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2554|回复: 10

明朝精锐部队大战枭雄丰臣秀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原文标题:抗倭援朝:明朝精锐之师大战枭雄丰臣秀吉
来源:《大明帝国抗日史》  柯胜雨


终于盼来了大明援兵

  虽然战争爆发前夕,明朝就不断接到日本即将入侵的警讯,朝鲜也派使团前往北京为自己辩诬,但“朝鲜勾结日本”的梦魇一直缠绕在明朝人心头。
  就在朝鲜节节溃败之际,辽东地区又在不断疯传着朝鲜人假扮国王,带引日本人前来侵略的谣言。一时间,辽东人心惶惶。
  辽东巡按御史李時孶更是寝食不安,难辨真假。
  这时,有一个叫宋国臣的官员站出来了。十年前,他曾随王敬民去过朝鲜,与李昖有一面之缘。他毛遂自荐,请求去朝鲜一趟,辨别国王真假。
  于是,宋国臣带上李時孶的咨文来到了朝鲜,在宣川见到了李昖。
  很显然,这个国王是真的。
  和宋国臣深入交流之后,李昖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他赶紧任命李德馨为求援使,千里赴急求援。与此同时,李昖的车驾也逐渐向鸭绿江靠拢,挪近大明一寸,就增添一分安全。
  李德馨即将出发时,李恒福在宣川西门相送。李德馨对天起誓:“如果请不出明军,我便葬身卢龙水,再也不会渡过鸭绿江。”
  两位大臣挥泪而别,随从见之,无不动容。
  李德馨昼夜飞驰,直奔辽阳。见到辽东巡抚郝杰,立即呈上咨文:今天小邦君臣性命,全都系在天兵身上,乞求慈悲怜悯,以保小邦完整。
  郝杰立即将咨文转呈禀报,并对李德馨说,未得朝廷回讯之前若国王实在危急,可暂时委屈渡江,避敌锋芒。
  李德馨六次上书北京,乞发援兵。无奈北京路途遥远,音讯迟迟未来。
  救兵如救火。迟缓一刻,就多一刻的危险。李德馨心急如焚,径直走到郝杰帐下,号啕大哭,死也不肯离去。
  郝杰深为所动,不待上报兵部批复,便私自调发辽东军队五千余人,令副总兵祖承训、游击将军史儒率领;又令辽东调兵参将郭梦征率步卒五百人,广宁游击将军王守官率骑兵三百人,辽东游击将军戴朝弁率骑兵一千人,通通归属祖承训统领,拟定于七月初全军渡过鸭绿江,救援朝鲜。
  六月十七日,一个光荣的日子。游击王守官、参将郭梦征率兵五百零六人,战马七百七十九匹渡过鸭绿江,与史儒会合。明军犹如神兵天降,威风凛凛现于宣川。
  朝思暮想的天朝义师如约而至,李昖心跳加速,既振奋,又感慨,早已身穿衮龙袍,头戴翼善冠,容光焕发,恭迎在道旁。
  如果说史儒、郭梦征的到来让李昖吃了一颗定心丸,那么三天后祖承训的到来则令李昖燃起了复仇的欲望之火。
  祖承训,字伟绩,镇守宁远的援剿总兵官、左都督祖仁的次子。祖承训出生在将门世家,自幼习武。后来,祖仁将他推荐给辽东名将李成梁,后随李成梁东征西伐。因抵御蒙古人有功,万历十年(1582),祖承训携任辽阳副总兵加左军都督衔,以宁远卫指挥同知之职助防辽阳城。大名鼎鼎、引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是祖承训的外孙。
  六月二十日,祖承训率领一千三百一十九人,战马一千五百二十九匹进驻龙川。这样一来,进入朝鲜境内的明军已超过三千人。
  几乎就在同时,李昖也到了龙川。
  与祖承训相会之后,李昖苦难的逃亡之路终于走到了尽头。





上一篇:明朝强悍的外籍雇佣军
下一篇:中国歷史上最会做秀的十个君王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3-12-17 20:06 编辑

义州,最后的避难所

  在祖承训的掩护下,李昖继续向北寻找安全的地方。六月二十二日,李昖到达中朝边界的重镇义州。义州隔着鸭绿江,与中国的丹东紧邻相望,是最贴近明朝的边陲小城。
  朝鲜军民跟随国王集体北逃。明朝在鸭绿江岸边摆下大量船只,让朝鲜人任意渡江避祸。义州与丹东的水上孔道,物资传送,人员来往,络绎不绝。
  刚到义州两天,明军参将郭梦征携带明神宗御赐的皇银三万两又来了。李昖万分感激,连声颂呼皇恩罔极!明神宗不但让郭梦征千里加急,亲自护送皇银,而且还让郭梦征捎去皇帝的心意,如果日本人继续北犯,天兵定会给予迎头痛击。
  皇帝的话使李昖感慨万千,弊邦不成样子了,今日之事,全都依赖上国的庇护了。
  郭梦征临行时,李昖再三请求,朝鲜生灵涂炭,万民将尽,请速速发兵。
  虽然路途遥远,李昖没能瞻仰到明神宗的御容,但是郭梦征携皇银而至,让李昖感到一股暖流流经全身。于是,他决定暂驻义州,等待时机渡江入辽,依附大明。
  但是,李昖偏安义州的决定又遭到朝鲜大臣的反对。
  尹斗寿认为,义州地势狭窄,只是一隅之地,如果日本人从龟城、朔州包抄过来,义州陷入死地,不如进驻昌城。
  李昖立即予以反驳,那什么时候去?要走哪条路?
  尹斗寿看透了李昖内附的决心,不厌其烦地极力谏阻,一天之中甚至五次进言,忧心忡忡地说道:“过江之后,国家社稷、朝鲜臣民,那将托付给谁?怎么可以轻浮而作匹夫之举?”
