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58|回复: 2

相比庞德 于禁才是真正的义薄云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可能会很不屑。为什么不屑呢?因为庞德是历史上有名的重义的将领,而让他以义名流传千古的是力战关羽被俘后大骂关羽而死的故事。而于禁呢?于禁在樊城之战中不仅没有杀身成仁,反而主动向关羽投降。这种人有义么?罢了,罢了。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大败曹操,并杀死名将夏侯渊,曹操集团撤出汉中。孙权看到曹操势力有所削弱,蠢蠢欲动,图谋占领合肥,于是曹军南方的兵力大都向江淮一带集中,一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样子。然而顾此失彼,面对关羽的襄樊变得空虚。荆州蜀军最高统帅关羽抓住战机北伐,包围了襄阳、樊城。曹操为了保住南下的棋子,派于禁等七军帮助驻守樊城的曹仁。于是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率军驻扎在樊城北郊,与樊城的曹仁成犄角之势。然而天公不作美,于禁等七军被淹。于禁和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又遭遇关羽的水军围攻,于是于禁投降,而庞德力战被俘后不屈而死。这就是樊城之战的前期战斗。
  让我们先来看看庞德和庞德的义。庞德字令明,南安人。初平年间起跟随马腾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建安年间更是在战场上力斩袁尚的勇将郭援。庞德可谓骁勇异常。后来马腾入朝,庞德留下跟随马超。太祖大败马超后,庞德跟随马超辗转来到张鲁手下。后来马超投奔刘备,庞德却留了下来,从此与马超“失之交臂”。太祖平定张鲁后,庞德跟随众人投降,官拜立义将军,关门亭侯,邑三百户。侯音谋反,庞德与曹仁诸将进攻侯音,击杀侯音。后来樊城之战爆发,庞德受命讨伐关羽,亲自与关羽交战,一箭射中关羽的额头,威震蜀军。然而不久天降大雨,庞德军被淹,关羽水军趁机进攻,庞德力战被俘,关羽以庞德在蜀国做官的堂兄来劝降,庞德大骂关羽而死,关羽碰了个灰头土脸。在一般人看来,庞德没有辜负立义将军的名号,可谓义薄云天。
201342311261488753.jpg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于禁和于禁的义。于禁字文则,是曹操手下的名将。于禁可谓是战功累累。攻广戚,拔之,又在濮阳击溃吕布的部队,攻克寿张、定陶、离狐、雍丘。曹操攻击黄巾军黄邵、刘辟时,黄邵发动夜袭,是于禁带领手下击毙黄邵,并收服了黄邵的部众,救曹操于水火。进攻袁术时,斩了袁术四员大将。曹操进攻宛城时,张绣投降,不久降而复叛,曹军败走。曹操军其他部队多乱,只有于禁军整齐。诸如此类战功,不可胜数。于禁的战功是多,从哪儿可以看出于禁的义呢?曹操东征陶谦,“三姓家奴”吕布在陈宫的帮助下夺取曹操的根据地兖州,硕大的兖州只有三县不降吕。曹操可谓势穷力孤,而于禁始终不离不弃,其义一也。于禁平时以法御下,得贼财物,无所私入,其义二也。袁军攻曹,禁愿为先锋,其义三也。挥泪斩昌豨,为国家除去反复小人,其义四也。所以于禁确实有义。
  但是大多数人并不认为于禁有义,因为于禁投降了关羽。那么于禁为什么要投降呢?有人说是因为于禁怕死,那么请问你是从哪儿得出于禁怕死的结论的呢?或许是从《三国演义》吧,但是很遗憾《三国演义》并不能当历史书来看待。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曹营人物难免被丑化,所以为了突出关羽的神武,于禁“被’怕死了。翻遍整部《三国志》都没有发现于禁贪生怕死的记录,相反还有很多关于于禁不怕死的记录。太祖初征绍,绍兵盛,禁愿为先锋。(太祖刚开始进攻袁绍,袁绍兵力雄厚,于禁愿意做先锋)。袁绍以优势兵力进攻官渡时,禁督守土山,力战,气益奋(于禁监督守卫土山,力战,曹军士气更加振奋)。如果于禁怕死的话,他不会主动做对抗袁绍的先锋,更不会在官渡力战。如果于禁怕死他大可以投靠强大的袁绍,但他没有投降,看来于禁不怕死。或许有人会说你那只能说明于禁年轻时不怕死,但并不能说明于禁在樊城之战时不怕死,而樊城之战时于禁已经老了。




