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868|回复: 4

一个“不合格”的友盟三国迷对历史新手的建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首先申明,我写这篇文章目的不在于分析历史,只是看了新三国后想表达一下自己的看法,对历史新手的建议,有说得错的地方大家可以磕我,但别死磕我。
  前些日子看完了新三国,95集,很长,但还是基本看完了,跳跃式看,基本上每集其实只看70%这样。刚开始的时候其实并不想看,因为当时就知道新三国会有九十多级,觉得又不是不懂,哪有这么多时间看。后来受舍友同学影响,他们看新三国,不过对三国了解得并不多,有时爱问爱讨论,之中我发现我对一些演义的事也记得不很清楚、有点模糊了,我觉得有点对不起的我以前的努力,特别还在友盟混了好久,所以也就开始看了。新三国也贱,每天只更新两集,有时有时间了,但想多看几级都不行。慢慢回忆吧,也算是对一些刚从三国演义进入三国历史的新手一些建议,先说说我对三国的八个历程~

  ①学四年级。当时家人所在的单位所配上了电脑,那些叔叔玩《烽火三国》,当时刚接触电脑游戏,看他们玩都能看一天。从他们口中开始认识三国人物,不过他们也只是懂《三国演义》,不懂正史,而且受野史影响也比较大,当时他们把蜀汉武将形容得天花乱坠,特别是赵云长坂坡大战,如神人一般。所以受他们影响,喜欢赵云。

  ②小学五六年级。我们几个孩子比较喜欢和一个叔叔玩,主要是他单身,然后有小霸王学习机,经常给我们长时间玩游戏。他也爱藏书,也叫我们看,然后就看了《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的关于三国部分,不过当时还小,能记住能理解的并不多,都只记住武力比较强的人和情节。


  ③初三。看了3遍《三国演义》,还看了2遍《东周列国故事》,特别怀念当年整天看看这些,特别有瘾。看了几遍后,全面的认识了三国演义,也开始试着分析一些比较遗憾的情节。






上一篇:批判《三国演义》(3):曹操的法术
下一篇:曹操杀人如幻?这不是庄生梦蝶的浪漫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④中考后。在网上找关于三国的论坛,最终发现了“中华三国在线”,现在叫“三国在线”,个人觉得这是最好的三国爱好者网站,混了两年,高三后至今都很少去了,有点忙嘛。来这个网站后,开始认识了真正的三国历史,看着网友的发帖、分析、讨论,对三国的认识逐渐提高,基本把握了历史与演义的区别,客观的认识了三国,没有神,也没有奸,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也发现一字之差会造成很大的认识误差。虽然如此,但是我喜欢的仍然是赵云,我觉得没必要总去追求武力最高或者智力最高的人,因为没有排行榜,吵N年都没办法公认,既然如此,那何必改掉自己一直喜欢的角色呢?其实神话或丑化三国人物,并不是始于演义,早于东晋就有,演义只是把它集中且扩大化而已。
                   ↓
  ⑤高中。还看了《易中天品三国》文字版,好书,专题分析,还教给我们一些分析方法,比如历史人物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文学形象、民间形象,由于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其实基本一致,也可以看成是历史和文学形象。为什么要分这几种形象呢?这是因为大部分历史人物都有两种(或三种)形象,我们不能一味想要用历史形象取代文学形象,历史为历史、文学为文学,它们各有优缺,历史真实(相对的),但文学通俗易懂、人物形象深刻、易反映生活,我们更重要的是要利用两种形象相互学习,而不是相互排斥。当时存在“反演义”风,反演义就是了解正史的人会去抵制“三国演义”,这是大多数人从三国演义进入三国正史的必经之路,高二时有个叫胡觉照的老教授把这股风扩大了,当时还真引起一阵混乱,后面再说。
                   ↓
  ⑥高考后。买了《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买回后大概扫了一遍,其实文言文并非遥不可及,还是基本能看懂。不过包括直到现在,我看正史都不是精读,泛读而已。开始发现,以前有些人引用历史来批判演义,有不少是造假,乱编几句文言文就敢说是引自XX史书,也发现有不少脑残,自己翻译能力差,也好意思批判,误导了一些没有真正看过史书的人。
                   ↓

