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544|回复: 2

[转载] 曹操集团初期构成中的一些豪族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昨天向魔纱兔的胡萝卜和shixuezhiwang求教了一些关于东汉豪族的问题,荀彧、陈群、甚至是袁绍、杨彪等这类“士族”。为什么士族要打上引号呢?兔子说士族一般是在九品中正制确立后才正式诞生的一个社会阶层,东汉那些大族都称之为豪族或者豪强(或者土豪……)。后来说到了社会上豪族的文武之分,比如许褚、李典等与颍川荀彧、陈群等,史学提到了家族取向,兔子提到了经学,对我都颇有启发。下网后又想到了一些问题,参考了一些史学家的相关著作,现在我把我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结合其他史学家的观点一起整理出来。

  关于曹操集团初期的构成,一般来说就是分为文官、武将两部分(这似乎是废话),文以荀彧、陈群等颍川士人为代表,而武则以诸夏侯曹为首,辅以许多外姓武将。根据各人在《三国志》中的本传记载,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无论是文官派还是武将派,他们在原本各自活动的地域中都有着相当大的名声或影响,都属于豪族这一阶层。
在讲豪族分文武的原因之前,我先分别说一下曹操初期军团以及幕僚的构成。
先说曹操初期军团的构成

曹操起兵,始于群雄起兵讨伐董卓之时。同时蜂起的还有关东群雄。不过其他群雄多为地方长官,可以调动东汉的地方军,而曹操虽然有典军校尉一职,但刚从董卓那里潜逃出来,这个官职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曹操在陈留张邈及其部下卫兹的帮助下,散家财,集义兵,亲族曹氏、夏侯氏率先响应,曹操军以此为基础,逐渐壮大。可见曹操的军队并非以汉朝的既成军队作为根基。
此后,曹操增强兵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招募及征发亡户;2、招纳自愿合作或归顺的武装集团;3、投降军队的重新编制。
第一类的招募,也就是曹操委派部下募集士兵。然而对于所募士兵似乎并无重新整编的迹象,而是直接任命募兵者指挥并组建成军。如《乐进传》:“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第三类的投降军团,似乎也并没有先将其解散,然后分别划给麾下各支部队,还有许多例子显示,一般是将投降集团整体保留,直接将其纳为麾下一军。如《臧霸传》:“太祖募索得霸,见而悦之,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皆诣太祖。太祖以霸为琅邪相,敦利城、礼东莞、观北海、康城阳太守,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还有就是《武帝纪》:“受降卒三十馀万,男女百馀万口,收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上一篇:澄清罗贯中笔下之误:三国时的荆州究竟在何方?
下一篇:邓艾偷渡阴平所经之“汉德阳亭”略考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类,这也是本文中需要重点讲的。在曹操军团的形成、壮大过程中,许多兴起与于汉末混乱之际的地方武装集团原封不动地加入进来,并有效地发挥了战斗力。如李典、李通、吕虔、许褚等豪族集团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这些豪族武装集团与东汉帝国的兵制毫无关系,是在应对无序状态中成长起来的纯粹的民间、自发的武装集团。即便是由曹氏、夏侯氏的武装力量所组成的曹操直辖军,仅从其组成的方式看,同样也可以认为是起自民间的豪族武力集团。

     下面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把曹操麾下各类豪族武装集团中,比较典型的人物作如下整理:

     曹仁: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
     曹纯:承父业,富於财,僮仆人客以百数。
     曹洪:将家兵千余人,另加众多募兵。
     李典: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
     李通:与其郡人陈恭共起兵於朗陵,众多归之。
     臧霸:使霸招吴敦、尹礼、孙观、观兄康等,割青、徐二州,委之於霸。
     吕虔:将家兵守湖陆,抚平降众。
     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以众归太祖,皆以为虎士。
     任俊: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原从太祖。
     田畴: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人徐无山中,后归属曹操。

     根据上表可见,东汉的所谓地方性豪族,其实际状况并非只是单纯依靠同族的团结与大土地所有,而是在其家族外沿聚集了众多类似于游侠出身的客,借此来控制乡曲。构成这些集团的成分大致有三种:少年、家兵以及宗族宾客。
     所谓少年,实际上是指无赖轻侠之人。在这个群体中,具有财力家族首先依靠同族结合的方式成为中心,然后依靠任侠的方式,将周边人群结合到一起,对这个群体重新整合,便出现了所谓的少年集团。所谓家兵,是经过武装的私家“贱民”,在身份上、经济上始终隶属于主家,受到强有力的束缚。因此家兵集团之长可以认为就是平时的“豪族”。如果说这些“豪族”是以宗家为中心,加上周边的许多宗族、附庸的宾客以及下等户构成的话,上表中那些以宗族宾客为主构成的武力集团,可以说便是由豪族直接转化过来的武装集团。
     对于具有这种性质的豪族集团,根据其社会功能,不妨称之为“豪侠”。(和“八大豪侠”没有关系……)
     曹氏这一族中,既有曹仁集结了少年千余人,也有曹洪拥家兵千余,还有曹纯率僮仆人客数百,而这些则构成了曹操最初的直辖军队,曹操本人也是一位“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的人物,可以说刚刚起兵的曹操军实际上就是不折不扣的豪侠集团。而后来加入曹操军的各种势力集团,有的具有服从族长支配的豪族集团的性质(如许褚、李典),有的则是纯粹意义上的任侠集团(如臧霸),虽然在体现这些性质时,程度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可以说具备豪侠集团的性质。因此可以说,曹操军团在中前期是有武装化的豪侠集团性质的复合体。

