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本书,从一开始的群雄割据,到后来的三国鼎立之间,一直围绕着三个主角来进行描写,那就是曹操,孙权(其实个人感觉孙权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就是个配角),刘备。
在这本书里,拥刘、贬曹,刘备演义中的描写,可以说是一位道德高尚到无与伦比的人,而历代很多的统治者,也都将这种“仁义”无数次的推向高峰,这也让人们慢慢的不在想着去观察演义中刘备枭雄的一面,即使看到了,也会想当然的认为刘备不管怎么做都是仁义的,从而出现了很多认为刘备是一个甚至只靠仁义才能鼎立一方的人,而这次呢,我想说一下自己对刘备的一些看法。
刘备的几处亮点,无非是表现于几次事件:
一,在观看招兵榜时遇到关张后的表现以及后来陶谦的三让徐州。
二,被吕布战败后,投靠曹操时献帝衣带诏事件。
三,投靠刘表后的表现以及到荆州投降后的携民渡江。
四,攻益州时期前的事件。
五,伐吴报仇战。
一、枭雄初出,仁而不迂、义而不愚。
刘备小的时候就与其他的孩子不同,有大志,有一次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他家的东南方有一棵大桑树异常巨大,样子很像是一个车盖,原文为“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他指着那棵树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虽然年幼,但这一句话也直接看出了刘备从小便有称霸一方,甚至于掌握天下的志向。然后刘备在“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的评价下正式出场,这点也提到了一个“喜怒不形于色和性宽和”,而且又着重的提了一下“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幼时表现以及这两点评价是我提出这个事件的目的,性宽和,但又素有大志,而且喜怒不形于色,又好结交豪杰,这四种特点结合起来,就能慢慢的体会刘备这个人的驭人之术和他仁义之心的关系。
后来的时候刘备率军救援被曹操攻击的陶谦,然后曹操因为吕布的攻击而退走,陶谦已知自己性命无多,便想将徐州让与刘备当做地盘,从而发生了陶谦三让徐州的典故。先看刘备,自小就“素有大志”,有大志的人首先一点,一定会迫切的想要在乱世中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地盘,从而达到崛起的目的,陶谦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但刘备却不能直接接受,因为他不管多么的义,多么毫不犹豫的去救援了徐州,陶谦多么的想让他接受,他毕竟是一个外人,即使是救援,也都不是陶谦直接请来的,换言之,在被孔融请去同救陶谦之前,刘备和陶谦只在会盟中有过一面之缘,在就与徐州再无交际,推让多次这点最好解释,说的通俗一些,你救了一个人,虽然本身的确是为了救他而去,但是你跟那个人基本就等于无交际,而且救他的过程中也没有出多少力,而最后那人要给你一大笔钱,而你虽然正好缺少,但绝不会直接就要的,怎样都要推脱一番才能接受,并且刘备开始出道的时候的确是一个仁义之人,本身救陶谦也是出于道义,而后来陶谦的相让也肯定会让刘备有一种一步登天的感觉,从一个平原令直接变成了一个州牧,而刘备喜怒不形于色,不管怎样都要推脱一番,因为他是外人,要在陶谦部下中建立一个义字当头的形象,更何况这也是种基本的礼节,而他这样做无疑也是最正确的,当然在当时的时候,他的心里面也有一个义字在他心头牢固的缠绕着。在这里也算是刘备人生数字起落的开始,也是刘备终于有资格称为群雄的开始,演义的描写在这里将刘备描写成了一个仁义,但却不会因为仁义犯傻的人,是一位心中怀义而又有着一定心计的仁者。
二、忠仁为名,野心初现。
就在刘备踌躇满志,准备依靠徐州这个丰饶之地大展身手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吕布。吕布在被曹操击败后来投效刘备,刘备想到前面徐州危机,不管当时吕布目的是什么,算是吕布所救,而吕布又是当今英勇之士,屈身相投,不论是在义礼,还是在还恩上都应接受,便让其屯兵小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