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391|回复: 1

三国的智者们:好的可敬,坏的可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张佳玮


三国三大势力,谋士各自著名。曹魏,则荀彧香喷喷俊脸蛋好人缘居中为相,荀攸为谋主,贾诩与之平,与程昱、郭嘉等负责具体谋断。季汉,则诸葛亮为相,陈寿说庞统近于荀彧,法正近于程昱、郭嘉。孙吴,则张昭地位近于荀彧为实际宰相,顾诸葛步阚等后随,当然东吴诸都督皆有谋略,说起来复杂。

其实说谋士,则诸葛亮、荀彧、张昭们都得单独划开。因为这几位运筹帷幄、军政纵横、日理万机。虽然曹操说荀彧是他的张良,但实际权力作用,已近于萧何。曹刘出征,诸葛与荀令君常为后方主持日常工作。论谋士,更多是献计献谋、算无遗策的贴身战场小顾问、王语嫣、人肉siri,诸葛、荀、张就得列开了。

当然,虽然诸葛亮不是谋士,但《三国志》里,还是提了他给刘备的几个谋:

《隆中对》,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乃是古往今来最著名的预言+规划之一。

劝刘备用游户提升兵力,对提升刘备军力大有帮助:

(亮曰:「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平居发调,则人心不悦;可语镇南,令国中凡有游户,皆使自实,因录以益众可也。」备从其计,故众遂强。备由此知亮有英略,乃以上客礼之。)

教刘琦逃命,直接为未来刘备出奔夏口提供了落脚地。

(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

促成孙刘同盟,赤壁的媒人。

(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於孙将军。」)

之后,诸葛亮就不做谋士了,就得去日理万机、做人民的好丞相了。但仅凭这几个前期谋略,特色很明显:

战略眼光宏伟,军政外交方面很通透,大方向和具体实施的口才(尤其是说孙权那段),出色。

庞统很有趣。具体谋略,史书上只说了两个。

一是让刘备拿定主意入蜀。

二是给刘备定蜀的上中下三计。

但陈寿说他“雅好人流,经学思谋”,很像荀彧。“雅好人流”,不是说庞统喜欢让姑娘怀孕然后人流……庞统和荀彧一样,人脉出色,善于推荐干部。历史上,庞统很喜欢夸人。把张佳玮扔给他,他也能夸成钱壮飞。庞统的理由很好玩:

(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翻译:现在天下大乱,善人少恶人多,要提倡精神文明,哪怕选拔十个人里有五个好人,好歹也能获得大把人才嘛,还能鼓励大家上进,多好啊。

人脉了得,大量举荐荆州人才,要不然刘备西入川,管辖的地方一大,哪儿来的人员填补岗位呢?这是他最像荀彧的地方。

法正则非常现实,和贾诩一样现实,深明人心的脆弱所在。他不相信虚名,鄙视普通人,就像一切愤世嫉俗的天才。

他有郭嘉级的恐怖判断力和口才,所以刘备无法拒绝他的提案。睚眦必报。要劝刘备躲避,就先把自己暴露在箭雨中。

如是,法正从来不追求道义上的最优解,而是给出最现实而有效的方案。

曹魏家,容貌与人品俱佳,香味与身材齐飞的荀彧,身兼推荐王、小张良和半个萧何的职责,无需多提。值得一论的,倒是他侄子:荀攸明明是曹操家的谋主,首席谋士是也,曹操所谓:

「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是也。公达其次也。」

为什么没有名呢?

