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6618|回复: 23

[杂谈] 八王之乱的滥觞:司马师之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魏皇帝曹髦而言,正元二年(255)闰月二十八日,可谓是个先喜后悲的日子。喜,是因为一直把持曹魏朝政的跋扈将军司马师在许昌重病身死,年四十八岁。在一个意欲有所作为的年轻人看来,司马家可谓树倒猢狲散了,此刻正是重振曹家荣光的大好时机。
  
   曹髦当即派尚书傅嘏前去许昌传诏:命令探视兄长的卫将军司马昭留守许昌兼护理丧事,司马师部下数十万大军由傅嘏带领返回洛阳,希望藉此收回军权。天不遂天子愿,可悲的事也发生在同一天:在傅嘏和中书侍郎钟会的策划下,司马昭竟然不费吹灰之力就接收了军权,无视诏书自行率大军进屯洛阳城外。面对赤裸裸的威胁,曹髦无可奈何,只得任命司马昭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就这样,司马昭轻松地继承了司马师的政治遗产,继兄长之后,成为实际上的曹魏帝国第一人。司马师的暴毙,在曹魏帝国内部掀起一场惊心动魄的暗战。只不过,这并非本年发生的第一场暗战。





上一篇:历史上日本曾三次侵略中国
下一篇:金灭辽宋过快导致的后果。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司马师之死,是在淮南二叛被镇压之后。
  
   自嘉平元年(249)正月司马懿诛杀曹爽集团后,司马家便篡夺了曹魏中央实权。于是,在远离政治中心洛阳的淮南寿春地区,忠于曹魏政权的三任战区长官先后发动了三次讨伐司马家的战争,史称淮南三叛。
  
   淮南初叛,由魏太尉兼征东大将军王凌(王允侄子)与其外甥、兖州刺史令狐愚主谋,二人策划诛杀司马氏,立楚王曹彪为帝。令狐愚于嘉平元年十一月暴卒后,此事流产;嘉平三年密谋败露,王凌与曹爽如出一辙,轻信了司马懿投降即免死的诡计,被诱捕后自杀,淮南初叛尚未发兵即告失败。
  
   正元元年(254),司马师诛杀魏主曹芳的心腹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国丈张缉三族,废皇后张氏,最后悍然将曹芳废为齐王,改立高贵乡公曹髦的废立行为,成为淮南二叛爆发的导火索。
  
   正元二年正月,曹爽余部、扬州刺史文钦,与李丰夏侯玄的生死之交、镇东大将军毋丘俭矫称受太后诏书讨伐司马师,联合起兵寿春,,二将率军六万渡淮进驻河南项城。
  
   收到警报后,司马师召开紧急廷议,朝中诸公对敌情的判断倒是相当统一,认为其不足为患。如光禄勋郑袤认为:“毌丘俭善谋但无断,文钦有勇而无谋。如我大军出其不意地进攻,江淮地区的士卒锐气不能持久,只需深沟高垒以挫其锐气,效仿汉代周亚夫破敌的妙计”。荆州刺史王基献计:“淮南的叛逆,并不是吏卒和百姓想要作乱,而是被毌丘俭等人诳骗引诱再加以胁迫,他们害怕被杀,所以暂时聚集在一起。如果大兵一到,必然溃散,毌丘俭和文钦的首级很快就会送到军门前”。河南尹王肃也认为:“从前关羽在汉水俘虏了于禁,有向北争夺天下的志向,后来孙权袭取了其将士的家属,结果关羽的军队一下子就瓦解了。现在淮南众将士的父母妻子都留在内地州县,只要迅速派兵将其看管住,不让叛军夺回家小,他们必然会象关羽那样土崩瓦解。”
  
   当时司马师刚刚割掉困扰自己多年的目瘤(现代医学叫做眼眶良性肿瘤),病创甚重。在东汉末年就已经出现了神医华佗及灵药麻沸散的前提下,这种病症对能够享受到全国最好医疗条件的司马师来说并不致命,他需要的是静养和休息。群臣都认为大将军不须亲自出动,由太尉司马孚统兵即可搞定叛军;唯独王肃、傅嘏、钟会三人力反众论,坚持劝司马师亲自带兵迎敌,耐人寻味的是,司马师愣是被这一小撮人说服了。
  
