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602|回复: 1

诛杀功臣:儒与法、寒门与大族的交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诛杀功臣,究竟是成事后的鸟尽弓藏,还是功臣妨碍了自己称霸天下而不得不为之痛下杀手呢?
  陈寅恪曾指出“曹魏统治者的社会阶级为寒族,非儒家,与之相同的是蜀国统治者的社会阶级。”王永平进一步指出“孙吴之性质为非儒家之寒门政权,与汉,晋儒家世族社会迥然不同。”
  俺觉得很对。
  且不说军事,鼎立的治国三巨头——曹操、诸葛亮、孙权——不约而同采用了偏法家的策略。是否又和出身有关呢。注意,诸葛亮虽出身大族,但是自幼丧父加上后来乡间种田,生活经历使得他的思想更加贴近草根寒门,所以更实际更注重立竿见影。和“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的子瑜的曲径通幽作风截然不同。更有别于从小受家庭汉儒教育熏陶的陆绩陆逊和荀彧(儒家的中坚)。
  法家曾经帮助秦国一统天下,却又是秦灭的根本原因,古代历史经验教训法家可以称霸,但不适合治国。用法用儒,从某些地方看出统治者开拓还是守业。主持三国大局的三巨头,不约而同把法放在首要,可以看出他们志向。
  进取心态的孙权和固守心态的陆逊
  说到江东的治国策略,首先要说江东君臣的志向,提出一个大家尤其是非吴派人士普遍存在的看法,那就是孙权固守江左,不思进取。 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从表面证据上看,守成的是孙权为代表的政权,但绝对不是孙权本人,而正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陆逊和及其代表的江东本地大族。 大家发现没有,从周瑜的西征到鲁肃的榻上策以及后来的诸葛恪北伐,有志夺取天下的基本是侨寓的江北人士或寒门。江东大族中有此志向的恐怕只有朱桓一个,朱桓来自本土大族朱氏,他曾经胆识过人的向孙权献计:生擒曹休,进取寿春,占领淮南,以便夺取洛阳许昌。最终被保守的陆逊否决,没付诸行动。总体上江东的土生土长的豪族倾向拥兵割据保持自身的最大利益。他们在朝中集中代表则是军政合一的陆逊。其后来点到及止的用兵上也可以看出。( 原因很复杂,地理局限,南方温和个性,儒家仁礼思想和依恋汉室的心理都或多或少占一点吧——偶的想法)
  孙权历史书籍读得多,江表传中记载他曾经督促吕蒙读的书有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反映了他的法家思想,和孔明督促后主读六韬类似。严格的说,孙吴的法家思想是一种粗放型的,更多表现在刑法的严苛和对外扩张上。好比联合公孙渊,泛海寻找夷州等等。
  对于孙权的刑罚严苛,陆逊是极力反对,陆逊传中记载:
  “臣以为科法严峻,下犯者多。顷年以来,将吏罹罪,虽不慎可责,然天下未一,当图进取,小宜恩贷,以安下情。且世务日兴,良能为先,自(不)〔非〕奸秽入身,难忍之过,乞复显用,展其力效。此乃圣王忘过记功,以成王业。昔汉高舍陈平之愆,用其奇略,终建勋祚,功垂千载。夫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也。”
  对于孙权的武力扩张,陆逊也采取不赞同态度:“臣愚以为四海未定,当须民力,以济时务。今兵兴历年,见众损减,陛下忧劳圣虑,忘寝与食,将远规夷州,以定大事,臣反覆思惟,未见其利,万里袭取,风波难测,民易水土,必致疾疫,今驱见众,经涉不毛,欲益更损,欲利反害。又珠崖绝险,民犹禽兽,得其民不足济事,无其兵不足亏众。今江东见众,自足图事,但当畜力而后动耳。昔桓王创基,兵不一旅,而开大业。陛下承运,拓定江表。臣闻治乱讨逆,须兵为威,农桑衣食,民之本业,而干戈未戢,民有饥寒。臣愚以为宜育养士民,宽其租赋,众克在和,义以劝勇,则河渭可平,九有一统矣。”
  对陆逊的建议,孙权尽量听取采纳,但也有异议的时候。好比陆逊上书请求施德缓刑,宽赋息调,孙权说的一段话比较能代表他的立场: “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焉得不有刑罚以威小人乎?此为先令后诛,不欲使有犯者耳。君以为太重者,孤亦何利其然,但不得已而为之耳。今承来意,当重谘谋,务从其可。且近臣有尽规之谏,亲戚有补察之箴,所以匡君正主明忠信也。书载‘予违汝弼,汝无面从’,孤岂不乐忠言以自裨补邪?而云‘不敢极陈’,何得为忠谠哉?若小臣之中,有可纳用者,宁得以人废言而不采择乎?但谄媚取容,虽闇亦所明识也。至於发调者,徒以天下未定,事以众济。若徒守江东,脩崇宽政,兵自足用,复用多为?顾坐自守可陋耳。若不豫调,恐临时未可便用也。又孤与君分义特异,荣戚实同,来表云不敢随众容身苟免,此实甘心所望於君也。” 这段话多少反映了孙权行法的苦衷,最后几句话,更能显示孙权志在天下的雄心,至于他有没有这个本领就另当别论了。