上一篇:吕蒙人生轨迹中渗透的易经智慧
下一篇:深度探究袭荆州背后的利益链及其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好,我上面说的确实只能说明于禁当年不怕死。按照这些人的说法,于禁老了所以失去了当年的锐气,所以他不能像曹操一样以老骥伏枥来勉励自己,于是他变得贪生怕死。但是我想问一句,如果于禁真的变得贪生怕死了,知人善任、慧眼识珠的曹操会看不出来么?就算曹操看不出来,曹操的智囊团也应该看出来吧。一旦曹操的智囊团看出来了,他们应该会劝谏吧,可是翻遍整本《三国志》并没有发现这方面的记载。看来确实没人认为于禁变得贪生怕死了。如果于禁贪生怕死的话,他敢去樊城么?如果于禁贪生怕死的话,以他和曹操三十年的交情,以他屡立战功甚至救过曹操命的经历,他完全可以向曹操推荐别人代替自己,相信曹操于公于私都会同意的,他肯定不会为难于禁。所以说于禁是因为贪生怕死而投降的观点有待商榷。
  那么于禁到底为什么要投降呢?我认为他并是因为他自己的性命而投降,而是为了手下的数万将士而投降。樊城之战爆发不久,于禁率七军到前线驻扎,可是天公不作美,天降大雨,于禁七军被淹。《三国志》记载,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秋天,下了很久暴雨,汉水泛滥,平地水深数丈,于禁等七军都被水淹了。)这时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于禁与众将登上高地看水势,四面都是大水,部队没有可以回避水的地方。
  在严酷的天灾面前,人的力量多么弱小。此时北方的骑兵、步兵都在水中挣扎,完全失去了战斗力,与水搏斗尚且困难,怎么能在和水作战的同时又与精通水战的关羽的水军作战呢?救死而恐不赡,谈何作战。此时众将士就怕关羽的水军出现,偏偏关羽的水军就出现了。此事作为曹军的指挥官,素来威重,被人敬重的于禁的决定自然会影响整个七军的命运。于禁平时以法御下,做到了持军严整,得贼财物,无所私入(持军严整,得到的缴获,没有私入的)加上挥泪斩昌豨的事在曹营威望极高。(相信他平时一定很关心手下的士卒,否则他不会有那么高的威望,更不会那么受人尊敬,看来他治军就像诸葛亮一样持法严整而又关心士卒。)所以于禁为了手下的数万将士的性命着想,于是投降。
  就这样,惊恐的七军将士,在水中挣扎的七军将士,和死神搏斗的七军将士被曾经的仇敌关羽军救了起来。救了多少人呢?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关羽用水军将于禁等步骑兵三万人全都俘虏并送到江陵。)一个“尽”字说明了一切,看来于禁的投降挽救了绝大多数七军将士。如果于禁不投降,那么他手下的将士肯定会自行投降一部分,但是必然还有很大一部分不会投降。投降的还好,不投降的无法在战场和关羽军对抗,必然会在战场被屠杀。在这关键时刻于禁牺牲了自己的名誉,率全军投降。说到底于禁用自己的虚名,自己的投降挽救了三万余人,这功绩不可谓不大。所以于禁确实有义,而且义贯长虹。
  再看看庞德为什么不投降。或许有人会说,因为庞德是个忠义之人啊。他真的是因为忠义而不投降进而英勇就义的吗?不一定,至少不完全是因为他忠义。在三国时代,曹军中有个惯例,凡是领军将领的家属必须留在邺城或者说是曹操身边。所以庞德的家属也就理所当然的留在曹操身边了。所以庞德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和他的家庭一起在战斗。庞德战死之后,被追封为壮侯,几个儿子也得到封赏,所以庞德的死于公于私都是值得的。而他如果选择了投降,以他多年来跟随马腾、马超与朝廷为敌,最近才新附,又有故主、堂兄在蜀国为官的情况来看,家人很有可能受到牵连。
