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常见的三国历史事实纠错

2014-6-7 12:56| 发布者: rex| 查看: 517| 评论: 132|原作者: 阿阳

摘要: 本人是三国迷,学道粗浅,这些年看了一些三国的各类书籍,整理了一下演义戏曲中“盗用、借用”的三国历史,供大家娱乐一下! 原文我就不注了,主要引自《后汉书》《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魏氏春秋》《世说新 ...
本人是三国迷,学道粗浅,这些年看了一些三国的各类书籍,整理了一下演义戏曲中“盗用、借用”的三国历史,供大家娱乐一下!
原文我就不注了,主要引自《后汉书》《三国志》《裴松之三国志注》《魏氏春秋》《世说新语》《品三国》《闲话三分》等等。全手打的,写了几个小时还说不全,写到哪是哪吧。

蜀篇:
博望坡的火是刘备放的,没诸葛亮什么事;
怒鞭督邮是刘备打的,打完挂印辞官,没张飞什么事;
刘备并非只有一个亲儿子,除刘禅外,还有梁王刘理,鲁王刘永;(刘封是养子)
徐庶和诸葛亮共事了1年多,才发生曹操获庶母,徐庶投操之事;
诸葛亮去东吴,并没有舌战群儒;周瑜也没装腔作势来探诸葛亮;
草船借箭在技术上是根本不可能的,有人专门研究并做了技术测试,船吃不住
借东风那种“状诸葛多智而近妖”的事就不必辩了,民间还有说法是周瑜借的,总之靠不住;
诸葛投刘备后并非一直如鱼得水,他在后方成都守了很多年,后来先主失败与夷陵大战,才有诸葛:“若法孝直在,当能制止主公,就算作战,也不致大失”的感慨。也就是说,诸葛多像萧何而非张良;
诸葛的空城计也是没有的,既无明文记载,常理也说不通,很多学者辨析过了;(但是京戏上的“失空斩”倒是经久不衰的经典折子戏)PS: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事说的好听,其实没那么夸张(俺就是云南人耶,我还在号称是当年“七擒孟获”的曲靖呆了2年多,考据无凭啊),云南也没有汉伏波将军马延的祠庙。平定南方之后并未出现“南人不复反”的和平局面。云南少数民族事后经常反叛,李恢一直在为此奔波;
还有,演义上那些云南的少数民族头领,基本全是杜撰的;
这点是我自己归纳的,不对请包涵:历来很多学者不愿面对诸葛亮的一个重大缺点:一虎之上,群犬其下,连匹狼都没有。诸葛亮好《梁父吟》,《梁父吟》其实说的就是历史上齐国宰相晏婴“二桃杀三士”的著名故事。“二桃杀三士”其实反映的是把对国家有威胁的人除掉,保证国家安宁。诸葛亮钟意于此,所以虽然蜀国很少有悍将叛乱,但是诸葛一死,后继无人,他的功业废于旦夕,不能不让人惋惜啊(诸葛大大别抽我,我是事后诸葛亮好么,我最崇拜的三国人物就是您了,您看我用“您”,都不说“你”!!!
华雄是孙坚斩的,没关羽什么事;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中,刘备哥三都没参加,所以么,虎牢关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帮他们打的
颜良的确是关羽杀的,但是是偷袭,一种说法是:当时刘备投奔了袁绍,关羽单骑到来,颜良以为他有话要说,所以失手被杀(其实真打可能也打不赢,不过不会一招就败);
文丑被杀是个悬案,关羽参与了杀死文丑的那次战斗,但是没有任何记录表明文丑是他杀的(就被罗贯中记在他账上了);
至于过五关,斩六将,关是过了的,但不是那五关。按照那个路线,关羽是在旅游观光啊,哪是寻兄送嫂?况且,有几关的地名是宋代以后才有的行政区划。斩六将没发生,又是罗贯中帮他斩的;
单刀赴会的事有几起,刘备有过一次,单船去东吴以表连吴抗操之心;关羽和鲁肃来过一次,(不过是每人带18侍卫,每人各携单刀,所以鲁肃也是单刀赴会,他还指斥关羽呢)
关平是关羽的亲儿子(一直不知道罗贯中为什么要把他写成义子);
历史上没有周仓哦(他倒是一直堂而皇之的站在关羽旁边);
“刘备借荆州”的说法完全站不住脚,荆州首府是襄阳,一直在曹操手里(关羽就是发动襄樊之战失败后被阴遇害的)。刘备没有借,孙权也借不了;
张飞没有喝断当阳长坂桥,桥是他拆的(心虚了吧,回来就被刘备骂了);
张飞并非是个不通文墨的赳赳武夫,他还有书法留下,如“八分书”、《立马铭》等,他还画过美人图,可算书法大家哦;
张飞没有睁着眼睛睡觉的毛病
赵云不是“五虎大将”,“五虎大将”一称是演义说法,历史上蜀国没有这个称呼。子龙至死都是“杂号将军”,不是“正牌将军”,死后刘禅还不想给他谥号,原因就是当年他爹也没给过赵云“正牌”的名分(你不念当年长坂,7进7出救出你这个废材来么,没良心啊);
魏延也并非不得宠,先主非常器重于他,竟然把汉中太守给了魏延,而没给呼声最高、人气最旺的张飞,此事“举国皆惊”;
历史上只有“卧龙”,没有“凤雏”,凤雏一词来自演义;
庞统献连环计也是没有的,船是曹操自个钉在一起的;
附带说一声,诸葛亮的八阵图倒是真的,现在还保有据说是他后裔建的八卦村(在浙江省兰溪县),至于八阵图能不能用于战阵我就不清楚了;