  老是谏阻,什么社稷,什么轻举妄动,听得耳朵都长了一层厚趼。李昖不耐烦了,干脆直接书信一封给辽东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说愿率宫嫔,内附上国。
  顺带说一下佟养正,二十多年后,他弃明投清,成了清朝的开国大功勋。而他的孙女佟佳氏,后来成了顺治皇帝的妃子,十五岁时生下了千古一帝——康熙。而佟养正的另一个曾孙女后来也成了康熙皇帝的皇后。佟养正却没有福气享受皇亲贵勋的殊荣,投靠后金两年,就被明将毛文龙杀掉。
  佟养正精细过人,处事谨慎。他觉得国王投附辽东兹事体大,不敢自作主张,就向辽东巡抚都御史郝杰禀报:“朝鲜国王兵败弃国,愿率众入辽,应当如何处置?”
  郝杰也觉得真是个棘手问题,拒绝李昖内附,就会使得朝鲜无所栖依。邻邦有难,伸出援手,义不容辞;收纳李昖等人,又怕狡黠的日本人鱼目混珠,后患无穷。只得把这个烫手山芋转给兵部尚书石星:
  该镇据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稟报,朝鲜国王为倭寇所败,现在避躲义州,情愿率众入辽,应当要作怎样的处置?朝鲜素称大国,世代戍守大明东藩,如何一遇到倭贼,就望风而逃?彼国君臣,因社稷失守,仓猝来奔。作为大明藩篱守臣,如果拒绝他们入境,会让国王栖依无所,这样就使外邦属国失去仰赖之心。但是接纳国王入辽,又事关重大。臣不敢擅自主张,何况倭奴狡诈异常,华人多为向导。一旦倭奴挟诈趁虚而入,定会贻害非常。所以臣专候稟旨指挥。
  如此层层上报,到了石星手里。石星认为当督促李昖努力御敌,并派大军征剿日本人,帮助朝鲜复国。遂上奏明神宗:
  兵部据辽东巡抚都御史郝杰所报:宽奠堡副总兵佟养正稟报,以为朝鲜国王,确实因为兵力不足,愿意率众内附。据此详看,臣认为,应当令该镇派遣一位的当使者,前往义州宣谕朝廷至意,让国王知道,奔投辽东,则复国无期,倭奴占据固守朝鲜。朝廷必发援兵,倭奴定然败回。宜令国王驻守朝鲜境内险阨处所,以待天兵之援。又令多遣陪臣,号召勤王之师,以为恢复旧疆之策,不得甘心败亡。万一该国危急,固请奔投辽东,情难尽拒,那时勅令辽东容纳,也应当仔细考量,所能接纳的人数不得超过一百人,请辽东方面遵照施行。
  六月二十七日,石星又上疏明神宗,应该尽早选择懂得用兵的文武大臣,准备出征朝鲜。
  这时,李德馨的求援书也送达北京,礼部大臣上疏明神宗,应援助朝鲜,确保藩国,使大明安然无恙。
  书写历史的大笔牢牢握在明神宗手中,就看他如何挥毫了。
  自古以来,朝鲜以忠孝治国,号称礼仪之邦,世世代代与中国和睦相处,友好往来,比一家人还亲。大明、朝鲜,有着相同的文化底蕴,无论国子监,还是私塾,莘莘学子手里拿着同一本书,笔下书写着同一种文字。
  如果朝鲜失守,战争就会像一匹凶恶的饿狼,随时有可能走到自己的家门,张开血淋淋的大口。
  如今,一方有难,伸出求援之手,另一方要不要紧紧地握住?
  明神宗立即采纳礼部和石星的谏议,并说:“朝鲜素效恭顺,为我属国。有寇岂宜坐视?令辽东即发精兵二支应援。因发银三万两, 解赴彼国犒军,大红纻丝二表裏,慰劳国王,令其督率官兵,悉力截堵,如或势力不支,不妨请兵策应,刻期歼贼,作我藩篱。”(《朝鲜李朝宣祖实录》)
  抗倭援朝,固我大明!
  大难临头,急需的是拯救这片不幸的国土,别让它在重压之下屈辱地弯下腰。
  明神宗下旨:“倭贼陷没朝鲜,国王逃避。朕意悯恻,援兵当出。差人宣谕彼国大臣,着他尽忠护国,督集各处兵马,固守城池,控扼险阻,力图恢复,毋得坐视丧亡。”
  辽东副总兵杨绍勋秉承旨意,书信一封,拒绝了李昖的内附:“国王既不以社稷为重,徒以远避弃国为计。如果这样下去,军心、民心定然丧失。到那时,就是想不溃散也难了。望国王详察事态利害轻重,不要老是打算渡江入辽。”
  当然,这种拒绝是善意的拒绝,是宗主国对忠诚属邦关怀的拒绝、期望的拒绝。面对一个摔倒的孩子,不能轻易伸出援手,而应激励他自个儿爬起来。
  之所以说是一种带着深爱的拒绝,是因为在拒绝的背后是一片深爱之情。明神宗也作好了最坏的打算,一旦局势真的逼得李昖走投无路,明朝就在宽奠堡划出一大块地皮,让李昖流亡于此。
  在明朝婉拒、朝鲜大臣的谏阻之下,李昖只好放弃渡江内附的念头,而取道海路逃亡绝不可行。其后听说辽东划出宽奠堡一片空地,以供朝鲜小朝廷避难。于是李昖就决定,暂时偏安于义州,一旦迫不得已,即渡江暂避辽东。
  义州这一狭小偏隅之地,现在却成了朝鲜小朝廷的战时陪都。李昖以此为复国根基,背靠稳固如山的大明,浇铸起一道朝鲜民族顽强抗战的精神固堤。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祖承训轻敌惨败

  当明神宗高喊“刻期歼贼,作我藩篱”的口号时,千里之外的朝鲜,辽东明军正摩拳擦掌,准备为正义而战。
  七月初十,辽东明军从辽阳出行,远征朝鲜。明军对日本人在平壤的驻军情况茫然无知,一切都依赖朝鲜人提供的敌情。
  根据朝鲜人的报告,平壤日军仅仅一两千人,所操武器也不过铁九长剑,此外并无其他装备。
  于是,杨绍勋决定派遣一支两倍于敌人的军队入境作战。这支援军三千五百多人,由祖承训统领。当中包括祖承训的家兵一千,王守官一千,史儒一千,辽东总兵杨绍勋部下一个千总所率家丁远子五百。
  但是朝鲜人的侦探工作实在不敢恭维。实际情况是,平壤日军近两万余人,敌人分兵坚守各个要地。距离平壤十四里处有一要冲叫凤山,大友义统在那里筑下了两座寨营,小西行长、大友义统分别派兵固守。黑田长政的家臣小河传右卫门驻扎在龙泉山,黑田长政率主力屯兵于龙泉山以南六里处的白川城。另一猛将立花宗茂也在大友义统军营旁边驻兵。这样,日军占据平壤城各个要道,抱团设寨,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以三千之寡,去攻打由数倍强敌固守的坚城,注定是一个悲剧。
  国王李昖得知祖承训率军入境,连忙派遣重臣柳成龙自东江迎接到义州。祖承训令史儒为先锋,率部先期进至嘉山一线。
  作为威震辽东的青壮将领,援朝大军的主将,祖承训斗志高昂,春风得意。但是,朝鲜兵曹判书李恒福很快觉察到不对劲:“祖将军轻躁寡谋,必不能成功。”
  柳成龙也劝告,日本人不是可以轻易战胜的,望谨慎从事。
  祖承训傲慢地回答:“我曾经以三千锐骑击破鞑子十万之众,倭兵有什么可怕的?”
