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025|回复: 0

[绿色版] 《真三国无双6》邓艾的悲剧人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27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或笑张飞胡,或谑邓艾吃。”唐代李商隐《骄儿》诗中的语句,被视为是三国故事流传于市井民间的最早文字记录。邓艾(197-264),作为三国后期的重点人物,名气虽然不及桃园兄弟、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人之高,但其人其事早已泛传于中原百姓的坊里闲谈之间。 “吃”指的是口吃,《三国志‧魏志‧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中《邓艾传》提到邓艾“以口吃,不得作干佐”,明确记载邓艾有口吃的毛病。 《三国演义》中有由夏侯霸转述的“凤兮之对”,亦是针对邓艾老毛病的一段美谈。历史上以口吃闻名的人,还有韩非子。可悲的是,邓艾不但口吃与韩非子雷同,连下场也与韩非子一般悲惨。

一、汉魏的取仕背景
  汉末三国,英雄辈出。自黄巾乱起、州牧拥兵已后,悍将谋臣纷纷寻找自己的舞台,为着不同的原因,追随各种的主公,绽放多彩的光芒。那个年代虽然兵荒马乱,但乱世所创造的崭新环境,却能一洗国内自党锢祸后朝野沉默、庙堂灰暗的消极气氛。

汉末至两晋的政治环境,非常讲求出身。拥有世家系谱或官僚背景的家族,其子孙辈很容易就可以进入官场,堆积年资,充任公侯。这些家族甚至会连群结队,垄断一般人所能攀登官场的狭隘路线。白身之人,除非能侥幸透过出色表现获得郡望,又或赚得名流人士的质保评价,才有机会在“涓涓清流”的官场中占到一个安稳的位置。

那个时代,出现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奸雄。他成长在宦者的余荫下,由骑都尉做到魏王。曹操曹孟德,一生致力于削弱世家系统对国家的庞大政治影响力。他曾发下一道求贤令,为白身者带来一段短时间的福音。不过曹魏势力与北方豪族有着互相利用的关系,或多或少会受到颍川、河内等地区士族的强力掣肘。曹操用人鉴人的哲学也有奸雄的特质,既有唯才是赏的雅量,又有多疑忌才的心理,对于志愿投身官场的人才来说,实在是有利亦有弊。虽然如此,在曹操专事的期间,仍造就了不少出身自社会基层的实干型人才。

可惜的是,其子曹丕及续后的几位魏国领导人,或因温室成长而欠缺识人眼光,或因权柄操于人而未能自由任用人才,在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推出后,世家大族致力保障自身官场利益,清流人士对国家政治的绝对影响力渐渐复萌,基层人士的晋身道路再次封闭起来。
二、养犊出身的平民将军
三国后期,出现了一位平民将军,从豪门大族所把持的政治巨门的缝隙中,创造了自己的光辉。身负养犊小儿的卑贱出身,靠一己才能硬拼实干,累积战功,最终成为一国之太尉,更是后世历代配享致祭的名将典范之一。这位出色的人物,就是邓艾邓士载。邓艾,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为人勤恳谦虚、智勇足备、胆大心细、善度地形、精算多谋,而且有恩必报,赤诚忠心,形象相当不错。

在《三国演义》中,邓艾是一位被刻意营造过的勇猛善战的将领。第一百一十回中,毋丘俭、文钦发动叛乱,司马师带兵亲征,并任命官居兖州刺史的邓艾进兵协击反贼。邓艾甫领军登场,便“行如猛风”,跃马横刀与当时以勇武闻名的文鸯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败。演义对文鸯的武艺相当推崇,而邓艾能与其抗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后来又斩杀毋丘俭先锋葛雍,可见在小说中他的定位是一员马上功夫了得的猛将。在一百十五回中,邓艾与姜维独斗数十余合而不分胜负,姜维之枪法及勇武曾备受赵云称颂,这写法再次印证邓艾的勇猛。就连其子邓忠亦曾与姜维展开精彩的单挑大战,可见演义作者对于邓艾父子的勇力,确有不俗之描写。

