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对酒当歌 于 2013-12-25 21:20 编辑
刘邦"敲山震虎" 刘邦就是这么一条老狐狸,当年和项羽争天下,老父妻儿都被楚霸王抓去当人质,项羽通知刘邦要把刘父杀掉煮汤,对此,刘邦的反馈是,"好哇,到时候分我一碗!"这么一个为了权力六亲不认的人,打下江山后,岂能容忍任何人威胁到自己的地位。 而且,他还有一个智力权术不在其下的老婆吕雉,自己不便下手的,就由老婆出马,比如,对付当年的功臣猛将、传说中的"战神"韩信。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讲的是韩信与萧何的故事。韩信被刘邦重用,首先是自身有才,所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但萧何不遗余力地挽留和推荐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了萧何这位伯乐,这才有了后来的刘邦筑坛拜将,而韩信之死,萧何同样有不可逃脱的责任,他是最大的帮凶。 前文提到过,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聚集力量、争取同盟军,先后分封了7个异姓王,但战胜项羽、建立汉朝之后,一切都不同了,这七个异姓王成为他称帝之后贯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最大隐患,于是,在吕后的帮助下,刘邦选择了杀戮功臣。 "汉初三杰"之一、被后人成为"战神"的韩信成了黑名单上的第一人。客观地讲,韩信虽然有战神之才,却并没有很高的情商,甚至可以说,他对自己的死应该负一定责任。他居功自傲,矜才自负,"斩昧谒上",刘邦于汉高祖五年改封韩信为楚王,六年因被告发谋反而将其降为淮阴侯等一系列暗示"你给我老实点儿"的举动,不但没有使韩信韬光养晦收敛锋芒,反而导致韩信去唆使陈豨谋反。这正是任何一个帝王都丝毫不能容忍的,一心帮老公稳定江山的吕雉更是怀恨在心。公元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刘邦都亲自出征了,你韩信这种时候竟然连个样子也不肯做做。前线还没平叛结束,留守后方的吕后就"听说"韩信在关中与陈豨策应,便先发制人,用萧何之计,迅速除掉韩信-这一势力最大的异姓王。 萧何给吕雉定计,诈称前线传来刘邦平叛胜利的消息,按照惯例,此时百官都要进宫朝贺,半信半疑的韩信刚一进宫,就被武士们捆了个结结实实。由于韩信为刘家江山立下的汗马功劳,刘邦曾给韩信"不死"的承诺:即见天不死,见地不死,见兵器不死!于是萧何又献计给吕后,用麻袋捆住韩信,拉到长乐宫的钟室,把竹竿削尖了,一通乱刺把韩信扎死。 这一招实在高明,但让人奇怪的是,萧何的人品为何如此之差?出卖朋友,手段残忍。而这一点,正是吕后的高明之处。吕雉是一个残忍果敢、有决断力的女人,即使刘邦不在,她也完全有能力凭己之力解决韩信的问题。但是,她选择了与萧何共谋此计,对于吕后来说,利用萧何既可以避免滋生其他祸端,更快更周密地解决掉韩信;又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提醒萧何谨慎自己的行为,不可有半点儿谋逆之心。否则,不论军功大小,一概处之。借力打力,敲山震虎,被吕雉运用到了极致。
她为何有把握,萧何愿意落井下石,不会为韩信辩解、开脱呢?对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萧何此时的处境。早在汉高祖三年,刘邦已经逐渐对萧何猜疑,吕雉凭着对萧何的了解,料定其为求取信任,摆脱艰难处境,必定选择出卖朋友,谋求自保。而有了韩信的前车之鉴,萧何也必定更加小心,实际上,终萧何一生,都表现得十分"乖巧",当然,也正因此得以善终。 媳妇吕雉使的这一手,刘邦是个什么态度呢?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刘邦听到韩信的死讯,很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