   初五,司马师以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守洛阳监视魏主,自己强撑病体率领中外各军赶去前线汝阳,与淮南叛军对峙。由于家属都被中央监视看管,加上没有和东吴搞好关系导致大本营寿春遭到吴军的偷袭,魏军又拥壁不战。毌丘俭、文钦进不能战,退无后路,两人对此无计可施。主帅尚且如此,将士军心沮丧涣散,叛军投降者接连不断。眼看对方的溃败只是时间问题了,司马师派大将诸葛诞督豫州各军向寿春推进,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州、徐州各军抄袭叛军的退路,自己从汝阳秘密进兵到乐嘉与名将邓艾会合。
  
   就在这胜利的前夜,发生了一场看似意外的突发事件。文钦恰于此时带偏军偷袭乐嘉,不料竟遇到了魏军的主力部队,吃惊之下再次不知所措。三国后期著名悍将、文钦的儿子文鸯闪亮登场。这个十八岁的小伙稳定了父亲的情绪,提议趁魏军阵脚未定之际劫营。于是父子议定兵分两路,当夜进行夹击。文鸯首先赶到战场,竟带着几百人就闯入魏军的中军大帐附近,喊杀之声居然传到了主帅司马师耳朵里;惊人之处尚不及此,由于文钦迷路,在天明之前都没能赶来接应,文鸯领兵撤退。司马师派左长史司马班率领骑兵八千人从两翼追击,魏军事后报告:断后的文鸯单枪匹马闯入数千追兵之中挥鞭乱打,一次就杀伤百余人,然后突围而走,象这样来回六七次,所向披靡。魏军吓破了胆,文鸯扬长而去!
  
   处理各项军国重计所造成的精神体力上的损耗,使得司马师的病情已经开始严重,但尚可支撑;经文鸯这么一闹,司马师大受惊吓,急得那只病眼都从创口中爆裂出来,疼的他把被子都给咬破了,病情迅速恶化。叛军旋即兵败,毌丘俭被俘杀,文钦父子投奔东吴。魏军完全收复淮南之日,也是帝国第一人司马师踏入鬼门关之时!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虽然正值壮年,司马师的死因倒没有什么疑问,既非遇刺,也非中毒,确实是因为目瘤爆裂后引发其他症状导致不治。关键在于,司马师的死亡过程着实有些诡异。
  
   疑点其一。司马家拥有带兵经验的人才并非只有司马师一人。嘉平五年,东吴太傅诸葛恪以倾国之力二十万众围攻魏国合肥新城,受命统带二十万精兵前去救援的司马家大将,就是叔父辈的司马孚,最终迫使来势汹汹的吴军狼狈撤退。这次成功经历,正是此前群臣建议司马孚督师的原因所在,唯一值得忧虑的,是这位老人当时已经年近八十。
  
  
   然而司马家还有少壮派司马昭!司马师上台时面临的情况很棘手:内部不服者大有人在,外有吴、蜀两个强敌。这段时间他和大弟司马昭的分工十分明确,佩合也很默契:司马昭攘外、司马师安内。司马昭曾在嘉平四年以监军的身份统兵七万南伐东吴,日后一直活跃在帝国西线,长期督军抵挡蜀将姜维的骚扰,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当年东吴诸葛恪的入侵气势非同小可,出兵数量巨大,大有长驱直入问鼎中原之意;值此危急时刻,司马师也只是在京都坐镇大局而已。淮南二叛爆发,战况正如群臣所料,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收场。司马昭本人自淮南初叛后就攻打过东吴,此后更是抗拒过姜维这样的大敌,清楚淮南风土地形、带兵经验丰富的他实在是最佳人选。只是,司马昭为何不主动请缨分忧,反而任凭病重的大哥亲自出马?
  
  
   不单如此,怂恿本该静养的司马师亲自去前线的三人,也和司马昭大有干系。此疑点其二。
  
   傅嘏、钟会、王肃三人属于第一批倒向司马集团的魏朝高官,堪称司马氏的死党。傅嘏出身北地大士族傅氏,是东汉名臣傅夑的侄孙。早年因与大将军曹爽的心腹何晏等人不和,仕途坎坷,只有司马懿肯收留他,司马懿死后顺势转为司马师的智囊。正是傅嘏危言耸听:“淮、楚地区的兵士素来骁勇,而毌丘俭以这股力量来远征拼斗,其势不可当。万一诸将战斗不利,大势一去,那么您的“大事“也会失败了!”一句重话,激的原本打算卧病在床的司马师蹶然(注意这个词)起曰:“我请舆疾而东!”,傅嘏也没说错,司马师连命都没了,其“大事”的而且确失败了。在司马师死后违背曹髦诏令,把军权以移交给司马昭这一事件也有傅嘏的份,其行为充满无间道的色彩。司马昭辅政后傅嘏以功进封阳乡侯,增邑六百户。
  