  ⑦大学。偶尔翻翻看看其他史书关于三国的部分,以及一些专家研究三国历史的论文。感觉历史错纵复杂,难以分辩,真亦假,假亦真,史官不一定客观,都是混口饭吃的,哪来那么多宁死不改历史的,哪来那么多编写历史不顾虑当权者的。另外就算史官客观,但也不代表他所记载的历史是客观真实的,编写史书必然有编写者、材料收集者,材料收集者有史官、有间谍、有情报员等,总会有某个环节失误。史书之间有PK,专家之间也有PK,网友之间有PK,明白了不能看别人分析的多、分析得长就轻易相信,相信之前还需查证。同时也明白,某个人分析得多、分析得长,它的分析中必然有一个核心支柱,也必然会有某种分析方法,看过不一定要记得或理解,但必须要理解其分析方法。
                   ↓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⑧看了《新三国》,终于完整的看完了三国电视剧(老三国看得并不多),看三国,不只在于认识其精彩,还应从中体会里面所包容的智慧、经验、人情世故,外国人在政界、商界、学术界都很重视学习研究三国演义,我们又怎能总是一味比较历史与演义呢?针对新三国上映后带来的一些问题,以及我个人学习的到的东西,与所有人分享吧。

  一、新三国出来后,批判声很大,主要是在新三国与旧三国、以及历史与演义的差别这两方面。
  先说新三国与旧三国方面,很多人都说新三国拍得没有旧三国好,认为新三国重武轻文,没能发挥出《三国演义》的精髓,甚至一些人还边骂边看,一边骂新三国,一边每天都等着新三国更新,他们持着一个貌似很理直气壮的理由:不看怎么有理由骂。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新三国出来后,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关注,他们都归结为剧组和媒体炒作,其实不然。我很支持新三国,不管他拍得怎样,因为它和之前的《新封神榜》《新西游记》《新红楼梦》一样,他们的作用不在于重新阐释著作,他们的作用在于重新塑造文化氛围,使得人们更多、更深的了解历史、了解文学。想想随着现在高科技的发展,有几个人愿意去看以前的这些电视作品?特别是现在青少年,有几个人愿意去看?以前看过电视剧或这书籍的,又有多少人能记住里面的事?当初《新封神榜》出来后,N多人看啊,男女老少我都发现有看的,它拍的真的很好?不见得,人多看是因为它重新塑造了封神榜的文化氛围,人们从小就了解、喜欢这些文化,但老版的电视剧却很难再吸引人,这就注定了新版出来后必将能吸引大量观众。《新三国》也是如此,从各大网站相关贴子中人们的提问与讨论来看,《新三国》吸引了更多的三国新观众,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三国,也激起一些爱好者重温,也产生了一些学术讨论。

  这里,我们首先要明白,商人能有几个不考虑利益(有社会责任心的大多都去做慈善了)?深刻了解文学或历史的又有几人有钱?了解的没钱拍,那只能商人来拍,商人来拍就必然考虑利益。有人说你拍得好,那就会更受欢迎,那利益不更大?其实这是没有了解商业利益的根本所在,利益的根本在于成本,就是花最少的钱赚最大的钱,也就是成本效益分析法。举个例,上世纪福特有一款汽车,当时是存在油箱爆炸隐患,当时福特发现了,但却没有做任何召回或维修,因为召回或维修所需要的花费,比汽车爆炸后公司所给的赔偿金还要高(因为汽车发生事故肯定还会有驾驶者因素、召回的成本也大),因而在消费者没有发现这主要是因为福特的设计问题之前,他们是不做任何改善措施的。成本是最重要的,拍电视剧也是如此,在新三国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省钱的地方,例如人物、镜头,让所有演员、工作人员都去读三国也是一笔“成本”。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对于制片方来说,这些电视剧主要不是拍给“爱好者”看的,而是拍给不了解这些故事和历史的人看的。正如《仙剑》,不是拍给仙剑迷看的,因为爱好者、XX迷永远都比不爱好、不了解的人要少。
  可能有些人觉得,一味回味文化有用吗,外国都是在创造文化,而中国总是在回味文化。其实,外国人创造文化之前,做的是吸收文化,外国是吸收别人的精华,然后把它加以创新创造成自己的文化,例如大家想想日本有几个“道”,想想为什么外国会把《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等书列为商界、职场必读。为了形成对比,有一点以偏概全——外国不断学习中国的优秀文化,加以借鉴、改造,创造出新文化新思想,而中国却是在不断学习外国的文化和思想。

