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代枭雄刘备为人深沉暴烈,寡言少语,却又能折节下士,喜怒不形于色。 时人评价颇高,但却没有一条与罗贯中所说的“仁义”相关。 曹操:“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周瑜:“刘备以枭雄之姿。” 孙权:“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事实上,刘备自己也不认为自己是什么仁义之君,刘备这种相对于曹操的仁义,只是一种政治策略:“操以诈,我以仁,操以急,我以缓,万事相悖,大事可成。”
刘备父亲早亡,小时候与母亲织席贩履为业,但却也是皇室血脉,官宦子弟。 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后的金字招牌自不必说,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刘备的祖父及父亲两代是何等人物。 陈寿《三国志》载:“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举孝廉,官至东郡范令。” 也就是说,刘备出身并不算差,祖父刘雄是孝廉出身,官至东郡范县县令。而他父亲具体是什么官职,陈寿并没有说,但起码也是官场人物,因为陈寿说了,刘备的祖父和父亲“世仕州郡”,也就是说,刘备的祖父和父亲两代,都是汉朝官场人物。 而刘备的祖父刘雄尤其杰出,在那个时代,能够被举为孝廉,真可谓是莫大的荣耀。 要想被举为孝廉,远比后来的科举考试要难得多。东汉末年,察举孝廉改以人口为标准,人口满二十万每年举孝廉一人,满四十万每年举孝廉两人,以此推之;人口不满二十万,每两年举孝廉一人;人口不满十万,每三年举孝廉一人——真正是万里挑一。 能够被举为孝廉的人,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 首先,本人必须要有优秀的才学和品行;其次,家族在当地还必须有相当大的势力和威望;第三,还得得到当地主政官员、当地名流的一致好评与肯定。 由此可见,刘备虽然父亲死得早,但是祖上从来都是官场人物,从小耳读目染,受到了不少熏陶。而其母亲更是卓有远见,在他15岁的时候,便送他去求学:“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卢植虽然在各种三国主题游戏中,不断地被打爆、被刷经验,在《三国演义》中也不过是一个一个不入流的人物。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中,却真正是一等一的人物。 卢植性格刚毅,师从大儒马融,为大儒郑玄的同门师兄。曾先后担任九江、庐江太守,平定蛮族叛乱。后与马日磾、蔡邕等一起在东观校勘儒学经典书籍,并参与续写《汉记》。黄巾起义时为北中郎将,率军与张角交战,后被诬陷下狱,皇甫嵩平定黄巾后力救卢植,于是复任为尚书。后因上谏激怒董卓被免官,隐居在上谷军都山,被袁绍请为军师。初平三年(192年)去世。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唐代时配享孔子,北宋时被追封为良乡伯。 一代大贤,配享孔庙,这级别者这待遇,在今天,恐怕也只有钱学森等大科学家才能比拟。 所以,有人说刘备是屌丝,刘备的经历是屌丝逆袭,这话我断然不能同意。 刘备,落魄贵族,高富帅一时沉沦失势而已,但绝对不是什么无能而又自卑的屌丝。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号称尊刘贬曹,但是我却极度怀疑罗贯中是高级黑,在罗贯中笔下,刘皇叔动不动就哭鼻子,作小女子态,令人不齿。所以很多人看了《三国演义》之后,都觉得老刘虚伪,这实在是莫大的误会与冤枉。 事实上,刘备为人坚强而有韧性,很少哭泣,反倒是浪漫主义病极其严重的曹操,性情中人,时常会忍不住哭个几把。 陈寿说,刘备为人:“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 分明就是一个城府极深的政治家形象,一个表面上喜怒无法揣测的人,你能相信他动不动就嚎啕大哭么。 那么,刘备平时都有什么爱好呢? 《三国志》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看起来似乎是没有了纨绔子弟的家业,却还有着纨绔子弟的爱好的落魄大户。但我更愿意相信这是刘备的策略,家道中落,没有根基,只好结交豪强,依附于别人,所以必须要在社交场合上与别人保持一致。 刘备交友广阔,脾气也挺大,绝对不是那种罗贯中笔下的“伪娘”形象。 老刘虽然平时一贯隐忍,但是发起脾气来,那也是相当可观: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解绶系其颈着马柳,弃官亡命。” 县级干部刘备求见市里来的督邮,吃了闭门羹,这事要是换了别人,顶多心里面骂几句就算了,但是刘备不行。刘备闯入府中,捆绑督邮,活活打了200多杖,可怜那督邮,非死即伤,一度生活不能自理。
刘备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其非凡的人格魅力,这一点,在同时代人物的诸多评价中可见一斑。但有这么几个事例,仍然值得我们关注。 一是同宗刘德然之父刘元起的欣赏与资助:“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二是敌人所派刺客的不忍刺杀:“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 三是关羽无论其如何窘迫都不肯背叛:“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从宗族的亲人,到敌人派来的刺客,再到身边的同事,无一不折服于刘备,这样的人,想不成事都难。
当然,刘备前期一直坎坷不断,颠沛流离,到了三十多岁,还只能依附于刘表,其心中亦难免愁苦。我想我能理解老刘的无奈,在现世,一个人,到了三十岁,还没做出点成绩的话,那么他这一辈子,可能也就只能如此了。很多事情,想做的,想要得到的,都不大可能再实现了。而在东汉末年,在那个乱世,在人均寿命都不长的那个年代,奋斗了大半辈子却还没有自己的根据地的刘备,也终于有了髀肉复生的感慨—— 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刘备始终不是池中之物,终于跨有荆益,鼎足一方,乃至称帝。 但是我不知道,刘备死前,回顾自己这一生,到底还能剩下多少幸福感。 虽然已经贵为皇帝,但是兄弟们都死光了,自己努力了一辈子,结果大汉也没有多大指望了。 到底是这样比较幸福,还是当初在涿郡当黑老大,三兄弟无忧无虑时比较幸福? 没人知道,但这就是一位不世出的枭雄的最后归宿: 明知大道日丧,但我生为雄才,就要勇往直前,直到死去,才不枉为汉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