   作为钟繇的儿子,钟会的名气比他老爹还大。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应该都知道他是司马昭的首席智囊兼心腹,却很少有人知道,提拔钟会以秘书郎出仕的伯乐是司马师。在司马昭违背曹髦诏令直逼洛阳取得辅政地位的密谋中,钟会起的作用比傅嘏还大。以至于年才三十的钟会在事后得封东武亭侯,邑三百户。钟会的尾巴也翘起来了,见到四十八岁的傅嘏就面有得色,经历过官场风霜的傅嘏不得不劝诫这位年少得志的好友:“子志大其量,而勋业难为也,可不慎哉!”
  
   王肃,他除了是王朗的儿子外,还有两个超然的身份:晋文帝司马昭的岳父,晋武帝司马炎的外公!至此,一个基于司马师之死而获利丰厚的利益集团悄悄浮出水面。
  
  
   疑点其三,是导致司马师之死的当事人——文鸯在两年后的迥异表现。
  
   甘露二年(257),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一年。四月,诸葛亮的堂弟、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杀死扬州刺史乐綝,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氏,是为淮南三叛。
  
   诸葛诞充分吸收了两任前辈失败的教训。他纠合了在淮南北郡县屯田的十余万官兵,新招募扬州本地士兵五万,蓄养扬州的侠客数千人做死士;聚集了足够食用一年的粮食,作好闭门自守的长期准备后,还以小儿子诸葛靓为人质,向东吴称臣求救。东吴派三万人进城帮助坚守,统兵大将就是先前降吴的文鸯父子。面对这场声势最为浩大的淮南三叛,司马昭干脆挟持魏主曹髦和郭太后随军,督军亲征淮南,二十六万魏军四面合围寿春城。
  
   司马昭战略应对得当,内斗剧烈的东吴方面也无出奇制胜的人才。围城近一年后,寿春外无救兵,内无粮草,陷于崩溃的边缘。早在魏国时期,文钦就与诸葛诞不和,只是因为反对司马氏而勉强联合,事态紧急后老矛盾爆发,文钦死于内讧中。
  
       面临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以及士气低落的淮南军,文鸯却毫无两年前横扫千军的气概,他甚至缺乏同归于尽的勇气,竟然翻墙投降了可说是仇敌的司马昭。文鸯的武力,是否真如传说中那么强悍?也许两年前文鸯能够单骑闯关至魏军本阵,只是对方有人故意放水,因为有人需要这个惊悚的效果;否则三国时代并没有甲骑具装,不消说乱箭射杀,魏军十万人就是每人吐口水也能把文鸯淹死。
  
   当时跟随司马师驻扎在中军帐的参谋,正是傅嘏、钟会二人,这难道只是单纯的巧合?要知道,傅钟二人,是可以干预司马师亲兵的指挥部署的。战后文鸯单骑断后的传奇,也只是用来向司马师证明文鸯拥有超人的实力罢了。唯有这样才可以解释清楚,时隔两年文鸯的武力就判若两人的谜团。
  
   疑点其四,在于司马昭对文鸯和钟会二人的处置。
  
   司马昭并非心慈手软之人,心狠手辣之处不亚乃父乃兄。无论是起兵反对他的武将毌丘俭、诸葛诞,还是不与之合作的文人王经、嵇康,都落了个诛杀三族的下场。文鸯作为司马昭的杀兄大仇、反贼毌丘俭的余党、降吴叛将,在寿春城陷在即之时方才投降,几乎是罪不容诛;当时军方就要求处死文鸯,司马昭却以招诱叛党的理由特赦文鸯并封其为关内侯,文鸯由魏入晋,先后担任了西晋平虏护军、东夷校尉的高级武将职务,也算官运亨通,其下场可谓出人意料。
  
   虽然是司马昭的心腹重臣,钟会却不甘人下。此人在灭蜀后兼并诸军密谋反叛,最终兵败身死。钟会并无子嗣,过继了亡兄钟毓之子并和侄子们住在一起。钟会谋反,钟毓的几个儿子连坐下狱等死。司马昭再次出人意料,以钟毓曾经秘告钟会有谋反野心为由将钟家人特赦。司马昭可谓是官字两张口——怎么说都有理,灭蜀功劳大过钟会的邓艾,以七十之年受到谋反的罪名被杀,明知其被诬陷的司马昭却将错就错,将邓艾的儿子全部诛杀,妻子幼孙流放西域;谋反证据确凿的钟会一家却得到宽宥。
  
   两相对比,实在滑稽之至,
  
   不过,假设在内心深处,司马昭认为钟会为自己立过大功的话,在这样的复杂情感下,才出现了不符合其平素为人的宽大举动,则顺理成章;那么,对司马昭而言,文鸯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功臣?
  
