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759|回复: 3

[转载] 嘉靖壬午本(罗本)的小批注到底是否后人追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其实后人乱改、增减句子、移文不当、传抄失误这些问题,不独独是演义才有这问题,很多书也有这样的问题,间中有些印板者自己认为这才是真知灼见,而把原文改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完美版本,有些是对的,这些叫校正;失误甚至越改越错,不知叫甚么,摇头,也就今人基本会注明改了哪句原文并附上解释,可惜以前沒有这种注解体。因此那些多年前的線装书就是学者研究原版的第一手资料,本人受财力所限,只能以建国后翻印的嘉靖壬午(又称嘉靖元年,通称罗本)的初刻本来深讨这问题。

罗本肯定已有后人追加的內容,典型例子就是列出一大堆人物的《三国志宗僚》,基本不过是引自史书而不是对演义的人物总结,只因很多人根本沒出现在演义內,但却出现在这表中,比方所谓的曹操二十五个儿子,演义中只有五个被提及:操曰:“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矣,群凶皆灭,止有江东孙权、西川刘备,未曾收复。孤今病危,必然难逃,今以大事嘱汝四人。孤长子曹昂,刘氏所生,不幸早年殁于宛城。今卞氏生四子:丕、彰、植、熊。(卷之十六 魏太子曹丕秉政)

小字批注(下文所列的小字,一律以红字标明),不是所有罗本也列印,起码我几年前手中的黄山出版社的就是这样,再加上我其下列出的例子,恐怕连毛宗岗父子修改时也沒有小字,否则真的臭大了。
妃乃董承亲女(卷之五 曹操勒死董贵妃)
贵妃乃董承之妹(第24回)
毛宗岗父子这个改动沿自望文生义,以为国舅的他,乃董贵妃之兄,所以改成妺字,但小字早有解释,若看了还修改,岂不......? 何况这与史书所述的完全一致。
伏完出朝,帝自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写之,令伏皇后缝于玉带紫锦衬内,自穿锦袍,自系玉带,令内使宣董承入。董承,乃灵帝母董太后之侄也。此献帝之老丈也。盖上古无老丈之称,只称为国舅。承见帝礼毕,帝曰:“朕躬夜来后说朕之苦,论舅之功,朝夕思慕,可伴朕于宫中散心闲步。”(卷之四 董承密受衣带诏)
董承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后汉书 皇后纪 伏皇后条》

裴松之加的注引,有史可查;但以此来断言小字批注不是罗贯中原文又有武断之嫌,何况小字类別挺多,某些情况下,作者也应是用小字,像现在的括号( )那样追补资料,所以先分析一下不同的种类:

1. 解释历史原文、典故、地名、生僻字的读音
例子甲
建宁四年二月,洛阳地震,省垣皆倒,海水泛溢,登、莱、沂、密尽被大浪卷扫居民入海,遂改年熹平。自此边界时有反者。熹平五年,改为光和,雌鸡化雄。......种种不祥,非止一端。于是帝忧惧,遂下诏,召光禄大夫杨赐等诣金商门,问以灾异之由及消复之术。赐对曰:......《周书》曰:“天子见怪则修德,诸侯见怪则修政,卿大夫见怪则修职,士庶人见怪则修身。”此《逸书》也。(卷之一 祭天地桃园结义)
这个为解释历史原文中,杨赐的对答中,《周书》为《周逸书》。

例子乙
乱箭射死于南宫掖门。韦昭曰:宫中小门,在正门之旁者,谓左右掖门。太仆鲁馗音奎、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皆死于国难。贼兵围绕内庭至急,近侍请天子上宣平门上。三辅黄图云:长安都城十二门,东出北头第一门曰宣平,民间所为东都也。李傕等望见黄盖,与军士同呼万岁(卷之二 李傕郭汜寇长安)
这段既解释了长安的宫门,又有解答了生僻字的读音。