  根据后来无数明史学者的考证,祖承训在这里放了一颗大卫星。
  祖承训率大部挺进嘉山,问朝鲜人:“平壤贼军退了没有?”
  朝鲜人答说:“没有。”
  一两千倭贼算什么,祖承训轻敌之意大起,竟然举起杯子,仰天祝酒说:“倭贼还在,必是老天爷要我建功立业啊!”
  七月十六日,祖承训挑选三千精锐,怀着必胜的信心,来到平壤郊外的安定馆。军中有一个叫王蛮子的,据说善于占卜,能预知事物。祖承训对他很是相信,问他出兵之期。
  王蛮子说:“明天是进攻最吉利的日子,千万不要退军。”
  祖承训深信不疑,遂决意用兵。为激起将士的斗志,祖承训作破釜沉舟之举,下令所有炊具都用战马载驼,留在背后。将士轻装上阵,等待明晨攻下平壤后再吃早饭。
  这天夜里,风雨大作,天空一片晦暗。明军在黑暗掩护之下,迅速靠近平壤,无声无息地爬上城墙。
  凌晨,突然一阵炮响,攻城开始,明军分为五哨,每哨用朝鲜兵一百人做向导,沿途不加搜索。祖承训冲锋在前,从七星门攻入平壤。城内道路狭窄,蜿蜒曲折,明军以骑兵为主,机动性大为减弱。
  日本人遭此突袭,一片慌乱。毕竟饱经战争锻炼,很快平静下来。日本人迅速扼住险要,一支七百人的鸟铳队向明军齐发,弹丸雨下。
  史儒身先士卒,与千总马世龙、张国忠两个挥刀舞剑,斩关而入,手刃日军十余人。
  日本人的披挂大都以兽皮、鸡尾做装饰,又戴上鬼头狮面,像地狱恶魔一样,看上去悚然恐怖。时值拂晓,大雨淋淋,远近一片模糊。明军战马遇到魑魅魍魉般的日本人,都惊蹄不前,多为日军所杀。史儒攻上城墙,自高处射箭。日本人都以为他是明军统帅,纷纷朝他齐放弹丸。史儒中弹,坠城落地身亡,成为抗倭援朝战争第一个牺牲的将领。张国忠也被日军射杀。
  城中日军倾巢而出,数量远远多于明军。明军遂溃不成军,祖承训和马世龙急忙撤出平壤城,马世龙身受重伤,从马背上摔下死去。
  大雨倾盆,终日不停。道路一片泥泞,明军慌不择路,都坠下悬崖,陷入泥淖农田之中,悉数被日军所杀。明军由此大败,一夜溃退二百余里,直到安州城外。
  是战,明军精锐尽失,死伤无数,阵亡三四百人。
  祖承训勒住马绳,叫来朝鲜翻译朴义俭说:“我今日多杀敌,不幸史儒伤死,天时不利,大雨泥泞,不能歼敌。我准备添兵再战,回去告诉贵国执政,不要妄动,江面上的浮桥也不可撤。”语毕,祖承训挥部渡过清川江与大定江,驻扎在控江亭。
  大雨两天两夜不停,明军露宿于荒原野外,衣甲战袍尽被雨淋湿透。全军上下苦不堪言,纷纷埋怨祖承训贪功轻敌冒进。祖承训遭此惨败,悔恨不已,只好引军撤回辽东。
  平壤一役,小西行长兵威大盛,日本人更加不可一世。小西行长给朝鲜国王写信,用羊群譬喻明军,自托为猛虎,声言“群羊放一虎”,旦夕即将攻陷义州。
  义州上下人心惶惶,不可终日。
  小西行长准备水陆齐下,直取义州,但水师被朝鲜名将李舜臣所截,只好作罢。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混世巨奸沈惟敬

  祖承训自知罪责难逃,回到辽东后,竟然抢先向总兵杨绍勋捏造说:“朝鲜悖逆,两军酣战之时,朝鲜有一小营,投效倭贼,致使战败。”
  李昖见祖承训全军退去,明军更无人敢出,急忙派遣兵曹参知沈喜寿前往辽东九连城,面呈文书给杨绍勋,恳请下令让祖承训回到朝鲜。
  杨绍勋早已得到祖承训的汇报,勃然大怒:“自古以来,哪有大国为了小国,兴师劳众,出动许多兵马,救济急难于数千里之外?皇恩罔极,连图报也来不及。但是贵国将官……不肯上阵杀敌,只让明军独自与贼交手。又听说贼中多有善射的,你们也不告诉我,这是什么意思?”说完,拿出祖承训的书帖。
  沈喜寿反复辩解,言明断无朝鲜军士投敌之事。
  杨绍勋这才颜色稍和:“朝鲜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怎么会有人甘为贼做内应?祖总兵一面之词,岂能全信?军中有一个叫杨得功的千总,是我的心腹亲信。……我一问便知。请国王安心!”
