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455|回复: 2

[转载] 略探汉末到三国时期农民的生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文前先列出相关数据:
  汉代 1升(古) = 0.2升(今) 1斛 = 10斗 = 100升(古) 1斛=13.5KG 汉大亩 = 0.69市亩
  汉小亩 = 0.29市亩 魏亩 = 0.75市亩(蜀和吴都用汉大亩)
  价格盐:米 = 1:3-11(东汉大致在1:5)
  锦(匹):绢:布 = 1:25:50 棉以斤论,10斤= 1匹布 1匹布 = 1斛米
  一件麻布短衣 = 1.5 斛米
  1斛米 = 2斛谷
  价格方面,汉末到三国这段时间战争频繁,币值混乱,作为交易媒介的等价物不是铜钱,而是绢布之类。
  收入=耕种能力(亩)* 耕地数量
  要弄明白农民的生活就要先弄明白农民有多少地可种和农民能种多少地。
  汉末人口大幅度减少,到三国鼎立时全国总人口不足汉朝鼎盛期的五分之一,加之许多地主在战乱中被杀,出现了大量抛荒的无主田地。这情况有多严重呢?《三国志.卢毓传》:“文帝践阼,徙黄门待郎,出为济阴相,梁谯二郡太守。帝以谯旧乡,故大徙民充之,以为屯田。而谯土地墝瘠,百姓穷困。毓愍,上表徙民於梁国就沃衍,失帝意,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使将徙民为睢阳典农校尉。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田,百姓赖之。”从中可以看到,即使到曹丕即位后(220年),依然有大量良田无人耕种,以至于百姓不肯耕种薄田而要求迁徙他郡。
  既然荒地多到农民选择良田来耕种,那么农民的收入就取决于他们能种多少地。汉末农民的耕种能力大致如何呢?《三国志.钟离牧传》:“少爰居永兴,躬自垦田,种稻二十馀亩...牧曰,本以田荒,故垦之耳。”钟离牧年轻时看到田地荒废把地捡来自己耕种,种了20余亩(汉大亩)水田。《汉书·食货志》晁错说“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汉小亩)”。5口之家去除2个服役外,最多2个劳动力,耕地能力折合42汉大亩,大抵可把20汉大亩视作当时青壮年劳力的平均耕种能力。
  人口方面,三国时期的魏国103万户,443.28万人,吴国52.3万户,230万人,蜀国28万户,94万人,魏吴平均每户人口是4.3-4.4人,蜀国是3.35人一户,估计是隐匿人口比较严重,毕竟户数难以隐匿,而人数就容易了。所以下面采用每户5人来讨论,一户人家的劳动力只有2人(老幼女人也不能闲着,要做些桑蚕织布之类的副业还要服劳役),则五口之家最多耕种40亩地(汉大亩)。 (按,合28市亩,存疑见后)
  上面既然说到农民非良田不耕,那就假定所有农民耕种的田地都是最上等的良田,40亩地一年能收多少粮食呢?(汉时南方北方基本都是一年一熟,以下引用的资料中的亩产量都是指谷子未去皮时的产量)
  蜀国:蜀国农田产量相对较高,《华阳国志》中“绵与雒各出稻稼,亩收三十斛,有至十五斛”折合587-1174市斤/市亩。蜀国人口相对集中在成都平原和汉中一带,所以这个产量可视为蜀国农民的亩产量。当然了,这个产量只是蜀国才有的特例,主要得益于都江堰,山河堰的灌溉;丞相增筑山河堰和对都江堰等水利设施的维护以及蜀中当时较为先进的年产一稻一麦的耕种法(《水经注·江水》记载:“诸葛亮北征,
  以此堰为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开了设堰官保护堤坝的先例。)
  魏国:嵇康《养生论》:“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魏国的天下)之通称也。”可见当时北方良田产量是一亩(魏亩)10斛,折合360市斤/市亩。
  吴国:《三国志.钟离牧传》:“种稻二十馀亩...本以田荒,故垦之耳...民战惧,率妻子耆所取稻,得六十斛米,送还牧。”以当时2斛谷出1斛米计,20余亩取20亩(汉大亩)水田计得谷120斛,亩产6斛,折合235市斤/市亩,而钟离牧的地还是捡来的,参照《后汉书.仲长统传》:“今者土广民稀,中地未垦。”,估计也是中田而已。考虑到汉末时南方耕种技术不如北方,南方良田估计产量最多与北方差不多。
  综合上述,魏国一户农民一年大概可得14400市斤的谷,折合米约7200市斤,吴国稍微少一些,而蜀国农民就高出不少,取亩收20斛为常值来计算,一年可得31300市斤的谷,折合米约15600市斤。




上一篇:三国时期一些基本情况的概述
下一篇:从三国英豪的陵墓说开去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14400为360*40,但是360是折合市亩的产量,则亩数该按市亩算,即40*0.69=28市亩,所以,这里似乎该是360*28=10080市斤谷,5040市斤米算,此外出米量这里按照一半算,好像低了些,一般是6到7成//蜀汉则是约20000市斤谷,10000市斤米)
  支出=税收+生活开支
  税收:
  蜀国和吴国:两国都没有记载具体的田赋,但是吴国的田赋肯定不会低。(《三国志孙休传》“自顷年已来,州郡吏民及诸营兵,多违此业,皆浮船长江,贾作上下,良田渐废,见谷日少,欲求大定,岂可得哉?亦由租入过重,农人利薄,使之然乎?”)
