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278|回复: 3

以身殉职的禁卫队长——典韦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典韦,姓典名韦字——,很遗憾典韦没有字。在三国那个战乱频仍的岁月里,对战交锋的武将没有字,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请看下面这段情景对话。
  叫阵的先说:“来将通名,本将*(星号表示各类武器)下不*(星号表示各类武器取人性命时的动作)无名之辈!”
  很奇怪被叫的人一般都会乖乖的道上名来。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吾乃张飞张翼德”,有时时间允许还要加上自己的籍贯,说全了就是“吾乃燕人张飞张翼德”。
  可是典韦说到吾乃典韦时,就像吃了个大馒头给噎住了一样,对方的将士们都会在内心深处千万次的问:“下面呢?下面的字呢?”
  可是典韦知道,这下面是没了。不管什么事,只要是下面没了,对一个男人来说都是很灰头土脸的事情。
  传说中典韦的黄脸或许就是这样来的。
  而且从礼仪上来说,从西周开始,中国男人的成人标志除了冠礼以外,还要根据其本名的含义,取一个表字,让人称呼,以示尊重。
  冠和字像一个契约一样,要求男人必须要实施孝悌忠顺的道德规范,承担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
  可是这么重要的“字”,典韦却没有。同学们,在这里只要你稍微发挥一下联想的本领,你就会发现典韦的名字很有可能来源于一个最最普通的称呼。
  “喂!”
  自古以来穷人家都信奉赖名好养活,所以总给孩子起些不登大雅之堂的名字。也许典韦就有一个这样的赖名。
  而且不是一般的赖,赖得没办法叫,所以想要呼唤他时,就只能用这个“喂”字来替代。
  时间长了,大家都以为老典家的小子原本名字就叫“典韦(喂)”。
  因为种种原因,典韦没有用来让人表达对自己尊重的表字,也许当时人们觉得“尊重”和“典韦”这两个词如果同时出现的话,分明就是个病句。
  所以典韦只能姓典名韦了,至于字……。
  下面没了,就没了吧。人生不能因为没了字,就不完整吧。
  可能有同学又要说:老迁,你TMD又胡编!
  没错,关于典韦名字的来历史书上没有记载,这都是我编的。
  可是我没有胡编,我编的很有逻辑,编得很符合情理。我之这样编得出了一个结论,就是典韦同学家里一定很苦,他的成长环境和优越无关。
  如果不苦,他爹娘就不可能让他年轻轻的去当杀手,如果不苦他爹娘也舍不得让他给人去做保镖。如果不苦,他也不会因为能吃饱饭就觉得受了特殊的待遇。
  从现在开始我不编了。我要和大家一起重温历史上的典韦。
  典韦,陈留己吾人也。
  陈留也算是历史名城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一统中国后,设置的第一批郡县里就有陈留县,县城关镇所在地在今天河南省开封市的陈留镇。
  以后历朝历代虽有变化,但总体说来陈留县全境相当于今天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县、尉氏,北至延津、长垣,南至杞县、睢县之间的地区。
  这个区域分属于今天河南省的开封市和商丘市,所以对于典韦的籍贯,有人说是开封还有人说是商丘,有了名人总会有地方去争。
  其实没什么可争的,因为商丘市宁陵县还有己吾城村。一个将近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能够被人精准地定位在一个村子里,我们要是还不相信这样的说法,还真有点不好意思。
  成年后的典韦,根据史书记载是,身材魁梧,膂力过人,志向远大,喜欢打抱不平。但是不平在任何时候都是相对的,你觉得村长是干部忿忿不平,可对我来说总觉村长夫人怎恁漂亮才忿忿不平呢。
  让你平就得打抱村长,让我平就得打抱村长老婆,大家说什么是平?所以喜欢打抱不平不见得就是好事,搞不好越打越不平。
  典韦既然喜欢打抱不平,不知道他怎么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根据史书上记载他的成名之作,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不容易分辨出是非对错的“不平”。
  具体说来,是这样的。
  当时的襄邑人刘先生和睢阳人李永结了仇。其实襄邑在今天河南省商丘的睢县境内,而睢阳已经成为今天商丘市的一个区。照理说两人也是挺近的老乡,可是不知道怎么就结了仇,至于什么仇史书上没说。
  然后又不知道为什么刘先生找到了典韦,想让典韦帮助自己报仇。
  不知道为什么典韦就答应了。
  在这里我一连用了三个不知道,没有按照以往的惯例进行逻辑推理。主要有两个原因:
  1、毕竟我写的也是正史,史书上没记载的不能乱写;




上一篇:西疆战神——锦马超
下一篇:三国时期的淮南战役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2、我害怕有些同学又在下面低估:“老迁,你TMD又乱编!”
  所以,我就实话实说。
  杀人自古以来就是很难办的差事,典韦这次也不例外,他刺杀的对象李永(汗,和我一个同学同名,前几天刚当爸爸)以前曾官拜富春长,虽然现在不当了但谱摆得还挺大。
  家里戒备森严,防范十分严密。
  典韦推了一车鸡和酒,装扮成上门送礼的人。等在门口。
  等人家开门以后,直接进去,用怀里藏着的匕首杀了李永,接着又杀了李永的妻子。
  这种行进方式一个人是表演不了的,必须得有足够多的观众,而且这些观众还不能太友好,要众目睽睽虎视眈眈还得杀气腾腾。
  在这样的围观下,准备跑路的人必须表现得非常淡定,非常从容,让人感觉要逃跑的不是他而是围观的人。
  “徐出”展示的是一个武将超乎寻常的自信心,彰显的是一个武将震敌绥远的威慑力。
  只要各位同学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人“徐出”过,大家就知道典韦同学有多弓虽了!