  又说:“祖总兵所部伤亡惨重,不可以再战。我已经命他回来,会另外派遣两支军队驻扎在义州,去保护国王。如遇到紧急事态,可以随时策应。先前向兵部求援的五千南兵步卒,已经到达山海关了。”
  八月初五,祖承训败讯传到北京,明神宗震惊,朝廷一片哗然。大臣们惑于祖承训的谎言,仍然认为朝鲜为日本内应,图谋中国。山海关主事张栋更是深信不疑,兵部尚书石星派遣锦衣都指挥使黄应旸(一个大名鼎鼎的特务头头),前往义州详查。
  黄应旸在中江见到朝鲜国王李昖,一定要朝鲜出示日本人的文书,以验明不通倭的真相。礼曹判书尹根寿拿出在大同江得到的日本书信,但黄应旸仍然不信。
  细心的李恒福早就料到朝鲜同日本的交往会引起明朝的猜忌,于是拿出了万历十九年间朝鲜通信使跟日本人往来的书信。
  身着金飞鱼服、腰佩秀春刀的黄应旸看后甚为感动,双手拼命捶胸,对着李昖涕泪齐下:“贵国事情如此,却受到天朝的猜疑。贵国为了天朝惨遭兵祸,反而被安上一个通倭的恶名。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我定会竭力为朝鲜辩白申冤的。”
  黄应旸千里疾驰,回到北京,立即将详细情形上报石星,并说:“朝鲜君臣,奔越草莽,宁可让国家灭绝,也不辜负天子之恩。不可不发兵拯救!”
  锦衣卫头头侦察、办案的能力,无疑是值得信赖的。
  石星听后,也是感动有加,遂上疏明神宗,请发大军,救援朝鲜。明神宗召集众臣,共商朝鲜事。
  大臣们议论不一,有的建议明军坚守鸭绿江,静观其变;有的认为,朝鲜与日本,都是外邦夷狄之国,中国只需隔岸观火,静观其变,陈兵鸭绿江边,炫耀武力,不必出兵干涉;也有的认为,朝鲜是中国的藩邦,藩邦有难,不可不救。
  石星抱定必救朝鲜的决心,请求明神宗预先准备火器、弹药等军需。底下的科道大臣均表反对,竟抬出明太祖的法令:“太祖皇帝严禁擅自将军器火药,赐赠外国。太祖遗训,断断不可违背。”
  石星认为朝鲜与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逐条批驳了科道大臣们的谏疏,并说即使是明太祖尚且健在,也会立刻大发援师。
  为了赚取明神宗更多的眼泪,石星特意安排朝鲜谢恩使申点在朝廷之上哀号恸哭。
  明神宗此时年届三十,仍然如昔日少年天子般意气风发。在一代名臣张居正、高拱、高仪等辅佐之下,明神宗曾经辉煌一时。宋哲阳、许国等一大批刚正之士均曾为其帝师。
  石星有这样的皇帝做靠背,底气十足。明神宗授予石星全权经营朝鲜的权力,就看他如何运作了。
  石星首先命令原任游击将军张奇功,护送皇银二万两,拯济朝鲜。让李昖籴买蒭粮,充实军粮。之后,又令骆尚志率领南兵三千人,留屯义州江上,随时准备作战;查大受率北兵三千,渡过鸭绿江,保护李昖的临时小朝廷。
  骆尚志,号云谷,浙江余姚人,时为浙直调兵神机营左参将,神勇过人,双臂能举千斤重物,人称骆千斤。
  查大受,辽东铁岭卫人,本为宁远伯李成梁的家将,骁勇善战,因屡建战功,升为副总兵。
  骆尚志与查大受都是南北两兵的悍将。骆尚志所率领的南兵,有着丰富的抗倭作战经验,战斗力自不待言,而查大受所部的北兵,长期与蒙古、女真等北方游骑民族打交道,故而精于骑射,战力超强。
  石星派出这么一对南北双雄,李昖夜里大可放心打呼噜酣睡了。
  但是,祖承训的惨败再次证明了日本人的凶悍。战胜日本人,石星没有十分的把握,所以要作两手准备。
  他需要一个能出入倭营,刺探情报的人物,必要时还要担负同日本媾和谈判的重任。
  于是,一个名叫沈惟敬的市井无赖浮上台面,开始了他龌龊、奸猾的人生。
  沈惟敬,浙江嘉兴人。据说少年时曾经从军,参加过抗倭斗争。他与一个叫陈淡如的妓女往来甚是密切。陈淡如有一个温州仆人沈嘉旺。嘉靖年间,沈嘉旺被倭寇掳掠到日本,后来偷偷溜回来,经常与沈、陈一起鬼混。不时说些在日本的所见所闻,沈惟敬听得多了,便四处炫耀自己是一个日本通。
  石星的小妾文表茂,也是从妓院里出来的,与陈淡如私交甚好。一天,文表茂去陈淡如的居所,听得沈惟敬夸夸其谈,就向石星推荐。
  石星知道有这么个奇人,赶忙将之召来。沈惟敬年近七十,身躯伟岸,髯须修长,两眼炯炯有神,说起话来神采飞扬,口若悬河。石星心里暗暗称奇,不由大喜。
  石星说,祖承训败后,明朝要想击败日本人,非得征发大兵不可。但是,征调兵员也得一段时间,而朝鲜的局势却岌岌可危。所以准备先遣沈惟敬去倭营,劝说和议,以作缓兵之计。沈惟敬总算抓到一个飞黄腾达的良机,哪有丢弃的道理?
