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658|回复: 0

[转载] 江东都督制度胪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6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目录 
  
  一、前言
  
  二、概说
  
    (一)中央都督
  
    (二)军区都督
  
    1、四大防区
  
    2、任务特色
  
    (三)作战都督
  
  三、江东都督详析
  
    (一)中央都督
  
    (二)军区都督
  
    1.濡须督
  
    2.芜湖督、牛渚督
  
    3.虎林督、扶州督
  
    4.京下督、徐陵督、都下督、吴郡督
  
    5.江陵督
  
    6.西陵督
  
    7.公安督
  
    8.乐乡督、夷道督、信陵督
  
    9.武昌督
  
    10.半州督及柴桑督
  
    11.夏口督
  
    12.沔中督、中夏督、浦圻督
  
    13.巴丘督
  
    (三)作战都督
  
    1.前部督、升城督
  
    2.左部督、右部督、左右督
  
    3.大督、大都督
  
    4.督
  
  四、结论
  
    (一)都督原属低层
  
    (二)分兵驻防任务
  
    (三)设都置督优缺点
  
   
  正文开始
  
  一、前言

  
  江东都督,另有千秋。
  
  都督并非尽为曹魏之跨州连郡,孙吴江东亦有区域性诸督,大国地大物博,故多有州际组织,但小国地狭人稠,亦能因地制宜。夏侯玄之都督雍凉诸军事不能与周泰之濡须督相比,所负任务及扮演角色各不相同。以下针对江东各督鞕僻入里,胪列细节娓娓道来。
  
  孙吴在中央及地方皆施行都督制,常态镇戌各区以悍卫边境:分别为中央兵及军区督,冠以职名或地名称呼。另外临时作战编组,亦设都督掌兵,多以方位命名。
  
  (一)中央都督称谓:「职名+都督」,例如「无难兵」的都督,称之「无难都督」。
  
  (二)军区都督称谓:「地名+都督」,例如「西陵城」的都督,称之「西陵都督」。
  
  (三)作战都督称谓:「方位+都督」,例如「前部督」、「左部督」、「右部督」及「大督」等。
  
  二、概说
  
  (一)中央都督
  
  由中央兵、地方兵、诸将兵、诸王兵及准兵等所组成的江孙吴兵中,现今可考中央兵共计十八种:羽林兵、无难兵、解烦兵、绕帐兵、帐下兵、武卫兵、五校兵、虎骑兵、马闲兵、外部兵、中军兵、营下兵、太子兵、水军、敢死兵、车下虎士、武射吏及子弟兵。
  
  以上中央兵可考设督计十三种,名称分别为「督」、「部督」及「都督」:
  
  1.诸督若以平级观念视之,诸督应各有所置,故知或缺其人。如解烦右部督(可考)上有解烦督(可考),也许帐下右部督(可考)未必不乏帐下督(失考)。
  
  2.再从史书之「左右督」及「左右部督」叙述,还有「左部督」、「右部督」各列,编制上可有左右对称,既设某某左部督,亦可有某某右部督。像既有武昌左部督与武昌右部督、解烦左部督与解烦右部督,其他出现无难「右部督」或羽林「右部督」,不排除可设无难「左部督」或羽林「左部督」。
  
  3.现今留存史料至少十八种中央兵,但是只有十三种中央兵可考,或者其他五种中央兵,史料失迭未记,然亦有可能设督,或者不只十八种中央兵。
  
  (二)军区都督
  
  大多数都督布置在长江两岸,不仅局拘于限江自保,孙吴势力更跨江延伸北向,并非画江而守,因为孙权若以长江天险为凭,出兵于江北则无险可恃。
  
  1、四大防区
  
  为了防蜀,孙吴在长江上游三峡口置督,治兵御魏,孙吴在长江中下游之濡须及武昌两地亦设督,中线武昌与东线濡须,各有群督:
  
