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677|回复: 3

[转载] 建兴以来诸葛亮若干历史问题诌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从事三国史这个没前途的行当也有三四年时间,长期以来一直想写一点东西,但是实在太懒,诸事又杂,直到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诸葛武侯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你上次开了个诸葛亮评传的题目到现在没写一点东西难免被人送进宫里去。”于是晚上穷极无聊,就胡乱涂抹了一点,其中观点有些并非我所创见,亦是承继前人而来,以上,不赘。
  1:多不相救问题

  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军,调发诸郡,多不相救,乂募取兵五千人诣亮,慰喻检制,无逃窜者。--三国志吕乂传
  解释:救者,助也。诸葛亮调发诸郡,是调发人手去服役,兵役或者徭役,而有些人依附大族,虽然户籍表上有其名字,但因为大族荫蔽,使得他们不用服役,这是其一,可以参考魏志司马芝传。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馀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繇,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条)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其二就是当时士兵地位下降,所以普通人一般是不愿意当兵的,结果就是逃亡,严重的甚至发生兵变。这一点可以参考赵俨传时被书差千二百兵往助汉中守,署督送之。行者卒与室家别,皆有忧色。署发后一日,俨虑其有变,乃自追至斜谷口,人人慰劳,又深戒署。还宿雍州刺史张既舍。署军复前四十里,兵果叛乱,未知署吉凶。而俨自随步骑百五十人,皆与叛者同部曲,或婚姻,得此问,各惊,被甲持兵,不复自安。
  士兵逃亡的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魏国后期甚至制定了士亡法来对逃亡士兵家属进行惩罚。
  诸葛亮治下之蜀汉,虽然相较其他两国为好,但也不是世外桃源,该有的社会矛盾不会消失,只是上位者清明,则能够有效压制矛盾。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要事必躬亲,亲自校书簿的原因。蒋琬费祎才具不如诸葛,自然会兹制渐亏。
  2:一伐之时马谡兵力问题

  或许是萨苏一篇马谡的街亭影响遍于天下,其在文中所猜测的马谡兵力二万至二万五,也见有许多人说过,今试探讨之。
  首先,需要弄清楚的是诸葛亮总北伐兵力多少。诏书中的步骑二十万显然是虚报,不足为信。马谡传的十万之众亦未足为据,因为这十万之众是在汉中,且众者,就未必全是军人了。
  按蜀汉末期九十四万口,章武元年九十万口,且章武元年至于建兴十二年人口应该处于增长状态,且该状态势必于建兴十二年之后依然维持一段时间,因此大致可以认为四十余年之间,蜀汉人口波动值不会太大,总体该在二十万内。按照三国时期普遍的十比一的兵民比,则推断其全国总兵力在十万左右,是相当可靠的,而这些兵力之中,东边的李严所督大致即在三万以上(建兴八年,李严帅二万人赴汉中---李严传),加上诸郡留守,因此默记的战士不满五万,相对来说还是可以采信的。
  赵云邓芝虽为疑军,也该有五千人左右。诸葛亮出祁山,其战术安排是,马谡守街亭以阻魏国援军,自军主力则迅速拔出陇右魏军据点(陇西郡南安郡祁山冀县均有汉魏交战记录,因此诸葛亮是分兵攻略各郡)。马谡既然作为阻援部队,势必不可能二万多人,占了剩余机动兵力大部。
  考王平传,“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平特见崇显”,显然其中提及的人,都是街亭一役中的有过人员,其所提及的领导,加上王平本人,正好是五个,且按王平传,时王平领兵千余,有理由推断其余四个领兵也是一千,而马谡总负责,那么马谡总兵力五千余人,也符合三国时期一军五千人的规模。考虑到超编的情况,推断马谡兵力在五千以上,一万以下,应该是相对合理的。
  3:九锡与十命

  诸葛亮集有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於九邪!”-----李严传
  记忆中朱子彦MS抓了这么个茬很是黑了一番。但首先一点,命与锡是不同的概念




