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594|回复: 1

浅论魏延的人际关系与性格命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刘备自领益州牧后,随他入川的诸将得到封赏,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魏延、马超六将分别被封为荡寇将军、征虏将军、镇远将军、征西将军、扬武将军、平西将军。第七十三回,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再次封赏诸将,顺序是:关、张、赵、马、黄为五虎大将,魏延为汉中太守。两次重要封赏,排位略有变化,但上述六人位置在武将中一直突出。按现在的军衔,可视为开国元帅。《三国志》记载简略,细节和事件与小说有诸多不同,但对六人作用的记述,史书与小说也基本是一致的。
  小说里,在“授军衔”或“评职称”之前,五虎上将都有足够的资历,都有自己的著名“代表作品”,有其生涯的华彩乐章,领受最高“军衔”或“职称”乃众望所归:关羽的代表作是斩颜良文丑、攻克长沙、力保荆州,张飞的代表作是当阳桥断后、智取瓦口隘,赵云的代表作是长坂坡保护后主、计取桂阳、截江夺阿斗。他们三人共同的优势是随主公征战多年,资历无人可比。马超情况有所不同。论战斗,他有两次很有名:一次斗许褚、一次斗张飞。后一次只能说显示了他的实力,不能说“立功”,因为他是在和刘备的部队作战,正如陈明仁与林彪血战四平不能算陈的战功一样;前一次虽然是与曹操部队作战,但那时他并不代表刘备,而是独领一支人马。那么这可以计算在他“资历”一项中,就是“曾经和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黄忠也是降将,年龄虽大,参加蜀汉“革命”的资历却不占优。不过,他有很“硬”的代表作,而且“发表”日期正好,距离评职很近,那就是接连计夺天荡山、力斩夏侯渊。
  比较特殊的是魏延。初步拟定评衔定职名单时,他本来位列第五,在马超之前。但到最后一轮终选时,他却被挤出了“五虎将”之外。估计,评委会内部有争议,比如有人可能提出马超是西凉方面军的一面旗帜,虽然参加蜀汉“革命”较晚,但军事势力和社会影响较大。所以,他被放在了魏延的前面。还可推测,评委会中投魏延反对票的是诸葛亮。刘备本来想替魏延说话,但考虑到马超的势力和影响确实重要;更重要的,和诸葛亮的关系对他来说更重要。所以他就没说什么,不露声色地在任命书上签了字。
  但刘备心里想着魏延的事呢。他用另一种办法给老魏找补回来了。
  对《三国志》所记蜀汉“授衔”或“评职”前后一个比较生动的重要情节,《三国演义》居然省略了,这有些异乎寻常:一般而言,为了使叙事更生动、情节更丰富,小说都是增加细节和情节。这被小说省略的一段就是《三国志·魏延传》开头写到的、也是被其他“品三国”学者引用过的:
  刘备当了汉中王以后,想回成都,需要留下一员足可独当一面的大将镇守汉中。大家的舆论都认为这人准得是张飞,张飞也认为非己莫属。没想到,任命一宣布,汉中太守人选是魏延!全军都觉得出乎意料。
  为了做通大家的思想工作,树立魏延的威信,刘备特意把重要的军职文职干部们召集到一起开会,故意当着众人的面问魏延:
  “老魏呀,我任命你做汉中太守,担负这么重要的责任,你有什么要对大家说的吗?”
  魏延领会了主公的用意,两手叉腰,胸有成竹地说:“曹操要是亲自率领全国的兵来,我替您顶住;他要是派一名偏将领十万大军前来,我把他们彻底吃掉!”
  刘备说:“好,讲得好!”