  历史与演义方面。首先说“反演义”,也就是上面说的批判演义,因为深入了解的人必将发现原来历史和演义差距其实很大的,就会抵制一些演义虚构的东西,这种抵制行为是只要刚刚深入了解三国的人,不管老少,90%以上都会这样,而且有可能长期抵制下去。

  首先,很多都不认同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因为他们认为演义虚构了太多的东西。我个人认为,我们不要受字面意思影响,七分史实不是说70%的内容是史实,而是有70%的内容取材于史实,30%的内容不是取材于史实。我们要清楚,三国演义是小说,它是小说,不是“翻译三国历史”。写小说就必定有目的,就必定想反映一些现实生活,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虚构很多内容。如果真能70%是史实,我觉得其实可以叫史书了,因为史官受个人学识水平、政治影响、获得消息的准确性等因素影响,史书并不完全就是史实,所以我们看到史书与史书之间有不少矛盾,70%的史实也许不能叫史书,但至少不会叫小说。“七分史实,三分虚构”,三国演义里的事件,有70%是取材于史实,然后根据著作小说的背景(元末,想复兴汉族)、目的(尊刘抑曹)、丰富小说精彩程度等因素,加以美化或贬低,同时再根据著作需要,虚构30%历史没有记载的事件(其实“七”也可以理解为虚数,意为大部分)。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三国演义虚构的多,达到70%或者更多,因为这是从具体内容的角度来看,但是在认识“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这句话上,得有所区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反演义的,最大的目标就是诸葛亮和赵云,一文一武,可谓完美的化身;反的同时,当然也会有平反,平反呼声比较大的是周瑜和魏延。很多人认为有些人物在历史上并不是很厉害很强大或者很差很垃圾,但在演义里确被夸张了修改了,接受不了,要把被神话的人拉下来,并且还鄙视喜欢他们的人,然后一个劲的要平反被贬低的人物。其实这没有必要,我们喜欢三国的人物,是因为《三国演义》才喜欢的,不然,如果一个人,他不看三国演义,他只看《三国志》,他会很喜欢这段历史,他会喜欢上某个人物?我估计他连《三国志》都看不下,都是古文,看着都累。对于三国爱好者,我们是因为演义才喜欢三国人物,我们喜欢的其实是演义的人物,那又何必拘泥他的历史形象?而对于三国研究者,那是研究越深越不在意演义与历史的差距,他们会喜欢最值得学习的人,不管是在历史还是在演义。我们喜欢的是演义里的人物,我们了解历史,不是用来与演义比较然后否定演义,而是在既喜欢既学习演义的同时,而又不被演义的虚构而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客观地分析人物。

  二、再说说三国热的这段时间所引起的一些争论吧。
  我们研究三国,不能单从某个方面来分析,应结合政治、经济、军事等;也不能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分析,毕竟现代人的思想与古代不同;也不能以结果定论过程,因为他们当时并不懂结果;也不能只以一部三国志为依据,因为三国志是个人传,记载得有些偏。记得2007年,那时胡觉照反诸葛亮很火热,曾一度造成“混乱”。我承让他的想法有不少值得学习,但是他经常犯以上错误,不过他犯得很有技巧,以全新观点来掩盖他所犯的错误,不容易发现。例如他说诸葛亮分裂华夏,就是以结果定论过程,因为不是(蜀)汉统一,所以诸葛亮进攻魏国就是在分裂华夏;诸葛亮皇帝梦,是单以政治(阴谋方面)来分析,把一个人想得好很容易,想得坏也很容易,关键是你往哪方面想。

  魏延偷袭子午谷,可不可行,不能只看军事因素,有些人举例曹操长坂坡追击刘备、之后各朝的长途突袭来说明子午谷偷袭可行,可问题是,举的例都是突袭的结果如果成功就能消灭敌人,所以风险大、效益也大,但是偷袭子午谷占领长安就等于消灭了魏国?还要考虑进军速度,被夹击怎么办?粮食能否供应上?还有一点我很奇怪,为什么魏延说夏侯楙必逃跑,以长安城高郭厚的防御力,魏延又没有攻城器械,守将干吗要逃跑?古代临阵脱逃是死罪,夏侯楙再怎么“怯而无谋”也好,也会知道守城被破与临阵脱逃,哪种做法死得更快吧?但是,质疑不代表不可能,人为的事情一切都有可能。

