超远离荆州,首先未参与及认同刘备的国策,故未入荆;
  其次若还在北方镇戌,八成想北伐中原,直接北攻曹魏;
  而且此地敌患不大,此时张鲁已降伏曹操,而且曹操已死,镇守关中的都督为夏侯茂,就是被魏延嘲讽会吓到坐船逃亡的将领(41),因此防范曹魏侵略性的隐忧荡然不存。
  汉中守将为魏延(42),屏障益州北部的门户,这才是蜀汉防守的主力。若要防范曹魏,马超要督就督汉中,而非把兵力投入不知名的小地方。后来蜀汉被灭也是先因失汉中而亡(43),退可卫国保家,进可北伐中原(孔明五出汉中),汉中远比临沮重要。
  刘备用兵准备东征,马超若不反对东征,则应前往荆州。
  三、结论

  就二个不同时间的记载,前者建安十九年若查前后相关,则临沮属荆州无疑;后者章武元年有几个可能,除了传钞误植,在实际对应也不太可能。
  由于《华阳国志》与《三国志》在此段叙述大同小异,唯独多一句「北督临沮」,首先若是字句有错,则维持建安十九年的记载,临沮仍在荆州;其次为纳入考虑记载,或云建安十九年所督临沮为误,或云两者皆可,但退一万步来说,即使记载为真,临沮此地还是位于荆州。
  就地名的对应来说,三国时的临沮在荆州南郡(后改属襄阳郡),相当于现今的湖北省远安县及南漳县。但是若猜测临沮在凉州武都之沮县,或配合马超的凉州牧而怀疑蜀汉领有凉州的某地叫临沮,但是却得不到对应现在地名的雍州临沮或凉州临沮。既不知凉州何郡之下有临沮,猜来猜去总是空;三国沮县相当于今陕西省略阳县,且已明言为沮县,当非临沮县,断句「北督临」「沮」,好像在说马超入武都,反应出刘备已攻入武都的现象。但查刘备攻武都铩羽(44),而孔明后来北伐才初得武都及阴平二郡(45),若在章武元年此时,当刘备结束汉巴征战后二年后(刘备攻拔汉中后称王,时在建安二十四年(46);嗣后称帝(47)改元,在建安二十六年),马超即能将兵入武都,此可视为马超单方面举兵用战,否则马超难以实领武都沮县。
  马超卒于章武二年,此时刘备正发动相持七、八月以上的东征荆州战役,最后被破四十余营(48),举国上下几乎动员于此,即使赵云也驻兵于江州(益州东线),后来率预备队出三峡接应刘备(49)。若是马超一人单独北伐武都沮县,恐有私下出兵曹魏(却不动员汉中太守魏延出兵?),造成双面树敌及未援荆州之嫌。反之,若属意荆州临沮位置,则为在江北与黄权共同作战,与刘备于江南用兵正好呼应。
  章武元年,刘备东征荆州;章武元年,马超北督临沮——马超应该参加东征?还是复兴汉室北伐中原?
  因此既使章武元年记载为真,马超也应虚领荆州,以助刘备东征;而非北伐曹魏,进军北上。
  孔明南征在正史《三国志》不过寥寥数字(50),但是野史《华阳国志》却能记出「七虏、七赦」的记录(51),等到小说《三国演义》反而有「七擒七纵」等长达四回合数以千字以上,巨细糜遗的描述,时代愈后反而事迹愈详细,由此可观《三国志》字句简要,《华阳国志》记载丰富,《三国演义》精彩详细,情节多到甚至可以质疑野史小说的可信度。由于史料多失,无法确定野史《华阳国志》的记载是否误植,甚至不能认同马超参与东征荆州之战: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若是野史有错,直接引正史作结,临沮在荆州。即使野史记载为真,以虚领或用兵意图来看,还是荆州重要于凉州,临沮并不因此而不属荆州,此因攻孙权优于击曹操,刘备就反对赵云谏言东征,对攻曹操有所不采(52)。
  但就前后荆州地名异动,处处皆为荆州辖下;按刘备各次战役经过,不管布棋荆州取南郡或东征荆州,马超配合刘备用兵荆州的可能性,远大于因配合马超职官凉州牧而把临沮当沮县,或高抬马超入侵武都沮县之可能性。
  最重要的是,有现成的荆州临沮可对应临沮,却无所谓沮县又称临沮,或凉州出现辖区有临沮的记载。
  与其断章取义,疑衍通假可能之臆测;不如归纳演绎,细心分析现成的史料。
  所引史料:

  (1)《三国志.蜀书.向朗传》:「向朗字巨达,襄阳宜城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临沮长。表卒,归先主。先主定江南,使朗督秭归、夷道、巫(山)、夷陵四县军民事。蜀既平,以朗为巴西太守,顷之转任牂牁,又徙房陵。」
  (2)《三国志.蜀书.刘璋传》:「十九年,进围成都数十日,城中尚有精兵三万人,谷帛支一年,吏民咸欲死战。璋言:『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遂开城出降。」
  (3)《三国志.魏书.刘表传》:「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4)《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十五年,讨太原反者,围大陵,拔之,斩贼帅商曜。」
  (5)《三国志.魏书.乐进传》:「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击关羽、苏非等,皆走之,南郡诸郡山谷蛮夷诣进降。又讨刘备临沮长杜普、旌阳长梁大,皆大破之。后从征孙权,假进节。太祖还,留进与张辽、李典屯合肥。
  (6)《从曹操「四越巢湖不成」商确《甘宁传》先后事件顺序——答「《甘宁传》辨疑」》:
  「(一)曹操南征孙权有四次,各次时间如下:
  第一次:建安十七年十月到建安十八年四月。
  第二次:建安十九年七月到建安十九年十月。
  第三次:建安二十一年十月到建安二十一年十一月。
  第四次:建安二十二年正月到建安二十二年三月。」
  (7)《三国志.吴书.甘宁传》:「建安二十年,从攻合肥,会疫疾,军旅皆已引出,唯车下虎士千余人,并吕蒙、蒋钦、凌统及宁,从权逍遥津北。张辽觇望知之,即将步骑奄至。」
  (8)《三国志.吴书.朱然传》:「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9)《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
  (10)《三国志.吴书.潘璇传》:「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
  (11)《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延引蜀记注文》:「臣松之按吴书:孙权遣将潘璋逆断羽走路,羽至即斩,且临沮去江陵二三百里,岂容不时杀羽,方议其生死乎?」
  (12)《后汉书.郡国志》:「南郡秦置,雒阳南一千五百里。十七城,户十六万二千五百七十,口七十四万七千六百四。〖江陵〗有津乡。〖巫〗西有白帝城。〖秭归〗本国。〖中卢〗侯国。〖编〗有蓝口聚。〖当阳〗〖华容〗侯国。云梦泽在南。〖襄阳〗有阿头山。〖邔〗侯国。有犁丘城。〖宜城〗侯国。〖鄀〗侯国。永平元年夏。〖临沮〗侯国。有荆山。〖枝江〗侯国。本罗国。有丹阳聚。〖夷道〗〖夷陵〗有荆门,虎牙山。〖州陵〗〖很山〗故属武陵。」
  (13)《魏氏春秋》:「(建安)二十五年,分南郡之巫、秭归、夷陵、临沮并房陵、上庸、西城七县为新城郡。」
  (14)《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元年)新城太守孟达反,诏骠骑将军司马宣王讨之。」
  (15)《晋书.宣帝纪.唐太宗赞》:「观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殄公孙于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矣。」
  (16)《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二年)分新城之上庸、武陵、巫县为上庸郡,锡县为锡郡。」