上一篇:忍常人之不能忍,从忍让到爆发的司马懿
下一篇: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的伟人:对荀彧“以忧薨”的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诸葛瑾传中,又记载了孙权和陆逊的不同观点, 孙权对诸葛瑾说“近得伯言表,以为曹丕已死,毒乱之民,当望旌瓦解,而更静然。闻皆选用忠良,宽刑罚,布恩惠,薄赋省役,以悦民心,其患更深于操时。孤以为不然。操之所行,其惟杀伐小为过差,及离闲人骨肉,以为酷耳。至于御将,自古少有。丕之于操,万不及也。今睿之不如丕,犹丕不如操也。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强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宁是兴隆之渐邪!闻任陈长文、曹子丹辈,或文人诸生,或宗室戚臣,宁能御雄才虎将以制天下乎?夫威柄不专,则其事乖错,如昔张耳、陈余,非不敦睦,至于秉势,自还相贼,乃事理使然也。又长文之徒,昔所以能守善者,以操笮其头,畏操威严,故竭心尽意,不敢为非耳。逮丕继业,年已长大,承操之后,以恩情加之,用能感义。今睿幼弱,随人东西,此曹等辈,必当因此弄巧行态,阿党比周,各助所附。如此之日,奸谗并起,更相陷怼,转成嫌贰。一尔已往,群下争利,主幼不御,其为败也焉得久乎?所以知其然者,自古至今,安有四五人把持刑柄,而不离刺转相蹄啮者也!强当陵弱,弱当求援,此乱亡之道也。子瑜,卿但侧耳听之,伯言常长于计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孙权执政之后,孙家逐步的江东化了,但是皇权和江东大族的矛盾只不过是缓和,并没有消失。
  暨艳案,吕壹案,还有后来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的斗争都反映了法与儒,寒门与贵族的抗争。
  暨艳案中折损的暨艳,江东张温,受牵连的陆绩以博学诗书见长,且好为清议,道德标准太高。吕壹案中校事官吕壹本是一个卑微小人,书中记载他“用法深刻”,且矛头直指顾雍,陆逊一干人。试问这样的小人,若非有王权在背后撑腰怎么可以一手遮天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场风波中,诸葛瑾,步骘,朱然,吕岱则保持中立。后来吕壹事败伏法,孙权指责诸葛瑾等“有过不谏“,注意这里除了朱然,都是江北侨寓人士,实际上他们不想淌这趟浑水。潘濬武陵人士,发誓诛杀吕壹,为大众除害,实属难得。
  孙和和孙霸争夺继承权的时候,孙和一方的是陆,顾等大家族的支撑,从关系上来看,孙和的妃子是张昭的孙女,诸葛恪的外甥女。孙霸一方的支持者中,杨竺虽有小小名气,但是家族背景势力单薄,其余也多半类似的小人物,顶多算上几个大臣的子女,根本不能够抗衡,但何以斗得一死一废? 终究还是孙权的背后的支持,太子争夺战,即皇权和江东大族在为继承人所战。
  说到底,孙权的法家思想,一方面是因为他寒门的出身,要遵循儒家的修养道德去统领门第高过自己的贵族几乎是不可能,一方面源自他争霸天下的雄心,法家思想有利于他开拓局面, 最后也是用来限制削弱江东大族用来保正皇权。因为法是最杜绝情面和党派宗族关系的,法儒的较量又实际是,出身寒门的统治者和出身大族的儒家旧贵势力的对抗,不知道这样说是否妥当。
  值得一提的是,孙权言语间十分推崇曹操的法家思想,那么曹操和荀彧的儒家思想是否也存在矛盾。
  说明,上面除了一些浅薄幼稚和主观臆测的小见识属于偶之外,其他的主要是整理总结一些偶所认同的大家之言和记载,很粗略。其实不止这么少,以后有时间再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4 00:25 , Processed in 0.1584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