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些年随着对“三国”影视剧的拍摄,以及近年曹操墓的发现,同时百家讲坛易中天老师对“三国”的品评,新的曹操热便随之而起。很多学者对曹操进行了研究,也对其人物形象发表了一些看法。在这里我就对《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作一讨论总结。《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其中作者的主观意识和情感比较强,所以我们在讨论的时候,既要尊重原著的精神及其思想内涵,同时也不能歪曲历史夸大其词有所失真。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讨论曹操形象的塑造。
一、曹操的人格思想。曹操是官宦出身,自小受“正统教育” 的影响,有一种治理国家的思想基础。同时曹操又生逢乱世,结交广泛,使得他的人格思想具有复杂性。自信、自卑的双重人格是突出表现。
(一)、曹操待人宽容而严苛,乐观而刻薄,率真而猜忌。
回顾《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史料,他的为人时而宽容大度,时而严苛暴戾;时而乐观豁达,时而阴暗刻薄;时而率真坦诚,时而猜忌多疑。如此极端化的行为表现,决定了曹操的双重人格,可以说,他的一生都是在自信与自卑之间寻找平衡。
曹操的自卑首先来自于其不明不白的身世。曹操的父亲是曹嵩,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曹腾虽贵为费亭侯,却自幼是一个宦官。曹操父祖对宦官出身之自卑情结的写照!它深深植根于曹操的潜意识中。曹操的自卑也来自于他的相貌。《三国演义》中,也只有短短八个字“身长七尺,细眼长髯”。难怪匈奴使者来朝拜他时,他会自卑到让相貌出众的崔琰顶替他,自己充当卫士站立一旁,由此留下了“捉刀”的典故。曹操的自卑还来自于他极度的猜疑。最能反映曹操多疑性格的事件是他逃亡途中杀吕伯奢一家。
相较于隐性的自卑感,曹操的自信更流于外表。建安四年,张绣再次向曹操投降,曹操并没有借此报仇,反而执起张绣的手,为他盛宴欢迎,而且让其子娶张绣的女儿,拜扬武将军,表现了非同寻常的气度。曹操最突出的自信表现是对陈琳。陈琳原是袁绍帐下的文书,在声讨曹操的檄文当中,把他祖孙三代骂了个狗血喷头。对此,曹操不仅不生气,反而从纯文学的角度来加以欣赏。
(二)曹操胸襟宽广,却又心胸狭窄。
1、《短歌行》中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观沧海》中描写“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能写出如此大气诗句的人自然不应该是小心眼,可曹操偏偏还是小心眼。荀彧,是大家公认的三国时期正直的化身,他因为功高盖主而被杀;杨修,是因为他总提示曹植而不顾曹操的面子而被杀;许攸,为曹操官渡之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关键人物,因为指着曹操的鼻子大叫“阿瞒,如果没有我你会如何如何”折了曹操的面子而被杀;孔融,一个大才子,因为曹操嫉妒其才华而被杀;更荒唐的是,曹操居然因为华陀不肯留在许都做他的专职医生而被杀,由此截断了中国最早的外科手术,让中国的外科医学晚成熟了一千年。曹操的人格分裂倾向。
2、假仁假义。如有一次行军过程中他的马受惊,踩踏了农民的庄稼。因为他自己定了不得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如损害了要杀头的制度,所以他叫人把他自己的头发割下来,所谓的“以发代首”。还有他趁人之危,收留了关羽,想让关羽为他卖命。所以装作对关羽很好,可惜关羽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把戏不买他的帐。后来关羽要走,他一路上令手下围追堵拦。
3、表面上很威严,其实内心很胆小。如他杀董卓著里,本来董卓已睡着了有机会下手的。但他因为心中紧张,所以贻误了时机,后来董卓醒来了。还有他睡梦中常会惊醒,老是怕别人会害他睡觉都睡不安宁。他的这些性格缺点或多或少都影响了他的事业发展,如有的名士和猛将就不愿为他所用,另投他人帐下。所以,他一身征战,只能在北方称雄,而不能一统天下。
对曹操的评价,许劭的说法是比较权威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一语中的的说出了曹操的人格分裂倾向。历史总是让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历史人物身上总有一种神秘让人去探讨,这就是历史的魅力。曹操,一个天使与魔鬼的混合体,一个能够很好的把握“能臣”和“奸雄”关系的乱世“奸雄”,一个能够将人格分裂处理得如此绝妙的人物,得到大家的赞赏或否定是毋庸置疑的。
二、英雄与奸雄的辩证。我们可以认为,无论古今,“奸雄”二字,无非有两个含义:所谓“雄”,指英雄,其义甚易理解。而所谓“奸”,则应结合曹操的思想、行为及表现来理解。拥有了才智与武略的曹操有了当名人的资本,摆在他面前的由两条路。第一条,当英雄。第二条,当奸雄。
(一)、曹操的“奸”。
|
上一篇:努尔哈赤迁都沈阳鲜为人知的原因下一篇:曹操与自己钟爱的三个女子的情感纠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