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911|回复: 0

秦始皇焚书坑儒坑得到底是术士还是儒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以焚书坑儒为例,徐芾只是整个事件中的一个小角色,淳于越、卢生、候生才是重点人物。只不过因为徐芾颇具“奇幻色彩”,后人对他的关注才越来越多。</p>  至于坑得到底是术士还是儒生。史学界不外乎三种说法。即术士说,儒生说和二者兼有说。
  术士说的说法来自《史记·儒林列传》中“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这里明确说明了坑的对象是“术士”。
  儒生说的说法也来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扶苏):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
  二者兼有说采用了以上两种说法的综合说法,并结合了秦始皇在阐述为什么要坑儒时的说法“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
  个人认为第三种说法——也就是儒生术士兼有说可能比较接近事实。原因如下:
  要理解坑儒的内涵,我们首先还要是要从“术士”概念下手。术士说的引文中明确说明了“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其中虽然明确说明了是“术士”,但是其后还加上了一句“六艺从此缺焉”。在当时语境中的六艺即《周礼》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术”。《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有“夫儒者以六艺为法。”的说法,司马迁距离秦的年代相对较短,六艺已经是儒者的一种标志了。六艺在相当程度上可以代表儒生的一种身份象征,只不过在秦汉之交还没有那么强烈的标签性质而已。
  当然,这段话的因果关系中,六艺从此缺的诱因不仅仅有坑术士一点,还有焚诗书。记载六艺的文献没有了,学习六艺的人也没有了,所以六艺缺了。而且这里要说一点,先秦时期的术士与我们今天奇幻游戏中的术士含义可能不大一样,如果一定要把先秦时期的“术士”翻译成为现代汉语,大致可以说成为是“有技术的无产阶级贵族”,这种技术可以是六艺中的任何一种,还可以超越六艺的范畴。
  士这个阶层是先秦贵族阶层中最低的一个档次,属于没有固定资产的末端贵族。士的基本生活技能就是技术,而士的技术基础就是六艺。精通六艺中某一项的人就成为了为高级贵族服务的士,其特长往往就成为了不同类型士的标签。比方说擅长武艺的叫“武士”,擅长文墨的叫“文士”,骑术高超的叫“骑士”,有学问的叫“学士”,知名度高的叫“名士”,隐居起来的叫“隐士”,敢死队的叫“死士”,秉承孔孟之道的叫做“儒士”。从广义上来说,所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术士”,即有技术的人士。
  实际上,“术”的本意是指城里的道路。《说文解字》中说“术,邑中道也。”金文中的术字就是一条林荫道的样子。所谓“术士”就是有“道行的士”,这种“道行”可以是武艺高强,也可以是巧舌如簧,当然也可以是求仙问道。“术士”的概念是相对较为宽泛的,如《人物志·八观》中有“故烈士乐奋力之功,善士乐督政之训,能士乐治乱之事,术士乐计策之谋,辨士乐陵讯之辞”的说法,这里的“术士”显然不是“法师”的代名词,而是谋士、军师的概念。
  与现代人理解的“术士”概念更为接近的先秦词汇其实是“方士”一词。《史记·秦始皇本纪》:“方士欲炼以求奇药。”,这里明确说明了方士的作用之一就是“求奇药”。森立之在《素问考注》中更是明确解释了方士:“案:方士犹云道士,谓方术之士。巫相医卜之术,亦皆谓之方士也。
  所以说,术士说的论据中,术士指代的范围是相对宽泛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不是仅仅指代求仙问道的“方士”或者“方术士”。
  再有,在“坑儒”事件中的两大主角是淳于越、卢生和候生。有关淳于越的记载比较明确,是“博士”。这里的博士不是学位,而是一种尊称,也就是“博学的士”,但淳于越在与李斯的辩论中显然持的是儒家的经典观点,也就是所谓的“克己复礼”,因此淳于越基本上可以被划定为儒生的范畴。有关卢生和候生的身份较为模糊,这里姑且搁置一下。
  秦始皇自我解释坑儒的动机时,有一段非常重要的史料:“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来,秦始皇本来并不是想要杀掉这些“文化人”的,而是希望把他们召集起来,成立个国家科学院什么的,目的是为了“兴太平”。可是这帮货不争取,拿着国家津贴,干一些不三不四的事情。这类让始皇帝上火的事情又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那些“方术士”做出来的,也就是徐芾叛逃事件,另一个层面是卢生等人的诽谤事件。前者其实对政治影响并不大,只不过消耗了一些财力,影响了最高领导人长命百岁的梦想。后者就麻烦了,罪名是“訞言以乱黔首”,放在现在就是“煽动叛乱”的罪名。这种问题是直接影响秦帝国的统治的,不管始皇帝是否长命百岁,秦帝国要是崩溃了,始皇帝寿命再长也只是多坐几年牢而已。
  所有,始皇帝自己解释得已经很清楚了。要坑得既有以徐芾为代表的诈骗犯系列,也有以卢生为代表的一小撮反革命分子。说白了就是始皇帝说的“文学方术士”概念——这里面既有求仙问道的,也有孔孟之道的,说不定还有持其他学术观点的倒霉蛋。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打到一切反动学术权威”。
  所以,个人比较认同综合说。被坑的那400多人(一说千余人),其中啥人都有。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一个个甄别你到底是什么,牛鬼蛇神要打倒,反动学术权威也要打倒。坑足够大,把人往里面填就是了。
  以上,本人列举了目前主流学术界对“坑儒”对象的一些界定,也发表了个人一点点不成熟的看法。观点稚嫩,表述拙劣,不到之处,还望各位多多指正。




上一篇:皇帝靠不住:宠臣说错一句话被打惨
下一篇:被清朝史官神化的明末大将袁崇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9 07:59 , Processed in 0.2957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