上一篇:关于三国政治与史书的小常识科普
下一篇:从三国英豪的陵墓说开去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锡:1.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公羊传·庄公元年》“锡者何?赐也;命者何?加我服也”汉何休注:“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宫矢,八曰鈇钺,九曰秬鬯。”《汉书·武帝纪》:“元朔元年,冬十一月……有司奏议曰:古者,诸侯贡士,壹适谓之好德,再适谓之贤贤,三适谓之有功,乃加九锡。”宋林逋《深居杂兴诗》之四:“三千功行无圭角,可望虚皇九锡表。”明杨珽《龙膏记·宠赐》:“羣僚皆拱向,九锡足恩光。”
  九命:1.周代的官爵分为九个等级,称九命。上公九命为伯;王之三公八命;侯伯七命;王之卿六命;子男五命;王之大夫、公之孤四命;公、侯伯之卿三命;公、侯伯之大夫,子男之卿再命(即二命);公、侯伯之士,子男之大夫一命。子男之士不命。他们的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等,各按等级作具体规定。见《周礼·春官·典命》、《礼记·王制》。九等官爵中的最高一级亦称九命。《大戴礼记·朝事》:“诸侯之得失治乱定,然后明九命之赏以劝之。”孔广森补注:“九命之赏者,加九锡命作方伯。”《汉书·王莽传上》:“德盛者位高,功大者赏厚,故宗臣有九命上公之尊,则有九锡登等之宠。”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宗臣有勋劳为上公,国所宗者也。《周礼》‘上公九命’。九命九赐也。”清唐孙华《秣陵太守行》:“太守去官名益高,三褫荣逾锡九命。”
  那上公九命是什么意思呢周制,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为上公。《周礼·春官·典命》:“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郑玄注:“上公,谓王之三公有德者,加命为二伯。二王之后亦为上公。”贾公彦疏:“案下文,三公八命,出封皆加一等。”
  十命是什么,周礼没有写,皇帝或者说王也不是十命。何况李正方这时候还没打算扯反旗,若诸葛亮说要当皇帝,估计第一个跑去告密的就是他,因此十命也不可能是皇帝的代表。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侯伯七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七为节。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王之三公八命,其卿六命,其大夫四命;及其出封,皆加一等,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亦如之。凡诸侯之适子,誓於天子,摄其君,则下其君之礼一等;未誓,则以皮帛继子男。公之孤四命,以皮帛视小国之君,其卿三命,其大夫再命,其士壹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侯伯之卿、大夫、士亦如之。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壹命,其士不命,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各视其命之数。--周礼
  也许我们套用一下,XX十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十为节?或许是九命衣服上有九条花纹,十命的话再加条花纹?
  何况十命的前提是“灭魏斩睿,帝还故居”,倘能如是,以诸葛亮之务实政治,加封有大功之人为异姓王又有何难?
  当然,诸葛亮回信的目的不在于九锡十命的考据,而是对李严另外一个要求的回复
  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弹李平表李严一直追求做一个封疆大吏,而不可得,之后退而求其次求开府。按诸葛与李严该篇通信应该写于一伐之前(见李伯勋《诸葛亮集笺论》),信中所谓“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也是对李严要求封疆的一种委婉的暗示反对。
  4:取武都阴平

  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按明帝纪,本年二月曹真回洛阳受封大司马,那么之前曹真一直在西线是可以肯定的,所以陈仓之役,诸葛亮本传云曹真拒之。
  七年诸葛派陈式攻打武都阴平,按华阳国志,在春天,诸传不涉曹真,应该可以推断曹真此时不在西线。则诸葛出兵时间应该在二月三月之间。又曹真虽然不在,但费耀等人应该还在西线,而诸传不涉,实属奇怪。
  又陈式攻打武都阴平,诸葛能自出至建威。从汉中到建威,中间要过下辩,这也是诸葛亮出祁山的路线,那么推断一伐之前,蜀汉已经实际占领武都郡部分,是相当合理的。从武都阴平回魏国,要么走建威要么走沓中甘松一带,诸葛出建威,要么是威胁郭淮,准备关门打狗,要么是作势欲出祁山,吓跑郭淮。无论原因如何,郭淮总归是被吓到了,退回陇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又按郭淮本传,建兴六年至八年之间,郭淮曾经“又破陇西名羌唐氾於枹罕,加建威将军。”枹罕在陇西郡,沓中甘松线所通的就是该郡。因此推断可能系陇西羌人作乱,魏国调陇右诸军前往平叛,加上去年因为筹划伐吴,曾经把关中诸军调往荆州,此时系十一月,到现在可能尚未调回关中,因此魏国在陇右总体兵力上吃紧。于是诸葛亮乘机攻打武都阴平,郭淮从沓中来救,被调走。
  以上属于意识流。
  议者往往认为武都阴平属于无人郡,认为魏国是有意放弃该郡,窃以为不然。
  第一:武都阴平虽然被迁走了大部分人口,但还是有部分人口的
  如:蜀汉的诏书云“降集氐、羌,兴复二郡,威镇凶暴,功勋显然”
  又
  武都氐王符健请降,将军张尉迎之,过期不至,大将军琬忧之。牙门将巴西张嶷曰:“健求附款至,必无返滞。闻健弟狡,不能同功,各将乖离,是以稽耳。”健弟果叛就魏。健率四百家随尉,居广都县。---华阳国志
  第二:武都阴平提供了进攻汉中或者蜀汉的多条路线
  这个参考灭蜀之役邓艾等人的行踪即可,不赘。
  第三:武都阴平提供了沓中甘松这条攻打陇西郡的线路
  陇西郡在魏国极西,姜维时期,就屡次从此出入魏国境内。对魏国而言,则是边防线又往西从天水一带拓展到了陇西郡,陇右兵力本来就捉襟见肘,这下更是雪上加霜。如果蜀汉出陇西,魏国援军不仅路线增长,其运输线路也相应增长。所以当年不仅司马孚提议在上邽增加军屯,曹真也有了伐蜀之议,以图用攻势换守势。
  综上,武都阴平对魏国是有意义的,所以郭淮才会跑过来救人
  5:论奇谋为短