  (1)西线:西陵督、乐乡督、信陵督、夷道督及公安督,此五督后线为江陵督,其中江陵、西陵及信陵都在长江以北。江陵为南郡治所,可视为西线重镇,防蜀兼防魏。
  
  (2)中线:除武昌设督外,前线以夏口督为中心,向北有沔中督及中夏督,向南有蒲圻督及巴丘督,武昌东线还有半州督及柴桑督。
  
  (3)东线:若说西线及中线皆以各点拱卫重镇,东线则改重镇屏障各点,最前线为濡须督,往后东南有芜湖督及牛渚督,往后西南有虎林督及扶州督。
  
  (4)首都:建业附近还有京下督、徐陵督、都下督及吴郡督,旨在捍卫首都。
  
  2、任务特色
  
  (1)辖区统御
  
  就区辖领域而言,濡须、中夏皆为水名,牛渚、半州、巴丘及信陵皆为小地名,可见各督并不以州郡或县乡等行政区域画分,而以重点地区的水名或区域为中心。而且多数兼职加官中,各位都督几乎都有带有将军职务,与其说因带督而专权治兵,不如说以将军故兼领统卒。
  
  (2)警戒协防
  
  西线诸督主要防御来自益州的攻击,前期为蜀汉,后期为西晋。
  
  庾阐《扬都赋注》:「烽火以炬置孤山头,皆缘江相望,或百里,或五十、三十里,寇至则举以相告,一夕可行万里。孙权时合暮举火于西陵,鼓三竟,达吴郡南沙。」但是长江毕竟不短,如孙权欲由武昌迁都回建业时,曾经一度顾忌:「虑水道溯流二千里,一旦有警,不相赴及。」
  
  刘备曾率益州兵大举东侵,孙权命陆逊为大都督举国倾巢抵抗,组织各将各军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式作战;后来晋军六路吞吴,益州刺史率楼船从成都航行到孙吴首都建业,沿岸诸督一一被击破。未达鲁肃所规划竟长江之极,虽兼长江中、下游而缺上游,最后仍然造成孙吴亡国。
  
  (3)重点驻兵
  
  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新野,孙权进兵赤壁;建安十八年,曹操出师巢湖,孙权早已驻兵濡须。
  
  防范敌人来袭,临时远征调兵,难免不及反应,若能在当地驻兵,可收机动灵活应变之效。是以曹操四越巢湖不成,皆因孙权在濡须备整重兵俟以待之。另外「使武昌有精兵万人,付智略者任将,常使严整。一旦有警,应声相赴。作甘水城,轻舰数千,诸所宜用,皆使备具。如此开门延敌,敌自不来矣。」
  
  优点是以逸代劳,省却由后方行军;缺点则为兵散各处,不易集中──「无所不备,无所不寡」。
  
  (三)作战都督
  
  因应战事临时设督,战后即罢。
  
  中央都督及军区都督经年常设,战前战后不变;作战都督往往临时便宜径设,往往战前任命、常常战后剥夺。勉强把作战都督算入都督,聊作一格,否则历史上周瑜曾任前部大督、左右部督便难称「都督」之名。
  
  三、江东都督详析
  
  (一)中央都督
  
  1.名称
  
  孙吴十八种中央兵之中,可考(史载人名)都督有以下十三种:
  
  ============================  
  | 项目 | 督  |左右部督       | 都督 |  
  ============================  
  |(1) |羽林督 |   -       |羽林都督|  
  |(2) |无难督 |无难右部督      | -  |  
  |(3) |解烦督 |解烦右部督、解烦右部督| -  |  
  |(4) |绕帐督 |   -       | -  |  
  |(5) | -  |帐下右部督      | -  | 
  |(6) |门下督 |   -       | -  |  
  |(7) |五营督 |   -       | -  |  
  |(8) | -  |马闲右部督      | -  | 
  |(9) |外部督 |   -       | -  |  
  |(10)|中军督 |   -       |中军都督|  
  |(11)|营下督 |   -       | -  |  
  |(12)| -  |太子右部督      | -  |  
  |(13)|水军督 |   -       |水军都督|  
  ============================
  
  2.多重任务
  
  中央兵居无定所,或派地方讨贼,或在中央参与政变,敢死兵及解烦兵可派到丹杨讨贼,无难督也能率领三位将军(施绩、孙壹及全熙)收押奋威将军诸葛融,因此都督远征近讨,两相咸宜,不尽然只能在中央驻守,或在地方留屯。
  
  (二)军区都督
  
  北有长城,南有长江。长城功能不仅只能直接阻敌,亦能以烽燧通信机动兵力;长江功能也一样,除了单纯截江阻渡外,连络通信有如长城。
  
  孙权在关羽于荆州置江边屯候后,也在长江沿岸设置烽火,大约间隔每三十里或五十里,从西陵可以传火至吴郡;这与汉文帝得闻警报事相同,匈奴虽远袭边境萧关,但烽火已能传至长安,故汉军能动员十万骑兵驻防。
  