魏篇:
《三国志》说曹操是西汉相国曹参之后,纯粹是胡扯。因为曹操本来不姓曹,是过继给曹家的;
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联军,不是曹操矫诏发的,那时他还没那么大面子;
十八路诸侯中,也没有曹操的“股份”,他是袁绍临时给了个名号“行奋武将军”,就是代理奋武将军的意思,后来曹操的自述中也没敢把自己算在18路诸侯里;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是有的,但是他的原话是“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给罗贯中加了“天下”两字进去,意思谬以千里;
曹操和马超作战,夺船避箭是有的,割须弃袍为演义之说;
赤壁之战有2种说法,一种是周瑜黄盖纵火,一种是曹操自述,说军中疫病,他自己烧船而退,让周瑜得名;
当然,华容道关羽放曹纯是胡扯,刘备倒是去放火了,但是那时曹操已经走了;
锦囊妙计是发生在曹操身上的,他留给张辽的,诸葛亮没玩过;
曹操其实容貌不好,身材也矮小,以至于匈奴来朝,他让崔琰冒充自己,他则“捉刀立床头”;
曹操杀孔融这些名士给了他极不好的影响,可是刘备也杀过张裕,诸葛亮也杀过彭羕,都是当时的名士;
曹操说袁术是“冢中枯骨”,其实不是指袁术,是袁术的先人,指他家的那些“四世三公”;
赤壁之战后,曹操没说过“若郭奉孝在,不致吾有此大失”的话;曹家的谋士其实都是尽职的,是他没听而已;
张辽并非被丁奉射死,而是病死的;
徐晃也是病逝,并非被孟达射死的;
王朗其实是魏国重臣,年老病逝,哪里会被诸葛亮几句话就骂死?
华歆其实清正廉洁,德性很好,演义里却描写成个逼宫犯上的恶人;
曹家的驸马夏侯楙,在诸葛一出岐山之前就被调回中央,没有和诸葛亮交过手;

