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071|回复: 2

论长平之战赵国的真正败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6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长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惨烈,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之最,它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平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2年的中国战国时期,是一场秦赵之间的大决战,是秦国统一之路上的关键之战,双方共出动兵力达百万之众。
  我们都知道,这场战争最终以秦胜赵败而告终。很多人说赵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启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赵国老将廉颇,才最终落得个全军覆灭的下场。在这里本人觉得不尽然,赵国之所以战败并不是改以用赵括代替廉颇,而是败在国力上。
  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是秦国采取丞相范睢的“远交近攻”的策略,首先向韩国发起连续进攻。秦昭王四十二年,伐韩,取少曲、高平;四十三年攻取韩的陉;四十四年攻取韩太行山以南的南阳地,企图截断韩的上党与本土的联系;四十五年攻取韩国野王,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联系完全截断了。上党已成为秦国的囊中之物,韩王遂把上党献给秦国以求秦息兵。但上党郡守冯亭却私下决定将上党郡献给赵国,以求联赵抗秦。赵孝成王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贪利受地,秦昭王听闻大怒,派左庶长王率军攻打上党,于是拉开了长平之战的序幕。
  长平之战可分为前哨战、相持、决战三大部分。前哨战是公元前262年,赵王虎口夺食接收了韩之上党之后,秦昭王令左庶长王龁统军进攻上党,上党赵军不敌,退守长平。赵王听说秦军进攻上党之后,遣老将廉颇率军二十万进驻长平,抵御秦军。廉颇抵达上党之后,决定对秦军发动反击,派裨将茄前出搜索迎敌,但被秦军斩杀,在一连串的交战中,赵军接连死伤惨重,廉颇不愧为久经沙场的老将,知道秦军势大,兵锋正盛,于是立即改变战略,改攻为守,意图很明显,就是想拖垮秦军,等到秦军势颓之时在大举出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秦军的战斗力之强悍,赵国老将廉颇在面对燕、齐之国的军队时总是旗开得胜,但在面对秦军之时却遇到了少有的失利,不得不采取拖延战术,秦军果然非泛泛之辈。从此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秦军多次叫骂,赵军皆不应战。两军在长平相持了两年,秦军果然是六国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在两年里廉颇始终找不到破绽击溃秦军,秦军始终毫不松懈。在此期间秦国为了防止其他诸侯国支援赵国,利用赵派使者入咸阳和谈的机会,示好于赵,使其他诸侯国误以为秦赵预媾而不敢断然支援赵国。面对廉颇的坚壁高垒,秦军毫无办法,秦军为打开局面,决定采取离间计换掉廉颇。秦相范睢派人携带财宝前赴赵都邯郸收买赵王的左右权臣四处散布流言说廉颇不足畏惧,他固守防御,是出于投降秦军的目的,秦军最害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为将。终于借赵王之手,除去了廉颇。新上任的赵括是一个并无实战经验的初出新人,他一上任就一反廉颇的部署,主动出击,于是战国史上最庞大的厮杀上演。
  秦国一听说赵括取代廉颇之后,也进行了变更。首先征调战国第一名将白起为主将,代替王龁统率秦军。为了避免引起赵军的注意,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为将者斩”。白起到任后,针对赵括没有实战经验、求胜心切、鲁莽轻敌等弱点,采取了诱敌入伏、分割包围而后予以聚歼的作战方针,先假意败走,后退诱敌,然后利用营垒自身的坚固抵御赵军,与此同时迅速张开两翼奇兵截取赵军大营,同时又派锐骑从中杀出,将赵军切为两段,首尾分离,在借用秦军大营和地形将赵军包围,切断赵国的粮道。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至此,赵兵被围四十六天,饥饿不堪,军中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被俘杀。

  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长平之战。可以说,赵国并不是完全败在选帅不当上,廉颇之前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当他认识到秦军势大,采取拖延战术时是完全对的,但他错的是后期。因为他的对手是秦军,秦军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六国中首屈一指的,所以拖延战术对别国完全有用,但对秦军却不可能生效,在与秦军长达两年的对峙过程中他完全找不到秦军的破绽,秦军始终高度警惕。换句话说,如果两年了还依然不能拖垮秦军就说明拖延战术已经失败了,廉颇必须改变原来的策略,不应该还延用拖延战术,而要采取合纵策略,这时的赵国应该立即派出使者游说魏楚两国,向它们表述赵、魏、楚三国生死同命的观点,让它们出兵支援赵国,在派使者出使燕、齐,告之他们唇亡齿寒的观点,让它们为赵军提供粮食,届时,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以五国之力共抗秦国,则稳操胜卷。然而正是廉颇原本使用拖延战术本意是想趁秦军日久松懈大意之时在出兵反击,而到后来没有及时改变策略及时收手导致演变成了消耗战,当时的赵国综合国力本身就弱于秦国,而消耗战的最终结果必然是赵国被拖垮,其当时就已经为赵国兵败埋下了伏笔。而正是因为到了战争后期,长时间的相持早以使赵国力不从心,赵国国力空虚,国内已无粮可供给,到了最后不得不向燕国和齐国借粮,才最终使得赵王在两年多以后下了换掉廉颇的决心,病急乱投医启用主战派人物赵括,想早点打破僵局,击退秦军,却最终着了秦国的道,而赵括只是替罪羔羊罢了。

                                                                                                                                                                                                                                                  ——来源:三国在线 作者:我爱卢青






上一篇: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虚假报道
下一篇:从霍光与郭子仪看权臣的不同结局
发表于 2013-8-26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观点倒是有点新意也很切实际,不过赵括的一世骂名是永远不会洗干净了
发表于 2013-11-1 0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3 04:54 , Processed in 0.09922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