  或许马腾家族就是庞德家族的前车之鉴。这庞德应该是知道的。所以庞德必须死,而且死的越壮烈越好。再看看于禁,于禁跟随曹操三十余年,大小战功无数,甚至还救过曹操的命。所以他们二人之间不再是简单的主仆关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还是战友关系。所以于禁清楚就算他投降曹操也不会对他家人咋样。事实确实是这样,后来曹操确实没有追究于禁家人的责任。另外《三国志》中并没有记载庞德是于禁的属下,所以于禁投降时他完全可以不听于禁的,完全可以继续抵抗。所以在滚滚洪水和黑压压的关羽水军战船面前庞德为了家人的生存和荣华富贵必须壮烈的死去,而于禁为了手下三万将士的生命必须投降。所以庞德也并不是那么“大”义凛然。
  然后是于禁的“苟活“问题。或许有人看了前面的文章会说,我相信于禁有义了,但是他为什么不自杀呢?那样不是更显得他有义么?现在我想问一句于禁为什么要自杀。他能自杀么?从《三国志于禁传》中我们可以看出于禁在军中威望极高,他用几十骑兵去朱灵兵营夺了朱灵的兵权就是证明。作为七军的统帅,他就是七军的主心骨。他活着七军就有希望,就能让身处困境的七军将士信念不倒,而一旦他死了,七军将士的主心骨就没有了。那样七军将士还会做关羽、孙权的”顺民“吗?会放过关羽、孙权么?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会,一定会有一场厮杀。但是身为俘虏的七军将士并不是蜀、吴正规军的对手。他们很难斗过吴蜀正规军,真的很难。到时会死掉很多人,活着的人也势必会很惨。所以为了手下的七军将士,于禁选择了苟且偷生,他想让手下活着。他做到了,甚至还带了部分将士回魏国。还有关羽也不想让他死,因为于禁被俘比于禁死去对曹军的士气打击更大,所以他不会让于禁自杀,关羽待于禁就像安禄山待哥舒翰一样。所以于禁活了下来,为了手下活了下来。
  于禁的投降是关羽的喜剧,更是关羽的悲剧。关羽得到于禁的三万降卒后,后勤保障发生了问题,抢了孙权的米。这一太岁头上动土的行为激怒了孙权,加上荆州是孙权的必争之地,所以孙权在和曹操接触后发动了对关羽的奇袭。于禁投降后,曹操也很震惊,于是源源不断的派出援军。而刘备在汉中之战后,师老兵疲,派不出援军。此时捅了马蜂窝的关羽,欲进不得,欲退无路,又没有援军,最终一败涂地、身死麦城,为他的鲁莽和轻敌付出了代价。
  但是投降后的于禁并没有得到尊重。他先是被投进了关羽在江陵的大牢。不久孙权得荆州,孙权将于禁释放并对他很好。但是虞翻腐儒三番五次羞辱他,甚至还拿马鞭打他。后来孙权准备将于禁送回魏国,虞翻又出来阻止。但是于禁回国后却盛赞虞翻之德,可见于禁品德之高。这样有勇有德又有明主的人会为了自己投降么?但是于禁并没有得到众人的理解。最让他绝望的是文帝对他的态度,文帝明着拿孟明视的事来安慰他,私下却叫人在高陵刻上了他屈膝投降庞德宁死不屈的壁画,让于禁羞愧而死。一代名将为七军作出的牺牲始终得不到众人的理解,他回国时不是带回了部分将士么?他不是没有叛变么?他并没有在蜀国或吴国做官,以他的威望去哪儿没有高官厚禄?但他没有出仕,他只是投降了,不是叛变了。他并没有作出对不起曹氏父子的事。于禁得不到众人的理解,惜哉。
  庞德有义,他用自己的死换来了他本人家族的荣华富贵,他的义是家族之义。于禁有义,他用他的投降换来了三万个家庭的幸福和完整,他的义是民生之义。庞德、于禁谁更有义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1 23:41 , Processed in 0.740673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