例子丙
却说周瑜自回柴桑养病,令甘宁守巴丘今岳州也。(卷之十一 孙仲谋合肥大战)
这为标注即当时何地。

例子丁
操曰:“此古之恶来也!”恶来,纣王时人,极有气力。(卷之二 曹操兴兵报父仇)
这个是解释恶来是甚么。

例子戊




上一篇:舌战群儒第一人并非诸葛亮
下一篇:“巾帼”原指假髻,诸葛亮送“巾帼”暗讽司马懿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窦武、何进借元舅之资,据辅政之权,内倚太后临朝之威,外迎群英乘风之势,卒而事败阉竖,身死功颓,为世所悲,岂智不足而权有余乎?《传》曰:“天之废商久矣,君将兴之。”斯宋襄公所以败于泓也。楚伐宋,宋公将战。子鱼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公将兴之?不可。”公不从,与楚战,大败于泓。(卷之一 董卓议立陈留王) 这为何进败死后,罗贯中引录《后汉书》的评论。小字则是解释典故。

例子己
帝即从之:李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钺;将军本无节,假之以节者,欲以重其威也。节,《释名》:节,毛上下相重,取象竹节。《光武本纪》注:节以竹为之,柄三尺,以旄牛尾为之,其毛三重。《苏鹗演义》曰:古者,节长二尺。秦汉以下,改为旌旛之形,后世渐长数尺。节,操也,谓持节者必尽人臣节操。《传》:张志反以木为之,长尺五寸。书符又上,又以一板者,楷封以御史印章,所以为信。(卷之二 李傕郭汜杀樊稠)
解释节钺代表甚么,极为详尽,对比罗贯中有时所犯的历史错误,不太像他本人所注,也许某天有人指导他,变成自己的內容吧。

这些写进原文会很累赘,但又想解答当时读者心中所想的,用小字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所以这类无法断定是罗贯中还是后人所加。

2. 解释事件的始末,以及人物的关系与结局
例子甲
庞德进计于马超曰:“长安城中土硬水咸,甚不堪食,更兼无柴。今围十日,军民饥荒,不如且收军退,如此如此,唾手可得。”马超曰:“此计大妙!”即时差“令”字旗传与各部,尽教退军。当晚马超亲自断后,各部军马渐渐而退。锺繇次日登城看时,军皆退了,只恐有计,令人于西门哨探,果然远去,方才放心,纵令军民出城打柴取水。......却说西门守将钟繇弟钟进,正在城头上防御,马超直来城下大叫:“若不献门,老幼皆诛!”钟进也在城上辱骂。约近三更,城门里一把火起。锺进急来救时,城边转过一人,举刀纵马大喝曰:“庞德在此!”立斩钟进于马下。原来庞德献计,故意退军,却扮作打柴军,杂在百姓伙內,入城內应。(卷之十二 马超兴兵取潼关)
当夜,张郃乘月色微明,引军从山侧而下,径到寨前,遥望张飞大明灯烛,正在帐中饮酒。张郃当先大喊一声,山头擂鼓为助,直杀入中军。但见张飞端坐不动。张郃骤马到面前,一枪刺倒,原来是个草人,身上披张飞甲,头上带盔,伏于桌上,张郃刺倒。见是草人,急勒马回。帐后连珠炮起,早到寨前,一将当先,拦住去路,睁圆环眼,声若巨雷,乃燕人张益德,挺矛跃马,直取张郃。(卷之十四 瓦口张飞战张郃)
第一段乃解释庞德从何而来。但有部份小字批也挺多余,好像张郃刺的是草人(第二段引文),相信有基本的阅读能力的人也能自行想出是何原因。

例子乙
霸谏曰:“都督何故准信王瓘之言也?我在魏虽不深知备细,未闻王瓘是王经之侄。其中多诈,特请察焉。”维大笑曰:“王瓘我非不识也。我已知其诈,故分其兵势,将计就计而行。”霸曰:“公试言之。”维曰:“司马昭奸雄过干曹操,既杀王经,夷其三族,安肯存亲侄于关外领兵也?故知其诈矣。今仲权国舅之见,与我暗合。”仲权,霸之表字也。昔日张益德于乱军中获一女,乃霸之亲妹也。后长成,益德宠之,生二女;皆配后主刘禅为后,霸因此降蜀。后主呼为国舅,满朝文武甚是敬之。霸乃倾心事蜀,只欲恢复中原也。(卷之二十三 姜伯约弃车大战)
这个是对人物关系的补敍,引用正史来解释,何解有夏侯渊之子夏侯霸,本来与蜀汉有杀父之仇,为何还会是国舅。