  1.濡须督
  
  人数:可考计八督。
  
  描述:控制江淮重点要地为合肥濡须,也是南出巢湖的要点,孙权在赤壁战后,接受吕蒙的建议,筑坞设镇。赤壁战后,曹操及曹丕动兵数以十万计,屡次皆受阻于此。
  
  第一位在濡须牺牲的江东都督为公孙阳,因在濡须口江西营被攻破而受掳。其后各督如下:
  
  (1)督濡须:周泰。
  
  (2)濡须督:蒋钦、朱桓、张承、骆统及钟离牧。
  
  (3)濡须都督:张承。
  
  其他比较事项:
  
  (1)区辖领域:濡须既不为州、亦不为郡、而是水名,濡须水入江处为濡须口,孙权于当地设坞驻兵,因此濡须督与其视为行政区域之长官,不如看作军事要点之指挥。
  
  (2)兼职加官:周泰为平虏将军、蒋钦为荡寇将军、朱桓为裨将军、骆统为偏将军、张承为奋威将军、钟离牧为扬武将军。
  
  (3)应战责任:曹操至少二次进攻濡须,均由孙权亲征应战,最高指挥权并不落在濡须督身上;反过来说,濡须督不单只守濡须,有时侯还要支持其他邻近地区如羡溪等。
  
  (4)统御关系:出现督濡须、濡须督及濡须都督等不同名称,时间不同而有不同职称。
  
  2.芜湖督、牛渚督
  
  人数:可考计四督。
  
  描述:相对于濡须在长江以北,渡过长江南岸之要地为芜湖,牛渚则介于建邺与芜湖之间,牛渚与芜湖成犄角之势。可考之督如下:
  
  (1)芜湖督:徐祚。
  
  (2)督牛渚:孙桓。
  
  (3)牛渚督:全绪。
  
  (4)牛渚都督:何植。
  
  其他比较事项:
  
  (1)兼职加官:徐祚以平魏将军兼芜湖督,全绪以扬武将军兼牛渚督,孙桓以建武将军督牛渚。
  
  (2)镇将屯守:实际上牛渚不只都督驻兵,还有奋威将军孙瑜屯兵牛渚,偏将军全琮出屯牛渚,两位将军虽不带督名,却如都督镇戌牛渚。
  
  3.虎林督、扶州督
  
  人数:可考计四督。
  
  描述:虎林位于芜湖上游,扶州则皖口则在皖水入江处,虎林与皖口成犄角之势。可考之督如下:
  
  (1)虎林督:朱熊。
  
  (2)左虎林督:陆胤。
  
  (3)督扶州:贺齐、吕范。
  
  其他比较事项:
  
  .兼职加官:陆胤为安南将军、贺齐为安东将军、吕范为建威将军。
  
  4.京下督、徐陵督、都下督、吴郡督
  
  人数:可考计六督。
  
  描述:孙权自吴迁都丹徒,易名京城,后再西迁秣陵,京城改称京口,秣陵改称建业。京口既是先前旧都,也是建业陪都,可视为军事要地,更早之吴郡,亦为孙氏发源地,先后三都(吴>京口>建业)留有未及迁徒之故旧、亲属、左闾及部曲等。都城驻军不待多言,汉朝以南北军守护京城,各州郡亦拥军驻治所,即使军阀势族亦应以重兵镇置核心。另徐陵亭位于京口里,亦在京口附近,都下同京城之意。可考之督如下:
  
  (1)京下督:顾承、孙越、孙楷。
  
  (2)徐陵督:陶浚。
  
  (3)都下督:滕胤。
  
  (4)吴郡都督:吴奋。
  
  其他比较事项:
  
  (1)兼职加官:顾承为奋威将军、孙越为右将军、孙楷为武卫大将军、滕胤为卫将军。
  
  (2)镇将屯守:京口设督之前,孙河以将军屯京城,被杀后其从子孙韶代领兵,亦屯京下。
  
  5.江陵督
  
  人数:可考计二督。
  
  描述:江陵为南郡郡治所在,荆州中部极重要之处。可考之督如下:
  
  (1)江陵督:张咸、伍延。
  
  其他比较事项:
  