  这个故事大王上了一道奏折给明神宗,煞有介事地自称:“嘉靖年间曾经供职于浙直总督胡宗宪帐下,使用间谍毒死倭寇甚多,因而通晓倭事。”
  明神宗哪有心思去考证沈惟敬的那些先进事迹。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遂任命沈惟敬为神机三营游击将军,前往朝鲜刺探日本军情。
  明代的军队编制,设立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守备、把总(千总)等职务,游击将军是正四品衔,相当于现在的上校团长级别。
  沈惟敬很快就挖到了第一桶金。
  办事总要先给钱。沈惟敬的格言:无论什么年头,用金钱铺开的大路总是平坦的。
  石星给了黄金数千两,沈惟敬除了投资一部分采购莽衣、玉带、花布,准备献给日本人之外,剩下的全部中饱了自己的私囊,拿去迎娶陈淡如,以做人质担保。
  那个挑水的沈嘉旺也被授予指挥衔职,与同类无赖十余人做了沈惟敬的家丁,一起赴往朝鲜。
  贪得无厌的流氓一旦受到提拔,他只会考虑利益和进账,正义和智慧就被抛在脑后。
  现在,沈惟敬这个无赖,即将在历史舞台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八月十七日,沈惟敬等三人携明神宗御赐的银两来到义州。李昖亲自到西门外迎接。
  面对喋喋不休的朝鲜国王,沈惟敬把他市井无赖的特性发挥到了极致,再次展现了他悬河般的口才:“贵国只是礼仪之邦,并不懂得用兵之法,所以一味强邀出兵。凡是用兵之道,必要三思而后行,不可轻举妄动。况且辽东自祖承训平壤新败之后,弓箭遗失甚多,现在正忙于打造!”
  但是对李昖来说,今天请的援兵,并不希望能够大获全胜,只是想灭一灭日本人的嚣张气焰。
  沈惟敬很快就吹涨牛皮:“用兵之道,当上观天文,中审地利,下察人和。前日平壤之战,都是因为祖承训违背了兵家之术,才有惨败。皇上得知后龙颜震怒,所以下旨发兵七十万,不光恢复贵国,还要飞赴日本岛,直捣贼寇巢穴。”
  李昖并不理会沈惟敬吹的泡泡,还是那句不离口的话:“老爷既然是奉圣旨来的,还盼速速进兵剿贼吧。”
  沈惟敬不耐烦了,只得实言:“南军三千,已出山海关门,马上就会渡江而来了。天兵行军快的每天可走七十里,慢的只有五十里,这才是用兵之术。”
  沈惟敬动不动就用兵用兵,听得李昖头昏脑涨,只得岔开话题:“史游击杀灭倭贼甚多,却不幸死于小邦。但史游击虎威尚在,使得倭寇不敢出城。小邦遗民,至今尚存一息,都是拜天朝皇恩所赐。”
  沈惟敬说了一句让李昖不知所答的话:“我之所以星夜不寐,还不是为了贵国?扫灭倭贼,还国王于旧都,大事都办完之后,我的使命才能说完成了。”
  李昖只好在沈惟敬告别之时,呈上了一张厚重的礼品单子。
  八天之后,沈惟敬南下,到达顺安。登上干山,眺望日军占据的平壤城。沈惟敬就写了一封书信,交给沈嘉旺,送于平壤。
  沈嘉旺骑上快马,直奔平壤而去。见到小西行长,沈嘉旺居然诘问:“为何深入大明的属国,敢抗拒王师吗?”
  小西行长毕竟是商人出身,深谙生意交易的那套理论。他不说什么,命被掳的浙江人张大膳,随同沈嘉旺,邀请沈惟敬亲自到平壤城相会议事。
  沈惟敬派去通信使,先赠给小西行长一千金币,约以单骑相见。
  小西行长给沈惟敬写信说:“嘉靖年间,明朝有个叫蒋丹的,诱骗日本,约和通贡。却暗自设伏,害我不浅。今天你从明朝来,怕是又重演蒋丹的伎俩吧?”
  沈惟敬回信答复:“天朝怜悯属国倾覆,发师来援。尔等如能洗心革面,解兵退围,则日本生灵,均为中华赤子。天朝一视同仁,怎么会容许欺诈行为,以背民心,失其所望?”
  小西行长被沈惟敬说动了。
  第二天,八月二十九日,日军在平壤城外的降幅山下列阵,沈惟敬仅仅带着三四个家丁前赴敌营。
  大家都为沈惟敬的安危捏了一把汗,劝他不要去了。沈惟敬狡黠地笑了笑,日本人难道把我杀害了不成?
  等待沈惟敬的,除了小西行长,还有柳川调信、宗义智和僧景辙玄苏、宗逸等人。
  朝鲜兵士登上大兴山头,远远望见日本人为数甚多,手中剑戟寒气袭人。朝鲜兵士吓得两腿发抖,看见沈惟敬跳下马,日本人立即上去团团围绕,不禁惊呼:“不好啦,沈惟敬被倭贼拘押起来了!”
  刀光剑影,沈惟敬毫无畏惧,挺胸昂立,高声叫呼:“天朝派遣百万大军,来压境上,你等命在朝夕。”转而责骂景辙玄苏,上天好生,你既然剃发为僧,为何却又助纣为虐,残害大明的藩属?大有“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气势。
  景辙玄苏似乎被压住了气势,低声叩头说:“中原有一位高僧叫中峰禅师 ,他的第四代徒孙是四明禅师。嘉靖十八年(1539),我前往明朝,被四明禅师收录为弟子。当时的世宗皇帝十分敬佩我从老远的地方来到中原,就御赐袈裟一件,至今还在日本国内呢。贫僧有幸得到我师传承衣钵,从来就是诚心顺化,岂敢助纣为虐?日本国同大明断绝交往已经很久了,本欲借道朝鲜向大明皇帝进贡,不料朝鲜人反而纠集重兵,抗拒日本,才有今日的祸事。这难道是贫僧一个人的罪过吗?”