例子丙
参军蒋琬出班奏曰:“李严乃先帝托孤之臣,未可斩之,当依表施行可也。”后主从之,遂即谪为庶人,徙于梓潼郡闲住。李严辞朝而去。后李严闻孔明身亡,挂孝出城迎接灵柩,大哭而死。(卷之二十一 木门道弩射张郃)
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三国志 蜀书 李严传》
王植拍马挺枪,火把照耀,径刺云长,被公拨开枪,拦腰一刀,砍为两段。人马皆散。云长不赶,自随车仗,催促行程。公感激胡班不已。后公闻知胡班被王植家人所杀。(卷之六 关云长五关斩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严的结局基本沿自史书;小说中虚构的人物胡班,其结局当然不是引用史书,但演义正文根本沒有交代胡班的结局。

例子丁
周瑜、程普收住众军,径到南郡城下,见旌旗布满,敌楼上一将叫曰:“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吾乃常山赵子龙也。”原来孔明定计,令赵云至城外埋伏,只等曹仁尽发出城,却扮作曹兵连夜取了南郡,杀了陈矫等一行之人,随即安抚居民。周瑜大怒,使甘宁引数千马军,径取荆州;凌统引数千马军,径取襄阳;然后却再取南郡未迟。......周瑜曰:“诸葛亮怎得兵符?”程普曰:“拿住陈矫,兵符尽属此人。”(卷之十一 诸葛亮一气周瑜)
八月间,报称石邑县凤凰来仪,临淄城麒麟出现,黄龙现于邺郡。丕手下百官商议曰:“今上天垂象,乃魏当代汉也。可安排受禅之礼,令汉帝将天下让与魏王。”时有......尚书令陈矫,字季弼,乃广陵东阳人也;......这一班文武官僚,四十余人,皆来见太尉贾诩、相国华歆、御史大夫王朗,共言此事。贾诩笑曰:“公等所见,正合吾机。”当日,华歆引文武多官来奏汉献帝,禅位与魏王曹丕。(卷之十六 汉中王怒杀刘封)
小字注的硬伤恐怕是陈矫,正文只交代了被擒,根本沒说过被杀;后来却是劝曹丕代汉的四十余文武的其中一员,这还叫被杀了吗? 不过,这也是演义的硬伤,只因夸度太大,罗贯中忘记了以前所写的小说內容和正史哪里不同了,所以后来引用回史书原文就出事了(史实为曹仁主动退出江陵,当然也就沒有陈矫被擒一幕)。还有其他例子,比方刘备阻止关羽杀曹操,在许都时为自己写的;在夏口时却时引自裴注《蜀记》的原文,罗贯中原文也引录了裴松之的评语。但还是造成前后相矛盾,这也为毛宗岗父子所修订。这段罗贯中的原文,本来就有问题,所以不能因此断言小字为后人妄增。

云长曰:“欺君罔上之贼,某实难容耳!欲与国家除害,兄何止之?”玄德曰:“‘投鼠忌器’耳。操起奸计,自奏天子出许都围猎,将帝时时窥视,与帝相离一马之地,其他心腹之人,周回远近围侍。尔岂不知也?吾观弟怒,急止之,何也?乃见操心腹之贼,牙爪数多,倘失大事,而未成功,有伤天子,罪反作我等也。吾故止之。”云长曰:“今日不杀奸雄操贼,大哥你看,后必有祸矣!”(卷之四 曹孟德许田射鹿)
云长叹曰:“曩日猎于许田时,若从吾意,可无今日之患。”玄德曰:“比时亦为国家惜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也。”后来史官裴松之,曾贬剥刘玄德此言非真也。论曰:......(卷之九 刘玄德败走夏口)
及在夏口,飘飖江渚,羽怒曰:“往日猎中,若从羽言,可无今日之困。”备曰:“是时亦为国家惜之耳;若天道辅正,安知此不为福邪!”《三国志 蜀书 关羽传》注引《蜀记》