  (17)《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太和四年)丙申,省上庸郡。」
  (18)《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景初元年)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丁巳,分襄阳临沮、宜城、旍阳、邔邔四县,置襄阳南部都尉。
  (19)《晋书.地理志》:「襄阳郡魏置。统县八,户二万二千七百。〖宜城〗,故鄢也。〖中庐〗。〖临沮〗,荆山在东北。〖邔〗。〖襄阳〗,侯相。〖山都〗。〖邓城〗。〖鄾〗。」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20)(《晋书.地理志》;「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
  (21)《三国志.蜀书.马超传》:「(建安十九年)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
  (22)《华阳国志.刘先主志》:「(章武元年)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刺史,封斄乡侯,北督临沮;偏将军吴懿为关中都督。」
  (23)《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24)《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建安十四年)权以瑜为南郡太守。」
  (25)《三国志.魏书.曹仁传》;「仁行征南将军,假节,屯樊,镇荆州。」
  (26)《三国志.吴书.孙权传》:「十四年,瑜、仁相守岁余,所杀伤甚众。仁委城走。」
  (27)《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建安二十年)先主闻之,与权连和,分荆州、江夏、长沙、桂阳东属,南郡、零陵、武陵西属,引军还江州。」
  (28)《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29)《江表传》:「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
  (30)《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先主收江南诸郡,乃封拜元勋,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先主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
  (31)《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32)《三国志.蜀书.廖立传》:「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
  (33)《三国荆州武陵太守校考》::「事实上武陵郡由刘备所攻夺,也由刘备占领统治,黄盖所领武陵太守并不及刘备所治武陵郡内,刘备以荆州牧的职称直辖**县及武陵郡。」
  (34)《三国志.蜀书.黄忠传》:「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先主曰:『吾自当解之。』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
  (35)《三国志.蜀书.张飞传》:「先主既定江南,以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后转在南郡。」
  (36)《三国志.吴书.甘宁传》:「攻曹仁于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
  (37)《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
  (38)《后汉书.郡国志》:「陇西、汉阳、武都、金城、安定、北地、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右凉州。」
  (39)《史记集解》:「徐广曰:『今斄乡在扶风。』」
  (40)《魏略》:「文帝少与茂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承夏侯渊处都督关中。」
  (41)《魏略》:「茂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
  (42)《三国志.蜀书.魏延传》:「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43)《晋书.文帝纪》:「今绊姜维于沓中,使不得东顾,直指骆谷,出其空虚之地,以袭汉中。」
  (44)《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建安)二十三年,先主率诸将进兵汉中。分遣将军吴兰、雷铜等入武都,皆为曹公军所没。」
  (45)《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七年春,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遂克定二郡。」
  (46)《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建安二十四年)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王,表于汉帝。」
  (47)《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安)二十六年,群下劝先主称尊号...先主于是即帝位。」
  (48)《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衔持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以固守...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摩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
  (49)《云别传》:「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50)《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建兴)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51)《华阳国志.南中志》:「亮以方务在北,而南中好叛乱,宜穷其诈。乃赦获,使还合军,更战。凡七虏、七赦。获等心服,夷、汉亦思反善。」
  (52)《云别传》:「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6 00:30 , Processed in 0.165113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