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楼主: 离爨

[原创] 略说那些曾经的三国人物【暂时停止更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2 08:29 | 显示全部楼层
{:msg10:}个个都好厉害。
发表于 2014-4-1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评价还算公允,五子良将张合游戏给的智力值低了点~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离爨先生 于 2014-4-13 19:53 编辑

073:高堂隆(升平)



魏国官僚。西汉儒者高堂生的子孙。为曹操所招揽下进入丞相府。曹丕时代负责守护平原王曹叡,因长于天文学而被任命研究历法。在曹叡即位后历任陈留太守等职。在曹叡打算继续建造宫殿时,曾严厉地劝谏。后来晋升为侍中、太史令、光禄勋。但在演义里面没有出现。

略说:高堂隆是魏国中期一位忠心耿耿的大臣,他一生曾劝谏无数,且直言不讳,而且谏词有理有据,他劝谏所留下的文章,到如今仍有对人们起反思作用。临死前还心系国家,至死仍在劝谏,死后魏明帝曹叡十分悲伤。高堂隆可与唐之魏征相比。(他的谏词就存在于《三国志》的高堂隆列传中,由于篇幅较长,这里就不列出)

另:高堂隆的姓为“高堂”,是复姓,这个姓后来很多都改为单姓了,高堂隆是“高堂”姓里面的光荣人物。


点评

这人也有意思,当初在薛悌手下当督邮,有人训斥薛悌,他直接拔剑怒斥,给薛悌吓得。。  发表于 2014-6-1 22:51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离爨先生 于 2014-4-13 19:53 编辑

074:国渊(子尼)



魏国官僚,国泰之父。热衷研究学问,喜好古学,曾被老师郑玄评论为“将成为国家级的人物”。一时曾为了避战乱而移到辽东,返回后为曹操效命。统括屯田政策,五年之间就回复亏损的国库。曹操讨伐马超和韩遂的反叛时受命留守,镇压在河间发起叛乱的田银和苏伯。因此功绩晋成为魏郡太守。后升为太仆,在任职中死去。即使身处大臣高位,依然是粗衣粗食,贯彻谦虚的态度。但演义中没有出现。

略说:国渊虽然名归正传,但在历史上描述不多,他最出名的事迹,就是平定了田银、苏伯的叛乱,而且为人清俭,另外治理地方十分有成就,是曹魏里一位不错的政治家,也是中华历史一位一闪而过的政治家,没有留下什么大事迹。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离爨先生 于 2014-4-13 19:54 编辑

075:华歆(子鱼)




东汉豫章太守。之后服侍孙策、曹操。向进军江东的孙策投降。赤壁之战后,以孙权的使者派遣到曹操的手下,就这样被留下。之后,当伏完的曹操暗杀计划曝光后,便奉曹操之命抓回伏皇后。在曹操死后,威胁献帝让位给曹丕。在曹叡时代成为太尉,褫夺有反叛嫌疑的司马懿的兵权。但在正史中是个拥有清廉人格的人,孙策死后,被曹操所招,魏建国后历任御史大夫、司徒。而演义中是为皇帝皇后所使声名狼藉的恶人。

略说:比起国渊,华歆就是一位十分有成就的人物,尽管在演义里,甚至在国人心目中,他是一位趋炎附势的小人,但历史的岁月,不能磨灭他的才能。实际上,华歆与演义的形象大大相反,他是一位清俭的文人,为官廉洁。废汉帝也与华歆没有多大关系。不过遗憾的是,割席分坐是他一生抹不去的黑点(虽然这事是《世说新语》说的,不知真假。),总的来说,他对曹魏历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图为演义中华歆献玺予曹丕)

点评

割席分坐也不是什么污点,我是觉得挺正常,反而觉得管宁太不近人情了  发表于 2014-6-1 22:53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离爨先生 于 2014-4-13 19:56 编辑

076:桓阶(伯绪)



       (城上听着,我乃吴使桓阶,有事要见刘荆州。)

孙坚的属臣,后改仕曹操。桓嘉之父。与刘表为旧识的缘故,便负责与刘表军交涉取回战死的孙坚遗体。后来改仕于魏国,策划曹操继承人曹丕的即位。同华歆等人进入宫中,逼迫献帝退位。历史记载,桓阶为报答受孙坚推举为孝廉之恩,冒着危险受请要回孙坚的遗体。曾向宠爱曹植的曹操进言应选择曹丕为继承者。任尚书时负责任用官吏人事。曹丕时代为尚书令。在病危之时被任命为太常,但不久之后就死去,让曹丕大感惋惜。