一当然还是怪罗贯中。正史里荀攸的戏份,到《三国演义》里被刨去不少。

比如荀攸劝曹操别打张绣,免得张绣和刘表勾结,曹操不听,事后如荀攸所料,曹操跟荀攸道歉了——这个被坑了。

比如水淹下邳,明明是荀攸与郭嘉主谋,到《演义》里就变成荀彧和郭嘉主谋了。

攸与郭嘉说曰:「吕布勇而无谋,今三战皆北,其锐气衰矣。三军以将为主,主衰则军无奋意。夫陈宫有智而迟,今及布气之未复,宫谋之未定,进急攻之,布可拔也。」乃引沂、泗灌城,城溃,生禽布。

比如是荀攸画策突袭白马,斩了颜良——这功劳全被关羽一人吃了。

比如斩文丑时,荀攸和曹操著名的心有灵犀互相微笑——这个也被关羽的荣耀遮盖了。

比如许攸来投,诸将怀疑,只有贾诩和荀攸劝曹操去袭乌巢;之后张郃投降,曹洪不肯收纳,只有荀攸判断可以收纳——这些全被罗贯中吃了。

简而言之,荀攸所有的名策略,要么被罗贯中凭空吃了,要么被罗贯中另外捧个人(郭嘉、关羽)出来遮盖了。

当然,也得怪他小叔叔。荀彧比他侄子还小六岁,但太有名,于是许多人把荀攸的事儿归到他叔叔头上了。再说他们这个姓氏忒生僻,多少人都把荀彧读成狗货,把荀谌读成狗甚?太生僻啦,客观上限制了名字的流传。

当然说到底,还是得怪荀攸和钟繇这对好朋友。

荀攸很低调,做好事不留名,所谓: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时人及子弟莫知其所言……自是韬及内外莫敢复问军国事也。太祖每称曰:「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

许多事儿,他都是耳朵根子边磨磨唧唧说的,当然,一个君王耳边咨询人,低调是必须的。加上他没有什么场外绯闻。既没有荀彧的悲情命运和香帅范儿,又不如郭嘉的风流不羁,导致荀攸简直没有标签可以贴。

更气人的是:

(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唯繇知之。繇撰集未就,会薨,故世不得尽闻也。)

本来嘛,荀攸那些事,得指望钟繇来个《荀攸和曹操那些你不知道的事》、《魏国帷帐中的秘策》、《许昌夜幕下的低语》,来广为人知;但钟繇把荀攸的十二奇策带进坟里去了。多恨人哪。当然,考虑到这里面都是密谋,钟繇又不能翻墙到蜀汉去出版这个。于是生生就湮灭了。

贾诩之为人,大家都知道。论聪明,全三国未必有人敢说胜过。自己辅佐过的主子纷纷完蛋,但独善其身,最后位居三公,活到七十七岁,完美。

但他做的事儿,都不能说太光明正大。辅佐李傕郭汜破长安,手段很高明(煽动西凉),但结果不美好;跟了张绣,谋了曹操好几把,最后在关键时刻站对位置,让曹操都感叹“使吾信重于天下者,子也”。曹操后期的谋主,挑拨离间了马腾韩遂联军,诸如此类。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贾诩无愧于这两句。他了解人心,了解人心的幽暗和脆弱之处,于是利用之。曹操之所以欣赏他,欣赏到不计儿子、侄子和典韦死在他手里,就因为曹操自己也是个超级现实主义者。

郭嘉跟以上这两位比,更偏判断型。比如劝曹操打袁绍、打吕布、料中孙策之死,后来对袁谭兄弟的间隙、奔袭乌丸等事,郭嘉都是劝曹操“要不要这么打,要不要撤兵”的那一位。

仅论判断的表现,郭嘉不在荀攸贾诩之下。但在“出策”方面,比那二位秘策不断的,明显少了一点。打个比方,李世民说“房谋杜断”,荀攸贾诩好比房玄龄,有谋;郭嘉就倾向杜如晦,善断。

而且,郭嘉很懂曹操的心,这是他独一无二的所在——一如法正也很懂刘备的心似的。

这里跑个题:

