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830|回复: 1

三国历史上孙策与刘备托孤如出一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代枭雄蜀主刘备白帝城托孤,可谓家喻户晓。当时夷陵一战大败之后,刘备一病不起,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亮曾经有一段对话,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记载是这样的:“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在此23年前,江东的小霸王孙策垂危之际,把幼弟孙权托付给长史张昭时也说过类似的话,据《三国志·吴书·张昭传》记载:“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复不克捷,缓步西归,亦无所虑。”
  从以上两段历史来看,汉末离乱之时,三国争雄之际,人心不古,而孙策和刘备在离开人世之前都玩了一个托孤的鬼把戏。难道这两个人真的开明到了将家业付与他人的至高境界?如果真有那样的胸襟何不直接打破家族传承,江东交给张昭执掌,蜀汉交由诸葛亮入继大统,又何必要哭哭啼啼的说那样“君可自取”类的鬼话?
  试想一下,如果蜀汉交给孔明的话,以孔明之才不亚于曹氏父子,亲自征战,不至于偏安一隅。而孔明之子诸葛瞻怎么看也比那刘禅强上许多,一个是贪图享乐、宠信黄皓、兵败投降之后为苟活于世而乐不思蜀,一个是斩使出战,不受利诱,大战绵竹,如不是遇上邓艾这样的不世将才,兴许还会一战成名,最后英勇战死,想来治国治军虽不如乃父却也远胜刘禅。
  再想一下,如果孙策真的把江东之地交给张昭,曹操赤壁鏖兵之时,就是刘备灭亡之际,因为张昭主降,必不会有张刘联军的出现,哪里还会有三国鼎立,也让百姓少了上百年的离乱之苦,中国大地就不至于有分裂与杀伐,而汉不至灭,魏晋不兴,没有五胡乱中原,百姓至少可安享太平。
  再看看张昭与诸葛亮受任托孤之后的所做所为,张昭在大丧之时,及时宣布遗命,尊崇孙权,并亲自帮他完成了权力的交接与过渡,使江东从稳定到强盛,才有了赤壁一战中联刘抗曹的实力。江东之强,孙权有识人之明,张昭亦功不可没。而诸葛亮受命于危难之时,尽忠竭力,先是力主东和孙权,北拒曹魏,次及蜀地安顿,再至平定南中,稳固后方,真的是让地下的刘备死也瞑目了。其后以一蜀之力,屡出祁山,虽不能攻破魏之坚守也使蜀足以无忧,因为战场全在蜀外,蜀虽疲却无战乱之苦。
  从以上来看,这孙策与刘备的托孤之举,真可谓英明至极,足见其枭雄的胆识与谋略。可是既然如此信任,却为什么又会说出能辅则辅,愿取自取的违心之言呢?我想原因不外以下两点:
  其一、以张昭和诸葛亮在政权中的强势而言,都有能力有实力对江东或蜀汉取而代之。
  张昭年轻之时就有才名,陶谦招而不至,可见其志不小,而避乱江东之后,受孙策之请,出为长史、抚军中郎将,而孙策器重张昭,有关文武之事均由张昭办理。以这样的实力取代孙权也没什么不可以的!再看张昭在托孤之后,辅孙权治政有方,举荐诸葛谨等人协助孙权,虽一直没有当吴国之相,却一直是吴之重臣,其一言而九鼎,孙权也不敢给他怎么样。即便是因与孙权政见不合,称病不朝,孙权也不过就是先以土塞门,复烧之,却不得不与张昭握手言欢,足见其在江东影响之大。若是换了另一个人,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想那江南名士虞翻人称狂直之士,不过因不给孙权面子,拒绝饮酒,就差点被杀,最终不免于流放。差异如此之大,皆在于张昭在江东根基之牢,以孙权大帝的身份都难以憾动,试想这样的人在孙权羽翼未丰之时,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诸葛亮以管乐之才、卧龙之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荆蜀名流无不望其所止,就连刘备素所亲信的同受顾命的尚书令李严也只能与之相交,而一旦与之对抗,就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而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大将魏延勇猛过人,独挡一面,也只能给其做个马前卒而不敢有二言。刘禅虽贵为蜀主,却也对诸葛亮怕上三分,所为何来?因为刘禅不过就是蜀国的一个代号,国事决于相府,兵马钱粮一决于诸葛亮,只有称诺的份。试想诸葛亮当年就取了这蜀主之位,后世又能如何评说?魏可代汉、吴可称王、宋齐梁陈以臣代君如家常便饭,以诸葛亮其势其才,取之也不无不可。
  其二、实际上是刘备与孙策都看透了诸葛亮与张昭身上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两人的愚忠思想。




上一篇:浅评《三国演义》中十句最经典的话
下一篇:黄巾军领袖张角为何能动摇汉室根本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人的正统观念,两人的君臣有别的认知,使两人不会逾越君臣那条红线。张昭一直以汉臣自居,虽为吴之属吏,却在曹操饮马长江之时与孙权高举天时之论,成为孙权一直记恨张昭,不让其为相的芥蒂。而张昭当时所想虽有江东不能与之抗衡的认知,没有看清敌我的军事对比,不过我认为更多的他是冀希望于曹操能一统天下,重兴汉室而已。而孙策也正是利用张昭的这种忠君思想,知道这样的酸腐儒生是干不出什么大事的,知道穷治《春秋公羊传》的张昭不会弃忠取利,托孤自然可信了。
  诸葛亮与张昭所学虽有不同,却也是忠君之士。在赤壁大战之时,孙权不是没动过将其收入麾下的想法,刘备也不可能想不到以孙权的识人与容人之量。而诸葛亮终不依强吴,紧随弱刘,就是因为他的忠君思想,因为他重己之名甚于个人的成功,在三国演义当中他不止一次劝刘表原来的属下归顺刘备,而自己却是始终坚持忠臣不事二主之信念,想来这样的人,以刘备之雄才大略,托付于他会又有何疑虑。
  实际上,孙策与刘备在托孤之时,又是重托又是任由自取的,不过是又打又拉的鬼把戏,一方面尊崇其地位,另一方面又大张旗鼓的先行堵死二人取而代之的可能性,其用心不可谓不细。正是选择好了托孤之人,江东孙氏与西蜀刘家才得以延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9 11:00 , Processed in 0.62649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