吴篇
《三国志》里说孙坚是孙武之后,恐怕靠不住,没地查根据去;(反正帝王之家的人,出生时都得打雷下雨龙飞凤舞紫气东来梦见星斗什么的,将就将就吧)
孙策是因为被偷袭,脸上受伤,失了帅哥相貌而气死的
孙策死时也托孤给张昭,但是孙权和张昭自赤壁之战后关系一直不好,张昭一直没能当相国(两人还闹过很多分分合合的段子)
孙权倒是有一次“草船借箭”,他坐楼船去窥探曹营,曹操发了一些箭,射不到,孙权扬长而去,于是有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感叹。
孙权老后嗜杀,偏信小人,变得很昏庸;
周瑜没给诸葛亮气死,这不用说了吧,周瑜24岁就被任命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帅哥,娶了小乔,后来更是官拜前部大督,他还嫉妒别人?是罗贯中嫉妒他吧,放在今天我也羡慕嫉妒恨啊!!!
苏东坡的赤壁赋的确很气势磅礴,但是那时小乔已过门10年,并非“小乔初嫁了”;
周瑜病死在征西川的路上,没有对刘备使过“假途灭虢”之计;(虽然他有吞刘之心)
鲁肃是个智勇双全的大才,既能带兵,也能治国,很像诸葛亮,根本不是愚腐老实的忠厚长者;
历史上东吴没有“吴国太”;
孙尚香的故事倒是真的,只不过她回来以后就没下文了~~~~
没有甘宁在夷陵之战中战死的记载;(演义居然说被沙摩柯射死

杂篇
曹操、袁绍、孙权、刘备都有“隆中对”这种政治纲领,
曹操的是毛玠出的,叫“修耕织,畜军资,奉天子”;
袁绍的是沮授出的,平定冀州东西南北,“合四州之地,聚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
孙权的是鲁肃出的,主张联刘抗曹,当时的“刘”是指刘表,后来刘表挂了,就调整为联合刘备;
刘备的就不说了吧
吕布并非演义里说的那种只顾妻儿,不管部下的人,他还是很有统帅力,很会打仗的(注意是“打仗”不是“打架”);
四大美女的貂蝉其实无处可考,吕布与董卓婢女偷情是有,但没有记载表明是貂蝉,更没有王允献连环计。“貂蝉”是一种饰物,有说法称她本名任红昌,山西人。这是元曲里出来的,正史不认;
放曹操逃跑的县令不是陈宫,陈宫没在中牟县当过县长(《捉放曹》唱得好听啊,出龙潭,入虎穴,躲灾避祸哦哦哦~~~~)
马腾韩遂并非像演义里那么友好,以前就大闹别扭,朝廷出面调解(不难理解马超为什么不相信韩遂了吧?)

欢迎各位补充哈~~~~~~~~~~~~~~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阿阳 2014-4-19 03:32
对了,还忘了个,蒋干其实一表非凡,在赤壁之战后才去的东吴,人称“独步江东,无人能对”,也是个帅哥+智者,怎么就变成个猥琐之人了呢
引用 神伤……云卷 2014-4-19 20:52
其实看看易中天讲的三国一般常见的错误也就不会犯了~
引用 火神vs神算 2014-4-19 22:16
还有周瑜、鲁肃他们也没有当过大都督。
引用 赢荡 2014-4-20 12:03
好贴留名~~~
引用 笑有出头天 2014-5-3 13:04
如果这真是楼主总结的,那我觉得我还是默默收藏吧
引用 温县司马懿 2014-5-3 13:10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3 13:13 编辑

子龙至死都是“杂号将军”,不是“正牌将军”,

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赵云怎么是杂号将军
死后刘禅还不想给他嗣号,原因就是当年他爹也没给过赵云“正牌”的名分

嗣号是什么?死后刘禅还不想给他嗣号这个说法又是哪里来的?
引用 阿阳 2014-5-3 14:47
本帖最后由 阿阳 于 2014-5-3 18:00 编辑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5-3 13:10
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赵云怎么是杂号将军


是在易中天《品三国》里看到的。按《品三国》:“三国志的记载是,关羽为前将军(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飞为右将军(征虏将军)封西乡侯,马超为左将军,封犛乡侯,黄忠为后将军,封关内侯。所以没有五虎上将,只有前后左右四将。”
赵云死后难封谥号易老师也专门提过。
“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赵云还不如夏侯霸,死后封“顺平侯”还是“追谥”。
引用 温县司马懿 2014-5-3 16:54
本帖最后由 温县司马懿 于 2014-5-3 17:15 编辑
阿阳 发表于 2014-5-3 14:47
是在易中天《品三国》里看到的。按《品三国》:“三国志的记载是,关羽为前将军(荡寇将军)汉寿亭侯,张 ...

