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紫:帝王</p> 曹操成为历史人物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基本上是做为一个成功的、受肯定的帝王。大体上可以有紫色和黄色两种选择。
紫色是大自然中比较稀少的颜色,紫色既神秘又庄重,既典雅又妖艳,是最敏感、任性的色彩,象征宁静、沉着、孤独、消极、孤傲、神秘和优雅等,紫色还具有表现苦、毒与恐怖的功能,也会令人产生流动、不安等感觉,大面积使用会令人有恐怖感。紫色在古代长期作为祥瑞、高贵的象征,紫色在古代中国曾作为帝王的专用色,汉代常被作为珍稀的极色。黄色是所有纯色、色相环中明度最高的颜色,但是色性最不稳定,黄色是一切色彩中正面含义和反面含义两级分化最突出的色彩。黄色正面含义是表示高贵、权力、骄傲等。黄色的反面含义也很丰富,往往象征叛逆、色情、忧郁等。古代中国,更有崇尚黄色的传统,是居中位的正统颜色,更代表权势和威严,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汉唐时和"性"有关,黄巾军已佚的《黄书》重在"房中术",直到唐孙思邈《千金要方》"房内补益"条还有"赤日黄月"之说。
紫黄对比而言,曹操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王不是帝,其形象是一个成功的帝王,是一个王朝的实际开创者,用黄欠缺,但黄与曹操贪色纵欲十分相衬,而曹魏虽称以黄代赤,但其得国不正,所以用紫不用黄。所以我们将肯定他帝王地位的阶段称之为大紫阶段。
曹操的地位之所以在《三国志》中超过蜀汉刘备和东吴孙权而居最高一点都不奇怪,那是因为魏晋王朝的合法性都来自于曹操,西晋史学家在写历史时别无选择。
我们下面按时代罗列人们对曹操的评价,期待读者自己回味、判断。
曹操没有当官之前,许劭称“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同人同事晋孙盛记录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不管“奸贼”/“能臣”,还是“英雄”/“奸雄”,都意味着曹操将是影响历史的一个人物。曹操本人得到这评价还挺高兴,屁颠屁颠(大悦)走了,靠这评语才弄了个出身,开始当官。
曹操挟天子得志之后,诸葛亮称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孙权称“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至于御将,自古少有。”周瑜称“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这几个人都是他同时代的人,大都是政敌。
曹操在其部属和臣下中的形象,我们没有引述,像郭嘉、荀彧等人的评语,因为曹操是他们领导,自然不会说坏话。曹操死后,他的后代和臣子把他吹捧成伟大、光荣、正确、英明的皇帝,整个说吹的不亦乐乎,请参看曹魏官修《魏书》的评语,属于盖棺定论性质的,明显有不少不实之词。
进入晋朝之后情况有所不同,曹操的形象不再那么完美无缺和神圣不可侵犯,曹操诸多缺失,尤其其性格变态、为人酷虐变诈、诡谲忌刻的丑陋事实渐渐被揭露出来,曹操的道德形象便不再那么高大,而不是人们常常说的是在南宋以后。陈寿评论曹操说“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用无奈口吻说“就他妈算是不一般的人……”陆机评价说:“曹氏虽功济诸华,虐亦深矣,其民怨矣。”孙盛指称“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习凿齿开“帝蜀”而“寇曹”的发端。袁山松说曹操“回山倒海,遂移天日”,是“窃国盗贼”陈寿、陆机是西晋人,孙盛、袁山松和习凿齿是东晋人。
南北朝时期主要是南朝对曹操的看法,可以刘宋皇室刘义庆编辑的《世说新语》一书为代表,其中搜集、记录不少曹操故事,视曹操为假谲之人,将其旧事收入《假谲篇》中。这代表着南朝统治集团对曹操个人的道德评判。裴松之注《三国志》评价曹操:“历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虐烈无道之臣,于操为甚。”这个评价和陈琳檄文中几乎一模一样。但必须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大家对曹操道德评价较低,但对其创造的政治模式却照例仿效,南北朝帝王所谓禅代都不得不沿用曹操三让而后受之的程序,在形式上如辞让表等都全效曹操,如出一辙。
唐人对曹操的总体评价褒贬不一,与南朝并无大的不同,但砝码不断向贬低那头倾斜。最著名的评价出于李世民,“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说明李世民佩服曹操的才能,肯定其匡正之功,同时也指出曹操“观沉溺而不拯,视颠覆而不持。乖徇国之情,有无君之迹”。指责曹操并没有真正拯救、扶持汉帝国之意,“有无君之迹”基本上就是说曹操是“奸臣”。唐太宗这篇祭文无形中为唐人定了调子。”但唐玄宗则常常自比“阿瞒”。大量唐诗中言曹操的不多,歌颂曹操的更少,偶见几首也大都深寓讥讽、挖苦之意。元稹评价说“曹瞒篡乱从此始。”刘知几更是指斥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