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
竹林的第一位主人公正式出场,不妨先来说说他的个人简况:
阮籍:字嗣宗,号“步兵”——古人年满二十才取字,这时候阮瑀早不在,阮籍取字“嗣宗”,看来年轻时,他还是很以振兴家室为己任的;阮籍这辈子当的官不少,只有那个“步兵校尉”,似乎才让他最满意,于是后人就都喜欢称他“阮步兵”。
居住地:陈留尉氏——现在的河南省尉氏县。这个地点离当时的政治中心洛阳、嵇康的住地山阳都不远,后来“竹林之游”的出现,也跟这个“居住地”有不小的关系。
生卒年: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死于魏常道乡公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终年53岁 ——阮籍出生的时候,国家还是叫“汉”,但政权早已被曹家所掌控;阮籍去世的时候,国家也还是叫“魏”,但政权又早已被司马家所掌控,他死去两年后,司马炎模仿曹丕搞了“禅代”,建立了西晋,曹家就把原本“禅”来的天下,又“禅”给了司马。
历史评价:头衔着实不少——魏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著名的玄学名士;“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
艺术成就:文章和诗歌都非常好,尤其擅长五言,八十二首《咏怀诗》引领了当世文坛,即使在整个文学史上,也颇引人注目。
关于阮籍小时候的事,流传下来的不多,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一个诗礼之家的天才少年,在孤独中,立志、修文、习武的完美成长历程。
阮籍的确是个天才。史书说,他很小就有“奇才异质”,八岁就能写文章。其实,还不止这个,实际上,*岁的阮籍,不但已经出口成章,而且还懂得了用弹琴来舒遣自己的心情。这大概是由于父亲的基因,还有他家良好的家学修养了。“没爹的孩子早当家”,世代儒学的家风,让小阮籍觉得,阮家这一支的兴衰就在自己肩上,虽然叔叔和堂兄会时常来照料他,但那终归不是至亲,他就想赶紧长大,好干出一番事业,这样,才算对得起早死的爹和在孤苦中把自己养大的母亲。
阮籍对自己人生的设计很完美,不但要满腹经纶,治国安邦;还要能驰骋杀场,建功立业。大概我们古代的文人都是这个路数,东坡不也曾梦想,“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吗?不过这对东坡,的确只是“梦想”,但对阮籍,他可是付诸了行动的。当然,最必要也是最经典的,就是这两方面:攻书和学剑。
在著名的《咏怀诗》里,第十五首,阮籍这样写道: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诗书。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 。
当年十四五岁的时候,我立志成为德行高尚的人,最爱研读《诗》、《书》这样的经典。虽然穿着粗麻的短衣,但心中却怀抱着像珠玉一样高贵的品德,像不慕荣利的颜回、清高重孝的闵损,他们才是我的同道,是我所倾慕的人……
很清晰了,阮籍这一生的学问,就是从儒学开始,他最喜欢钻研的书,是儒家的经典《诗经》和《尚书》;最喜欢的古人,是颜回和闵损,而这两位,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儒家推崇的大贤。虽然后人说,竹林这七位“贤者”,他们都“雅好老庄”,但是,他们可不是一生下来就都认准了老庄的。真正这么干脆的,大概只有嵇康一位。
阮籍研习了儒家经典,为实现远大理想做好了理论上的准备;但是,他也没忘了对自己另一方面的历练,于是,在“攻书”的同时,他又兴致勃勃地学起了——击剑。《咏怀诗》第六十一首,记录了这“少年习武”的故事:
少年学击剑,妙技过曲城。英风截云霓,超世发奇声。
挥剑临沙漠,饮马九里垌。旗帜何翩翩,但闻金鼓鸣。
军旅令人悲,烈烈有哀情。念我平常时,悔恨从此生。
这样一看,以“大文学家”头衔名垂青史的阮籍,他小时候这剑艺,竟还是相当不错的!俨然就是个少年高手。这首诗写得凝重感伤,一看就不是戏作,这“妙技过曲城”、“超世发奇声”,就算有点文人的夸张,但肯定也不会完全没有来由。史书记载阮籍的相貌,说他“容貌瑰杰”、“志气宏放”——这分明是英爽大侠的气质,哪还是孱弱文人的模样。不过可惜的是,阮籍这“剑艺英风”,一辈子也没能派上用场(虽然后来当了步兵校尉,是个武职,但那时,他的主要目的已经是喝酒,正经差事估计没放在心上),像“挥剑临沙漠”、“旗帜何翩翩”,那就只能是他心里的美好向往了。
……
