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607|回复: 2

浅谈孙吴风水学相关学问成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家学形成简述
  西汉自武帝始,提倡通经取仕,为士人进入政治体系提供了门路,促使儒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1]而东汉时更是“以经学治天下”,章帝光和二年颁布按郡国举贡明经的政令[2],由明经举孝廉成为入仕的重要途径。由此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家学的兴起。由于两汉时师学的兴盛,家学处于次要地位,但是仍然形成了如汝南袁氏、颍川钟氏这样的世代治经与累世公卿并有的家族。虽然二者未必有必然联系,但是由于东汉时儒学的高度发展,许多显宦家族都有以经学守家的传统,因为在家学渊源的熏陶下,族中子弟容易专精于经学(如汝南袁氏累世治孟氏《易》),可保证家族中源源不断地有人沿着察举制度走上仕途,并在家族影响力下获得高升的机会。
  二、儒道结合——风水学相关学问的沿革与联系
  风水学源于巫术,此为早期先民的原始崇拜的产物。两汉时许多风水相关学科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直到晋代,大师郭璞将这些学问应用于后世风水学最具代表性的相宅、占筮等术,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风水学才算正式诞生,故后人多奉郭璞为风水界鼻祖。此为后话,本文要论述的为这些与后世风水学相关的学问。[3]
  汉代虽然儒学高度发展,然而儒学与早期的道学等在思想上有共通之处,如西汉初盛行的黄老思想,既对治国有一定指导作用,也是后世道家哲学的根源。董仲舒所提出的“天人感应”之说主张,反映了二者统一化的一面。这种思想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儒家学说合流,形成了谶纬之学,即所谓使圣人的教条与上天的启示合二为一。这样的学术背景下,经学与早期的风水学相关学问的结合实属顺理成章,术数等学科广泛流行起来。
  三国时乃道教形成的重要时期,除开史料不多的蜀汉不甚清楚,在曹魏与孙吴道教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中曹魏形成了儒道结合的哲学思想的新形式,即富有思辨意味的玄学,而孙吴的文化则依然秉承两汉时传统的术数、星象、五行、占筮、律历等原有形式,并取得了相当成就。
  --------------------------------------
  [1]《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赞曰: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讫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寖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2]《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元和二年)令郡国上明经者,口十万以上五人,不满十万三人。
  [3]详细了解可参考《中国社会风俗史丛书:风水史》。
  [4]参考百度百科“玄学”词条。
  三、孙吴风水学研究风气之原因浅探
  孙吴的儒道结合形式之所以侧重于对天文、术数等的研究,而与魏晋分流而行,与孙权及三嗣主对符命之学的推崇是密不可分的。孙权时太子孙登遗疏中提及“修黄老之术,笃养神光”,即为借孙权所喜之事暗喻休养生息、施行仁政。而至其末年,更至于“伪设符命,求福妖邪”(孙盛语),直接导致民间投其所好,巫言盛行,如《吴主传》末年神怪之事充斥即为一证。又如《晋书卷十三·天文志下》载:“吴孙权赤乌十三年夏五月,日北至,荧惑逆行,入南斗。秋七月,犯魁第三星而东。《汉晋春秋》‘逆行’。案占:‘荧惑入南斗,三月吴王死。’”[5]随后本已稳定数年的政局再酿大变,孙权废太子,赐死鲁王,“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其对巫言的迷信可见一斑。孙亮、孙休时此风气仍然盛行,至孙皓时对巫学之迷信进一步变本加厉,“其荧惑、巫祝,交致祥瑞,以为至急”。(《三国志·孙皓传》)
