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43|回复: 0

入平,姜维改变汉中防御部署的一点辨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吴金华据台北艺文印书馆1955年影印出版的易培基《三国志补注》而作《易氏〈三国志补注〉今证》一文,收其《三国志丛考》一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出版)。易氏选定明代西爽堂本为《补注》的底本。吴金华引《补注》一条:

  《蜀志十三·黄权传》:崇屡劝瞻速行据险,无令敌得入平地。(页660)

  吴金华释语:易氏删去“地”字,《补注》说:“《通志》、何本无‘地’字。”

  吴金华今证:“地”字必衍无疑。绍熙本、元本都没有这个字。张元济所校的百衲本虽然在绍熙本上增补了“地”,但百衲本《校勘记》有云:“按‘平’当是脱‘阴’字,不应下增‘地’字。”张氏前一句没有说对,而后一句则值得注意,可惜修补百衲本的工作人员忽略了这一点。《华阳国志·刘后主志》载此事云:“尚书郎黄崇,权子也,劝瞻速行固险,无令敌得入坪。”“坪”、“平”通用,指山区中的平地。当时口语以“入平”指进入平原,不赘“地”字,又如本志《姜维传》:“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

  以上引吴金华对“入平”的解释,以下是我对姜维“入平”一事的认识。姜维于延熙二十年至景耀元年间改变汉中防御部署,即将原来诸围错守,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部署改为诸围皆敛兵退守汉、乐二城,诱敌入而歼之的部署。其实我认为这是兵力军资严重不足而无奈的选择。诸葛亮时汉中常备军十万左右,费祎时不足三万,姜维变防时大概不足二万。姜维“使敌不得入平”一句,有的《三国志》今释本解释为不使敌过阳平关,似乎认为“平”是“阳平关”的简略。我曾含糊而从。读吴金华今证,我遂理解为不使敌过阳平关而入益州盆地。

  寻读《华阳国志·刘后主志》,云:“大将军姜维议,以为:‘汉中错守诸围,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退据汉、乐二城,积谷坚壁。听敌入平,且重关镇守以御之。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悬粮,自然疲退。此殄敌之术也。”《三国志》是常璩写《华阳国志》的参考书。常璩要么所依据的《三国志》底本是“许敌入平”之类的话,要么经过详考、甄别,认为“听敌入平”比“使敌不得入平”合乎情理。

  我认为常璩的理解近理。吴金华仅为说“入平”,故只引《姜维传》里一半的话,完整话是这样的:“维建议,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悬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立搏之,此殄敌之术也。”常璩要么看到的是蜀军“退就汉、乐二城,使敌(可)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要么认为蜀军“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存在逻辑问题。如果是许敌入平,这话就比较好理解,那就是允许敌入汉中平原,汉、乐二城守军与阳平关、关城等守军严守,然后伺机与援军合力击敌。如果不是这样,那话就稍有些费解。蜀军“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这个“平”就只能理解为益州盆地,许敌入汉中平原虽然没说,但是暗含了。如果是这个意思,这话似应如是说:“蜀军退就汉、乐二城,与重关镇守以捍敌,使之不得入平。”

  诸葛瞻赴涪县拒邓艾,涪县北有山险可恃,过涪县而南便入平原。故黄崇力劝诸葛瞻据山险以阻邓艾,勿使之过山险而入平原。但是出汉中向益州盆地还有一段山险,关城、白水、剑阁、汉寿等地都是这段山险中的关镇。故我趋于常璩的说法,蜀军兵力收缩在汉中及出汉中而入益州中腹的主要关镇里,放敌入汉中平原,以求瓮中捉鳖。《姜维传》里的“使敌不得入平”,“不”字可能为衍,也可能为“可”等字之误,当然不衍不误也似可以,但不如常璩说的简明易懂。




上一篇:夷陵之战:舍不得孩子套不得狼
下一篇:《三国演义》不但没有贬低周瑜,反而是拔高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1 10:19 , Processed in 0.150527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