  (1)镇将屯守:赤壁战后,周瑜围江陵走曹仁后,以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屯江陵,后由裨将军程普代领南郡。中间有一段期间不属江东,除湘水议和后割南郡给刘备,后又袭杀关羽夺回荆州。吕蒙以南郡太守再度镇守江陵,后任由朱然接替:吕蒙本为左护军、虎威将军、拜汉昌太守,屯陆口,西进江陵后改领南郡太守;朱然则以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假节,镇江陵,诸葛瑾再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改屯公安。
  
  (2)应战责任:置督江陵同时,当地仍有南郡太守(如张玄)治民政事,先前均为武装将领兼领南郡太守(周瑜、吕蒙、朱然及诸葛瑾),也就是江陵先以南郡太守防卫,后改由江陵督防卫。
  
  6.西陵督
  
  人数:可考计七督。
  
  描述:自陆逊抵抗刘备东征荆州后,改夷陵为西陵,此地曾因坚守而使刘备复仇铩羽而归,陆抗上疏建言此地一但失去,不仅南郡恐失,连荆州亦可能因而失去,要求以八万兵力防卫驻守西陵。可考之督如下:
  
  (1)西陵督:步协、陆胤、步阐、张政。
  
  (2)都督西陵:步骘、陆抗。
  
  (3)西陵都督:留宪。
  
  其他比较事项:
  
  (1)兼职加官:步骘为骠骑将军,步协为抚军将军,陆抗为镇军将军,步阐为安南将军,留宪为镇军将军。
  
  (2)镇将屯守:陆逊以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江陵侯的身分镇守夷陵,此时孙权定都武昌,后因孙权迁都建业,留太子孙登镇守武昌,故陆逊回防武昌,陆逊空位改由步骘接替,长达二十年的期间镇守荆西门户。
  
  7.公安督
  
  人数:可考计五督。
  
  描述:刘备收降荆州南部长沙郡、武陵郡、零陵郡及桂阳郡后,以公安为荆州治所,入川后则由将军士兵驻兵,作为江陵屏障,吕蒙欲袭荆州时,亦由公安此地先下手。可考之督如下:
  
  (1)督公安:诸葛瑾。
  
  (2)公安督:诸葛融、钟离牧、孙遵。
  
  (3)都督公安:陆抗。
  
  其他比较事项:
  
  .兼职加官:诸葛瑾为左将军,诸葛融为奋威将军、钟离牧为扬武将军、陆抗为镇军大将军。
  
  8.乐乡督、夷道督、信陵督
  
  人数:可考之计五督。
  
  描述:乐乡位于公安与夷道之间,可考之督如下:
  
  (1)乐乡督:朱绩、孙歆。
  
  (2)都督乐乡:陆抗。
  
  (3)都督夷道:陆抗。
  
  (4)都督信陵:陆抗。
  
  其他比较事项:
  
  (1)兼职加官:朱绩为平魏将军,陆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及公安诸军事。
  
  (2)统御关系:陆抗治乐乡而都督五地,已有留屯督导之势。
  
  9.武昌督
  
  人数:可考计九督。
  
  描述:孙权在夺荆后曾定都武昌,不久又迁都回建业,留太子孙和及辅国将军陆逊驻防,孙权甚至同意陆逊刻印便宜行事,往后与刘禅孔明等人外交行书时,授权陆逊代表孙权用印修改。可考之督如下:
  
  (1)武昌督:孙述、鲁淑、范慎。
  
  (2)都督武昌:虞昺。
  
  (3)武昌都督:陶璜。
  
  (4)武昌右部督:吕岱、陆凯。
  
  (5)武昌左部督:薛莹、徐平。
  
  其他比较事项:
  
  (1)兼职加官:鲁淑为昭武将军,虞昺为尚书侍中,陆凯为偏将军,吕岱为镇南将军,陶璜为前将军。
  
  (2)镇将屯守:辅国将军陆逊伴太子孙登驻武昌,后来孙登返回建业,陆逊独领武昌,陆逊卒后则由大将军诸葛恪代陆逊驻武昌,后始设督。孙皓曾一度迁都武昌,旋再迁回建业,留卫将军滕牧驻兵武昌。但直至晋军吞吴,武昌仍有设督。
  
  10.半州督及柴桑督
  
  人数:可考计三督。
  
  描述:武昌以东至鄱阳湖,依序为半州及柴桑,长江南岸的军事要点。可考之督如下:
  