  大家听了也佩服起来,觉得老魏有气魄。后来魏延镇守汉中期间果然恪尽职守,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
  对魏延任汉中太守之事,小说却只一笔带过。不过,小说还是有很多情节表现了魏延随刘备、诸葛亮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经历。
  另一方面,《三国志》在为诸将立传时,将小说所谓“五虎将”(《三国志》没有“五虎将”称谓)共列一卷,顺序是关、张、马、黄、赵。而隔了几卷后,将魏延与刘封、彭羕、廖立、李严、刘琰、杨仪之类本不与魏延在一档次的人物放在一卷。
  还是按小说讲吧。蜀汉“六大元帅”的际遇和命运,除了其资历战功,也与其人际关系及性格分不开。
  先说人际关系。关张二人排在前,除了战功,也因他俩与刘备关系最铁,比诸葛亮和刘备更铁。小说里有“桃园结义”情节,《三国志》虽然没有,却也写明他们都是在涿郡一同起事,“恩若兄弟”。这方面赵云稍逊,但赵又非其他将领可比:刘备的嫡系传人能够活下来,全靠赵云啊!他和刘备的关系应该和诸葛亮差不多。而马超明显是外人,另一个“方面军”的。至于黄忠魏延,刘备对他们的信任程度差不多:虽然称不上是兄弟,但却是手下爱将。我们看进川各次战役中,黄魏二人每每互相呼应,做开路先锋。
  但是,在与蜀汉另一个实权人物诸葛亮的关系方面,“六大元帅”的差异就大了。




上一篇:《三国演义》中刘备爱哭的真正原因
下一篇:诸葛亮北伐释疑(一)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张二人,诸葛亮绝不敢妄动。赵云是他的最爱。马超虽非亲信,但出身名门,且由诸葛直接指挥的机会不多。黄忠始终受到尊重。唯独对魏延,诸葛亮一开始就看着不顺眼。魏延对刘备打下长沙立有战功,这孔明不仅不赏,甚至要杀掉老魏,亏得刘备保下。按说,老魏提出“入党”申请的时间早于黄忠:早在刘备部队率难民南逃过襄阳时,老魏就开城门迎接并力战文聘。当时刘备出于某种考虑没有进城,害得老魏新单位没去成,旧单位呆不下,才投了长沙太守韩玄。
  诸葛亮这样对待魏延,究竟是为什么呢?据诸葛亮自己说,是他看着魏延脑后有反骨。其实这是托辞,或者说是小说作者为诸葛亮找的托辞。诸葛亮不喜欢魏延,而诸葛亮又是全书倾力塑造的理想人物,所以魏延就得委屈点。
  魏延的遭遇,从根本上说还是与其为人及性格有关。
  性格弱点,关羽张飞都很明显,如关羽的刚愎自用,张飞的嗜酒任性、不善待下层官兵。他们最后都吃了自己性格的亏,为此丧了命。在小说中,魏延某些方面与关羽有些类似:相貌方面,都是“面如重枣”;性格方面,都比较孤傲,而且对士兵都还不错。但是,关羽孤傲,除了实力的资本,还有大哥刘备这个保护伞,魏延就不能相比了,尽管刘备也保护过他。你魏延傲,你牛,傲得过牛得过诸葛丞相么?孔明先生当年自比管仲乐毅,谋略上把谁放在眼里?可这魏延偏觉得自己比丞相还高明,刘备死后他屡次向诸葛亮提建议,要效法高祖与韩信的做法,与诸葛亮分兵出击,会师于潼关。诸葛亮不采纳,他还把不满表现出来,说诸葛亮胆怯。这话也许是当诸葛面直接流露的,也许是私下议论被人打小报告添油加醋汇报上去了。那诸葛亮能信任他吗?小说写一开始诸葛亮就说魏延有反骨,应该是根据后来结果的一种追溯。《三国志》本传末还替老魏所谓叛国罪名辩护了几句,小说却只写了事情经过。
  魏延能有那些成就,真得感谢主公刘备的信任。刘备去世后,他和顶头上司诸葛亮虽然关系不好,但后者毕竟用得着他,所以南征北战还总带着他,对他比较信任。街亭之战没用他为主将,大概是为培养锻炼新人。
  但诸葛亮死后,他的悲剧就是必然的了。虽然舆论上都认为会由他代替诸葛亮,但结果不然。
  老魏一辈子的遭遇有两次出乎大众舆论之外,一次是好事,一次是坏事。好事就是前面说的被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坏事就是诸葛亮没让他接班。没了刘备、没了诸葛亮、没了五虎将,论资历、论能力,按理确实该轮到他了。但他人脉不行,人际关系紧张,即使诸葛亮让他接,别人怕是也不会配合啊。
  其他“元帅”之间的关系,关张最亲密,赵云与关张接近。马超与大家疏远些。本来黄魏二人应该最好:他们互相都救过对方的命。但黄忠活着时他们关系也并非莫逆:一次魏延贪功遇险,黄老虽然救了他,战斗结束后却要求依军法杀老魏。这样的事不会发生在关张之间,或关张赵之间。你说他“善养士卒”吧,最后时刻士卒们还都闪了他晾了他。
  魏延的一生,有幸运,有不幸。论能力他是有的,但早年在襄阳、在长沙都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使他压抑感很重,总想爆发,有时做事考虑得就不够理性周全,没考虑别人会对他怎么看,每每受累不讨好。刘备死后,在受诸葛亮直接指挥时期,如果他对诸葛亮表现出足够的尊敬,比如主动提出拜丞相为师。这样可能诸葛亮有可能改变对他的成见。诸葛亮当他导师也足够资格。可他做的恰恰相反,结果事与愿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13:52 , Processed in 1.09685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