  面上慈悲、内心残忍的东洋和尚与中国还有这么一段渊源。
  沈惟敬说:“你们既然诚心归顺,天朝又怎么会吝惜封贡,让你们远道而来灰心归去?”于是极力倡导明、日媾和。小西行长提出丰臣秀吉制订的“明、日议和七个条件”:
  一、两国通婚。日本后阳成天皇迎娶明朝公主为皇后。
  二、勘合贸易。双方应允许官船、商船相互往来,发展贸易。
  三、永誓盟好。明国与日本互派武官,结盟发誓永世和好。
  四、割让四道。日本归还侵占的王京和北方四道,但要将南方四道(庆尚、江原、全罗、忠清)割让给日本。
  五、王子为质。朝鲜要送一个王子到日本做人质。
  六、还两位王子。日本将俘虏的朝鲜两位王子顺和君、临海君以及数百名大臣,交还朝鲜。
  七、永誓不叛。朝鲜要发誓终其所世,永不背叛日本。
  丰臣秀吉的和平条件,对朝鲜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苛刻条款。特别是第四条,日本人企图在谈判桌上以盟誓结好,诱使明朝对日本侵占南方四道加以默许,使得日本在亚洲大陆上有立足之地,为以后征服明朝、称霸亚洲奠定坚实基础。这样丧权辱国的条件无论对明朝,还是对朝鲜都是绝对无法接受的。
  但是,沈惟敬却私自应允了。
  对小西行长来说,和沈惟敬谈判军国大事并不比做药材生意难多少。两人轻车熟路,很快就达成交易。小西行长兴奋地说,和约一缔结,平壤马上交还朝鲜人。
  丰臣秀吉派来朝鲜督军的三奉行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增田长盛商议一下,也同意小西行长的决定,日军各部休兵三天。
  小西行长怕沈惟敬耍弄缓兵计,郑重其事地约定五十日的期限:“本邦与贵国断绝往来已久,太阁托讲和事于朝鲜,而朝鲜不从命,所以起兵。今天足下来这里议和,这是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足下向大明朝廷奏告,请皇帝派遣一位使者到日本来,双方共同缔结和亲之约,如此则幸莫大焉!明朝使者如果要来,就以五十天为期限。过期了,本部就不会滞留在这里了。”
  谈判很对路,小西行长自以为做成了有生以来最漂亮的一桩买卖,所以他趁着沈惟敬离开的时候,也不忘捧他几句,大人身履刀刃之地,面不改色,即使在日本人中,也少有其人。
  沈惟敬的心情也不错,竟然忘乎所以地把自己跟千古名将郭子仪扯上了,难道你没有听说过唐朝的郭令公吗?他单骑窜入回纥大军阵中,毫无退缩。我又有什么可怕的?
  沈惟敬对五十天之约毫不含糊,再次郑重声明,五十天内,日本人不得走出平壤西北十里之外,而朝鲜人也不得进入十里以内。小西行长许诺,与沈惟敬在平壤西北四十里的地方树立了一个标杆。
  朝鲜人远远看去,不解其意。眼看太阳渐渐落下,沈惟敬骑马回营,而日本人相送的礼节却是非常恭敬。朝鲜人惊叹不已。
  不久,朝鲜叛贼金顺言跑到平壤告诉景辙玄苏,明国实际上并不愿意讲和,此次派出沈惟敬,是他们诈计。明朝要出兵,非李如松莫属。但李如松征讨宁夏还没有回来,所以设下缓兵圈套,千万不要中计。
  宗义智、松浦镇信把金顺言的话告诉小西行长,这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唐?奥古斯汀荷(Don Agostinho)简直把沈惟敬当做神甫了,说:“已经与沈惟敬约定好了,不可食言。”自此之后,松浦镇信就不服小西行长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3-12-17 20:07 编辑

朝鲜王子的屈辱

  为了躲避日本人的追捕,朝鲜王室人员分路逃亡。李昖及大臣北撤西北平壤、开城,临海君李珒从王京直向东北的咸镜道,顺和君自铁原、大岭至关东一线后移。途中,顺和君听到日军一部从庆州转向海州地区运动,遂改变原先计划,沿着朝鲜半岛东岸崎岖山道,再北上咸镜道,终于跟临海君李珒、王妃朴氏在会宁会合,躲进城去。
  不料,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临海君依然是一副骄横跋扈的面孔,纵使凶悍的手下奴仆,侵害民间,逼责守令,人心大失所望。人们受尽折磨,只得逃匿山中。
  小西行长攻下平壤之后,加藤清正也于六月十八日进入咸镜道。两路日军像恶魔的罪恶之爪,不断伸向中朝边界,妄图清除李氏小朝廷的残余势力,阻遏明军入援,进而达到侵占朝鲜全境的目的。
  小西行长看到朝鲜人如此不堪一击,胜利来得如此迅速,侵入大明国境的念头不禁浮现于脑海。他派人通知王京的侵朝诸将:“我准备自领先锋,渡鸭绿江直入明国境内,你们速速发兵随我进发。”
  王京的日本将领看到小西行长孤军深入,商议之后回复说:“现在全罗道、庆尚道还未全境控制,仍有不降的朝鲜守军。先荡平这二道,再图进兵也不迟。如今置敌兵身后而贸然进军,实非用兵之道。”
  小西行长见侵朝日军各部均停滞在王京,再看看自己所处的位置,确实有点悬,随时有被拔钉子的危险,于是就待在平壤不动了。
  加藤清正却不断向北推进。六月二十五日,抵达咸兴城。逃匿山中的朝鲜人竞相跑出,竟然把加藤清正看成救世主一样。还有人在路旁的木牌上写道:“国王逃到明国去,王子兄弟从此路过。”
  加藤清正见后大喜,我正要追捕朝鲜王子!于是下令:向兀良哈 进军!