   疑点汇聚成线。一代枭雄司马师死的不明不白!是什么政治势力要害死司马师?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最大的嫌疑人,自然是隐藏在司马师巨大光芒下,一直不显山露水,在兄长死亡的关键时刻却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司马昭。
  
   作为司马师之死的最大受益人,司马昭有作案动机,也有行动能力和作案条件。这一点是人都想的到,看来司马昭害死兄长,得位不正?值得庆幸的是,史书中一些小人物往往泄露天机。让我们来翻翻,一个貌似与一切不相干的奇人履历。
  
   司马干,司马懿第三子,司马师司马昭同母弟。在司马懿活到西晋的六个儿子当中,老四司马亮、老九司马伦名列八王之二,老八司马肜在八王之乱前期权势炙手可热,老五司马伷、老七司马骏号称司马宗室贤王,唯独老三司马干的知名度,和未成年即夭折的六弟司马京有的一拼。
  
   之所以在兄弟中默默无闻,据说是因为司马干“有笃疾,性理不恒”,意思是这位爷精神上有问题,有时正常、有时发病。正常的时候还好,“颇清虚静退,简于情欲。与人物酬接,亦恂恂恭逊,初无阙失”。但发起病来就整个人都错乱了:朝臣去拜访他,会被晾在门外干等一天见不到面;更劲爆的在后头,司马干爱妾死了不下葬,把尸体盛在棺木里,时不时打开看看,有时还奸尸,直到尸体腐烂了才埋葬。由此看来,司马干真是疯的厉害。
  
   所以在司马昭时代,连老五司马伷都当上宁朔将军,担当在邺城看守曹魏诸多亲王的重任了;司马干还赋闲在家,当着没实权的抚军中郎将,和老五同样是四品官。司马炎篡位建晋,鉴于曹魏宗室孤立的教训大封诸王,强制命令成年诸王归藩拱卫京师,作为司马懿现存嫡长子的司马干受封平原王,却被司马炎特诏留在洛阳,拜光禄大夫、加侍中的荣誉官位,过着光拿工资不干实事的逍遥日子。
  
   然而事情远没这么简单。弱智晋惠帝即位后,八王之乱爆发。永宁元年(301),小齐王司马囧(司马昭的孙子,八王之一)起兵讨伐篡位的赵王司马伦,拥立惠帝复辟后入朝辅政。司马家皇帝威权跌到了谷底,众人都不把皇帝当回事了,司马干突然也正常了,做起事来高深莫测。
  
   当时宗室朝臣都以牛酒慰劳齐王,司马干却带了一百个大钱去见齐王,教训这个侄孙道:“赵王逆乱,汝能义举,是汝之功,今以百钱贺汝。虽然,大势难居,不可不慎。”说完还大大咧咧的坐到床上,对站在床下的齐王说:“汝勿效柏女儿”
  
   这句话涉及到一段陈年恩怨。当年司马干的母亲张春华年老色衰,司马懿整天泡在小妾柏氏房里。张春华去找老公,司马懿竟当面骂发妻:“老物可憎,你来干什么”。张春华也不是省油灯,当即带着三个亲生儿子绝食示威。司马懿听后大惊,怒骂道:“老物不足惜,可惜了我三个好儿子。”骂归骂,绝代奸雄还是灰溜溜的向张春华道歉了事。
  
   司马伦就是柏夫人的儿子,兄弟俩就是在那时结下的梁子。司马干嫉恨赵王母子,因此称赵王为“柏女之儿”以示疏离与轻蔑。对五十年前的旧事尚记忆清楚,可见司马干实际上清醒得很。此番司马干专程跑来,目的就是告诫小齐王低调收敛,别学赵王玩火自焚。司马囧的为人酷似父亲司马攸,爱惜羽毛注重声誉。此刻虽然位极人臣,对叔祖父倚老卖老的行为倒不以为杵,连声道谢。可惜后来齐王还是重蹈赵王覆辙,被长沙王杀死,司马干为此痛哭流涕:“宗室内乱,唯有齐王这孩子还不错,现在又害死他,大晋天下完了!”史实证明,司马干此言简直就是明见万里一语成谶。
  