交代事情始才和人物关系与去向,放在正文确实有点累赘。但像胡班那样是否结局果真如此,无法考证了。因此这类也未必不可能真的为罗贯中所写。

3. 对人物的评语,以及用后人所写的诗和评语来评论
例子甲
曹操看书,大骂:“刘备何等之人,敢以书来劝我!中间有讥讽之意。可斩来使,而便攻城。”谋士郭嘉曰:“主公息怒。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也。主公亦以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可破也。”操回嗔作喜曰:“误怪刘玄德不早来与我相见,既以书到,容我裁答。”留来使于营中相待。此是曹操奸雄之略也。(卷之三 吕温侯濮阳大战)
布曰:“吾与玄德旧曾拜义,安肯害及妻子乎?汝可引一家老小,复去徐州安置。”吕布赐竺宝剑一口,但登门者,即斩之。此是吕布好处。糜竺保老小上车,移往徐州安置。(卷之四 吕布败走下邳城)
田丰、沮授坚执不肯兴兵,审配、郭图力劝起兵,四人争论未定,忽然许攸、荀谌而人自外而入。绍曰:“许、荀二人多有见识,且看二人如何主张。”二人礼毕,绍曰:“郑尚令我起兵救刘备,灭曹操。起兵是?不起兵是?”二人素与田丰、沮授不和,却与审配、郭图最好。以目观之,田丰、沮授低头不语,审、郭以目送之。二人应声言曰:“天与不取,反受其殃;若不动兵,操亦至矣!”绍曰:“二人所见,正合吾心。”便商议起兵。此一节,可见袁绍有谋无断。手下谋士互相不和,安有不败之理?绍令孙乾先回:“我便一面起兵,你那里亦作准备。”孙乾回报玄德。(卷之五 曹操分兵拒袁绍)
小字批曹操的奸雄之略不胜枚举;吕布之好,以及评袁绍事前之败,倒有点像毛宗岗的批语那种后人评论的口吻。这类观后感,已经有点开始值得怀疑,到底是否罗贯中的原文。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子乙
因刘弘曾举孝廉,亦在州郡为吏。备早丧父,事母至孝;家寒,贩屦织席为业。舍东南角上有一桑树,高五丈余,遥望童童独立貌如小车盖,往来者皆言此树非凡,相者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年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羽葆车盖。”朱晦翁题《楼桑诗》曰:楼桑大树翠缤纷,凤鸟鸣时曾一闻。合使本枝垂百世,讵知功业只三分。(卷之一 祭天地桃园结义)
操曰:“欲借汝头以示众耳。”垕曰:“某实无罪!”操曰:“吾亦知汝无罪,若汝不死,三十万人心皆变矣。”垕再欲言,操呼刀手推出门外,一刀斩之,悬头高竿,出榜晓示曰:“故行小斛,盗窃官粮,谨按军法,因此斩之。”而乃瞒过三十万人,尽皆无怨。史官云:虽然妄杀一人,却瞒三十万人,免致失散。此曹公之能哉,而用诈谋也。(卷之四 曹操会兵击袁术)
这两段成为小字其实挺值得可疑,只因正文也有引用后人之诗句或所谓的史官之评,何故大多数是正文內容,而小字中又有几句这样的评论呢? 何解不全是正文內容呢?