  锅岛直茂劝说:“朝鲜人的标注,恐怕是诱骗我军陷入死地。况且炎炎夏日,跋涉险地,孤军深入,怕是不好吧!我看这里米粟丰饶,足够我军吃用,我们就扎营于此,等候王京方面的指令吧!”
  加藤清正执意要抓到朝鲜王子,哪里听得进锅岛直茂的半句话。留下锅岛直茂镇守咸兴,自己率部沿着标牌,去追赶朝鲜王子了。
  七月二十二日,加藤清正到了达安城,抓获当地朝鲜人为他们带路。在日本人斩杀同伴的淫威之下,朝鲜人引导日军从山谷低地越过老里岘,走出铁岭,很快到达朝鲜国储存粮食的海汀仓。
  咸镜北道节度使韩克諴 率六镇兵在此拼死抵抗。六镇兵长期与女真人周旋,善于骑射。该处地势平坦,有利于骑兵展开。朝鲜人边跑边射,箭如雨下,一个个日本人成了活靶子。加藤清正只得下令躲进谷仓。
  鏖战了一整天,太阳渐渐西沉。朝鲜人已经筋疲力尽,部下请求停战休息。韩克諴看到日本人已是瓮中之鳖,就挥师把海汀仓团团围住,往仓内乱投乱射。
  日本人躲在谷仓内,搬出仓中的晒谷石块,围成一大圈,像城墙一样。日本人躲在晒谷石的后面,从里头向仓外成堆成排的朝鲜人发铳射击,这无异于一场屠杀。日军的一发弹丸,便可洞穿三四个朝鲜人。六镇兵像被割刈的稻草,纷纷倒地,顷刻之间,鲜血染红了谷仓。韩克諴见势不妙,只得退往岭上,准备明天再战。
  夜里,日本人悄悄摸上岭来,在草间埋下大量伏兵。
  次日凌晨,雾气弥漫。安睡间的朝鲜人还以为日本人尚躲在谷仓中,忽然一声炮响,无数日本人像野鬼一样从草间冒出。朝鲜人措手不及,纷纷抛掉手中的兵器逃命,不料,陷入污土淤泥,被日本人赶上,任意屠杀。
  韩克諴想逃进镜城,但很快成了俘虏。咸镜北道监司柳永立被俘,南兵使李浑匿入山中,为乱民所杀。
  海汀仓一役,加藤清正摧毁了朝鲜北方最精锐的抵抗力量。从此,日本人如入无人之境,很快侵占了咸镜南北道各地州县。
  七月二十四日,加藤清正穷追不舍,兵临会宁城下,把整座城围得水泄不通。会宁守将登上城头,请求赦免王妃和王子以下不死,加藤清正当即应允。正在这时,会宁城中士兵鞠景仁与不法之徒起来作乱,控制了整座城。叛军拿住朝鲜王妃和两位王子,以及陪臣金贵荣、黄廷彧、黄赫、会宁府使李瑛等数十人,把他们关进黑暗潮湿的小屋中。黄廷彧挣扎抗议,残忍的叛党竟当着黄廷彧的面,把他八岁的小孙子活活撕成两半。
  加藤清正准备部署攻城,忽然城门大开。鞠景仁派人邀请日本人入城。加藤清正大喜,会宁城不战而下。
  进城之后,加藤清正直奔关押朝鲜王子和陪臣的牢狱。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加藤清正真是喜出望外,马上下令将朝鲜王子松绑,脸上堆满笑容,王子,国王之子;宰臣,尊贵之人,你们怎么可以被拘押在这又暗又潮湿的地方?
  柳永立拘押在日军营内数日,趁看守不备,偷偷溜走,抄小路奔向义州。
  仔细审问两位王子之后,加藤清正把他们及几百陪臣软禁在镜城。
  自称虔诚信佛的加藤清正淫虐成性,曾经在王京云钟寺大肆奸污尼姑。现在却大起善心,怕李昖的王妃朴氏及宫女被部下所辱,加藤清正让她们用布帛把清丽的脸庞包紧,赠送一些食物之后,将她们放走。
  他忍住了那种冲动,带刺的玫瑰最好不要去碰。
  在会宁城待了三天之后,加藤清正准备引军撤还。不料这时鞠景仁却向加藤清正进献谗言:“胡贼屡屡前来攻袭,现在上官到此,如能举兵一击,实为大幸。”意欲将战火引入大明境内。
  这次加藤清正率军北进,也带着侦测入侵明朝路线的阴谋,听到鞠景仁的话,遂令其部为先锋,带引日本人继续北上,三天后直抵辽东兀良哈地区、豆满江流域一带。此为两次侵朝战争期间唯一攻进大明国土的军事行动。在那里,加藤清正与女真酋长布占泰激战,攻克了四五个营地。
  女真人奋力抵抗,日本人伤亡惨重。加藤清正拔出剑,逼令指挥部下冲杀,遂攻下女真人的一个城寨。攻拔之后,加藤清正不改残暴,所经之处,无不尸骨累累。
  攻入大明领土,令丰臣秀吉疯狂了好一阵。他下令加藤清正继续深入明地。但是加藤清正最远进抵吉林延边局子街之后,便再也没有深入明国领土了。
  侵略明朝的行动为何戛然而止,加藤清正告诉丰臣秀吉,听说小西行长还没有完全搞定平安道,所以王京的各位将领上言出师入明的时机尚未成熟。咸镜道虽然风平浪静,但是其他各道情况不是很妙,所以臣孤军难以深入。
  八月十四日,加藤清正率部自兀良哈地区的门岩洞、钟城撤军。
  入冬以后,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潮开始席卷朝鲜东北地区。加藤清正所部大多来自九州岛,他们被寒冷天气所困扰,冻伤甚至冻死的比比皆是。再加上朝鲜水军截断了日军的粮草运输线,加藤军减员异常严重,于是他们撤退了。
  九月初八,加藤清正南撤到咸兴以北的长桥。
  十月二十日,加藤清正带着战利品——朝鲜两位王子——退往吉州。留守咸兴城的锅岛直茂、相良长安出城迎接,共同商议如何分守咸镜道各州县。
  朝鲜咸镜道郑文孚的义兵趁着加藤清正南归之际,奋力截杀,是为著名的“北关大捷”。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7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神宗的东征大策

  日本人像一阵狂风席卷朝鲜半岛,朝鲜大片国土陷落。国王李昖躲藏义州偏僻之地,两位王子成了阶下之囚,生死不明。
  属邦朝鲜哀鸿遍野,尸骨如山。如果再不大发援兵,藩篱将失,泱泱大国也将有池鱼之祸。于是,明神宗奋然而起,锐意大动干戈,不惜倾全国之力,与丰臣秀吉决一死战。