    再说曹操初期幕僚的构成

 楼主| 发表于 2014-4-16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曹操初期的幕僚,主要由颍川一带的士人构成(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程昱),曹操也曾经说过“汝、颍固多奇士”。颍川士人的代表自然是荀彧、荀攸、陈群、钟繇等人。有趣的是,荀、陈、钟这三家的祖上荀淑、陈寔、钟皓在《后汉书》中是合传。他们与东汉的清流势力有这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些甚至是清流势力的核心人物。比如荀彧的祖父荀淑、陈群的祖父陈寔都是李膺的老师;荀彧的六叔荀爽,通《春秋》、《论语》,遭党锢,官至司空;荀彧族叔荀昱,为沛相,“八俊”之一,与窦武谋诛中官,与李膺俱死;荀昱弟荀昙,为广陵太守,遭党锢,荀昙的孙子就是荀攸。再比如钟繇的祖父钟皓的嫂子(钟瑾的母亲)就是李膺的姑姑。</p>     清流势力的结构是在政治上依据共通的儒家国家理念,在个人交际上依靠共通的儒家道德情感形成了广泛的舆论,并以此确定代表者,互相取得联络。是一个有联络有组织的团体。支撑清流势力团结的人际关系,首先,那些被舆论推举为其代表者的名士们,通过建立师友关系,相互联系,而清流势力的领导层也在牢固的人际关系中团结起来。其次,汉末以来十分显著的门生故吏关系也是一种十分广泛的人与人的结合方式。作为清流士大夫集团的核心势力,以荀氏、钟氏、陈氏为核心的颍川清流集团与以郑玄、孔融为核心的北海集团紧密联络,形成了一个以相互联络的豪族为中心,以周围许多非豪族的知识分子合在一起的团结体。
     那么像荀氏、钟氏、陈氏这样的清流势力的核心豪族,不妨称之为“豪绅”。(和土豪劣绅没什么太大的关系……)曹操初期的幕僚就是由这种团结体的核心人物所构成的。(全是抽象理论的东西,我自己读起来都累……没办法,关于清流派与豪绅的问题实在很复杂,对东汉不甚了解的我也说不好,就上面这点内容说不定还漏洞百出,我能说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

     通过上面两段的分析,可以看出,曹操集团初期就主要是由豪侠与豪绅构成的。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同样是豪族,为什么会出现豪绅与豪侠这种文武之分呢?从上面的分析其实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东汉最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就是豪族问题。在王莽的社会政策失败与东汉放任散漫政策之下,豪族依靠自己的社会经济力量与公权力的勾结,从而获得了政治上的某些权利,力量日益增大。一般来说,豪族控制乡曲的手段是经济压迫与豢养游侠刺客实施暴力压迫的双重形式,不过它与公权力的结合方式(某种意义上的社会功能)有两种:
     第一种:对公权的基层部进行收买,或是干脆自身担任属于公权基层部的下级地方官,以此来维持强化自己的地盘;
     第二种:以自己的经济实力为资本,掌握学问与教养,然后进入朝堂成为官吏,在公权之上确保自己的地盘,这种人实际上具有知识分子的性格。
     以上两种方式也就对应出现了两种不同形式的豪族,即前面说的文武之分。第一种对应着豪侠,第二种对应着豪绅。
     那么豪族是根据什么来确定自己与公权力结合的方式呢?豪侠为什么不走豪绅路线?豪绅为什么又不走豪侠路线?答案就是本文最先提到的家族与经学。
     根据前文曹操军团构成的分析以及各人的传记中,可以看出,上述武将中除了曹氏以外的各个将领的祖先既没有出任官吏的迹象,其本人也看不到有什么学问。(李典“少好学,不乐兵事,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但是曹操却“试以治民之政”,而不像其他幕僚那样问大的战略,由此可知其学问程度。而“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也似说明他并非士大夫阶级。况且李家豪族势力应该算是李乾拉扯起来的。)他们朝里没人,也没有资格通过“掌握学问与教养,然后进入朝堂成为官吏”,对他们来说,这条路走不通,但他们有强大的地方实力,所以他们有能力走第一条路,发展硬实力——私人武装,这种群体就逐渐发展成为地方性豪族集团——豪侠。
     那么如荀氏、钟氏、陈氏,乃至于袁氏、杨氏等豪族,他们祖上都有为高官的记录(荀、钟、陈三家前文说过,袁家、杨家更牛,都是四世三公),而且都是治经学的人。(比如袁家习《孟氏易》,杨家习《欧阳尚书》,荀家习《春秋》《论语》……)既是高官、又是经学名师,士人为了做官就投名师访高友学经,政治与学术挂钩了。
     通经学的豪族为了保有这一长处就世代相传,于是形成了经学世族,门生故吏遍天下。这样的豪族子孙在朝廷混个高官做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依附公权力可以获得巨大的利益,又何必去贪图地方基层那些“蝇头小利”呢?于是此类豪族就愈加依附公权力,失去了在地方培养硬实力的机会(收到儒家文化的熏陶的豪绅们,恐怕也不屑去发展地方武装- -)。然而到了乱世,公权力沦丧之时,这些没有硬实力做支撑的豪绅们不可能统帅宗族宾客驰骋与战场,他们或寻找新的依靠对象(如荀家、陈家),或凭借以前的基础,极为艰辛地据守城墙,等待着当地秩序的恢复(如钟家,《水经注 济水》有记载钟繇坞。),或倚仗先前的基础和声望,利用机会完成向军阀的转型(如袁家),如果继续依靠公权力,那只有走向没落(如杨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6 18:46 , Processed in 0.75862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