智谋方面,邓艾善于料敌,数败姜维,连久镇陇右的陈泰亦惊叹邓艾之才,与其结为忘年之交。邓艾尤善于利用地理形势取胜,他曾于段谷设伏,又于祁山谷口计算地脉进行潜地突击,多次令姜维损兵折将。而令邓艾成就最大功名的“偷渡阴平”一计,虽然有“行险徼幸”(一百一十九回姜维语)的成分,但他运用其地理知识,敢作敢为,成功克服天险,使奇袭得售;又能独败诸葛瞻于绵竹,均可见其过人的判断能力与实践计划的英勇胆识。

邓艾亦长于阵法。在一百一十三回中,他与姜维以阵法相斗,虽然结果是落败收场,但他能布八卦之阵,又懂变阵之法,殊为不易。在一百一十回中,邓艾依祁山立下九个寨栅,势如长蛇,首尾相顾,连姜维亦不禁叹服:“此寨形势绝妙,止吾师诸葛丞相能之:今观邓艾所为,不在吾师之下。”(《三国演义》一百十回姜维语)实在是相当高的评价。

《三国志》中亦记载一段小插曲,原来邓艾年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未发迹之前因口吃而不得授任为干佐之职,只能担任卑微的工作。当时有一名同郡的老吏同情邓艾的遭遇,知其家贫,因此经常以钱粮接济邓艾,邓艾一直铭记着这份恩情。后来邓艾担任汝南太守,便立即寻找这名曾救助过自己的老吏,打算报恩,可惜老吏已经去世了。邓艾立即遣人拜祭老吏,又以重金赠予老吏的母亲,更提拔老吏的儿子当官。此事反映出邓艾是一名有恩必报的恂恂君子。

另外,在他担任汝南太守期间,一直专注于“荒野开辟”,令当地“军民并丰”;晋议郎段灼亦提过邓艾在陇右防御姜维时“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上下相感,莫不尽力”,可见他是一位有责任感、关心军民、实干的地方父母官。三、屯田强军与徙戎护疆
基层出身的邓艾,办事相当积极,而且深具战略远见。邓艾拥有敏锐的后勤眼光,他了解富国强兵的根本,在于重视农务。为了充实粮备,他向朝廷建议,在江淮一带推动屯田计划。他又曾著《济河论》,一再申述积粮谷、通漕运的重要性。这些主张既刺激地方农务及漕运,有利民生经济,又能确保军队前线的后勤补给,为国家发展作长远计划,除了反映邓艾善于审度三国形势之外,亦显示出其有远见、深知地理环境、精通军中要务与及擅长物流管理的各种出色才能。后来邓艾迁任兖州刺史,仍坚持向司马师提出其重农主张:“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然农者,胜之本也。孔子曰『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 ”言论中明陈利害,主张以农取利,其政治分析完全符合强国内治的需求。前合曹操屯田之故智,下应李唐府兵之国策,邓艾之言可谓千古之善论。

邓艾的深谋远虑,亦可见于其对边境民族的评论。邓艾虽致力于处理对吴、蜀的战务,但他也洞知北方外族对中原的威胁。他曾指出“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他深知北方胡人势力庞大,向为边患,不可让其渐成威胁,故此一直细意观察边境外族的内部变化,并建议朝廷伺机分化各部族势力。他又说:“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邓艾对于处理边境民族的建议,与西晋江统的《徙戎论》非常吻合。他能于危事未发之前先行洞悉当中要害,而且明确提出解决方法,甚具见识,善于料事。如果魏晋两朝能积极听取邓艾、江统的意见,早行削胡徙戎,也许中原可以避免或延后五胡乱华的局面,往后二百年的北方形势也会大不相同了。四、对蜀攻防之戎马生涯
在处理过毋丘俭之乱后,邓艾进封方城乡侯,行安西将军,负责到西边战线对付蜀汉。邓艾到任之初便于狄道为雍州刺史王经解围,立下首功。他又预料姜维必定复出为患,加紧防务,于段谷、长城、侯和等地多次将入侵的姜维击退。后来钟会引军夺取汉中,与姜维相持于剑阁,邓艾便乘势计划要从阴平险道潜行七百里,直接突击成都。史载邓艾军队于阴平道上“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邓艾更于险要处“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经历苦劳艰险后,邓艾成功取下江由(油),又大破诸葛瞻于绵竹,直逼雒城,结果蜀主刘禅奉玺示降,蜀国旋灭。邓艾立下莫大之功,升为太尉,打破了天下三分的持久局面。