  陈寿作亮传,以“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总述其能,本意治戎与奇谋相比,理民之干与将略相对比,如述苏大胡子“诗不如词”之意,后来者不察,直以承祚短其谋划,谬矣。今试析诸葛亮故事,择其数例以证武侯亦有奇策也。
  惜哉,武侯事迹,湮没多矣。
  ①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
  按本传记载,则此事当在建安十三年,其时诸葛已在先主麾下。刘琦作为大公子,手下必然会有一二心腹谋臣,而之前诸葛亮尚未闻达于荆州,且又与刘表后妻蔡氏有转折亲,于情于理刘琦都不会去找他谋自安之术。而遽为之,必然是他认为诸葛亮在谋划方面足够高明,使得他可以不顾这些顾虑。
  诸葛亮作为刘备当时的谋臣,为刘琦谋划自安之术,显然也是符合刘备的利益的,那为什么诸葛亮要"亮辄拒塞,未与处画"呢?这是欲擒故纵之计,因为说到底,这也是刘备算计刘琦的一个方式,如果做得太积极,反而容易使人生疑心。诸葛亮行事,大抵如是,无论是前期正道诡道一起来,还是受托一国之后的纯以正道行事,总是能把事情做得滴水不漏堂堂正正,没有把柄落在人手,这也是为什么能“行君事而国人不疑”的原因。
  刘琦得到诸葛亮指教之后,自请出外镇守江夏,手里有兵万余人,退足以保身,进亦可清君侧。另一个方面来说,他也是刘备天然的盟友,在对付曹操与荆州的蔡瑁等投降派上面(九州春秋载曹操与蔡瑁系故友),有着共同的利益。之后刘琮束手,刘备南奔,手里除了关羽扒拉的襄樊水军万余人之外,还能依靠的一支主力就是刘琦的军队,以此为资本,得以在孙刘联盟中取得平等的地位。
  ②一伐之前的表与诏
  建兴五年春,诸葛亮北驻汉中,临别上表,即前出师表,当年三月,刘禅下诏,其内容如下:
  诸葛亮集载禅三月下诏曰:“朕闻天地之道,福仁而祸淫;善积者昌,恶积者丧,古今常数也。是以汤、武修德而王,桀、纣极暴而亡。曩者汉祚中微,网漏凶慝,董卓造难,震荡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当此之时,皇极幽昧,天下无主,则我帝命陨越于下。昭烈皇帝体明睿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兆民欣戴。奉顺符谶,建位易号,丕承天序,补弊兴衰,存复祖业,诞膺皇纲,不坠於地。万国未定,早世遐殂。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载前绪,未有攸济,朕甚惧焉。是以夙兴夜寐,不敢自逸,每从菲薄以益国用,劝分务穑以阜民财,授方任能以参其听,断私降意以养将士。欲奋剑长驱,指讨凶逆,朱旗未举,而丕复陨丧,斯所谓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残类馀丑,又支天祸,恣睢河、洛,阻兵未弭。诸葛丞相弘毅忠壮,忘身忧国,先帝讬以天下,以勖朕躬。今授之以旄钺之重,付之以专命之权,统领步骑二十万众,董督元戎,龚行天罚,除患宁乱,克复旧都,在此行也。昔项籍总一强众,跨州兼土,所务者大,然卒败垓下,死於东城,宗族(如焚)〔焚如〕,为笑千载,皆不以义,陵上虐下故也。今贼效尤,天人所怨,奉时宜速,庶凭炎精祖宗威灵相助之福,所向必克。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馀人诣受节度,大军北出,便欲率将兵马,奋戈先驱。天命既集,人事又至,师贞势并,必无敌矣。夫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经至,亦不欲穷兵极武。有能弃邪从正,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国有常典,封宠大小,各有品限。及魏之宗族、支叶、中外,有能规利害、审逆顺之数,来诣降者,皆原除之。昔辅果绝亲於智氏,而蒙全宗之福,微子去殷,项伯归汉,皆受茅土之庆。此前世之明验也。若其迷沈不反,将助乱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赦。广宣恩威,贷其元帅,吊其残民。【他如诏书律令,丞相其露布天下,使称朕意焉。】”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一诏书,全篇充满伟光正,开口就是二十万,显然是类似于人民日报“勿谓言之不预”之类的东西,而不是哥几个关起门来仔细研究的衣带诏,后文亦明言要“露布天下”,足见其意。