略说:演义对他的描述飘渺不定,甚至连名字都有出错。然而在历史上,他是一位十分有谋略,有义气的人物。讨回孙坚遗体,是报答孙家对他的赏识之恩,并没有向孙家仕官。另外,他曾劝说张羡投靠曹操,表明他看出刘表终要衰落。樊城之战时,曹操忧虑关羽的攻势,也是桓阶替他解了心结,许多的故事,都表明了他出众的眼光,陈寿评价他:“识睹成败,才周当世。”(此图应为桓阶讨孙坚尸首)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离爨先生 于 2014-4-13 19:56 编辑

077:陈矫(季弼)



        (王薨于外,爱子私立,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

魏国幕僚。陈本、陈骞之父。于赤壁之战后,与曹仁一同防守江陵。迎击进攻而至之周瑜,于曹仁为周瑜战亡谎报所骗而出征期间,负责守城。但城却为奉诸葛亮之命之赵云所夺,战败逃亡。于曹操殁后,建议曹丕无需等候诏令直接即位为魏王,与华歆、王朗等人一同逼迫献帝让位。正史写道,陈矫拒绝孙策与袁术之招揽,与陈登一同防御孙策之侵略。后来前往中央成为魏郡太守,于讨伐汉中后就任尚书。尔后历经尚书令升至司徒。

略说:陈矫与陈登二人是好友,陈矫十分尊重他。陈矫善于司法管理,他处理的案子都十分合理。为人冷静(不是演义中拔刀相逼的形象),劝说曹丕要放下哀痛,立即处理国政。有学者将他与魏国另一忠臣贾逵并称。(图为陈矫拔刀割袍胁百官)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离爨 于 2014-6-2 10:55 编辑

078:崔琰(季珪)



魏国官僚。崔林的堂兄,郑玄的弟子。虽然曾经服侍袁绍,但在曹操压制邺城后就加入其阵营。此时,对得到户籍且对冀州的丰饶感到喜悦的曹操诉说人民的辛苦,并加以劝诫。曹操为丞相时进入丞相府,在曹操为魏公后担任尚书。但在曹操计划自立为魏王时,独自一人反对并大声痛骂曹操奸贼,最后被杀。正史记载和司马朗甚亲,早先获得曹操的评价。写给自己所推荐的杨训的书信中的一节,由于有批判时事的内容,因此惹恼曹操而自杀。

略说:“床头捉刀”,与他密切相关。为人刚正不阿的他,却最后死于政治的泥潭中,《三国志》写道:“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易中天评说他:“崔琰是三国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正派儒雅,又有远见卓识,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曹操也被他的一身正气所慑服。”。

附“床头捉刀“典故: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



点评

您应该知道这个简介不是我写的……略说才是我写的……  发表于 2014-6-1 22:58
早先也就获得司马懿的评价。是他评价司马懿啊  发表于 2014-6-1 22:54
发表于 2014-4-12 2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之作,可以作为三国百科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2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离爨 于 2014-6-1 14:51 编辑

079:崔林(德儒)




魏国官僚。崔琰的堂弟。在曹操平定冀州后被起用。魏建国时成为御史中丞,曹丕即位后被任命为尚书。后来虽然为幽州刺史,却因为不懂得谄媚上司而遭左迁,令人惋惜。曹叡即位后成为光禄勋、司隶校尉,最后升为司空。从平民中提拔后来成为名士的王经,而广受称赞。但在演义里却没有描写。

略说:有个成语叫做“大器晚成”,正好来形容崔林,崔林是一位正直老实的人物,他在职期间,北方没有大乱,但因为不讨好上层领导,被贬官了。不过大家都怀念他啊,不过,人生就是这样,在以后的期间,崔林又重新被任用,最终位列三公,这不得不是他人格优秀而带来的最终结果。陈寿评价他:"崔林简朴知能。"这描述是相当对的。


点评

是的,所以还是说他。  发表于 2014-6-2 10:56
大器晚成这个典故就是出自崔琰评价崔林  发表于 2014-6-1 22:55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1:22 , Processed in 0.585975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