不好意思,是我搞错了。蜀汉好像情况不太一样,我太想当然了。这个问题我自己再了解下。

不过,杂号将军并没有贬义,“杂号将军”不是“正牌将军”这个观点太奇怪了。


另外,嗣号和谥号通用?
引用 阿阳 2014-5-3 17:51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5-3 16:54
不好意思,是我搞错了。蜀汉好像情况不太一样,我太想当然了。这个问题我自己再了解下。

不过,杂号将 ...

全手打的,嗣号和谥号是我笔误了,谢谢您指出{:gj13:},南方人平舌翘舌音经常傻傻分不清{:4_92:}
在《品三国》里探讨了“正牌将军”和“杂号将军”的问题,感觉易老师治学是很严谨的,小可比较认同他的说法。
引用 阿阳 2014-5-3 19:17
温县司马懿 发表于 2014-5-3 16:54
不好意思,是我搞错了。蜀汉好像情况不太一样,我太想当然了。这个问题我自己再了解下。

不过,杂号将 ...

小可收藏有一篇蜀汉武职官员官制的考据,按军阶高低节录如下:

1、大司马、大将军,最高级别的军衔。

2、车骑将军、膘骑将军。位比上卿。章武元年,张飞升任车骑将军,马超被升为膘骑将军。胡济官直升至右骠骑将军。李严于建兴八年升为骠骑将军。班位常亚李严的刘琰被升为车骑将军。延熙六年,邓芝被升作车骑将军,后又假节。廖化“后为督广武,稍迁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轴刺史”。张翼于景耀二年被提为左车骑将军。领翼州刺史。

3、征西、征南、征北将军,张翼于延熙元年封征西大将军。宗预被拜为征西大将军,后为镇军大将军,领兖州刺史。魏延于建兴八年,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建兴元年,赵云为征南将军后迁镇东将军。陈到为征西将军。

4、前、右、左、后将军,宗预曾当过后将军。邓芝在诸葛亮故后迁为前军师前将军。刘琰为卫尉中军师后将军。李严于章武四年徙为前将军,辅匡于建兴中为右将军,吴壹曾为左将军。先主汉中王时封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张飞为右将军,关羽为前将军。

(以上皆为正牌将军)

5、杂号将军,如关羽之荡寇将军,张飞之征虏将军。黄忠之讨虏将军、赵云诩军将军,后来贬为镇军将军。诸葛亮驻扎汉中,邓芝为扬武将军。马忠曾加安南将军。王平为安汉将军,讨寇将军黄权被先主任为镇北将军。霍弋于景耀六年加安南将军。魏延被先主拔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张嶷被后主加为抚戎将军,后拜荡寇将军。

6、裨将军,费观曾拜为裨将军。王平降蜀后拜为裨将军。李严降先主亦拜裨将军。

7、监军,胡济曾迁为中监军前将军。延熙六年,蒋琬任命王平为前监军,建兴十一年,马忠为监军奋威将军。霍弋于景耀六年前为监军诩军将军。姜维曾为中监军征西将军。后为右监军辅汉将军。邓芝曾任中监军扬武将军。

8、中典军,胡济曾为此职。王平曾为后典军。

9、护军,刘敏、陈到、蒋琬之弟蒋斌皆曾任此官。费祎曾任中护军。刘敏为左护军,蒋斌为汉城护军。王平曾任前护军。霍弋亦曾为护军。姜维在归蜀时亦充护军。赵云曾为中护军

10、领军,张翼曾充任前领军,向宠一度任中领军。阎宇亦为领军。龚衡、冯习俱为领军。

11、牙门将军,魏延的第一个官职即是此。向宠在先主在位时亦为牙门将。王平归降时任为牙门将。龚禄当过牙门将。长阪之战中赵云立功被升为牙门将军。张嶷初为官便拜牙将。

12、校尉,费祎曾作昭信校尉,孟光曾拜为屯骑校尉,来敏于先主定益州时曾署典学校尉。向宠之弟向充为射声校尉。后主称帝后,向朗为步兵校尉。代王连领丞相长史。王连于建兴元年被封为屯骑校尉。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屡迁射声校尉”。诸葛亮弟诸葛均官至长水校尉。杨戏亦曾为射声校尉。胡济弟胡博历任长水校尉。校尉是一种低级武官的名称。

