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起初袁绍曹操起兵反董卓之时,实际上袁绍已经展露了他的战略计划。【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如此便可理解,当沮授阐述了一番统一河朔再挥兵南下的战略构想后,袁绍会高兴地说道:“吾意也!”
也就是可以这么说,先平定河北地区,再挥兵南下,本来正是袁大爷的思路和规划。沮授只不过是与之一拍即合而已。在讨论这个战略分歧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简单说一下袁绍阵营的构成。为方便理解,先以曹操为引子。
我们知道曹操谋士如云,而且汝颍集团(代表为荀彧)几乎一家独大。但是军阀都会任用重用当地人,如果轻视或迫害,其结果举例为曹操兖州之失,陈宫等兖州官吏集体造反。即使如此,以兖州为根据地的曹操阵营中依然有长青不倒的兖州派,如董昭、程昱等人。
好了,那么我可以介绍同样谋士如云的袁绍阵营了。袁绍阵营内部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三个集团。
其一、汝颍集团,代表人物荀谌(荀彧的四兄)、郭图、辛评、淳于琼(此人可当文官看)。
其二、南阳集团,代表人物许攸、逢纪。
以上两个可以归为河南阵营。袁绍本出自于汝南,四世三公,与地缘不远且同样高官辈出的颍川荀家,自然有千丝万缕联系,就算没有姻亲,也有无形的身份认同感。而出身南阳的许攸、逢纪,都是早先追随袁绍的谋士,对袁绍获得冀州以及诸多事务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三、冀州阵营,代表人物沮授、田丰、审配(此人可当将看)。
这些人原本是韩馥手下,袁绍收为己用。如果说河南阵营在袁绍取得冀州这一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那么这冀州阵营,便在这整个平定河北的过程中居功至伟。沮授因为前有默契,后有功劳,得以大权在握,成为袁绍的管仲。
从史料来看,河南阵营较多表现在外交和权术上,比如骗盟主、坑韩馥。而冀州阵营较多表现在军事上,比如打张燕、灭公孙。双方各司其职,似乎有条不紊。实际上这都是假象!党争是导致日后袁家四分五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一节重点讲袁绍方内部的战略分歧。那么为什么介绍阵营?这是因为这俩阵营之间的思路略有不同。重大战略分歧出现在两个时间,其一讨论迎天子,其二决定南下。袁绍对于天子问题的决定,都快说烂了,但是我们从谋士的战略献言还可再分析。
首先,南阳集团许攸于公元196年,即建安元年天子东归之时,进言袁绍迎接汉帝。袁绍不听。
其次,郭图出使汉帝处,回来后力劝袁绍迎接汉献帝。袁绍不从。
另外,《献帝传》有不同记载,说是冀州阵营的沮授劝袁绍迎汉献帝,而郭图、淳于琼劝不要迎接汉献帝。
曹操将天子移到了许都后,袁绍感到诸多不便,有些后悔,让曹操将皇帝移到离自己近的鄄城,而曹操拒绝。此时冀州阵营的田丰,再次献策,趁曹操讨伐张绣,偷袭许昌。可是袁绍依然拒绝。
天子东归之时,正是袁绍与公孙瓒的拉锯战逐渐占据上风的阶段。结合这个时间段,我们推知,从战略上讲,袁绍是不愿意破坏统一河北之后再去迎接圣驾的构想。从以上史料看出,3个集团均主张抢天子,其中汝颍集团似乎有相反表现。但是从情理上讲,汝颍集团应该是最亲近袁绍本人的家乡党,相当于曹操那儿的夏侯氏,他们对于袁绍的影响更大,对袁绍的支持也更大。故而我猜想,袁绍的心思即是他们的心思,他们的心思即是袁绍的心思。也就是说,依袁绍的性格,一个人抵挡三大集团轮番进言,力排众议、固执己见的可能性不大,相反,正是有汝颍集团的支持,才得以拒绝数次迎驾的进言。郭图极有可能是有心迎驾,但在揣测到袁绍的心思和忧虑之后,帮助袁绍弹压有迎驾思想的冀州阵营。
在错失了汉献帝之后,在至关重要的南下战略中,又产生了一次更大的分歧。总结分析史料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战略。
一种是冀州阵营,沮授、田丰等人提出的持久战。另一种是河南阵营,郭图、荀谌等人主张的大决战。(汝颍集团为骨干,南阳派保持中立,或者默许了。)
|
上一篇:官渡之战:汉末高精尖武器的大对决下一篇:东汉末年最强势的贵族袁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