就历史及小说中可见的资料来看,邓艾有勇有谋,德行亦佳,的确是一个相当完美的人才。他更成功地将三国历史改写,立下不朽之功名。然而,邓艾靠自己努力所争取的位置,毕竟存在于一个不属于他的舞台。等待着邓艾命运的,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悲剧。五、专擅国事?为国筹谋?
邓艾兵临雒城,刘禅奉书请降,并遣私署侍中张绍(张飞次子)、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邓芝之子)三人为使,带着蜀国国玺及降书往见邓艾。邓艾见事已谐,心中大喜,即回书称赞刘禅投降的决定,并接收了蜀国的玺印、士民簿等。其后,邓艾作书予司马昭,除了知会蜀国已平的消息后,忠勤的邓艾已经在计算灭吴之方略。他认为刘禅的作用很大,可以影响东吴士民往后的降战态度。邓艾向司马昭表示“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邓艾接受刘禅“面缚舆榇”之降礼,又主张封刘禅为扶风王,据其所言,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向尚未宾服的东吴显示蜀国投降后得到善待的事实,软化东吴君臣人民对魏国的反抗意识,或者至少可达到分化东吴君臣意见的效果。邓艾的想法是有其道理的。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二回中司马昭围诸葛诞于寿春,诸葛诞于城中杀死东吴客将文钦,钦子文鸯及文虎大怒出逃投降司马昭。当时司马昭深恨文鸯于毋丘俭之乱中单骑退兵之事,想杀掉二人,钟会立即进谏,认为杀文鸯兄弟就是“坚城内众人之心”,因此劝司马昭纳其降。结果司马昭接受其意见,让文鸯兄弟投降,并好言抚慰,封赏赐爵,以优待二人的方式令寿春城内人心思降,结果成功瓦解城内团结死守之心。 《三国志‧曹仁传》亦提到“围城必示之活门,所以开其生路也。今公告之必死,将人自为守。且城固而粮多,攻之则士卒伤,守之则引日久;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亦提到相近的道理。虽然邓艾当时面对的不是围城坚守的情况,而且他也肯定不会擅自诛杀刘禅,但他封刘禅为王,外示荣宠的做法,实际上就是令余敌(指东吴)松懈的策略,这一点在心理战术上而言是成立的。

问题是邓艾衡量轻重缓急的时机是否允当?这问题是存在着争议性的。 《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裴注引《魏书》中提到一段关于程昱对处置国内反贼的看法。当时曹操西征马超,留曹丕守国,程昱负责参知军事。不久国内发生反乱,但元凶很快就兵败被围,并请降求赦。当时议事者都认为应该以旧有法度将这批求降的人尽行诛戮,以正国法。程昱却认为以前天下纷乱,围城后诛降是为了向其他敌人示威,希望往后的敌人以此为鉴,在对垒时尽快考虑投降,让战事不必发展到围城的阶段;而目前国家的内乱只是零星的存在,大诛降兵失去原有的阻吓性意义,因此建议不要诛降,并补充说就算要诛降,都应先向曹操启奏,等待发落,劝曹丕不要自作主张。议事者听过程昱的意见后,提出“军事有专,无请”,程昱听罢,便不再回应了。曹丕知道程昱言犹未尽,会议后特召程昱私下请教,程昱向曹丕表示:“凡专命者,谓有临时之急,呼吸之间者耳。今此贼制在贾信之手,无朝夕之变。故老臣不原将军行之也。”曹丕亦深深认同。后来曹操回国后,果然表示不杀降众。可见程昱有先见之明,为曹丕避免作出一个于国无益、而且显得自尊自大的决定。