  说到术数,不得不提《周易》。《易》一方面为公认的儒家经典,另一方面也与道家、风水学的早期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易》在儒道之间扮演着纽带的作用。所以精通《易》者多兼通术数等学问,如吴郡陆家的名士陆绩,既“注易释玄”,又作《浑天图》。
  在这样的情况下,在经学世家中亦出现研究五行、星象、律历、术数等风水学相关学问的热忱实属必然。一方面,汉末中原战乱导致许多中州士人南渡,为吴地的文化发展有所贡献,如精通术数的河南人赵达“谓东南有王者气,可以避难,故脱身渡江”(《三国志·赵达传》),又如徐岳《数术记遗》载,“(刘)洪后为会稽太守。刘洪付《乾象历》于东莱徐岳,又授吴中书令阚泽”。另一方面,孙吴以江东为统治中心,促进了三吴士族之间的交流,加上前面所述君主对神怪符命之事的推崇,研究这些遂成为当时的一种风气。
  ------------------------------------------




上一篇:历史的脉络——蜀汉为什么最早亡
下一篇:试分析曹操在官渡部署的总兵力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5]《晋书·天文志下》:一曰:“荧惑逆行,其地有死君。”太元二年,权薨,是其应也。【按:然而孙权之薨距荧惑犯南斗时相隔两年,以此强为之说未免牵强,此星象对孙权本人心理层面的影响更大。】
  四、孙吴天文、数学方面的主要人才及其成就
  孙吴之天文学研究,以当时所盛行之浑天说为根基。[6]特别地,比太初历、四分历更为精确的《乾象历》[7],仅得在孙吴推行。
  1.陆绩
  陆绩字公纪,吴郡吴人,于《三国志》中有传,年少聪慧,博学多识,是一位神童兼通才。陆绩进一步发展了浑天说,作《浑天仪说》、《浑天图》[8]。《晋书·天文志上》载,“张平子、陆公纪之徒,咸以为推步七曜之道,以度历象昏明之证候,校以四八之气,考以漏刻之分,占晷景之往来,求形验于事情,莫密于浑象者也。”
  2.阚泽
  阚泽字德润,会稽山阴人,亦于《三国志》有传,为吴时江南儒宗,“斟酌诸家,刊约礼文及诸注说以授二宫,为制行出入及见宾仪”,为中书令十余年,后更为太子太傅。他从徐岳得授《乾象历》[9],为之作注,以证时日。《乾象历》223年始在孙吴推行[10],彼时为中书令,在朝中颇有影响的的阚泽当有其功。
  3.姚信
  姚信字德佑,吴郡人,为陆逊外甥,受二宫之争牵连而遭流徙,后还为吴太常。与当时多数学者专注于浑天说不同,他同时研究着“论天三家”[11]中的盖天说与浑天说,并著有《昕天论》。[12]《宋书•天文志上》载其言曰:“然则天行寒依于浑,夏依于盖也。”可见姚信对于应从哪一说摇摆不定。
  4.陈卓
  陈卓为吴太史令,史书无传,与王蕃同期作《浑天论》。[13]吴灭后入晋复为太史令,定全天星官系统,一直沿用至近代。
  《晋书•天文志上》:后武帝时,太史令陈卓总甘、石、巫咸三家所著星图,大凡二百八十三官,一千四百六十四星,以为定纪。
  -----------------------------------------------
  [6]浑天说认为,全天恒星都布于一个“天球”上,而日月五星则附丽于“天球”上运行。《晋书·天文志上》:汉灵帝时,蔡邕于朔方上书,言“宣夜之学,绝无师法。《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惟浑天近得其情,今史官候台所用铜仪则其法也。立八尺圆体而具天地之形,以正黄道,占察发敛,以行日月,以步五纬,精微深妙,百代不易之道也。”
  [7]《后汉书•律历志》:《太初历》推月食多失。……常山长史刘洪上作《七曜术》。
  又《后汉书·律历志》注引司马彪语:‘自太初元年始用《三统历》,施行百有余年。’曾不忆刘歆之生不逮太初,二三君子为历,几乎不知而妄言者欤!元和中谷城门候刘洪始悟《四分》于天疏阔,更以五百八十九为纪法,百四十五为斗分,而造《乾象法》,又制迟疾历以步月行,方于《太初》、《四分》,转精密矣。”
  [8]《开元占经》卷二:后汉末吴人陆绩字公纪,于孙权时又作《浑天仪说》,造《浑天图》,曾于土室居,令不觉昼夜,己在内推步度数,击鼓与外相应,而不失毫厘。