  八月十八日,明神宗下诏任命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为经略 ,统筹负责抗倭军务。
  明代第一位经略宋应昌,字桐冈,浙江杭州人。历官绛州知府、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筹建营卫巡司,加强海防,颇有政声。
  宋应昌可以说是明代后期颇有远见的军事家。万历期间,他任职山东巡抚期间,就预测到日本必来侵犯,因上《海防要略》,进选将、练兵、积粟三策。宋应昌的洞烛先机受到明神宗的重视,于是有了经略之任。
  八月二十六日,宋应星率领援朝大军,浩浩荡荡开向朝鲜。
  十月初六,明神宗又下旨征调各路援军,入朝征倭。令参将吴惟忠率南方义乌兵三千人,限五天之内到达辽东。同时调遣辽东兵一万人,先期赴朝与朝鲜军一道,协防义州。最后,还从蓟镇、保定的驻军中,精选出五千人,宣府、大同驻军各挑出八千人,组成抗日大军,听命于经略宋应昌的指挥,赴朝剿敌。
  第一次东征的部队都是当时明军最为精锐之师,特别是吴惟忠的义乌兵,更是号称“倭寇的克星”。
  吴惟忠,字汝诚,号云峰,浙江金华府义乌县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九月,抗倭名将戚继光赴义乌招募新兵时,吴惟忠等三千青年应募投军。吴惟忠被任命为把总。
  为了把义乌兵练成一支虎狼之师,戚继光特地创制一种新式武器“狼筅”和一种新的阵法“鸳鸯阵”。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义乌兵锐不可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义乌兵所到之处,倭寇无不闻风丧胆,落荒而逃。义乌兵以其强悍善战、纪律严明而著称,在亚洲颇有口碑,可以说是中国战争史上最为精锐的部队。在两次东征剿倭过程中,义乌兵屡屡发挥尖刀利刃的作用,先后有吴惟忠、叶邦荣、茅国科、陈蚕等几位高级将领率部出征,为击败日本人作出巨大贡献。
  作为义乌兵的年轻将领、戚继光的得力干将,吴惟忠在历次抗倭战役中屡立战功。
  将倭寇闻风丧胆的义乌兵投入东征,可见明神宗抗战信念之坚决。
  十月十五日,明神宗又令陕西总兵李如松,改提督蓟、辽、保定、山东军务,充防海御倭总兵官,率领明军,救援朝鲜。
  李如松,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他是明朝后期赫赫有名的辽东总兵李成梁长子。李成梁镇守辽东三十年期间,先后十次奏大捷,号称“边帅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所未有”,被誉为“万历第一大将”,其位望隆贵,足以同唐代的郭子仪相比。
  李成梁祖籍陇西,唐朝末年为避乱迁入朝鲜。洪武年间,先祖李膺尼渡过鸭绿江,归附明朝。其子李英(李成梁的高祖)授铁岭指挥佥事,从此李氏便在铁岭安家落户。
  李如松不愧为将门虎子,容貌魁杰,宇量宽洪。少年便从父征战,颇立功勋。
  万历十一年(1583),李如松升任山西总兵官。
  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鞑靼人宁夏总兵哱拜反。四月十五日,经浙江道御史梅国桢推荐,明神宗令李如松充总兵官,提督陕西军务,征讨哱拜。这就是“万历三大征”的第一征,平定宁夏叛乱。
  六月,李如松抵达宁夏,下令决开黄河,水淹宁夏城。九月十六日,李如松募敢死士一举攻克宁夏城,哱拜自尽,其子哱承恩等被擒。宁夏叛乱平息。
  在廷议东征军统帅时,众臣无不属意于李如松。至此,宁夏平,明神宗又将更大的使命赋予李如松,那就是挥师入朝,驱赶倭贼,拯救朝鲜于亡国灭族之中。
  这次李如松所率的东征军堪称当时明军中的最强组合,这当中有吴惟忠的义乌悍兵,有骑射皆精的辽东锐卒,有拱卫京师的蓟保步兵。统帅方面,文有经略宋应昌足智多谋,武有李如松骁勇善战。
  在号称三千里江山的朝鲜半岛上,一支无比锐利的正义之师,即将与日本战国枭雄丰臣秀吉上演十六世纪世界上最为惊心动魄的大较量。
发表于 2013-12-18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抗倭援朝
话说我觉得文章貌似没写完:L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笑有出头天 发表于 2013-12-18 19:33
抗倭援朝
话说我觉得文章貌似没写完

这是书里面节选的部分吧
发表于 2013-12-18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3-12-18 19:34
这是书里面节选的部分吧

关键部分没写出来,还好我直接快进着看的:L
发表于 2017-9-3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丰臣秀吉还是政治谋略上厉害些,打仗就算了,基本靠手下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4 07:09 , Processed in 0.11993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