  (1)半州都督:张奋。
  
  (2)柴桑督:陆抗、陆式。
  
  其他比较事项:
  
  (1)兼职加官:张奋领兵为将军,陆抗为征北将军,陆式为扬武将军。
  
  (2)镇将屯守:甘宁以折冲将军屯半州,潘璋以偏将军屯半州,孙虑以镇军大将军假节开府屯半州;吕范以平南将军屯柴桑,诸葛恪以威北将军屯柴桑。
  
  (3)统御关系:多次作战的甘宁、潘璋、吕范及诸葛恪等人虽有屯守之实,却无督名,半州及柴桑皆于之后设督。
  
  11.夏口督
  
  人数:可考计五督。
  
  描述:武昌以西有夏口,为孙吴江夏郡治所,江北则属曹魏江夏郡,由讨逆将军江夏太守文聘镇守,力挡江东兵卒数十年不得北上。可考之督如下:
  
  (1)督夏口:孙皎、孙壹。
  
  (2)夏口督:孙壹、孙秀、鲁淑、孙慎。
  
  其他比较事项:
  
  (1)兼职加官:孙皎为征虏将军、孙壹为镇军将军、孙秀为前将军、鲁淑为昭武将军、孙慎为镇南将军。
  
  (2)镇将屯守:赤壁战后程普以偏将军领江夏太守,后始由孙皎接替程普,再由孙贲以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
  
  12.沔中督、中夏督、浦圻督
  
  人数:可考计四督。
  
  描述:夏口为沔水及中夏水入江处,此二河川自然设督镇守,浦圻在陆口附近,可控制赤壁及乌林。可考之督如下:
  
  (1)中夏督:陆景。
  
  (2)沔中督:孙邻、张梁。
  
  (3)督浦圻:吕岱。
  
  其他比较事项:
  
  (1)兼职加官:陆景为偏将军、孙邻为威远将军,张梁皆裨将军,吕岱为镇南将军。
  
  (2)镇将屯守:赤壁战后程普以偏将军领江夏太守,后始由孙皎接替程普。浦圻附近有一个重镇陆口,虽不设督,但驻守将兵,鲁肃及吕蒙皆以汉昌太守驻守陆口,孙权也一度住陆口,陆逊以偏将军右部督屯陆口,潘璋亦以平北将军屯备陆口。
  
  13.巴丘督
  
  人数:可考计二督。
  
  描述:巴丘在洞庭湖畔,与鄱阳湖并为长江二个大型湖泊,位置偏南,湖面宽广,可供安全训练水军,及时支持入江。可考之督如下:
  
  (1)巴丘督:陆凯。
  
  (2)都督巴丘:陆凯。
  
  其他比较事项:
  
  (1)兼职加官:陆抗以建武校尉拜巴丘督,后以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
  
  (2)镇将屯守:最早为周瑜还镇巴丘,后有鲁肃以万人屯巴丘以争三郡,孙松亦镇巴丘,与陆逊互责数过,陆绩则是以上大将军都护督,范围自巴丘上迄西陵,最后为右丞相万彧镇守巴丘。
  
  (3)统御关系:从陆抗先为巴丘督(偏将军),再为都督巴丘(镇西大将军),之将军职晋升可知,「都督」者应较「督」者权重。又陆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及公安诸军事,应较单纯的乐乡督(朱绩、孙歆)或者西陵督(步协、陆胤、步阐、张政),位尊权更重。
  
  (三)作战都督
  
  因应战事临时设督,战后即罢。
  
  1.前部督、升城督
  
  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入侵江夏,以周瑜为前部大督,董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率敢死队百人。
  
  建安十九年五月,孙权入侵皖城,以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前部,持练缘城,俘掳庐江太守朱光。
  
  建安十八年,曹操号步骑四十万将攻濡须,孙权率兵七万应之,以甘宁率领三千人为前部督,甘宁率健儿百余人突袭曹营,斩首数十级而还,曹军吓得鼓噪举火。
  
  太平二年秋七月,曹魏发生淮南三叛,诸葛诞向孙吴称臣,以朱异为前部督,与丁奉率领士卒五万接应,但朱异因缺粮而退兵,孙綝在盛怒下诛杀朱异。
  
  2.左部督、右部督、左右督
  
  建安十三年冬,赤壁之战,周瑜与程普为左右部督,或左右督(未详孰左孰右)。
  
  建安十九年五月,孙权入侵皖城,以凌统为右部督,当孙权前部撤军,造成一时空虚,被魏将张辽突袭逍遥津,凌统率领亲近率三百人解围拯救孙权,虽完成任务救出孙权,但凌统亲近没人回来,全军覆没。
  
