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名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朝梁开国皇帝,父是南齐镇北将军萧顺之,母张尚柔,自称汉代名相萧何的第二十五世孙。中国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公元502年,萧衍废杀齐和帝萧宝融,自立为帝,建国号“梁”。在位四十八年,后被东魏降将侯景包围,活活饿死,终年86岁。 萧衍同志打小就很聪明,而且喜欢读书,是个博学多才的少年,尤其在文学方面很有天赋。当时他和另外七个好友被称为“竞陵八友”。这八个人当中,萧衍的胆识却是其他七个人无法相比的。建国初期,萧衍同志重视儒家思想,还自己亲自写《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等200余卷经史著作,主持编撰了六百卷的《通史》,并“躬制赞序”。但老年后,萧衍同志看破了红尘,从儒家转向了佛家,还几次入寺庙做了和尚,当住持,讲解经书,不理国事,政治昏庸,最终酿成了侯景之乱,导致梁朝自此迅速败亡。史学界认为,和尚皇帝萧衍同志对中国的佛教文化贡献颇大,首次提出了“三教合一”的学术观点,影响深远。 史书称赞萧衍同志:“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萧衍同志的诗赋风格缠绵绮丽,平易近人,现存诗歌有80多首。他是继曹丕之后又一个推动了七言诗发展的皇帝。他的七言体诗颇有独创性,后世唐朝李白、杜甫等的气势磅礴的七言体诗篇也离不开萧衍同志等人先前的开拓和完善。萧衍同志在中国书法史上还占有一席之地,他不但自身造诣比较高,还首次兴起了学习“大王(王羲之)”书法的风潮,在书法理论上贡献也相当突出。他的《观钟繇书法十二意》、《草书状》、《答陶隐居论书》、《古今书人优劣评》四部书法理论著作,都是历代书法理论典籍中的精品。除了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外,梁武帝对音乐也颇有研究,他创制了许多新歌;重视礼乐,曾创制准音器四具;喜欢绘画,尤善画花鸟与走兽;对围棋特别喜爱,棋艺也很高超。南朝由于在他的影响和提倡下,出现了继晋、宋后又一文化盛世。萧衍与儿子萧统、萧纲、萧绎合成“四萧”,在皇族文化集团中地位仅次“三曹”。 萧衍同志归佛后有“40年不近女色”的说法,但萧衍同志年轻时是个大色鬼一点不假。《南史·齐本纪下第五》记载:萧衍当了皇帝后,淫乱后宫显得迫不及待,学习秦始皇悉收六国美女之法,将住处直接搬到东昏侯萧宝卷作乐的地方,并将其后宫美女尽数揽入怀中,其中次子萧综(疑为萧宝卷遗腹子)、七子萧绎即为原萧宝卷后宫女人所生。由于萧衍的荒淫,招致了家族内的乱伦,其中最为不伦的莫过于萧衍的大女儿竟然和自己的亲叔叔、萧衍的同父异母弟弟通奸。 史家对“和尚皇帝”萧衍同志的点评是:自幼博学多才,后期政治昏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