程昱的意见正正可作为邓艾之事的参考。邓艾代替国家接受敌降,擅行国事,私下处置敌虏,对刘禅及蜀中官僚封官配职,并筑台耀武,似有僭越之相。邓艾封王之举在于以心理战术弱化东吴国人的斗志,可是刘禅降伏,成都卸甲,当时形势已大致略定,虽然尚有姜维、霍弋、罗宪等人据兵在外,但这些部队一则可传檄邀降,二则可引大军临之将其歼灭,并不在一时之急;东吴的存在更已有数十年之久,对魏国而言绝非“有临时之急,呼吸之间者”,何必要在蜀国初降之际,便急于专权地作出如此逾越的举动呢?事实上,汉季以来,天下土地长期分崩离析。就魏国的立场而言,成都之遥,远在千里,刘备、诸葛亮、姜维等人长年北伐,已是国家长期的边患。如今邓艾功大,又深得军民之心,如果邓艾真的打算“养蜀自强”,据四川之地以称王,集结军队反抗中央,对身处中原的司马昭而言的确是难以卒制的。司马昭的考虑,毕竟相当有理。

邓艾之错,在于其急于行事,不自量力,身处危地而不自觉,结果令人误会其所作所为是目中无人、恃功而骄。陈寿给予他的评价相当切中要害:“邓艾矫然强壮,立功立事,然暗于防患,咎败旋至,岂远知乎诸葛恪而不能近自见,此盖古人所谓目论者也。”邓艾曾经跟司马师谈论过他对东吴太傅诸葛恪的看法,指诸葛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虐用其民,悉国之众,顿于坚城,死者万数,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又引伍子胥、吴起、商鞅、乐毅四人为例,直指诸葛恪不懂内修己德,恤军立恩,是取祸之道,不久必死于国君之手。邓艾的预测是准确的,诸葛恪的确被吴主孙亮及孙峻君臣所诛杀。可是邓艾自己却在后来犯上了相同类型的问题,重蹈这取祸之覆辙。虽然邓艾本身不像诸葛恪般秉持国家大权,但作为前线征伐的资深将领,新立灭蜀之大功,令三国鼎峙的形势作出突破性的发展,其功勋是当时人所不及的。如果邓艾能以诸葛恪的前车自鉴的话,应该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是司马昭所深忌的。司马昭位非国主,而一直秉持国政,必定日夜防患,避免有人在威权上超越自己,动摇其势。邓艾在掌权方面不如诸葛恪,而逾越本份的行为上却有以过之,这不是比诸葛恪所面对的环境更加严峻吗?因此陈寿说他“暗于防患”,确实是铁判无误。

晋都督羊祜,防吴多年,一直细心观察着东吴的国情。他深切了解吴主孙皓暴虐无道,大失士女之心,人心离散,但因有镇东将军陆抗总兵,故此仍维持相望互守的状态。当其知悉东吴屏障陆抗被孙皓撤职的消息后,便判断东吴国运已尽,力主出兵伐吴。可惜司马炎在朝中部分官员的劝止之下,决定暂缓其事。羊祜对此事感到非常失望,但他以“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当断不断”(《晋书‧羊祜传》)安慰自己,虽感不满,仍谨守本分,以国家号令为尊。若他凭恃血气,一时冲动,擅行征伐,事情便会变得非常尴尬。如果取得胜利,就等同于亲手掴了晋帝一大个耳光,间接表示司马炎判断错误;如果战败,在背负不遵皇命的罪名之下,更是大大自取其辱。