如果罗贯中把荀彧正史里的俊秀伟美、身配香囊多写几句,把程昱的阴鹜冷酷、高大俊美(八尺三寸身高,美须髯)多描几笔,如果游戏公司把他俩的头像画美一点的话……

现在网上布满的就是“荀彧好帅好儒雅”、“程昱酷大叔有木有”了。

三大势力之外的名谋士,也有。只是世界多按成败论英雄,多少豪杰或者没有用武之地,或者死得早(戏志才、陈登们),就生生被埋没了。

当然,也有很多是被夸出来的。

比如,李儒。

按《三国演义》和各类游戏,他是董卓家第一谋士,地位还在贾诩之上。可是你去搜《三国志》,从头到尾,没有他的名字。

史载事迹,仅有两件:担当了汉少帝的郎中令,然后去毒杀了汉少帝。仅此而已。此事见于《后汉书》,《资治通鉴》也采用了。只能说,他在董卓军中地位不低,但没什么直接证据说明他的谋划,最多是下毒手段处置得当,而已。

陈宫也是个被拧了的角色。在《三国演义》里,他之于吕布,简直是范增之于项羽的角色。既刚正又多智,最后引颈受戮很有悲剧英雄之姿。但历史上,他没有捉放曹的经典传奇,没听到曹操说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他在历史舞台的登场,是以身为曹操属下,背叛曹操开始的。煽动张邈、张超们反了兖州。这事儿说难听点,背后插自己主公刀子,不算太光明磊落。

之后他跟了吕布,也有过一次疑似叛逆事件,就是著名的郝萌谋反、吕布裸奔投高顺,后来曹性(《演义》里射瞎夏侯惇那位)说这事陈宫有同谋,陈宫脸都红了,吕布没追究。

陈宫留名历史的谋划,就是下邳被围时的”吕布出城,我来固守,掎角之势“,吕布没采纳。你当然可以说,吕布若用陈宫此计,吕布未必会亡云云,但说实话,吕布当时步骑出战曹操,也没赢过;而且先前陈登已经劝吕布这么干过了,趁势端了吕布老巢。所以这策略的成功率,我不太相信——而且说难听点,陈宫未必靠得住。

大体上论历史,陈宫的智谋并不像《演义》里那么神,而且他跟吕布的关系,不像是君臣,更像是并肩合作。他很擅长在几个势力之间的斡旋和私人势力,也有自己的班子。我猜他在兖州、徐州和淮南间的人脉很是了得,也算个非常有性格的小枭雄,但未必是出色的谋士。

田丰和沮授,在我看来,是三大势力之外,最出色的谋士了。而且这里头好有一比:

沮授好比袁绍的荀彧,田丰好比袁绍的郭嘉。

沮授如荀彧,在于他给袁绍做大规划,占据冀青幽并四州,再拥立天子——听上去很荀彧吧?

他劝谏而袁绍不听的那些,也集中在人事和大规划上。

比如袁绍让儿子袁谭去掌青州,沮授劝过,不听。结果袁家就败在儿子们内战上。

沮授劝袁绍迎立汉天子,袁绍没依。结果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沮授认为袁绍不该跟曹操追求大决战,而应该慢慢来,广域袭扰,袁绍不听。

沮授认为应该留守延津,不该让颜良独自领军,袁绍不听,于是颜良文丑都完了。

沮授认为应该跟曹操打持久战,袁绍不听,于是官渡了。

沮授的宗族和威权颇重,这点很像荀彧在曹家的地位,也因此,郭图和淳于琼们对他一直不算友好,袁绍也是慢慢分他的权,最后完全不用他的。

田丰如郭嘉,在于他更偏重战术谋划,而且了解袁绍内心——一如郭嘉了解曹操的内心。

比如界桥之战扶袁绍进矮墙,说明田丰是直接上战场的那种——都手扶主公了,多亲密。

比如田丰曾经劝袁绍袭许都劫天子——这风格就比沮授的犀利。

袁绍平公孙瓒,田丰居间用策很多。

曹操东征刘备时,田丰劝袁绍打许都,不听。

最后官渡败回来,田丰在狱中一听这消息就知道袁绍必然要杀他——猜中了。

沮授是整体规划,田丰是战术细节。大致如是。

他俩不见用,未必是袁绍多蠢——献了计策不用,不听就是,干嘛贬黜呢?因为袁绍那里太杂乱了。郭嘉夸过曹操那儿简单,好,其实曹操那里就好比延安,结构相对简单,都团结在以魏武为核心的中央,荀彧日理万机,郭嘉永远健康什么的;袁绍那里好比国府,各势力来回倾轧。袁绍的地盘够大,吞得够多,四个儿子各一个州,再加上各类乱七八糟的势力,内部意见太难统一。所以沮授和田丰提提意见都能提监狱去——说到底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有资格和田丰、沮授并列的非三大势力谋士,是下面这俩:蒯良,蒯越。