  建安二十四年,吕蒙佯病撤兵,以偏将军陆逊暂代职位,时为右部督。
  
  嘉禾三年,孙权准备攻击合肥新城,以朱然与全琮为左右督。
  
  黄武七年,孙吴诱曹休,全琮与朱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
  
  3.大督、大都督
  
  建安二十四年,袭杀关羽入侵荆州时,以吕蒙为大督。
  
  黄武七年,孙吴诱曹休,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
  
  赤乌四年,全琮为大都督,王凌于芍陂攻击魏将王凌。
  
  太平二年,朱异为大都督,援救寿春之围。
  
  吴郡太守盛宪死时,其故孝廉妫览及戴员逃匿山中,孙翊为丹扬太守时,使妫览为大都督督兵。
  
  二宫之争时,江东有二派,分太子派及鲁王派,其中太子派施绩为大都督。
  
  4.督
  
  建安四年,孙策破庐江刘勋,以陈武为「督」,治理庐江俘虏。
  
  建安五年以前,孙策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昏,「督」诸将以拒防刘盘。
  
  建安十一年,周瑜「督」孙瑜讨麻屯及保屯二屯,大获全胜,枭首渠帅,俘获万口。
  
  建安十三年,孙权攻黄祖,以董袭「督」五艘楼船前往濡须口。
  
  建安十三年,贺齐征讨黟、歙等六县,蒋钦「督」万兵协力参战。
  
  建安十六年,吕岱「督」郎将尹异等,率兵二千人接应,准备西引诱汉中张鲁。
  
  建安十九年,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兵二万,向刘备争荆州三郡(长沙、零陵、桂阳)。
  
  建安十九年,孙权命张昭征讨匡琦,「督」领诸将,在南城攻破豫章贼等。
  
  建安二十年,吕岱「督」孙茂等征取长沙三郡。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攻击濡须,孙权以吕蒙为「督」,备妥万张强弩迎战来袭。
  
  建安二十二年,严畯代鲁肃「督」兵万人,镇守陆口。
  
  建安二十四年,吕蒙袭荆州,以蒋钦「督」水军入沔水。
  
  建安二十四年,潘浚曾将五千兵征伐武陵樊伷,后以太常「督」五万讨武陵五溪蛮夷。
  
  黄初二年,刘备东征荆州,陆逊「督」朱然及潘璋抵抗。
  
  黄武元年,刘备攻击宜都,朱然「督」五千兵抵抗刘备。
  
  黄武元年,曹丕三路大军首伐,孙权使吕范「督」五军以抗曹休,令孙盛「督」万人守备州上。
  
  黄武二年,孙权使贺齐「督」糜芳、刘邵等袭蕲春。
  
  黄武四年,曹丕三路大军二伐,吕范「督」徐盛、全琮及孙韶等,以舟师迎战曹休于洞口。
  
  黄武五年,吕岱「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袭斩士徽兄弟六人。
  
  黄武七年,孙吴诱曹休,陆逊「督」诸将破曹休。
  
  嘉禾二年,全综「督」步骑五万征伐六安。
  
  嘉禾四年,吕岱「督」刘纂、唐咨等讨伐会稽东冶贼随春等。
  
  嘉禾五年,孙权北伐荆州,使诸葛瑾「督」舟船以向襄阳。
  
  赤乌十三年,文钦诈降,吕「督」二万人,准备接应文钦。
  
  建兴元年,东兴之战,魏将胡遵及诸葛诞来袭,朱异「督」水军攻击浮梁。
  
  太平元年,孙綝使刘丞「督」步骑攻攻滕胤,胤兵败夷灭。
  
  建衡三年,孙皓令吕莹「督」万人凿圣溪以通江淮。
  
  四、结论
  
  (一)都督原属低层
  
  都督在汉制原为将军以下的中级属官,孙坚曾被董卓击溃而败逃,后来收拾残兵,在阳人转败为胜,所枭首华雄即为「都督」。吕布遇袭时,亦转投麾下陷阵营「都督」高顺,按吕布的职称为骑督。吕范自愿献身于孙策手下,自称「蹔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但孙策一度拒绝:「卿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众,立功于外,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碎事乎!」亦可悉汉献帝初期,当时都督的地位不高。后来建安结束,刘备汉中称王及益州称帝,张飞被部将张达及范强暗杀,这个消息透过张飞军营都督回报,刘备接到陈表时,还没看内容就知道张飞已死,注文提到:「表当自飞上,而都督越次上之,故知其必死也。」应该由将军汇报,却由都督呈报,可想将军必然出事,这位都督甚至姓名无考,都督之职称,位鄙而低微。
  