羊祜深知东吴可伐而不敢擅伐,邓艾却以封刘禅为王有利而执意实行。前者有权而不专,后者无令而强为。邓艾之举犹如画蛇添足,最终导致身败名裂,父子遭戳。一步之差,天渊之别。吾人观之,宁不悲乎?六、邓艾的人事关系
邓艾的上司司马昭,出身河内世家。他从父兄手上接过权柄,成年以来就只着重于如何紧握权位,既要防止魏室遗族的反扑,对下属的监察亦相当严谨,不容许身边存在任何形式的潜在威胁。长期的精神紧张,令他不敢对下属推心置腹,结果谗言轻入,贤愚不辨,宁枉勿纵,造就邓艾所遭遇的屈辱式悲剧。

晋议郎段灼曾于晋初向司马炎上疏时说“艾性刚急,轻犯雅俗,不能协同朋类”,可见邓艾与同僚的关系并不太好。而与邓艾同样受命攻蜀的重要伙伴,是名门出身的镇西将军钟会。钟会,字士季,家世渊源丰厚,深受司马昭倚重,人称“子房”,名重一时。经历过东边战线的策谋后,钟会被任命到西方应付蜀汉势力。对于出身卑微而战功彪炳的邓艾,抱有明显的敌视态度。后来钟会引兵二十万与姜维相持于剑阁,不能得胜,而邓艾却偷渡阴平,成功令刘禅投降,立大功于钟会之上。钟会除了忿忿不平外,并垂涎于巴蜀的土地,在姜维的怂恿之下,萌生据地称王的异志。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乘邓艾专权用事,以其封刘禅为王的举动,投书于司马昭陈其反状,以除去他谋取大业的眼中钉。他更以承袭自父亲钟繇的出色书法技巧,截劫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书信,改写其言辞内容,使其显得傲慢无礼,以符合自己的陈情。结果,司马昭果然下令将邓艾收监发落,钟会奸计得逞,更将邓艾送至死地。段灼的疏奏中又提到“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虽然邓艾本身的行为是取祸的源头,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遇着钟会这类不择手段的野心同僚,也是邓艾倒楣的地方。

害死邓艾的凶手,尚有卫瓘、田续二人。卫瓘字伯玉,魏尚书卫觊之子,也是一名出身官僚世家的“富二代”,后来成为晋初的重臣,在邓艾钟会分兵灭蜀期间,担任监军。司马昭下令遣卫瓘带囚车押走邓艾,卫瓘与钟会合作,一起谋陷邓艾,将邓艾擒下,并将其发送回都议罪。可是后来钟会谋反,卫瓘不再与钟会合作,而钟会不久亦事败而死。邓艾的从人见状,便欲追劫囚车拯救邓艾,卫瓘恐怕邓艾平反后会不利于己,又想独享诛灭钟会之大功,竟然派遣与邓艾有私仇的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原来田续曾跟随邓艾偷渡阴平,到达江由,可是因军队迁延不进而被邓艾责罚,邓艾本欲处斩田续,但又放过了他。钟会之乱后,田续听到卫瓘那句“可以报江由之辱矣”(《汉晋春秋》载卫瓘语)后,顿时燃起复仇之心,赶在邓艾从人之前,于绵竹之西劫杀邓艾父子。后来卫瓘获得朝廷嘉勉封赏,他便惺惺作态一番,装出一副不肯矜功自伐的模样,指“二将(邓艾钟会)跋扈,自取灭亡,虽运智谋,而无搴旗之效,固让不受”。对于卫瓘的所作所为,杜预曾经公开加以批评:“伯玉其不免乎!身为名士,位望已高,既无德音,又不御下以正,是小人而乘君子之器,将何以堪其责乎?”卫瓘听到这批评后,也自惭致歉。