190年,刘表单骑下荆州。那时荆州被袁术窥伺,当地还有群土霸王臭流氓。蒯良和蒯越算当地士人。

刘表问计,蒯良说应该施以仁义——这个听上去就非常的冠冕堂皇。但不是废话,没完呢。

然后蒯越补充,先说了句酷毙了的话:

”治平者以仁义为先,治乱者以权谋为先。“

简单说:我哥哥刚才说了些政治正确的,咱现在要开始说阴险的招了。

什么招呢?蒯越有人脉,认识当地黑白两道,就邀请了些当地宗贼势力来,杀了——这套路很像商鞅破魏吧?——然后收编当地人众。

刘表一介书生,而最后能震服荆襄近二十年,割据一方,一方面是他自己帅,有魅力,有学问,一方面也就是靠蒯良和蒯越这对货。蒯良和蒯越是三国很早就意识到乱世局势,懂得营造舆论氛围,吸引人才,同时下狠手整治当地豪强的人物。有谋略,有手段,黑白两道,软硬兼施,厉害。蒯良代表光明正大那一面,蒯越代表阴谋诡计那一面。缺一不可。

当然,后期他们这一族和蔡氏一起,成了荆州的实际话事人。荆州被曹操袭取固然不保,但荆州这一族士人却还活得好好的。从结果而论,蒯越有点小贾诩的意思。

所以曹操都说,不喜得荆州,喜得蒯越。

《通鉴辑览》说:

”蒯良兄弟数语,当时所仅闻,昭烈偏安之业,有与此暗合者,表不能善用之耳。“

作为偏安割据,他们做得实在够好了。

从蒯越蒯良、荀彧贾诩、诸葛亮法正这些例子,还可以引出一些有趣的联想。

诸葛亮负责光明正大,庞统负责雅好人流,法正负责谲计诈谋。

荀彧负责清秀通雅,贾诩负责离间挑拨,郭嘉负责铁口直断。

蒯良负责说“仁义为先”,蒯越就负责“权谋为先”,诱人来宴会乘机谋害。

谋士们都有一个光明面的,负责规划大局、营造形象、吸纳人心、是壮大自己。又有些黑暗面的,负责谲谋秘计、暗箱操作,是削弱敌人。政治不仅得利己,还得损人呢。

君王们当然很敬重光明面的,比如诸葛亮和荀彧,如鱼得水,吾之子房。这类智者,通常也很可敬。比如百年之后,还有这种说法:

“葛公在时,不觉有异,葛公殁后,未见其比。”

比如司马懿说荀彧,““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

这都是流芳百世的好口碑。更典型的是张昭,活着时就声名赫赫,大家都敬重,“昭忠謇亮直,有大臣节,权敬重之”,但众所周知,孙权跟他没法亲近。

反过来,细节上,法正、贾诩、郭嘉、蒯越这些黑暗阴谋家、睚眦必报风流不羁的,却和主子关系更私人,更亲密。看法正和郭嘉,真是各自主子的贴心小棉袄,勾心通肺,无话不谈。不只是君主,你看像荀攸这样计谋百出但为人低调的,就没有郭嘉这样风流不羁的招人疼。

男人不坏,女人不爱;男人坏了,男人也容易爱上。




上一篇:古代的战将为什么爱骑马单挑?
下一篇:真实历史中关羽张飞从未用过青龙刀与丈八蛇矛
发表于 2014-5-17 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舆论宣传的重要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6 05:33 , Processed in 0.24888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