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35|回复: 2

难以否定,堪为信史-论诸葛亮军被“俘斩万计”辨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二十四史之《晋书》中的《宣帝纪》,记载了司马懿击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的战斗中,有过“追击,破之,俘斩万计”的战果。长期以来不为重视。今人史作,虽不能否认这一记载,但多不提此战果。写这个帖子来初步辨析一下此段记载的真实性。
  本人的结论是:难以否定,堪为信史。
  第一、此段记载不会是史家的故意夸大。
  《晋书》由唐朝房玄龄主持所编纂,唐太宗对该书极为重视,《晋书》中的《宣帝纪》等篇章是享有很高声誉的史学名著。且该书记载的是前朝史实,一般而言,没有必要刻意吹捧谁或故意隐瞒谁的不良事迹,其记载内容可以肯定都有相当可靠的依据。所以,诸葛亮第四北伐战斗中被“俘斩万计”的原始史料是肯定存在的,估计来自晋朝的记载,今天已经失传。
  注意到,“俘斩万计”这一记载并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我们知道《宣帝纪》是132卷《晋书》的中的最重要篇章之一,尽管整本的《晋书》还有些缺陷,但其中《宣帝纪》是重点中的重点,太宗李世民还亲自为之写了史论。《晋书》作者在写作《宣帝纪》时,不可能不参考前人的三国史料,因此不可能不注意到《三国志》中没有“俘斩万计”的相关记载。由此可以断定,“俘斩万计”是经过史家的充分考证,认为其真实可信之后才采用的。如果不是经过充分考证并得出肯定的结论,则《晋书》作者保险的写法应该是舍去这一条史料。
  第二、何以“俘斩万计”之记载不见于《三国志》?
  有些人因为在《三国志》及裴注中找不到类似的记载,倾向于认为《宣帝纪》的记载不可靠。但是,我们要问一下,假如陈寿要记载诸葛亮被“俘斩万计”,则根据《三国志》的写作惯例,应该把这一史料记载于何人的传记中呢?显然,应该写在司马懿的传记中。同时,在与事件有关人物的传记中,也可能会以更少的字数提到,如《张郃传》《明帝纪》,但《诸葛亮传》则往往会回避此事,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为传主讳”吧。
  有否定这一记载倾向的人,恰恰忘了,《三国志》并没有司马懿的传记。因此,依据《三国志》中没有“俘斩万计”的记载来否认“俘斩万计”的理由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裴注是注释《三国志》的,既然《三国志》没有司马懿传,则裴注也难以、且也并无必要将当时已知的司马懿的事迹全部补充到注记中。

  此外,有人提出相对低质量的个别史书中,也找不到相关的记载。其实,这些史书中,大部分现今都已失传,仅靠裴注等加以引用才得以保存其片断。因此,一来,很难断定这些史料中没有相关的记载;二来,这些史书中有一些本来就不是信史,有的甚至是偏向蜀汉的,那么,书中不记载诸葛亮的失败,也是常理了。
再看《张郃传》和《明帝纪》。




