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21|回复: 1

曹操:违背历史潮流的“伪”法家人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曹操随着《三国演义》飞入了千家万户,千秋事迹任人评说,随着今天我们对史料的进一步解读,又有许多不同的观点浮现于当今的学术界,为我们的茶余饭后增添了许多谈资。
  曹操是纯粹的法家吗?
  假如有人问:“曹操的思想属于哪一家?”一般人大多会回答:法家。
  这也难怪,曹操崇尚严刑峻法,因此许多人认为曹操是法家,曹操的思想应该是以法家思想为主也不足怪。但是在逐渐深入了解到魏武帝曹操的具体事迹中的细节后,发现不少有趣的事情,值得今天的我们对曹操性“儒”还是姓“法”进行一些新的探讨。
  早期的曹操“任侠放荡”,喜欢当一名“游侠”,同时代的袁绍、张邈等许多人也如此。这个时期应该说法家思想对曹操影响并不深,因为韩非子对游侠一类人是排斥的,包括在他“重本抑末”的思想里。
  随着他“举孝廉为郎”,开始进入官场后,法家思想在他的行动中初见端倪,如棒杀蹇硕之叔,整治贪官污吏。后来有一段时间,曹操“托疾病,辄告归乡里”,其原因便是因为“权臣专朝,贵戚横恣”,突然让我想起孔子说的“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政府腐败无能,就卷铺盖回家吧!
  由此比照,可见曹操思想中受儒家影响不小。
  学儒家,先把学习搞上去
  建安八年五月,曹操颁布的《修学令》,表明了他要实施以礼教化民众的决心,这与曹操的一位谋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位谋士,叫袁涣。
  袁涣初归曹操,便对曹操说:“夫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鼓之以道德,征之以仁义,兼抚其民而除其害。”提倡以道德仁义教化民众,曹操深纳其言。袁涣归曹操是建安三年吕布覆灭之后的事,可见曹操最迟在这个时候就有实施以礼教民的想法,大概由于战事频繁所以没有出台具体政令。
  魏国建国初,曹操升袁涣“为郎中令,行御史大夫事”,袁涣有上言曹操:“今天下大难已除,文武并用,长久之道也。以为可大收篇籍,明先圣之教,以易民视听,使海内斐然向风,则远人不服可以文德来之。”曹操“善其言”。其治下,刘馥于扬州“聚诸生,立学校”;杜畿在河东“亲自执经教授”;杨俊治南阳“宣德教,立学校”。因此可见,曹操并非在说空话,而是有实际行动的。
  以礼教民,以德化民是儒家一贯的主张。观先秦几位大儒,孔子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孟子有言“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荀子亦云“劝教化,趋孝弟”。至汉代董仲舒也认为“教,政之本也”,主$2君主应该“立辟廱庠序,修孝悌敬让,明以教化,感以礼乐”。由此观之,以礼教民的政策体现了曹操儒家思想的一面。
  喜欢儒家与法家的混搭
  在实施以礼教民政策的同时,曹操同样不忘推行他崇尚的严刑峻法。首先突出的一件事就是“制新科下州郡”,何夔上言曹操:
  自从丧乱以来,人民流离失所,现在虽然稍稍安定,但是归服教化的时间很短。所下达的新法令,都是用严明的刑罚来整饬法令,统一国家的教化。我所管辖的六县,辖界刚刚划定,加上闹饥荒,如果一律用法律禁令来整治,恐怕会有不服从教化的人。有不服从教化的人就不得不诛杀,那么就不是观察民情设立教化顺应时势的意图了。古代帝王把京都以外的地区划分为九等徵收赋税来区别远近,制定三种轻重不同的刑法来平定治理社会混乱的局面,我的愚见认为这个郡应该遵从边远地区、新封王国的法律,这裹的民间小事,派主管官员临时根据情况灵活处理,对上不违背公正的法度,对下顺应百姓的心愿。等过了三年,老百姓安居乐业。然后用法令整治他们,那么就没有什么地方行不通了。
  曹操听从了何夔的建议,将新科推广至治下各县。不仅如此,曹操还将教刑结合,曹操曾对高柔下令说过:“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表明了曹操实施教刑结合的思想。王修治魏郡时,“明赏罚”;苏则在金城设禁令,“有干犯者辄戮,其从教者必赏”;等等。足以说明曹操崇尚的法治也在其治下各县得到实施。
  此外,曹操甚至“议复肉刑”,并且得到陈群、钟繇的赞同,但由于王朗等众多参与议会者反对,加上军事繁多,暂且罢议。
  教刑结合的思想来源于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思想,只不过在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曹操必须采取“德刑并重”方能更好的治理其辖下郡县。
  儒法皆施抑制土地兼并
  曹操的另一土地政策是抑制土地兼并,其中最有名的政令莫过于建安九年(公元204年)颁布的《抑兼并令》。




上一篇:曹丕为何吹嘘自己的武功了得