  魏国:《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九年注“……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棉二斤而已。”这就是魏国著名的户调,是税收政策的一大改革。此法是在冀州颁布的,当时北方还是使用汉小亩,税率折合0.1斛/魏亩,即税率只有1%,这个税收政策以固定税代替以前的比例税,使得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此外魏国不征收算缗钱。不过别以为魏国农民很幸福,这是不可能滴。曹操在北方是大规模实行屯田制,屯田制下有耕牛的跟佃农除了要交1%的税外还要交50%的地租,没耕牛要多加10%,那个时期人吃人都不奇怪了,哪来耕牛啊。另外,“绢二匹、棉二斤”折合米2斛多一点,算作60市斤米。
  日常开支:
  从《汉书王莽传》“计一人三百日食,用粮十八斛……”即士兵日食六升;又《后汉书南蛮传》载“……军行三十里为程,而去日南九千余里,三百日乃到,计人廪五升,用六十六万斛……”即日食五升。《魏氏春秋》中“年八九十,裁若四五十者。县官以其孤老,给廪日五升,食不足”中可知当时的人一天最少也要有5-6升粮食才能温饱。一户5口,折合0.25斛,6.75市斤,一年需要约2464市斤米。汉代一人一天需盐0.1升(汉升),5口之家一年下来就需要1.825斛,折合9.125斛米,相当于247市斤。另外总还需要置办衣服吧,以一人一年置办一件最低级的麻布短衣算,又要花费202斤米。另外还要留下一些作为来年的种子,一亩地须0.1斛,折合108斤米。一家人一年温饱加留种再生产总共要花费3021市斤米。
  结算
  魏国一户农民一年收入扣除缴税和生存后只有447市斤米的剩余(7200-3600-72-60-3021 = 447),如果没有耕牛的农民,那就只能减少衣服的置办,否则赤字。322市斤的存粮如果来年碰到灾害,肯定是活不成,不仅不能有灾害,一家人还都不能生病,有耕牛的农民家里的牛也不能生病,更不能死亡,否则一家人都难以生存。PS:一户人家拥有上等良田,辛劳一年竟然家无余财,曹魏后期屯田制的崩溃也就不难理解,毕竟良田是少量的,而人口增加是非常迅速。
  (5040-2520-3021=-501,就是说猪猪的生活标准还是奢侈了,在温饱不足的情况下,做衣服的事儿一人一年一套肯定是过分的)
  吴国取50%计算,也就剩下579市斤米,吴国看似比魏国好,实则不然,因为吴国要收算缗钱,这个是大头,《吴志.孙皓传》“会稽太守车浚湘东太守张詠不出算缗,就在所斩之,徇首诸郡。”《江表传》注“浚在公清忠,值郡荒旱,民无资粮,表求振贷”可见吴国依然有征收算缗钱,而且扩大到平民头上。除了算缗钱,根据走马楼吴简,当时吴国缴纳钱的赋税有二十多种,缴纳米的赋税有十几种,缴纳其他物品的赋税也各有很多种,真可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跟魏国减少税种,降低税负的做法完全相反,鉴于吴国田产量与魏国差不多,可断定吴国农民比魏国要苦。PS:也许孙权正是了解这种情况,所以一直很少与魏国大规模开战。
  蜀国方面,如果同样魏国税制计算,蜀国农民的生活比魏,吴两国相对要好一些(15600-7800-72-60-3021 = 4647),当然了,考虑到蜀国靠出口蜀锦来增加财政收入,有大量的劳力转入官营作坊生产蜀锦,还要经常北伐,蜀国农民的粮食收入可能要大打折扣,以70%产量计,蜀国农民也就只剩2307市斤。PS:天府之国真是名不虚传!
  (蜀汉则是10000-5000-3021=2000,如果按照70%计算,也是负值,如果按80%产量算,刚好扯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蜀国和吴国灭亡时的府库比较也可从侧面看出蜀国并不穷困,蜀汉亡国时府库“米四十万斛,金银各二千斤(500市斤),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吴国是“米谷二百八十万斛”,吴国比蜀国多出来的二百四十万斛米折合成布不过240万匹而已,与蜀汉的“锦绮彩绢各二十万匹”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参见上面的物价),更何况吴国领地远远大于蜀国,吴国灭亡时的府库还有孙皓大哥多年努力搜刮的功劳。 PS: 东汉时期锦一匹大抵值2-5头牛,蜀锦价要更高些。
  好了,辛苦一年剩下几百斤米,该洗洗睡吧。别,还没完呢,别以为交了田赋,除去生活用度后的存粮就是你的,嘿嘿,你总不能一年都吃白饭吧?要换东西得去集市,去城里,那就要交关税,各地的关卡多的是,路过要叫10%的税,东吴还有渡税,还有渔税,酒税,限米税,算缗钱,魏国则连胡椒粉也不放过,弄了个胡椒税,蜀国除了跟魏国一样有向少数民族征税外,没有关于其他税的记载,当然肯定是有其他税,只不过没记载罢了。PS:最后这一段涉及的史料我就不一一列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三国食货志》这本书,里面就有相关的史料。
  PS:本文并非是要特意证明哪个国家农民生活较好,只是试图从一些共性比较中来探究一下当时农民的生活。事实上即使三国都同样征收的盐税,其税率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在物价方面我是假定三国的物价都相同,而不同商品的物价比例则取自东汉时期,低级消费品之间比例估计差异不大,而像蜀锦这种高级消费品的价格在三国时期与低级消费品的兑换比例可能会下降一些,但也不会跌很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1 07:07 , Processed in 0.10054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