上一篇:王立群:记录的历史都是史学家选择后的记录
下一篇:古今中外十大好色文人:苏轼娶幼女 拜伦姐弟乱伦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次北伐的当事人除了司马懿,还有名将张郃;但是,在“俘斩万计”事件发生时,张郃已经阵亡,因此,《张郃传》中不可能有相关记载。</p>  至于《明帝纪》,连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的折兵数万都没有详述。第四次北伐的总篇幅更为简略,找不到《宣帝纪》的“俘斩万计”的记载自是意料之中。
  反之,如果要了解司马懿的详尽传记,就必须读司马懿本人的传记,即《晋书》之《宣帝纪》。
  有必要提一下,即使陈寿在《三国志》中为司马懿作了传记,那么该传记中是否能详细记载司马懿击退诸葛亮的细节(如在某某地俘斩万计),也是值得否定的。根据《三国志》的特点,估计陈寿只会简单地说一下“破之”,而不会有俘斩数目的记载。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张郃传》,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张郃覆灭了马谡数万人的部队,战果重大,但陈寿也并没有记载魏军俘斩蜀军的具体数目。
  现在,《三国志》中根本就没有司马懿的传记,那么,自然是绝无可能有“俘斩万计”的记载了。
  第三、《三国志》的记载可以为《宣帝纪》中“俘斩万计”的记载提供旁证。
  也有人觉得《晋书》关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被“俘斩万计”的记载与《三国志》里的相关记载相互矛盾,这些人是没有仔细阅读这两本书的记载。
  我们知道,《三国志》之《诸葛亮传》,勿宁看作是陈寿以作史的名义写的一篇“诸葛亮颂”,在这部传记中,不记载第四次北伐被“俘斩万计”,反而记载了有利于塑造诸葛亮光辉形象的一些局部的“胜利”,是情理之中的。
  《诸葛亮传》关于第四次北伐只有25字: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与魏将张郃交战,射杀郃。正传中对于诸葛亮的失败,可以说是讳莫如深。反倒记载了张郃中流箭这类意外事件,让人读来会有诸葛亮不是失败,而是主动撤退,甚至还在交战中斩杀了对方大将的印象;陈寿的写法真是高明啊,如果不读《张郃传》,是很难避免这类感觉的。
  《宣帝纪》弥补了《三国志》中的一项空白,为司马懿作了一部详尽的传记。关于第四北伐,《宣帝纪》的记载极为详细:
  明年,诸葛亮寇天水,……天子……乃使帝西屯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车骑将军张郃……等讨亮。……遂进军隃麋。亮闻大军且至,乃自帅众将芟上邽之麦。……帝……卷甲晨夜赴之。亮望尘而遁。……进次汉阳,与亮相遇,帝列阵以待之。……亮退,追至祁山。亮屯卤城,据南北二山,断水为重围。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天子使使者劳军,增封邑。
  有人误将诸葛亮退兵时张郃中流箭而亡的时间与诸葛亮退兵时被“俘斩万计”的时间混为一谈,原因是这两个事件都发生在诸葛亮退军的过程中。其实,从《张郃传》与《后主传》的记载可知,张郃中箭的地点在木门,靠近祁山。也就是说,张郃是在诸葛亮刚刚退军时中的流箭;但是,魏军不可能会因张郃意外阵亡就停止追击,正是在随后的追击中,取得了俘斩万计的战果。
  可见,《三国志》与《宣帝纪》是互相补充的,并无矛盾。
  不仅两本著作的记载不发生矛盾,进一步,《三国志》的记载可以为《宣帝纪》中“俘斩万计”提供有力之旁证。
  《明帝纪》:以亮退走,封爵增位各有差
  《宣帝纪》:天子使使者劳军,增封邑
  查《明帝纪》,仅在抗击第一次北伐和抗击第四次北伐之后,有过封赏有功人员的记载。这就表明,抗第一次北伐和抗第四次北伐,魏国均取得了较为重大的结果。显然,这与《宣帝纪》中“俘斩万计”的记载是相应证的,《明帝纪》可以作为《宣帝记》真实性的旁证。
  此外,《宣帝纪》中关于因击破诸葛亮而“增封邑”的记载,与《明帝纪》中“封爵增位各有差”的记载是一致的,也可以作为《宣帝纪》中“俘斩万计”真实性的旁证。
  第四、“俘斩万计”的记载为什么不被重视。
  这里需要说明,在整体上肯定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失败的前提下,不具体叙述诸葛亮被“俘斩万计”,也并无不可。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被“俘斩万计”的事件,不见于今人的史作中,原因根源于“诸葛亮崇拜”现象,使人们有意无意地回避或淡化诸葛亮在军事上的失败。
  需要指出的是,史学大作《资治通鉴》中对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完全照搬《汉晋春秋》,所以,没有出现《宣帝纪》中有关“俘斩万计”的记载。《资治通鉴》虽然是一部伟大的史学著作,但其主要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编年体通史,该书对于过往史料中的争议往往失考,其材料的取舍有浓厚的“非学术”倾向,所以,一般地不能以《资治通鉴》来作为评判发生争议的史书哪个更可信。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晋书》的史学价值远远高于《汉晋春秋》。以蜀汉为正统、声誉不佳的《汉晋春秋》虽然回避了诸葛亮在退军中被“俘斩万计”的记载,但实在不能作为否定《晋书》的依据。
  第五、诸葛亮被“俘斩万计”的后果并不是灾难性的。
  还有人认为诸葛亮“俘斩万计”是个重大损失,诸葛亮经此大败,在三年后居然还能拼凑十万军队进攻行攻魏国,似乎难以置信,进而怀疑《宣帝纪》的记载。
  这是误读“俘斩万计”中的“万计”一词的结果。有人甚至误认为,《宣帝纪》中的“俘斩万计”,有数万之多,其实是误解。“俘斩万计”是个模糊说法,这里完全可以理解为“俘斩近万”、“俘斩上万”或“俘斩万余”。
  兹随手举两个例子:
  《三国志·陆逊传》: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因驱走之,追亡逐北,径至夹石,斩获万馀。
  《三国志·周鲂传》:鲂亦合众,随陆逊横截休,休幅裂瓦解,斩获万计。
  对比一下就明白,既然上面两条记录讲的是同一件事,可见,这里的“万计”与“万余”是一个意思。
  《三国志·许褚传》:从征张绣,先登,斩首万计,迁校尉。
  此处的“万计”,显然更是一种模糊说法,最可能的意思是“近万”、“上万”,最多也只能是“万余”之含义。
  诸葛亮八万大军,损失近万(数千)或上万兵力,并不是什么很大的失败。
  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中虽然损失了几千或上万人,但经过随后三年的扩军,凑成十万数进攻魏国,并不是什么困难之事。诸葛亮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其扩军能力之强是不必怀疑的。他初出茅庐就曾献“扩军计”,使刘备从当时的数千兵发展到刘表去世时的约两万军队。
  综上所述,《晋书》之《宣帝纪》中关于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退军,曾遭魏军击破,被“俘斩万计”的记载,是难以否定的,目前,可以作为信史对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4 01:36 , Processed in 0.09594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