下一篇:三国时代的整容、毁容和自残事件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兼并一直是王朝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先秦的儒学大家孔子说过:“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然而,孔子却没有明确的抑制土地兼并的主张。之后的孟子,荀子也没有明确的抑制土地兼并的主张。商鞅、韩非子等法家流传与后世的相关著作,皆主张重农抑商,但对于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的叙述则很少。
  直到西汉孝景帝时期,开始出现“罔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并兼”,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武帝时期,董仲舒上言请求“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儒家有比较明确的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主张,大约始于此。以此观之,
  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思想直接来源于董仲舒的思想,而董仲舒的儒学是包含了一些道家、法家思想在内的新儒学,毕竟要抑制土地兼并光靠德治是不行的,更需要有法治做后台,这也就是所谓的“阳儒阴法”,也因此曹操抑制土地兼并的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行政手段则体现法家思想。
  儒家思想主张“德主刑辅”,而法家思想则主张“刑主德辅”,曹操则取了平衡点。
  唯才是举显“儒法合流“之思想
  曹操的用人思想十分著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叫“唯才是举”。
  儒家是非常重视道德的一个学派,所以当时有“才能”跟“性格”可不可以分开的争论,儒家说不能分开,儒家贤能这个“贤”字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好人,一方面是能干的人。儒家认为,一个能干的人没品德的话,越能干,越会做坏事,这不叫贤人,叫奸人。
  曹操用人政策,$2教授较为完整的归纳出了五点,具体特点就是“德才皆重,以才为先”。即注重所用之人的才能,即便其品行稍差,也可以接受,最重要是有才。
  譬如魏种,他曾经背叛过曹操,曹操也发誓抓到严惩他,结果等到真正抓住他的时候,却只是说了句“唯其才也”便饶恕了他,对他依旧给予重用;
  譬如郭嘉,郭嘉平时“不治行检”,陈群非常看不惯郭嘉这种不注意品行的习惯,于是“数廷诉嘉”,而郭嘉依旧“走自己的路,让陈群去说吧”,曹操也没有因此责怪过他们中任何一人。
  这样看来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思想似乎不是儒家思想,其实不然。曹操“唯才是举”的用人观的根本的指导思想还是儒家的“任贤”的用人思想,只不过为适应当时社会,他必须做出调整,这种调整就是降低了对“德”的要求,因为观曹操一生的用人事迹,他并非完全放弃对人才的“德”的要求。
  被历史抛弃的“伪”法家
  纵观曹操的一生,他坚持了一辈子的法家主张,被他的儿子曹丕一一推翻,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变成了“九品官人法”,从此“上品无寒门,下品无雅士”,世家大族垄断国家人才录用渠道长达几百年,除此之外不再列举。$2先生曾说在政治上杀死曹操的是他的儿子,的确很有道理。
  曹操的人生际遇让我想起另一个鼎鼎大名的儒学宗师——荀子,作为儒家的标杆和旗帜,培养出来的学生却一个一个都是最纯粹的法家人士,如韩非、李斯等,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
  曹操和荀子,如果我们片面地将其贴上标签,觉得曹操姓“法”,荀子姓“儒”,这都是不妥当的,他们的思想融贯儒法,开创了一条新的思路,很难说有明晰的界限,他们的思想超脱儒法之争,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就像现代基因学的研究成果:杂交品种更具优势,曹操和荀子将儒法两家杂交而用,成就了一番伟业。于是曹操横扫北方,统一天下的大部分地区,荀子的学生韩非、李斯助秦始皇一统天下,成就亘古未有之事业,令无数后人观瞻和仰望。
  但是随着自东汉以来世家大族经济政治势力的强势崛起,儒家思想随着士族政治时代的来临,摆脱西汉时“王霸道杂之”的窘境,真正成为实质上的官方哲学,虽然曹操是个“伪”法家人物,但是他的一些法家之举已落后于时代潮流,于是最坚持法家思想的曹魏最先消亡了。
  曹操因“法”而兴,最后曹魏却因“法”而亡,就算穿了一件儒家思想的“马甲”,也挡不住历史潮流的动荡。真是成也萧何败萧何,历史总是这么无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0 22:42 , Processed in 0.59806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