  后来发展不同凡响,或为持节都督、或为使持节都督、或为都督各州诸军事、或为都督中外诸军事。
  
  (二)分兵驻防任务
  
  江东扣除常驻首都的中央兵以及北屏东线,荆州分别以武昌及江陵以两大军团驻兵。
  
  荆州诸将不乏由菁英文武出任,从早期的周瑜、鲁肃、吕蒙及陆逊,到后期步阐、陆抗、朱绩及滕牧,拥兵驻扎。目标本订在「限江自保」,似乎以长江作为天险,先后抵抗曹操、刘备及曹丕等大规模来袭。不过分兵于荆州的同时,也削弱孙权集中兵力的可用兵力。按吴亡尚有兵二十三万,但是孙权北伐、诸葛恪北攻,却常拘束于十万,可见至少有半数被留置,最合理的解释即为分兵驻荆。相较于蜀汉北伐,孔明首伐即挥师十万以上(按斩马谡时十万之众为之流涕,此为战后死剩,战前应该更多。)或者刘备东征丧师八万余等,按出兵至少会大于牺牲数,起码刘备出兵八万以上,若以蜀亡时有兵十万二千,观之刘备及孔明的用兵,几以倾巢而出。
  
  但是江东却因故不能伸展手脚,此乃受分兵驻守荆州之影响所限制。
  
  (三)设都置督优缺点
  
  设立专门委员特别处理固然有组织扁平化、行事极富效率、可实时反应迅速等。
  
  长江沿岸诸督的设置,也许出发点即在以中央直辖,以专人负责。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失去管理及毫无监督,每个专委都是特殊人物,都具有体制外的特权,原有一般性制度也就瓦解,一但临阵变节或消极怠工,为害甚至大于原来的层层节制。比方西陵督步阐的叛逃,起因虽是调动职务,但若中央连这种人事任命都无法行使,可见之前西陵不受中央节制久矣;或者晋军吞吴时,孙吴丞相仅以三万迎战,其他各督各军本来应该要参战、抗战到底,但却因故而未战,各督不擅妄动,讲得好听是坚守岗位。太多空降诸督各带兵赴任,原有的太守校尉荡然无存,难以正常执行公务。原本常规郡管县,还要考虑驻军都督,迭床架屋失去原有效用。杜预一举擒斩江陵督伍延、王浚捕得荆州都督孙歆,当地本来还应有南郡太守,最初,赤壁战后孙权以周瑜为南郡太守,驻守江陵,原本在郡治江陵镇守南郡的设计很好,结果出现江陵督及临危授命的都督,理论编制上应该出现的南郡太守反而不见了。本来应该出现一个周瑜独大一方,结果演变成江陵督、荆州都督及南郡太守三将共赴国难。
  
  孙吴都督普遍比曹魏都督来得小,观其名称为西陵督、公安督、巴丘督、信陵督、夏口督、江陵督、都下督及京下督等,相当于各要点驻兵,尤其是重要的地方如南郡及西陵,就设有西陵督及江陵督,京城附近也有都下督及京下督,不比都督荆州、都督青徐或都督淮北等。但是都督之下,郡县难行,非受管辖的驻兵愈多,地方自治更难伸手脚,昔日长沙太守孙坚挥兵平定乱事,甚至越境到邻近二郡镇压叛乱,在都督制之下已不复见,如果长沙郡境内还有其他中央军队的话。因此各督愈来愈多的同时,同时彰显原有编制逐渐被削弱。
  
  洋洋洒洒的各都各督,实际上宛如军阀林立。




上一篇:诸葛亮历史文化
下一篇:天水历代战事记:蜀汉与曹魏争夺战(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4-12-26 08:58 , Processed in 0.49238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