经过了十几年的修炼,这时的阮籍也算“文武双全”,一个模范教育下的“大好青年”就这样完成培养,开始走向社会了。他聪明、正义、热情、有才华、有理想,觉得整个天下都充满了阳光……看来,这“大好青年”还真是千古皆然,无论什么时代,那特质都不会有多大改变,倒让人不由感叹起那句话来:历史永远不会重复,但人生,却永远总是那些。
“大好青年”阮籍走向了社会。然而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必须说,阮籍并没有出生在一个好的时代里,他后来活得那么不成话,简直成了“天下放纵第一人”,那不能都去怪他。从他“走向社会”的时候,社会就已经开始扭曲了,而且越来越扭曲,直到他死后,才又重新建立起一个正常点的秩序。
阮籍出道的时候,在社会上引领着风尚的,正是一群浮华公子哥。不过,我们不要小瞧这群“浮华公子”,这可是很不寻常的一群人。他们就是,被后人喻为“魏晋*第一代翘楚”的——正始名士 。大概是因为轻薄的作派,这些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好,至少远比不上“竹林七贤”,但是,若论起在学术上的贡献,他们可是绝不输给竹林的。
阮籍二十出头的时候,正是正始名士走向辉煌的时候,他们的代表人物何晏、王弼、夏侯玄、邓飏、李胜、丁谧等等,已经在京都洛阳红极一时。这些公子们个个出身显贵,又极富才华,相互间推崇标榜,一时间就成为了整个天下的聚焦。
阮籍拿着那质朴的眼神,瞧着这些贵公子,可是,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照阮籍的理解,在儒家的良好教育下,文人们就都应该端端正正、气质深沉才对,可再看这些人,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难道这群贵气十足又浮华成性的公子哥,就真的成了天下文人的典范?阮籍越看越摸不着头脑,第一次来看这个社会,就这么不可理解,跟他一向的想像,可实在差得太远了。
这里,我们也不妨替阮籍解解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为什么这个时代的文人,竟都变成了这样?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儒家在这个时候,已经衰落了!儒家在经过了汉朝的黄金盛世以后,因为历史的原因,还有它自身出现的问题,已经不能很好地解决天下的事了,于是,它就没有了不容置疑的尊严。正始名士,那是一群最早的“玄学”人物,早不把儒家看得有多重了。无论这些人是不是得人心,但他们却无疑代表着社会的“新生事物”。其实跟人家相比,倒是阮籍落伍了。只是,这时的阮籍可不懂什么叫做“玄”,他还要在儒家给他描绘的理想盛世里,沉浸上好一段时间呢。
阮籍真不是一个好命的人,一走向社会,就碰上了大难题。他梦想着要“报国济民”,那就必须得到当权者的赏识,让人家给他“报国济民”的机会,然而得到当权者的赏识,那就必须得——出名!但是,现在的阮家,已经没有了被人青睐的资本,魏文帝曹丕已经死了五六年,这个并不显赫的家族,早被贵人们抛到了脑后。那么阮籍还有什么办法?也只剩了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混到那些贵公子当中去!虽然,阮籍真是看不上他们,但无论如何,人家是当今的时尚,也只有通过跟他们的交往,才能让自己渐渐地被天下得知。
看后来的这些年,阮籍果然是这么干的,只是……他干得颇不情愿。一方面,他一直和这些公子们保持着交往,但另一方面,却又绝不肯变成他们那样的气质。所以几年后,阮籍的确是出了名,但却又始终不在那个能引领风尚的名单里。人们都已经知道,陈留有个阮嗣宗,不错,有才华有见识,但那无疑是个“规矩人”,还一心地抱着儒家那一套,没什么与众不同的……这样看,阮籍的年轻时代,还真是挺郁闷。而经过了这几年,阮籍也已经和刚出道时不太一样了。虽然心里的热情并没有死掉,但那浪漫和美好,却已经消减了一大半。
不管怎样,阮籍终于有了名,这时他已经三十岁,也终于开始得到大人物们的关注。然而偏在此时,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却突然发生了,让阮籍那刚刚重新萌发的“报国热情”,再一次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公元239年,曹丕的儿子、在位十三年的魏明帝曹睿忽然病死了。曹睿把皇位传给了年仅八岁的养子曹芳。后来因为这孩子成年不久,就被司马师废为了“齐王”,所以连个皇帝的谥号也没能留下,于是历史上就只把他称为“齐王曹芳”。
齐王曹芳继位的第一个元日,正是公元240年,从此,魏朝就进入了“正始”年间。而“正始”这个年号的到来,无论是对大魏、还是对正始名士竹林名士,大家的命运都开始发生了难以意料的转变。
文章摘自 《竹林七贤》 作者:刘雅茹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