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入长沙后“玄德待黄忠甚厚。云长引魏延来见,孔明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玄德惊问其故。孔明曰‘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后患。’”魏延有反骨之说便由此传开。
其实诸葛亮说魏延脑后有反骨一说要本不可信,只是魏延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诸葛亮的肯定,从刘表死后,曹操追杀刘备,刘备进不了荆州城,魏延一个人挺身而出也不没有帮刘备进城,自己反而搞得没有办法出去,后投了韩云,而后杀韩云救黄忠来摘刘备也表忠城之心。
如果魏延要造反,机会很多,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他还是汉中太守,完全可以反;诸葛亮建兴三年平定南方四郡的时候,蜀中空虚,魏延还是没有反。魏延没有什么要反的理由。刘备虽然没什么能力。但是爱民如子。魏延的正义心极强。而且也不爱权。也就没什么理由去反。
魏延性格高傲,蜀汉的一些文武与魏不和。那是魏的性格所致。但他是得刘备与诸葛孔明的信任的。魏延也是绝对忠于刘备的,从刘备襄阳逃难魏延毅然反出襄阳要追随刘备就可以看出他是完全忠于刘备的, 看孔明时期: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 加官晋爵,没亏待过他。魏的一些战法建议不被孔明所采纳,那是孔明的所要求的做战策略所不许。二人性格不同:魏勇猛而傲气,喜欢冒险;而孔明考虑多方面,谨慎为主。二人地位不同:魏是一大将,可以任勇行险;而孔明身为丞相,决定国家大小事,从全盘考虑,不能轻易冒险。以魏延的功劳和性格,如果孔明死后,其他人难以镇得住魏延,只怕要出事。这是孔明所不愿意看到的。
孔明后来制约魏延到杀魏延恐怕是政治因素,而孔明认为最好的接班人是蒋琬与费祎。蒋琬方整有威重,费祎宽济而博爱。这样的人更容易团结更多的人,当然也更能遵守一些成规,有利于蜀汉政权的顺利交接。孔明认为自己死后,魏延与杨仪恐怕难以相容而火拼,尽管那样有相当的危险性,但自己也看不到了,而且也不能有那样的可能性就在自己生前处置这二人。如果魏与杨忍耐点,或许会有好点的结果;如果二人相争,很有可能是两败俱伤,而得益的就是蒋琬与费祎等人了。魏延又一直以接班人自居,那么即便和平解决,将来也很难处的,何况魏将军性高傲!
《三国志》与《资治通鉴》中如是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亮长史杨仪宿与延不和,见延摄行军事,惧为所害,乃张言延欲举众北附;遂率其众而攻延。延本无此心,不战军走,追而杀之。” 魏延只是不服诸葛亮的安排,不以大局为念,欲与杨仪火拼。最后,魏杨两人先后死了,完全在于诸葛亮对二人个性的掌握.水火不容.比起杨仪,魏延的军权和威胁更大,而魏本身和朝臣是有芥蒂的,这样促成了先死的必然是魏延.杨和魏不同,他没有军权,而长期随诸葛亮在汉中,朝廷掌握在董允等人手中.而诸葛亮所谓的"生前密指"必然后主已经知晓.这一切都让杨仪开除顺理成章.二人的个性促成他们先后毙命,正如陈寿所评"自作孽".
冒鹤亭先生《疚斋日记·读三国志蜀志》云:“魏延之反,亦冤辞也。其人过于自负,叹恨己才,用之不尽,故诸葛卒后。蜀中人才本少,横加延以反名,长城自坏,仪之肉宁足食哉!”
可見,魏延所謂的「反」,實在是被逼出來和強加上去的。心高气傲的魏将军的悲剧即源于此了。 |
上一篇:东北亚霸主公孙度下一篇:一代强侯刘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