  然而我们知道,建兴六年春诸葛亮方始北伐,何为建兴五年就大张旗鼓,生怕敌人不知道?无他,作势耳。
  蜀汉实际权力中心北屯汉中,外带旗帜鲜明立意北伐,魏国不可能不注意到,资别传载魏国曾讨论先发制人,为孙资所阻,但亦要求“分命大将据诸要险,威足以震摄强寇,镇静疆埸,将士虎睡,百姓无事”,至于魏略所载“略无备预”,简直是侮辱魏国上下智商。之后诸葛亮死后,东吴增巴丘万人之戍,蜀汉尚且知道益白帝之守,何况是汉魏互为敌国?
  如此,作势已成,魏国已知蜀汉将要大举。因此诸葛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出箕谷,作出直扑关中的势头,加上诏书中提过的“克复旧都”,才能成功欺骗了曹真。一年的准备,终于见效。
  关中守军被曹真调到了郿城,陇右顿时空虚,诸葛亮出兵祁山,当地守军只能收缩在有限的据点之内自守。因此马谡得以越过大片魏境,到达陇山下的街亭,阻击魏国援军。诸葛亮的整体战术规划,是一部兵力阻击敌方援军,主力收割陇右诸郡,然后依托陇山防线(陇山山脉将陇西与关中隔开,其间只有数条道路相通),达成割陇右而有之的目的。之后可以主力出陇右与魏兵决战,也可以继续依托陇山防线,敛众拒险,终不交锋。魏兵远来,运输线同样比较长,并不适宜与蜀汉长期对峙。
  而在摸清楚赵云军虚实或者击破赵云军之前,曹真的军队不会轻动。一旦曹真分兵上陇,而赵云突破到关中的话,不仅可以与诸葛亮合围,将魏军关在陇右,更可以借汉高祖出汉中故事,打击魏国人心。魏国方面也是考虑到此,没有就近调动曹真部队去陇右,而是临时从中军分派了张郃前往陇右救火。
  从战术谋划上来看,这是一个相当精彩的谋划,针对魏国在陇右积蓄不足,难以持久,不能大规模驻兵的弱点对症下药,对人心,历史典故的运用,也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可惜的是,知人易,知己难,再精彩的谋划,执行中出了岔子,也只能令人无语问苍天了。
  ③围魏救赵
  二伐陈仓之战,系围魏救赵,诸多帖子述之甚详细,不赘
  ④四伐
  诸葛亮取武都阴平之后,因为战略形势恶化,曹真打算以攻为守,进行了第一次伐蜀,但遭大雨而停,同年魏国遭遇了大面积的洪涝灾害,波及范围遍及陇右关中洛阳,涝灾之后,陇右更有将近半年时间的干旱,加上之前伐蜀的消耗,这就导致了魏国在陇右的战略储备不足,无法再与蜀汉打持久战。所以这一次诸葛亮变更了策略,不再采取一伐的围点阻援,而是力求与魏国进行主力决战,以决定陇右地区的归属。这也是为什么诸葛亮要去割上邽军屯的麦子的原因。
  实践中,魏国方面的行动基本上如蜀汉战前规划。正是因为粮食缺乏,司马懿才会在手下将领的撺掇之下与诸葛亮克期会战。
  严格来说,这不是奇谋,而是一种阳谋,堂堂正正,所以无懈可击,好比大商家倾销逼死小商家一样。比如上邽割麦,逼迫郭淮出战皆如此类。何也?就如两个人考数学,我水平比你高,考试成绩就是比你好,那么我只要专心去考足矣,没必要考虑是不是把你的试卷换成白卷之类的。
  当然,天灾是一把双刃剑,大雨影响了魏国的运输,同样也会影响蜀汉的后勤,加上李严的玩忽职守。。。。。。
  ⑤实践中的表现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斜谷,并田于兰坑。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宣王善之,淮遂屯北原。堑垒未成,蜀兵大至,淮逆击之。后数日,亮盛兵西行,诸将皆谓欲攻西围,【淮独以为此见形於西,欲使官兵重应之,必攻阳遂耳】。其夜果攻阳遂,有备不得上。
  以上是三国志有记载的一些小交锋。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的谋划,已经能够欺骗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魏国统帅,连宣王都被骗,也只有吃过亏的老油条郭淮看得清虚实。如果这样的诸葛亮被称作短于奇谋,那魏国这一干人将何处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5 21:33 , Processed in 4.27015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