  关于诸葛亮的争议可谓是最大的,因为他被演义神话了,具体的争议是他“抢”了别人的优点(主要指周瑜)、他的军事能力、他的忠诚。正如我前面所说,神话或丑化人物,其实并不是始于演义,早于东晋就有,演义只是把它集中且扩大化而已。第一,“抢”别人优点,这没什么好说,不过造成一个很不好的影响,那就是很多因而喜欢了周瑜,说不好是因为有些人喜欢周瑜并不是因为了解他而喜欢他,而是因为知道了诸葛亮的不少优点是“抢”了周瑜的,因而喜欢周瑜,其实他们并没有了解周瑜。第二,关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首先一个问题就是第二名算厉害吗?那第四名呢?第六名呢?你可以认为他军事能力不强,但不能因为他不是第一名或者不是前三就认为他不强,感觉国人大多都有一点这种思想,不是最强的那就被骂,例如姚明在NBA。然后,对于他的军事能力,可以从几方面考虑,三国时间只有诸葛亮和曹操写有兵书,可以说是他只有理论没有实战(曹操有战绩证明),也可以理解为有能力的人没空写兵书。司马懿评价诸葛亮“天下奇才”,可以理解为司马懿高度赞美他,也可以理解为司马懿是以此抬高自己。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败,可以理解他没有军事能力,也可以理解汉魏实力相差太大。还有很多,总之,要注意看问题都有两种或更多看法,关键要懂得有多种看法并查证选择。第三,关于诸葛亮的忠诚,例如上面的皇帝梦。可是,胡觉照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不强,但他的皇帝梦又是通过军事来实行,不知胡教授想过没有,他所谓的阴谋家,为什么不从政治阴谋上入手,非要用军事战争?军事能力不强那就容易失败,就算你掌握了权利,但国家因战争而弱小了,那你夺权还有意义吗?还不如搞政治阴谋,反正胡教授也认为诸葛亮很阴险,这样又能结党、又不怕带兵出战时被人排挤、又轻松、又不伤国力、又能发挥自身阴险的优点。另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诸葛亮排除异己,除掉魏延和李严,先说魏延,很多人想分析正史,但又受演义影响,诸葛亮可从来没有什么遗计斩魏延的锦囊啊,并且除了不同意子午谷偷袭外,诸葛亮可是一直重用魏延的,不同意不代表不重视,况且,魏延是侯爵、持假节,诸葛亮要杀他会不先除掉其假节?至于李严,他的确犯错,而且被二十多人联名弹劾,被杀无可争议。你可以理解诸葛亮杀李严是排除异己,也可以理解他是在严正军法,不过这个异己太少点啦吧,才一个,魏延不算,因为魏延在军中,真要除不会很难。另外,我有点想不通,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刘备托孤是在试探诸葛亮,这个只是可能,试探与不是试探各占50%,那为什么总拿这个说事?诸葛亮的确有“专权”之嫌,但你可以说他是在尽心尽力,也可以说他是专权欺主,也可以说他想称帝。说了这么多关于诸葛亮的,主要就是想说事情有好有坏的方面,不能只想好的或者只想坏的。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云,我最喜欢的三国武将,至今都是。演义里,赵云是五虎将之一,单骑七进七出曹营、计取桂阳、率军合围成都、空营计、老迈连斩五将等,单挑从无败绩,除了诈败外,25次单挑,3平,22胜,22胜均不超过10个回合,从无受伤记载,可谓枪王、单挑王、速战王,而且性格冷静沉稳,这样的英雄,初看三国演义的,谁能不喜欢?就算不喜欢,至少也对他很有好感。但是历史上就不尽然了,他在演义里的事迹大部分是虚构,小部分是夸张,看过三国志后大多数都都认为他只是保镖、警卫员,再加上一些纯粹的三国演义迷中的赵云迷的影响,有些人一方面想打压一下赵云迷的气焰,一方面也想凸显一下自己的品位,所以他们就很抵制赵云,鄙视赵云迷。我仍然喜欢赵云的原因上面也说有,第一是喜欢他是因为演义而非历史,正如不管谈到哪个三国人物,我都会先想到他的文学形象,然后才想到他的历史想象;第二是没必要总是去追求武力最强的。至于历史方面对他的评价,我的态度基本与这篇文章相同,所以就不说了,只说二点:一、赵云不是保镖、警卫员,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刘备刚开始无兵可用,赵云被迫当保镖,所以得到荆州后,就开始有了统兵记录;二、赵云的德行,演义与历史基本一致。
  其实研究三国还出现了很多很有创新的想法,例如有人通过列举曹操的战绩,对比下来看发现其胜负是相当,而且后期变得胆小;《隆中对》因刘备不强占荆州,导致江东插手进来,使得隆中对的局势其实是变了;通过分析刘备的战绩,发现他的胜率是40%;诸葛亮北伐的目的是寻找战机,同时迁魏民入蜀;曹操杀杨修是为了裁剪曹植的势力……

