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50后,基本穷逼,晃悠着;60后,政治年代,多数当官了;70后,赶上改革开放吹满地,发了;80后,多数50后穷逼的子女,苦逼了;90后和00后,60后和70后的子女,除了富二代就是官二代。环环相扣的,这下明白了吧?苦逼80后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 这个段子据说出自作家王朔,不过没有人考证过真伪,因此大可存疑。但这段话说的道理却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最深有感触的,当然是被描述为“苦逼”的八零后。最近,媒体报道中出现的“坚守还是逃离大城市”、“纠结的80后买房难”主角都是80后的年轻群体。80后一代人处于不尴不尬的二三十岁,事业刚刚起步,前途依然渺茫,巨大的生活压力却又在时刻催逼他们,令当今的80后感到前所未有的无力和沮丧。如果我们梳理一下80后面临的诸多困顿,会发现其实80后纠结的问题都被打上了深刻的时代烙印。 首先,80后是在道德上不被社会同情的一群人。80后接受教育、成长主要在90年代,中国的经济起飞也在这一时期。1991年中国GDP增长9.2%,之后的五年,GDP都保持了超过10%的增长率。在国民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条件改善的情况下,80后被当时的媒体戴上了“小皇帝”、“小公主”的帽子,成为社会批评的对象。自私、低能、懦弱等等词汇被扣在了一群孩子身上,不少“老革命”认为80后没吃过苦,身在福中不知福,成不了大器。殊不知在十多年后,当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矛盾却日益凸显的时候,迎面撞上社会的80后在公众舆论领域早已“爹不疼娘不爱”,不得不肚独自承受他们的前辈所不曾遇到过的社会压力。而那些当初谴责80后的老人家呢?他们根本不需要为自己说过的话负责。 其次,80后是最先体会到消费文化魅力的一代人,这让他们很难在商品市场中表示“淡定”。中国的改革开放虽说自1978年就开始,但实际上那个年份只是名义上的象征。1980年代的市场改革一直是走走停停,并且还隔三差五来一场运动纠正市场化进程中的“自由主义”之风。中国真正拥抱商品经济,接纳消费文化,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外国的品牌涌进入中国,电视广告的泛滥,都是在这个时期来到中国的。财经作家吴晓波的作品《大败局》,讲述了很多有代表性的中国企业家和消费品牌的浮沉,大部分都是发生在90年代。80后在整个90年代都处于懵懂少年的状态,他们不可能是财富的创造者,但亲眼目睹商品极大丰盛的他们却充当了很好的消费者。 当然,为被消费主义“洗脑”过的80后买单的人主要是他们的父辈,50、60后们。而当80后今天不得不独自承担经济压力,面对社会之时,微薄的收入和高企的CPI令他们的消费水平却大不如前。过去被无良媒体称作“小皇帝”“小公主”的一代人,今天的真实身份恐怕是小乞丐、小屌丝。 再者,80后的成长时间表刚好让他们赶上了各个领域的改革步骤,充当了改革的牺牲品。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一书中特别强调了出生的时代对于人的发展会起到决定性影响。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出生的时期让他们在最富创造力的年轻岁月刚好赶上了PC电脑技术博兴的时代。如果我们也从出生代际的角度观察80后,不难发现,他们很不幸地赶上了几乎所有领域的改革,并且没有从任何一项改革中受益。尤其是教育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