邓艾为人本来诚实朴直,甚得军民之心。可是他偏偏遇着专权多疑的上级、心怀不轨不择手段的同级,与及心胸狭隘以私报公的下级,处于虎狼之间,官员间私相仇雠,致使邓士载成为政治上的牺牲品。人之不济,乃至此乎!七、一门悲剧,“祸及子孙”
邓艾的“谋反”事迹,令他一生勤恳营建的功业废于一旦,身负骂名,被陈寿编进《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与王凌、毋丘俭、诸葛诞、钟会等野心家并列。可是邓艾之忠诚为国,殊于众人,所以陈寿在传末作评时,也对邓艾有不一样的评价。晋朝的议郎段灼、积射将军樊震都曾极言邓艾的赤诚忠心。前者的奏疏中力陈邓艾之忠,他提到“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艾受命忘身,束马县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谈到邓艾私封刘禅的逾越举动时,认为他“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说到邓艾之死时,更指“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县马巿,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可见邓艾之死,实乃人所共知的冤情。樊震曾经跟随邓艾伐蜀,当他向司马炎谈到邓艾的忠心见诛时,更痛哭流涕起来。人心思艾,为其遭遇而愤愤不平者,岂止二人?

邓艾遭逢刑囚后,虽知冤屈,但亦甘心伏法,没有作出激烈的抵抗,只能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汉晋春秋》载邓艾语)可惜奉法受囚的下场,竟然是与其子邓忠(爵至惠唐亭侯。此子在《三国演义》中同样有出色表现,曾与姜维交手,英勇善战)一同死于乱军之中,将近七旬而不得善终。由于专擅僭越的罪名已定,邓艾留在洛阳的其他儿子尽数受诛,邓艾的妻子及孙儿都被议罪,判处流徙西域,苦不堪言。

邓艾的悲剧,更延续至子孙后代。当司马炎废魏立晋时,曾降诏再议邓艾功过。虽然诏书的言辞间不肯推翻父亲司马昭的判断,仍大力强调邓艾的专擅之罪,但却从邓艾“罢遣人众,束手受罪”的服从态度上予以同情,打算恢复其子嗣的名誉,容许邓艾后代对其追思祭祀。邓艾的两个孙子,邓朗被迁为定陵令,邓千秋被光禄大夫王戎(字浚冲,竹林七贤之一)征为掾吏,都有不错的仕途。后来邓千秋早卒,遗下二子跟随伯父邓朗生活。邓朗在永嘉年间任新都太守,可惜在他尚未赴任之时,襄阳失火,邓朗与母亲妻子与及两名侄儿都被烧死,只有其子邓韬、邓行幸免。邓氏一脉之不幸,实在可悲可悯。八、结语
一部《三国演义》,诸葛亮死后,故事一般被认为精彩欠奉。加上早期读者被演义作者“拥刘抑曹”观念所影响,心系蜀汉,移情作用大起,对于日暮西山的蜀汉命运大多不忍卒睹。在这种情绪驱使之下,将蜀汉消灭的邓艾、钟会,确实难以获得民众的喜爱。可是,随着民智渐开,人民欣赏作品,开始凌驾作者的既有观念。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反思,更愈见细密,这使曹操、周瑜、马超、曹仁、邓艾这些人,渐次获得较趋近于正史的真实评价。

争功的二士之中,比起钟会,邓艾的形象正面得多。如上文所言,除了史书对其行为的正面记载之外,他更以“魏太尉邓艾”的身份,获唐代、宋代的朝廷配享于武庙。在汉末三国至晋初的时代,只有皇甫嵩、段熲、张辽、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羊祜、王浚与其并列。可见邓艾的为人与军事才能,都备受后世认同。

最近日本电玩游戏《真三国无双6》将三国故事的焦点移向后期接近晋初的阶段,邓艾、钟会等人更在新势力“晋”的旗下登场。希望各位三国同好及电玩同好能分享本文对邓艾的一点看法,在游戏中感受那个原创自日本的邓士载的风范。




上一篇:《真三国无双6》快速洗素质.金钱.武功
下一篇:《真三国无双6》解说视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1 14:21 , Processed in 2.16113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