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img title="曹操陵墓位置争论之谜" alt="曹操陵墓位置争论之谜" onload=imgresize(this)>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218)六月,曹操下诏令对身后事作出安排:“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两年后,曹操病逝于洛阳,其长子曹丕遵照父亲的遗嘱,将其遗体运回邺(治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为他举行了简单的葬。但当时的丰乐镇西门豹祠却建于北齐天保五年(554),死于公元22O年的曹操,又怎能遗令葬于此祠之旁?且曹操诏令中“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与晋陆机的《吊魏武帝文·遗令》中的 “葬于邺之西岗上”两处地点又大相径庭,到底是误还是诈?不得而知。
《魏书·文帝纪》载:“甲午(公元220年),军治于谯,大飨六军及谯父老百姓于邑东。”说曹操死于该年正月初二日入葬,且曹操葬于故里谯陵。以魏文帝曹丕不去邺城而返故里为证。谯陵就是“曹氏孤堆”,位于城东20公里外。这里曾有曹操建的精舍,还是曹丕出生之地,其中曹操的祖父、父亲、子女等人之墓就在于此。由此推断,曹操之墓也当在此。
魏文帝曾下《止临菑侯植求祭先王诏》,有“欲祭先王于河上,览省上下,悲伤感切”之句为据,又有诗曰:“铜雀宫观委灰尘,魏之园陵漳水滨。即令西湟犹堪思,况复当年歌无人”、为证,推断曹操墓是在漳河河底。说顺治初年漳河干涸,一渔夫见河中有大石板,旁有一隙,以为内中多鱼,乃由隙入,只见石板下有石门,门内尽是美女遗骸,一石床上卧一人,冠服如王者,碑文明记此乃曹操。因以水银敛,肌肤不朽,众人磔裂其尸而出。这则传奇故事实不能看作信史。
又据《彰德府志》载,魏武帝曹操陵在铜雀台正南5公里的灵芝村。结合1975年在临漳习文村发现的东汉晚期墓葬实物,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曹操陵墓位于今河南安阳灵芝村与今河北临漳习文村一带的结论。理由是:一,今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恰好在仁寿里西门豹祠之西六、七里,周围是平原,与曹操诏令所指的“西原”相合。二,灵芝村、习文村一带是当年邺的中心地区,曹操为自己选墓地,不可能偏于邺地一隅。三,今距习文村北四里、灵芝村西北约六里处有东太平村,原名驰村,是铜驰村的简称。史载曹操陵墓有铜驰,驰村恐怕就是因此特征而得名。据考察,这也属假设。
而流传最广的要属“七十二疑冢”之说了,有史籍记载,认为曹操生前曾设七十二疑冢,一座座如山丘布列,其中必有一座真墓。然而1988年《人民日报》发表一篇文章《“曹操七十二疑冢”之谜揭开》说,过去在民间传说中的河北省磁县古墓群被认为是‘曹操七十二疑冢’,现已查明实际上是北朝的大型古墓群,确切数字也不是72,而是134。”又使曹操之墓的千古之谜随之悬设。
上述诸多说法,或因缺乏实物佐证而不能断言,或是一家之言尚未得到公认。曹操陵墓何在?成为后人永不退去的热点,也成了后世争讼不休的悬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