按《三国志》:“建兴元年,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次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於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赵云生前曾经当过“征南将军”“镇东将军”这两个“正牌将军”,但是一出祁山后被贬为“镇军将军”。这是他生前最后一次作战,两年后病逝时仍为“镇军将军”,所以有赵云至死仍为“杂号将军”的说法。
引用 逝水留年 2014-5-3 19:22
哇  受教了
引用 逝水留年 2014-5-3 19:23
哎哟  我的智力呀    哎  
引用 阿阳 2014-5-3 19:25
逝水留年 发表于 2014-5-3 19:23
哎哟  我的智力呀    哎

可怜的娃{:gj19:}
引用 阿阳 2014-5-3 19:37
火神vs神算 发表于 2014-4-19 22:16
还有周瑜、鲁肃他们也没有当过大都督。

您说的很正确{:gj13:}
1.周瑜在建安十一年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此时“”还只是一个动词);(《三国志周瑜传》)
2.建安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3.(程普)与周瑜为左右督,破曹公于乌林,又进攻南郡,走曹仁。(《三国志程普传》)
4.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三国志孙皎传》)
综上,周瑜只担任过前部大督左督左部督),小可至今未从史料中发现周瑜担任过“大都督”的记载。而且那时的东吴,就算孙权也只能做到“杂号将军”,周瑜担任大都督就更不合逻辑。后世是把“前部大督”等同于“大都督”了。
引用 っ叆叇〃 2014-5-3 20:22
真的有长坂坡这件事么
引用 阿阳 2014-5-3 20:30
っ叆叇〃 发表于 2014-5-3 20:22
真的有长坂坡这件事么

有的,刘备当时逃得很狼狈。张飞喝退曹军,赵云万军中救主母和阿斗都是史实。只不过什么“喝断桥梁水倒流”,“七进七出”,杀死曹将数十名的事,是罗贯中根据历史再创作的,小说为了好看,吸引人嘛,当然有夸大的地方。不过基本事实是对的。
引用 147392627 2014-5-4 09:13
历史上马超 是个小人
引用 djf199295 2014-5-4 09:59
虽然看过,再回味一遍吧
引用 张无忌 2014-5-5 00:12
同意楼主,但赵云能力应该还是不错的,作为最早跟随刘备的一群人,早期还是很得信任的,且赵云一直是干保镖、侍卫长、训练营教官等活计的,这种官职不可能高但非亲密人不可能干,另外要说明的是刘备专为赵云所设翊军将军在蜀汉的地位是要高于一般杂牌将军的,可见百度百科,上面有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中期因两次劝谏而被刘备疏远,(一次是刘备要分赏群臣,一次是起兵伐吴),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直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掌大权,才让赵云单独领军第二次出征,还是作为疑兵,(第一次是入蜀作战相当精彩,有兴趣可看裴松之所注三国志.云别传)。诸葛亮扬言从斜谷出兵,实际大军由马谡带领攻打岐山,结果曹真引大军拒之,顺便说句,(诸葛北伐的最大敌手并非司马懿,而是这位曹真将军)赵云兵弱失利,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可以说诱敌任务完成的比较圆满。三国志诸葛传说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眼看大功一件,结果马谡这小子太不争气,在街亭被张颌大败。结果诸葛亮自降三级,赵云被牵连由镇东降为镇军将军。至于死后追谥,刘禅连给诸葛亮立祠都不愿意,对于后来和诸葛亮政治倾向相同的赵云自然有种被背叛的感觉,也在情理之中啊。另外易老师评三国魏国说的是精彩万分,蜀国貌似不过不失啊。由于比较喜爱赵云,故多说了两句

查看全部评论(132)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4-25 09:28 , Processed in 0.1257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