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618|回复: 1

千秋诸葛,盛名无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前一阵电视剧新版三国热播,重新唤起我对《三国演义》和三国历史的兴趣。最近读了一些关于诸葛亮的史料,从而超越了小说的虚虚实实,对这位名垂千古的历史伟人有了更深的了解。

  在我看来,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依旧是描述和评价诸葛亮最客观最可信最有价值的史料。读《诸葛亮传》,不难感受到陈寿对武侯发自心底的崇敬之情,甚至能想象出他在落笔之间的心潮起伏,思绪万千。然而陈寿并不为尊者讳,而是直言诸葛亮的长短。陈寿评价说:“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陈寿的评价,固然是一家之言,但读来大体令人信服。有人说陈寿贬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或许这正体现了他内心的矛盾,毕竟他著书时仕晋,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他在分析诸葛亮北伐未能成功的原因时说“而所与对敌,或值人杰,加众寡不侔,攻守异体,故虽连年动众,未能有克。……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 有人抓住陈寿的评价“然亮之才,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大力批驳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同时极力抬高司马懿的军事才能和谋略。其实归根到底,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是因为实力对比悬殊,魏国国土面积、人才优势均远胜于蜀汉,是真正的强大,而非外强中干,因此若无奇迹发生,是不可能所谓“以弱胜强”的。当时的形势,即使是孙吴用兵,也未必能够统一天下。以其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的智慧,诸葛亮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诸葛亮北伐的动机近年来已经有各种各样的分析,但这不是本文要讨论的话题。其军事才能的高低,也不是本人一介军盲所能判断的,虽然现在的倒亮派其实也不过是军盲在纸(网)上谈兵而已。

  1800年来,对诸葛亮的评价早成定论,几无争议。而近几年,一些人出于不同的需要,偏偏从已经被无数古人读过的史料里,又读出了一个个所谓“真实”的诸葛亮。现在看来,重新评价历史名人,真是有百利无一害的成名捷径。首先,可以获得“学术创新”的美名;其次,可以凭借名人效应迅速走红;第三,骂古人不同于骂今人,可以信口开河而不必担心惹上官司。

  这几年关于诸葛亮的评价分析五花八门甚至千奇百怪,有些简直不值一驳,这里不再一一举例,但这些评论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试图贬低诸葛亮的历史地位,颠覆其近乎完美的人格形象。

  一些人从纯功利角度出发,认为诸葛亮到头来不过是一方割据政权的宰相,与历史上统一中国,开创数百年基业的帝王将相无法相比。然而观察一下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历史评价从来都是综合评价,几千年来英雄豪杰不可胜数,只有德才兼备者才能人所共仰,万古流芳。而诸葛亮正是这样寥若晨星的历史巨人。

  有人认为司马懿文韬武略,一时雄杰,其历史地位被大大低估了。其实大可不必为司马懿鸣不平,历史上类似司马懿的人太多了,历代开国君主莫不如此:会打仗,有权谋,心狠手辣,翻脸无情,终于取得世俗的所谓“成功”。司马懿充其量是这些人中的一员而已,并没有更加突出的地方。而诸葛亮感刘备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以经天纬地之才,鞠躬尽瘁之忠,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后又独自挑起蜀汉的重担。其言其行,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不但是后世臣子的楷模,也堪称做人的典范。

  有人说上至皇帝、士人、下至普通百姓都赞美诸葛亮,是因为他们各取所需。皇帝需要忠臣,士人羡慕诸葛亮的际遇,而老百姓盼望清官,因此诸葛亮成为理想化的目标。然而历史上从来不缺忠臣与清官,忠谏如魏征,清廉如海瑞,也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这些自以为聪明的人忽略了一点,即皇帝也好,臣子也罢,无论这个人有没有钱,是否读过书,他首先是一个人。是人,就有人的感情。读《出师表》,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难道不是感动?读《自表后主》:“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难道不会潸然泪下?诸葛亮去世后,“百姓巷祭,戎夷野祀”,几十年后黎庶追思,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上一篇:曹操选继承人犹豫不决,得宠的曹植为何落选
下一篇:书摘:爱才的曹操为何要除掉自己手下的三个人才?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葛亮早年自比管乐,即有出将入相之志,出山后辅佐刘备从无到有开创蜀汉大业,当时便被公认是伊吕之才。其主持蜀政期间,兴修水利,奖励农桑,推广井盐,扶植蜀锦,大力发展经济,同时制定蜀科,依法治国,终于使蜀汉以区区一州之地,令吴魏不敢小觑。其功盖天地,德泛遐迩,余泽惠及百代。那位蜀中小吏对武侯的评价可谓精准独到:“葛公在时,不觉有异,葛公殁后,未见其比。”读诸葛亮事迹,我们不觉得这是一些冰冷的文字,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出现在眼前,令人敬之爱之。而读司马懿,甚至唐宗宋祖时,我们承认甚至羡慕其世俗功业,但就是无法产生感动。

  有人说,诸葛亮五次北伐未能成功,是悲剧英雄,使人同情进而推崇。问题是历史上的悲剧英雄很多啊,比如项羽,也被人同情,为什么没有达到武侯的历史地位?