  三、最后说说看过新三国我的最大收获:明白了“九品中正制”和“士族门阀制”带来的影响。
  我们分析历史,不能只是单纯从军事方面分析,还要考虑政治、经济、民族关系等,例如魏延的子午谷偷袭,很多人都只是站在军事的角度分析。九品中正制、士族门阀制,高中历史课本也有讲述,这两个制度魏晋南北朝的特色政治制度,士族门阀制简单一点说就是特权阶级制度,如果看演义比较仔细一点,就会发现“袁氏家族门客遍布天下”、“司马家族宾客遍布朝野”等之类的话,袁氏和司马氏就是士族。九品中正制简单一点就是官职等级,不过官职的等级是由地位高的人来评定的(九品中正制未颁布之前也基本如此)。这就显而易见了,让地位高的评定官职,那这样他们不久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团体?所以就会形成宾客遍布天下的大家族,乱世之中想称霸,就必须争取士族的支持。

  了解了这两个制度,可以理解很多问题。举个例吧,曹操和刘备的崛起。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曹操和刘备几乎同时起家,但是刘备一直没人才没兵马,而曹操却能崛起。这就是因为曹操是士族门阀,而刘备不是,当然了,曹操的个人能力也是重要原因。曹氏、夏侯氏本就是士族,所以虽然曹操从小任侠放荡,但却不愁仕途。既然是士族,与之交往的当然也是士族,所以曹操与四世三公的袁绍从小相识。因为是士族原因,所以曹操起兵时,夏侯兄弟、曹家兄弟都能马上带兵相投,还拉拢了不少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荀氏家族,也就是荀彧和荀攸,荀氏家族是个非常大的家族,所以曹操用荀彧专做政治工作,一方面有荀彧个人能力的原因,一方面也有其是士族的原因。所以说,曹操起兵时能吸引到众多人才,这和他的家世是有很大关系的,然后通过之后的军事、政治、求贤的优秀表现,使其魅力大增,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所以曹操的崛起非常迅速。而刘备,起兵时就几个普通百姓,钱、权、地、军都没有,还只是小官,别人也不知道你的能力,谁来投靠你?所以前期来投靠刘备的,都是不入流的人,例如糜芳孙乾等。刘备本就是仁义之人,但肯定没有到演义里的那种地步,仁义得虚伪了。或者说刘备本就善良,起兵后就以仁义为口号发展,其实他也只能这样,乱世当中,你个“四没人才”,人家干吗来投靠你?没有绝对仁义的人,所以刘备在其强大后,就有很多事情要博弈——要仁义还是要利益,他很难丢弃立身之本即仁义,也不可能不要利益,所以就开始显得假仁假义了。因此就有很多人鄙视刘备假仁假义,其实仁义只是政客为了达到目的所用的一种手段而已,只不过刘备只能用这种手段并且得长期用下去而已,其实曹操也是如此,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好,不论手段,所以世人说他奸。不知大家都没想过,如果自己在刘备的那种处境,自己又会怎么发展?

  还例如:群臣推刘备晋汉中王,上表的群臣就不是按官职、爵位、战功来排的,是按名望来排的。原文:“平西将军都亭侯臣马超、左将军(领)长史〔领〕镇军将军臣许靖、营司马臣庞羲、议曹从事中郎军议中郎将臣射援、军师将军臣诸葛亮、荡寇将军汉寿亭侯臣关羽、征虏将军新亭侯臣张飞、征西将军臣黄忠、镇远将军臣赖恭、扬武将军臣法正、兴业将军臣李严等一百二十人上言”。

  历史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的可推测性,由于史料总是不足的,所以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推测,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但是,合理的推测并不能代表其就是历史,我们只能用以辅助了解历史。读史明智,最关键的就是学习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以及增强我们的逻辑判断力。希望大家都喜欢三国,都推广三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08:15 , Processed in 2.47392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