  [9]《晋书•律历志中》:吴中书令阚泽受刘洪《乾象法》于东莱徐岳,又加解注。
  [10]《三国志•吴主传》:〔黄武二年春正月,〕改《四分》,用《乾象历》。
  [11]当时的“论天三家”即盖天说、宣夜说和浑天说。司马彪《续汉书•天文志上》刘昭注引《东观汉记》:言天体者有三家: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宣夜之学绝无师法。
  [12]《晋书·天文志》和《宋书·天文志》均有记载。
  [13]《开元占经》注:吴太史令陈卓所作《浑天论》,与王蕃大同。
  5.王蕃
  王蕃字永元,《三国志》有传,为吴时重要的天文学家,亦研究乾象历与浑天说。按《开元占经》所载,当有著作,其名佚,只知其说之成当早于陈卓《混天论》,内容大抵相似(见注[13])。王蕃力主使用《乾象历》,对于《乾象历》于孙吴推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4]
  6.虞耸
  虞耸字世龙,会稽山阴人,为虞翻第六子,史书称其“清虚无欲,进退以礼”,生平见《三国志·虞翻传》注引《翻别传》。虞耸为盖天说的支持者,作《穹天论》[15],其文曰:“天形穹隆如鸡子,幕其际,周接四海之表,浮于元气之上。譬如覆奁以抑水,而不没者,气充其中故也。日绕辰极,没西而还东,不出入地中。天之有极,犹盖之有斗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7.虞喜
  虞喜字仲宁,为虞耸族孙,为被斥为谬谈的“论天三家”中“宣夜说”的支持者,著有《安天论》(见注[15])。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虞喜为最早发现岁差的人。
  《宋史•律历志七》:日度岁差:八万四百四十七。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又何承天云:“……若从虞喜之验,昴中则五十余年日退一度;若依承天之验,火中又不及百年日退一度。”
  8.赵爽
  赵爽字君卿,为三国时著名数学家。生平不详,由于其在《周髀》注释里提到了《乾象历》,所以一般认为他是三国吴人。他对《周髀算经》有深入研究,为《周髀》作序言、注释,流传于后世,成为后人研究《周髀》的重要参考。数学史学家认为,赵爽的《周髀》注可能用了刘徽《九章》注的一些点子,所以《周髀》注可能是263年之后完成的。赵爽作《勾股圆方图注》,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其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为最早有记载的完成勾股定理证明之人,还在《勾股圆方图注》推导出二次方程和求根公式。[16]又著有《日高图注》,利用几何图形面积关系,给出了重差术[17]的证明。[18]
  此外,《吴志》等史书中还记载有多人精通天文、术数等学问,如周昕、吴范、刘敦、赵达等。然而因无著作或著作失载,无以得考其成就。
  --------------------------------------------------
  [14]《晋书•律历志中》:中常待王蕃以洪术精妙,用推浑天之理,以制仪象及论,故孙氏用《乾象历》,至吴亡。
  [15]《晋书•天文志》:虞喜作《安天论》,喜族祖河间相耸立《穹天论》。
  [16]《周髀算经•勾股方圆图注》:赵君卿曰:勾股各自乘,并之,为弦实。开方除之,即弦也。【案:此为勾股定理表述。】案弦图,又可以勾股相乘为朱实二,倍之为朱实四,以勾股之差自相乘为中黄实,加差实,亦成弦实。以差实减弦实,半其余,以差为从法,开方除之,复得勾矣。【案:此为证明方法。】
  [17]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18]《周髀算经•日高图注》:赵君卿曰:黄甲与黄乙,其实正等以表高乘,两表相去为黄甲之实,以影差为黄甲之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21:52 , Processed in 0.6976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