   八王之乱的胜出者,是东海王司马越。他是司马懿弟弟司马馗的孙子,和尊重长辈的齐王相反,这位宗室疏属手段毒辣。八王中最有实力的河间王司马颙(司马孚之孙),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炎第六子)都死在他手里,就连傀儡晋惠帝都是被东海王毒死的。司马越在掌握了全局后,去拜访长辈平原王。面对这个好杀的的主,司马干可不像见齐王那样托大了。他闭门不见客,派人去答谢对方,自己则从门缝里偷窥司马越的反应。
  
   就这样,看人下菜碟儿的司马干得以在八王之乱中独善其身,一直活到晋怀帝永嘉五年(311),以八十岁高龄寿终正寝。他咽气的时候,其九个兄弟已经死光,他的侄子辈甚至孙子辈也已死掉十之七八。这时才有人看出来,这位平原王非但不疯,实在是个深藏不露的老狐狸。
  
   由此可知司马炎不让司马干就藩的意图:这位晋武帝能把天下交到弱智太子手里,还怕神经病叔叔管不好王国吗?说到底是在监视司马干。处于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司马干只能效仿孙膑,意在韬晦。那么,是司马炎一直猜忌自己的三叔吗?
  
   《晋书.荀勖传》透露了只言片语。景元元年(260),魏皇帝曹髦“造反”。后面的事情人所皆知:曹髦杀司马昭不成,反被杀了。当时司马家在宫中的第一道防线是时任屯骑校尉的老五司马伷。司马干虽身居闲职,听说出了大事也不含糊,一人跑去帮忙,结果在阊阖门被大将军掾孙佑拦住,让他绕道改走东掖门入宫,等司马干赶到现场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司马昭还责骂老三为什么来迟了,司马干如实回答,司马昭大发雷霆,要治孙佑“夷三族”的重罪,在荀勖的劝说下才将孙佑免为庶人。
  
   此事殊不可解。大将军掾孙佑身为司马昭的幕僚,他传达的只能是上司的命令;就算他忠于曹魏,忽悠一个无兵无权的司马干又于事何补?联想到杀害曹髦的替罪羊成济之死,整件事看上去就像司马昭在借机狠狠敲打三弟。难怪司马干一直不受重用了,迫害司马干的始作俑者不是司马昭还有谁。司马昭为什么要如此猜忌司马干?搞的儿子司马炎也延续了这个传统?答案又牵扯到另一个人:齐王司马攸。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司马师并非没有生育能力,其原配夏侯氏是夏侯尚之女,本生了五个女儿,只因为生母是曹魏公主而被丈夫毒死。随后司马师娶了吴质(和杨修斗智那位)的女儿又离婚,最后娶了蔡邕的外孙女羊氏,还是没能生出儿子,只得过继了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为嗣子。也就是说,司马攸是司马师真正意义上的继承人!
  
   司马昭自己也常常说:“天下,本是景王(指司马师)的天下,我不过是代理宰相之位。我死之后,大业应该归于司马攸。”还经常叫司马攸的小名道:“这宝座可是桃符你的啊.”说一套做一套,司马昭最后把大位传给了自己一系的司马炎。
  
   待到司马炎立了弱智司马衷为太子后,尽管其另有几个成年的儿子:如秦王柬、楚王玮、长沙王乂、淮南王允,或英武或聪明;群臣中却有相当一部分人无视封建社会立嫡以长的古训,意欲立皇弟司马攸为皇储。这帮的人中,既有王浑这样的开国老臣,也有张华、曹志这样的大儒,他们并非“大逆不道”,而是因为司马攸作为晋景帝司马师的嗣子,确实拥有晋朝皇位的继承权!这在后来就造成了司马炎一再打击司马攸,最后将其逼死的悲剧。
  
   司马昭即位是兄终弟及。作为司马师的同母弟,司马昭能顶了大哥的位子,司马干也有这个资格。这就是司马昭父子两代猜忌司马干,司马干一再韬晦的真正原因。从另一角度,证实了司马昭心里有鬼,因为他得位不正!
  
