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铁马云雕久绝尘,柳营高压汉营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 象床锦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这首诗是温庭筠的《过五丈原》,作者经过五丈原,在这里发怀古之幽情,缅怀当初病逝于此的诸葛孔明。由此可见,三国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不是有了《三国演义》才火起来的。唐朝诗人写三国的很多,最著名的还有杜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李商隐“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另外,宋朝的说书先生口中、元朝的杂剧舞台上,三国故事也都是重头戏,罗贯中先生也是在总揽各种三国故事的基础上,发挥天才的艺术想象力,这才有了震烁古今的这部《三国演义》。 说着说着好像回到了“诗词·故事·生活”的专题,其实我引用这首诗主要是为了引出今天要说的这个人物——谯周。在《三国演义》里,谯周似乎主要就干了一件事,劝自己的领导投降。他一出场就是刘备进军西川,兵临成都城下,刘璋没有办法,他劝刘璋投降刘备,他又成为了刘备政权的臣子。到后来魏军灭蜀,有一次打到成都城下,这回谯周又出来劝现在的皇帝刘禅投降,他简直就是一个劝降专业户,而且主攻的专业是劝自己人投降。 温庭筠那首诗也表达了这方面的遗憾,他提到谯周,那意思就是,诸葛孔明故去,蜀汉再无栋梁,只有谯周这样所谓的“老臣”,劝自己主子投降,所以蜀汉必然灭亡。最后这两句跟“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是一个意思,都是说国无良才,而且都说蜀汉。 其实廖化就挺冤的,您看《三国演义》,廖化也是屡立战功,挺有作用的,并不是没能耐白吃饭的。而且廖化也是这部书中的长寿星,从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他就出场了,一直到蜀汉灭亡,几乎见证了整个三国的历史。可能就因为这个,当初跟他一起出场的大人物如关云长等人,星光比他耀眼的多,他们都故去,廖化还在,这一比较,必出一个“廖化充先锋”,其实蜀汉后期众将当中,廖化算得一个中上人物。 又扯远了,说谯周。《三国志》的记载当中,谯周在刘焉刘璋父子掌管益州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出来做官。而且《三国志》说谯周“家贫未尝置产业”,就是说他们家经济条件比较差,但他喜欢读书,废寝忘食,学识广博。当时政府找他出来做官,他还拒绝了,估计是他觉得刘焉这爷俩不是那个意思,就不愿意为他们服务。本来家里穷,有个出来做官,改善家庭环境的机会,他还不要,这就看出这位品格比较高,并不贪恋权位富贵。后来刘备掌管益州,谯周出来做了劝学从事,大概相当于教育部长。到后来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谯周得到消息,立刻跑到前线,应该是去吊祭,顺便帮帮忙。后来后主很快就下命令,朝中大臣没有命令,不得私自到前线。结果别人都没去成,就是谯周动身早,已经到了,这个就属于命令颁布之前就实施的行为,不属于违反命令,所以感觉谯周和诸葛亮的感情很是不错。 后面谯周的主要事迹在《三国演义》里基本都有所涉及,除了劝降以外,姜维九伐中原的时候,谯周写了一篇《仇国论》,《演义》里引了一段:或问:“古往能以弱胜强者,其术何如?”曰:“处大国无患者,恒多慢;处小国有忧者,恒思善。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故周文养民,以少取多;勾践恤众,以弱毙强,此其术也。或曰:“曩者楚强汉弱,约分鸿沟,张良以为民志既定,则难动也,率兵追羽,终毙项氏,岂必由文王、勾践之事乎?”曰:“商周之际,王侯世尊,君臣之固,当此之时,虽有汉祖,安能仗剑取天下乎?今秦罢侯置守之后,民疲秦役,天下土崩,于是豪杰并争。今我与彼皆传国易世矣,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故可为文王,难为汉祖。时可而后动,数合而后举,故汤、武之师不再战而克,诚重民劳而度时审也。如遂极武黩征,不幸遇难,虽有智者,不能谋之矣。” 《三国演义》里姜维看了谯周的这篇《仇国论》,他的表现是:“大怒曰:‘此腐儒之论也!’掷之于地。”毛宗岗先生也看不上这篇《仇国论》,他在这一回书开始的时候批注:“谯周《仇国论》,不过以成败利钝为言耳。其不作于武侯伐魏之时,而作于姜维伐魏之时者,盖武侯“非所逆睹”一语,已足以破之矣。使人尽明哲,孰竭愚忠?使人尽知天,孰尽人事?故后世人臣有报国之志者,愿读《出师表》,不愿读《仇国论》。” 《三国志》当中,关于谯周这篇《仇国论》的写作背景,作者陈寿用了十个字:“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彫瘁。”就是说连年征战,百姓负担太重,不堪其扰。《三国演义》里也借谯周的嘴说出来“近来朝廷溺于酒色,信任中贵黄皓,不理国事,只图欢乐;伯约累欲征伐,不恤军士,国将危矣!” 由此可见,谯周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是忧国忧民,本来这是跟他关系不大,不说话,当老好人也不影响他拿工资,也不少吃一口饭。但他看出了国家的危机,还是站了出来,这也是替老百姓说话。其实道理显而易见,连年征战,花费肯定巨大,而且姜维也确实是劳而无功,空耗钱粮,平白增加百姓的痛苦。谯周说的没错,姜维属于局中既得利益者,只有不断北伐,他的地位才能不断提升,当然,他可能也有继承诸葛亮理想的成分在内,但这个理想实现希望渺茫,劳民伤财是看得见的。毛宗岗属于看书的,他看的只是书中的帝王将相,只是希望这些帝王将相们“尽忠”,他体会不到当时蜀中百姓的痛苦,所以可以站着说话不腰疼。 再说谯周的劝降,各位,《三国演义》中谯周两次劝降,都属于我总说的割据政权之间没有正义性可言的战争中,一方山穷水尽的情况,再坚持打到底只能凭白牺牲普通百姓的生命,毫无意义地多流血。所以谯周劝降,就了多少普通百姓,避免了多少孤儿寡妇的出现。 您可能要问了,你在前面江油马邈那段中,不是痛批投降的马邈,歌颂为国死节的马邈之妻吗?怎么这回又歌颂谯周了?您注意,马邈那段我说了,那会儿不是山穷水尽的时候,而且马邈作为这个集团的一员,的对得起自己挣的那份工资,不能集团首领没动,自己就投降。但谯周这会儿已经山穷水尽了,而且谯周没有主动投降,他是劝领导不要再打了,作为文官,发表意见是他的职责所在,他尊重领导的决策,没有单独行动,对得起自己效忠的势力,而且对得起百姓。 《三国演义》里谯周劝降,好像所谓的忠义之士都在指责甚至痛骂他。但《三国志》里说:“众人无以易周之理。”谁也没法反驳他,说明大家都认可他说的。而且“於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一邦蒙赖,周之谋也。”对谯周的描述是正面的。 有意思的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曾经跟谯周有过交往。当时谯周在洛阳,陈寿回乡,跟谯周告别,谯周就跟他说:“当年孔子活了七十二岁,刘向杨雄都活了七十一,我年过七十了,我觉得大概过不了明年。”果然,到了转年冬天,谯周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