但上述数例还不致于构成直接有力的例证,那下文继续深讨。

4. 标明原文出自哪里
例子甲
孔明曰:“此乃吾之积恶也。旧时马岱引蜀兵数百,皆死于水中;更兼杀死蛮兵数多,尽弃于水个:狂魂怨鬼,不能解释,以致如此。吾今晚自当祭之。”老人曰:“须依旧例,可杀四十九颗人头以祭之,则怨鬼自散也。”孔明曰:“吾班师回国,安可妄杀一人?吾自有主见。”唤行厨宰杀牛马,和面为剂,塑成人头,内以牛羊等肉代之,名曰‘馒头”。传至今日。出《事物纪源》(卷之十九 孔明秋夜祭泸水)
却说献计之人,乃东海朐人,居淮安,姓糜,名竺,字子仲。此人家世富豪,庄户童仆等万余人。糜竺尝往洛阳买卖回归,坐于车,路傍见一妇人,甚有颜色,来求同载,竺乃下车步行,让车与妇人。妇人再拜,请竺同载。竺上车,目不邪视,并无调戏之意。行及数里,妇人辞去,临别对竺曰:“我天使也,奉上帝敕,往烧汝家,感君见待以礼,故私告耳。”竺曰:“娘子何神也?”妇曰:“吾乃南方火德星君耳。”竺拜而祈之。妇曰:“此天命,不敢不烧。君可速回,搬出财物,吾当夜来。”竺飞奔到家,搬出财物。日中,厨下果然火起,尽烧其屋。竺因此济贫拔苦,救难扶危。事出《搜神记》。(卷之三 刘玄德北海解围)
《三国演义》本来就是集众家之大成,真的要标明这一段是引自哪里,那一段採哪里的记录而写的话,一一加上小注,恐怕看了几回,读者已受不了。像馒头指出不是杜撰而是有根据的,还能理解。但像引自裴注的《搜神记》就极有问题了,更荒诞的剧情也有,何解偏偏只点出是出自《搜神记》呢? 何况指明这段是出自哪里的小字注,例子极少,要是罗贯中本人亲注,恐怕要么一视同仁,要么干脆不多作解释,像这样的例子,极度怀疑小字到底是否真的为罗贯中本人所亲写。当然,像金庸那样间中标明这段是修改了那段历史,但有更多情节是修改历史的却不提及(不知是其能力还是沒发现而不多加说明),恐怕也无法否定这不是作者本人亲自所标注的。但下面的例证恐怕更加有力了。

例子乙
时人未知奇也,惟有桥玄一见曹操,指而言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南阳何顒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高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耶?” 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喜而谢之。桥玄尝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子劭也。好人论,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操又诘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卷之一 刘玄德斩寇立功)
若只是追述桥玄推荐曹操往见许邵和解释何为月旦评,根本不用再讲述许郡鄙曹操的为人,被再三追问后才迫于无奈下评价,只需在正文交代原因,那小字曹操往见许邵,根本是意思完全相同,多余的句子。何况“鄙其为人”这四个字是出自《后汉书 许邵传》,但原文却是评曹操:“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这与《三国演义》引用《异同杂语》的“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完全相反,这段又点像后人追加史书的其他內容后,又被另一个后人从“清平之奸贼”改回与正文相同的“治世之能臣”。
这是有先例可引的,《曹瞞传》为吴人贬曹之作,书中直呼曹操之名,《太平御览》引录过《曹瞞传》的原文;裴松之引用时因统一全书的行文称呼,才改写会“曹公”,所以不是《曹瞞传》中的原文称曹操为曹公。
到底是否果真至少被两个人加插过,我沒有其他成书于不同年间的《三国演义》版本,无法对照,不得而知;但这句字数和意思基本相同,多余的句子不太像罗贯中本人所写,又不是按字数算稿费。

例子丙
宫曰:“恰才误耳,今何故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亲子,安肯罢休?吾等必遭祸矣。”宫曰:“非也。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默然。后晋恒温说:“两句言语,叫万代人骂道是:虽不流芳百世,亦可遗臭万年。”曹操说出这两句言语,教万代人骂。(卷之一 曹孟德谋杀董卓)
这段也是,光引用桓温的话已基本足够,以表达这两句话被万代人所骂,正文是有点累赘。

这几个例子作为证明小字,至少有一部份,不是为罗贯中的原文,已挺有力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4 07:08 , Processed in 0.16399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