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国演义属于古典历史小说,以历史为基准,在大体流程不变的情况下,对各种细节进行虚构处理,三分虚七分实,其巧妙的处理使得此书的艺术价值文学价值极高,成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作者为了突出三国中驰骋沙场的将领,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各个国家地域的武将,他们往往在万人之中如无人之境,而作为武将们最底层的陪衬的士兵们,常常是被欺负和虐待的对象,士兵的作用在小说家的夸张之下被大幅度的弱化,某些情况下甚至也出现了以武将个人武勇而左右战局的战例,例如赵云力斩5将大破夏侯懋,马孟起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关云长万人中去颜良之首等,毫不夸张地说,如果士兵的战斗力为1的话,最顶级的武将战斗力只怕要1万以上,也就是说,士兵在这些高手面前,其实跟豆腐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再多也拦不住他,当然这是要有一定前提因素的。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士兵也并不是永远都扮演着豆腐的角色,有时候他们异常脆弱,有时候他们却威力无穷,有时候,上千人,甚至上万人,都拦不住一个超一流武将,甚至矛搠+箭射也伤不得他分毫。但有时候,仅仅是数百人,却可以让他们行动受阻,受困多时甚至威胁到其生命。这是为什么呢?今天作为菜鸟的恐龙就来说一下自己的一些见解。
1:士兵的战斗力来源
士兵到底是靠什么而来的战斗力?为什么各种军队的战力都不一样么?
难道是以提升单兵作战能力为主要来源?
如果1个许褚能教出1万个许褚,那提升单兵能力岂止有用,简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统一全国了,可惜这根本不切实际。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三国中战乱不断,士兵的训练时间只怕还没有千日,而一个许褚岂是“千日”便能练出来的?而且一个人教千万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历来师傅与徒弟,一对一的教,别说“青出于蓝”,就是能继承师傅所有本事的数量都少之又少,更何况士兵是千万人,一辈子也不可能教完,而士兵这种高消费产品,显然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就算退一部讲,假设真能教出1万个许褚的水平,那么,当这些士兵有了许褚的本事时,他们还会听命于人么?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那是屁话,普通人只怕是能力越大,欲望就越大吧,到时候横行天下自然是不可能,搞不好只怕还得天下大乱。
由此可见由于提升单兵能力在时间精力上花费太长,且作用难以显现,所以说历代的士兵,都不会以提升单兵能力作为主要方式。
那么士兵的战斗力来源是什么呢?当然是训练团队,组织纪律,配合能力
这几种东西,并不会明显的提升什么单兵能力,也许只是一些直刺,挥砍,盾牌掩护的动作.但他却比所谓的提升单兵能力要实际的多,而且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且简单,又实用.如果一组士兵的配合能力,纪律团队**好,往往能发挥翻倍,甚至数倍的战斗能力.历史上以多胜少的战例,很大程度都是和这些有关.士兵们之间的稳当配合,可以使一大堆的豆腐瞬间变成一块石头.使得敌人难以突破.就像古代的典故里说的,一只一只箭可以折断,但一大把困在一起的箭想要折断,那就难了不知多少倍了.
99%的努力+1%的天才才能100%完美,两种缺一不可,而天才这项虽然才占1%,确实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一只队伍里,武将就可以把它比喻为这1%.虽小却是关键.
团队组织,配合能力是士兵战斗力的来源,但关键点却在于武将,因为这些所谓的团队配合,组织行动,其号令的人便是武将,武将组织号令的准确**和有效**,直接影响了士兵的战力.一场直接的交锋,要做到队伍整齐,攻击密集而不散乱.且各种兵种的搭配合理,利用地理,距离的合理程度,完全取决于武将的带兵能力的强弱,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统帅力”。
历史上张辽800破10万,并不仅靠了他的个人武勇,而就是他的号令指挥能力之强大,800士兵才能起到以一敌十的作用,难道是800军的单兵战斗力强大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把张辽换成黄祖如何?反正800人没换啊,可是要换成黄祖,估计没一顿饭的功夫,恐怕就得全军覆没了吧
像历史上这种战例实在太多,于禁能够在曹军大败的情况下整顿士兵击溃张秀,且至始至终,队伍整齐不乱,不扰民,这个就是一个武将的带兵能力的强大体现。而且,不要以为,战场上除了谋略还是谋略,直接的作战,硬碰硬的交锋,就是要你这方面的能力过硬才行,否则,你的士兵便是豆腐。
而且,武将的武力往往和这种指挥能力不会有直接的关系,且看:
“惇与吕布战不数合,李傕引一军从恻边杀来,操急令夏侯渊迎敌。西边又喊声起,郭汜又引一军杀到,操急令曹仁迎敌。三路军马,势不可当。”
|
上一篇:武将也能飞檐走壁?《三国演义》武将之轻功表现下一篇:书摘:诸葛亮为什么会对丑老婆黄硕终一不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