  有人引用毛的评论,说隆中对本身就是个错误的战略决策,从根本上否定了诸葛亮作为战略家的地位。实际上,毛的评价也只能被当作一家之言,而不是真理。首先,毛对三国人物的评价并不严谨,有时把小说和历史混在一起,第二,毛本人的军事才能同样倍受争议,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万里长征、三大战役,恐怕要综合两岸的史料才能得出接近客观的评价。 从性格上看,毛是司马懿曹操一流的人物,因此他欣赏曹操司马懿是本性使然。如果换成周,肯定又是另一种评价。周去四川,一路上只看张良庙与武侯祠,可见其与留侯武侯神交已久,称得上异世知音。

  有人批评诸葛亮穷兵黩武。如果说打仗会劳民伤财,牺牲生命,那么世界上一切战争其实都是罪恶,只要战端一起就会有伤亡。按这个逻辑,抗日战争就是错误的,中国人如果俯首帖耳地投降日本,那么可以少死3000万人。但是,这个逻辑是有自尊、有感情的人能接受的吗?陈寿说得再清楚不过:“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如果说诸葛亮不知蜀魏实力悬殊,北伐成功希望渺茫,那是不符合逻辑的。然而以诸葛之智慧,又何以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呢?盖诸葛亮生平最大的理想就是效法光武中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因此,只要有一线希望,他都要付出百倍努力;即使不能成功,也要让世人看到,汉嗣犹存,不容小觑。

  有些搞笑的人,竟然用人民当家作主的理论批评诸葛亮只会尽愚忠,不能解放思想,取代刘禅承继帝位。可如果武侯取代刘禅而自立,那他还是众所敬仰的诸葛亮吗?历史上偏安一隅,权臣篡位的事情太多了,如果诸葛亮也这样做,那么他早象那些人一样淹没于历史灰尘中了。武侯之智,即在此处。有人说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言下之意,篡位算不了什么,只要当皇帝后能对老百姓好就行了。如果在民主社会,这没有问题,但我们不能把今天的价值观强加于古人。昔日谋朝篡位的人想的不会是推动历史发展,而是自己一家一姓的利益。

  关于诸葛亮的各种议论,往好听了说是百家争鸣。田教授、朱教授、易教授、胡教授,近些年纷纷亮出自己的研究成果,于是乎有了诸葛亮排除异己废李严,借刀杀关羽,嫉贤妒能,阴谋篡位等等说法。在陈寿看来,诸葛亮之死能使被他罢黜过的廖立垂泣,李严致死,其人格魅力之巨大,实令人高山仰止。田教授面对这个史实又如何解释呢?恐怕会嗟叹李严 “到死还蒙在鼓里”了吧。朱教授以桓温北伐意在称帝为类比,认定诸葛亮也是这般想法,真是牵强附会。胡教授所谓诸葛亮有篡位之心而天不假年,则更是毫无根据。毕竟我们对一个人做出评价,必须以他一生的言行为依据,至于认为他如果不死有可能会怎样,那就完全是臆断而不是严谨的学术作风了。胡教授如果身处武侯的地位想必是会篡位的,因此他不能理解武侯为何处臣职行君事而至死保有忠贞。易教授则否定武侯与刘备之间的君臣际遇与相互成全,认为那不过是美丽的传说。但《出师表》里说的很清楚:“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这句话恰恰是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最好解释。

  说到底,这几位教授的境界与武侯相比,真如萤光之比日月,朝露之比大海,他们以自己鄙俗之念揣测先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得出如此可嗤可笑的结论。正应了那句话: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诸葛亮的时代是专 * 制时代,政治是强人政治,在此情况下出现个人崇拜不足为奇。而其人格魅力时至今日依旧感染着无数人,则不仅因其才智与功业,还因其充满人性光辉的思想与风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6 09:54 , Processed in 1.18503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