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却是个十足的落魄贵族。虽说他和曹操一样也是官三代,但前面两代人都不过是在偏远的涿郡当个小官吏,没有什么人脉,甚至也没有给家中积蓄下财物,加上刘备自幼丧父,以至于到他这一代,家中只能靠织席贩履为生。虽说日子过得不富裕,但刘备的母亲却相信教育能改变命运,所以节衣缩食,终于在刘备15岁这一年将其送到了名师卢植的门下。 按理说,刘备能得到这个学习机会应该努力进学才是,可是,史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结交豪侠,年少争附之”。不过,不可思议的也正在于此,此时的刘备似乎就已经展现出了某种难以被觉察的魅力。当时,他的同学刘德然和他是同宗,德然的父亲刘元起长期资助刘备,而且标准和自己的儿子完全一样。似乎刘元起家也不是很富裕,又或者刘元起的妻子小气,兼之刘备的学业表现让人失望,终于有一天,刘元起的妻子忍不住发了牢骚,认为大家虽然都姓刘,但“各自一家”,偶尔帮帮也就罢了,怎么能经常性地供养呢?刘元起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同时,日后那位喜骑白马,善使长矛,纵横边塞,一度极其风光的公孙瓒此时也和刘备是同学。他似乎也看出了刘备的出众之处,故而在所有同学中特别结交比自己年幼的刘备。不仅如此,连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的中山贩马大商都“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这些资助成了日后刘备崛起的第一笔启动资金。 所有这些,都表现了刘备的与众不同之处。至于这不同之处究竟是什么?史书中似乎特别强调了两点,一个是长相奇特,“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在注重面相学的汉末,这一点很重要。其次,史载少年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很有一副少年老成的风范。 因为黄巾之乱,刘备得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机遇。他靠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组建了自己的私家武装,追随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当上了安喜尉。 如果从织席贩履之子的角度讲,刘备能够当上个县尉,已经算是根本性地改变了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前景了,可是,就如同早年在卢植门下不务正业一样,刘备似乎很瞧不上这个安喜尉,以至于当他的上级督邮“以公事到县”求见未获批准后,刘备竟强行将其绑捆在树上,一口气打了二百杖,然后把自己的印信系在督邮的脖子上,“弃官亡命”。 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官场里,刘备初出道就敢杖打上级,确实不同寻常。但刘备的运气好,这个时候中央政府暗潮涌动,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一方面调兵入京,一方面则派自己的亲信前往地方分头募兵。其中一位名叫Ⅲ丘毅的都尉奉命去丹杨募兵,刘备投奔了他。途经下邳时遭遇贼寇袭击,刘备因为“力战有功”,当上了下密丞。 但是没多久,刘备再次甩手走人。 这个时候的刘备已经快三十岁了,但是办起事情来却还像个毛头小子一样,这是刘备的不可思议之处,也是他的可爱之处。可惜后来《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突显刘备的长者之风,硬是把鞭打督邮划到了张飞的名下,更将刘备早年的诸多情事一一隐藏。致使今天的读者认为刘备就是大耳朵、长胳膊,爱哭鼻子、少说话的傻二哥一个。 但当时或许正是这种个性,折服了关羽与张飞,死心塌地地追随刘备南北奔走。 但是,此时的刘备仍然有很多不足。如果这个时候的刘备去三顾茅庐,无论诚意多大,恐怕都是很难折服孔明的。但是,奔五的刘备折服了孔明,一如奔三的刘备折服了关、张。这就是人的变化,就是李太白所说的“大贤虎变愚莫测,当年颇似寻常人”。那么,是什么促成了刘备的虎变呢? 有一段时间,刘备的运气还是不错的。就在他从下密丞的任上不辞而去后不久,刘备又当上了高唐尉,不久居然又升迁为高唐令,后又离开高唐,追随了公孙瓒。在公孙瓒的表奏下,刘备成了别部司马,奉命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阻击冀州牧袁绍的进攻。因为在这个阻击战中“数有战功”,刘备又当上了平原令,并很快升为平原相。 就是在平原相任期内,发生了曹操远征徐州,陶谦四处求援的事情。刘备和他的上级青州刺史田楷都出兵援救。但刘备却格外得到陶谦的赏识,一见面就得到了四千部队的配属指挥。曹操撤军后,陶谦更让刘备屯兵小沛,做起了徐州的外藩。没多久,陶谦病故,临终前,陶谦决定将徐州转交刘备治理。这一决定又得到了徐州基层官吏和地方大族的支持。就这样,刘备忽然转了大运,一下拥有了一州之地。 但是,刘备的好运引发了很多军阀的妒忌和垂涎。北面的曹操,南面的袁术,一时都成了直接的对手。刘备被迫两线作战。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