  
   司马昭不把皇位传回大哥一系的举动也令人费解,他为何不把皇位传给司马攸,以堵天下人悠悠之口?毕竟司马攸也是他自己的儿子。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司马昭煞费苦心夺得了大位,就不会再还回去。更因为,他恨大哥!
  
   据晋书的帝纪记载,司马懿将诛曹爽,只和长子司马师一人谋划,次子司马昭对此一无所知。直到事发前晚,司马昭才得知一切。司马懿随后偷窥儿子们的举动,只见司马师鼾声如雷,司马昭寝不安席(这也难怪,谁叫司马懿不早告诉他)。司马懿大为得意,连声赞叹司马师“此子竟可也。”
  
   不难看出,这段酸溜溜的政变实录,是司马昭告诉史官的。对父亲偏心的怨怼之余,对兄长的感情,只能是嫉恨而已。。。。。。
  
   司马师为人,强横霸道。他用刀背敲死李丰,废魏主曹芳,行事肆无忌惮,宛然一团炽热的火。司马昭却酷肖乃父,他阴狠多智,城府深沉,如同一块阴寒的冰。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显示了自己惊采绝艳的一面。他表现出的政治谋略和军事能力,只在司马师之上。先前所欠缺的,只是一个地位而已。
  
   可惜,没有人了解司马昭。父亲司马懿不能,大哥司马师不能,就连仇敌也不能:毌丘俭、文钦发布的檄文里,赫然写着废黜司马师后,其地位交由司马昭接任。这两个官场老手恐怕想不到,他们选中的司马昭只能比敢于废帝的司马师更难对付,因为司马昭敢弑君!还能在事后撇清自己,把责任转嫁到他人头上!
  
   清谈鼻祖何晏当年曾经点评诸位名士:“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司马子元是也”意指唯其能够窥见事物的征兆,所以能成就天下之事,司马师就是这样的人才。随后何晏又慨叹道:“唯神也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吾闻其语,未见其人。”意指唯其能够出神入化,所以不显迅疾而事业速成,不须行动而道理自明’,我只听说过这样的话,但未见如此之人。”却不知在场诸人里有没有司马昭?听到这句话后他会不会冷笑?
  
   然而,司马昭毕竟不是神,是人终归会有真情流露的一刻。
  
   嘉平四年司马昭统军伐吴,由于吴将丁奉出色的发挥,魏军在东关惨败,丧亡三万人之多。老实说,魏军战败,并不能全怪司马昭一人,前锋将领轻敌不设备要付主要责任。战后诸将请罪,司马师却下令由司马昭负全责,并将其官爵一撸到底。此举为司马师赢得了军心,却又一次伤害了了司马昭。
  
   得知兄长的处分后,司马昭也召开会议检讨。出身大士族的司马王仪(为袁谭收尸的王修之子)道:“责在元帅。”不料这句官腔竟要了王仪的命,司马昭勃然大怒:“你也要把责任推到我身上吗!”当场下令把王仪拖出去斩首。王仪的儿子王裒痛心父亲死非其罪,隐居北海不仕,因为晋朝定都洛阳,他一生不向西方坐卧,可见王仪死的实在冤枉。
  
   司马昭这次失态,无非迁怒而已。大概就在此刻,对兄长的嫉恨变成了痛恨,恶意变成了杀意。时隔两年后的司马师死亡真相,已是昭然若揭。。。。。。
  
   众所周知,西晋王朝仅历二世即爆发了著名的八王之乱,这场宗室内战被时人称为“开天辟地以来未有之惨祸。”人们并不知道,也许早在司马师司马昭兄弟开创西晋基业的时代,司马家便已悄悄上演了一出骨肉相残的暗战。
  
   
  主要参考资料:晋.陈寿《三国志》,唐 房玄龄《晋书》,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宋 胡三省《资治通鉴音注》,明 严衍《资治通鉴补正》,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
发表于 2013-12-27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王之乱后面的一段黑历史。。。痛心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嶦羽楼 发表于 2013-12-27 19:25
八王之乱后面的一段黑历史。。。痛心啊

按这个文章分析,司马家族有内乱的传统!
发表于 2013-12-2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脑补帝{:msg15:}
这文章和之前见过的一篇说刘备害死关羽的风格很像啊
发表于 2013-12-27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3-12-27 19:30
按这个文章分析,司马家族有内乱的传统!

儿子生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嶦羽楼 发表于 2013-12-27 19:38
儿子生太多了。。。

曹操都生了20多个{:gj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2 16:00 , Processed in 1.258976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