  (秃笔,慷挺牛的!)
  草草翻过《二十五史》,除了典韦还有其他两名同学表演过徐出,檀道济在魏军的面前大摇大摆地撤军时曾经徐出,郭子仪率数十骑劝降二十万回纥(音合)大军时曾经徐出。(课后作业:①檀道济临死前说过什么话?②女同学选做男同学必做:如果你娶了郭子仪的女儿该怎么办?)
  典韦虽然徐出的场面比他上面俩人小,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个处女秀吧。对新生事物,同学们要宽容。
  徐出后的典韦仍然不着急,他从容地取出推车上藏在鸡酒里的刀戟(匕首、刀、戟,为杀人典同学真还准备了不少兵器),然后“步去”。
  刚才的徐出已经很牛了,现在这个“步去”就更牛了。因为李永家住在闹市,那时候的市民们见义勇为的热情一点也不比今天低,虽然整个集市的人都被典韦的举动吓住了,但是追上来的仍然还有几百人。换做兄弟我,得用“颠去”(跑得屁颠屁颠地)。
  这几百人不敢接近,只是跟着,不离不弃,摆明了就是一心要看典韦往哪里跑,结果跑了四五里路他们明白了,因为那里有接应典韦的同伙。
  有了同伙的帮助,典韦返身就打,摆脱了追逐。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李永同学,似乎并不坏,否则怎么能有几百人跑四五里地执着地想抓到凶手泥?
  没准典韦同学打抱的有点问题哦。
  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因为秉承邪不胜正的定律,到最后死掉的都是坏人,以此推理,李永应该是个坏人,刘先生应该是个好人。
  可是很奇怪好人刘先生没留下名字,而坏人李永却名垂青史。这其中莫非大有蹊跷?(课后作业:①试论刘李矛盾中谁最有可能持有法理和感情上的正义?②以典韦第一人称的方式写一篇记叙文,填补从典刘接触到刺李脱身的整个过程,字数不少于三千)
  从此以后,当时的很多豪杰都知道了在这个世界上有个人叫典韦。
  初平年间(公元190-193年)张邈举义兵讨伐董卓,典韦被征召到队伍中,成为司马赵宠的部下。
  古代军队出征,在大帐前都会树立起一杆用来作为标识和仪仗的大旗。这个旗杆的高度一般要让全军营的将士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赵宠的部下,没有人能够举起这个大旗,可是典韦一个手就搞定了。
  典韦的举动让我想起了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中幡。
  同学们,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能玩中幡的哪个不是个顶个的壮汉?
  有这么大的力气,赵宠自然是感到十分的惊异。
  典韦的名头在军中自然也就亮了起来。
  很快组织上把他划归了夏侯惇。在夏侯惇麾下,典韦多次杀敌立功,官拜司马,和赵宠平级了,进步挺快。
  兴平元年,也就是194年,已经是司马的典韦跟随曹操大军一起在濮阳讨伐吕布。
  当时吕布在濮阳以西四五十里的地方,派驻军队扎营据守。曹操趁着夜晚攻占了营垒。吕布救援的挺快,曹操来不及撤退,被堵营里了,一瞬间两军实施了攻防角色的转换。
  情况非常紧急,吕布亲自上阵,带着人马从三个方向进攻曹操。从凌晨一直打到太阳偏西,双方交战了数十次,不分上下。
  战斗进入了相当关键的相持阶段,需要有人打破僵局了。于是“曹操募陷阵”,在应征的数十人中典韦第一个报了名。
  其实吕布的军队中就有一支名为“陷阵营”特种部队,根据《英雄记》记载,吕布部将高顺“所将七百馀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陈营”。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次战斗的结局来看,吕布似乎没有带上以陷阵著称的陷阵营。反倒是曹操临时安装了测试版的陷阵。
  虽然没有调试,但是曹版的陷阵仍然很猛,原因很简单,队员中有典韦。
  典韦和他的陷阵同伴们,都舍盾牌而身穿两层衣服和两层铠甲,腾出手来端起长毛和“撩戟”。
  可是在战场上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西面的情况太危急了,本来用做进攻的典陷阵不得不以援兵的方式投入到防守。
  吕布军弓弩齐发,箭如雨下,吕布军开始冲锋,可典韦看都不看。
  典韦对同伴说“虏来十步,乃白之。”吕布军在逼近。
  同伴:“十步矣!”继续逼近。
  典韦:“五步乃白!”吕布军仍然在逼近。
  这情势,就是敢死队心里也得犯嘀咕,典韦的同伴都感到了恐惧。
  急忙喊道:“虏至矣!”
  典韦大喊着,手拿十多根戟冲入对方军中,所向披靡应者皆倒,其余的纷纷后退。
  看着敌人步步逼近,而典韦却不着急,每次读到这里都让我想起打鬼子阻击的八路军。
  当时正好日暮,吕布军的这次冲击失利后不得不退后做短暂休整,曹操抓紧时机才得以返回自己的大本营。
  这一仗,典韦充分表现了自己的沉着冷静勇敢威猛,这样的人才自然逃脱不了曹操的法眼。
  回去后曹操“拜韦都尉,引置左右,将亲兵数百人,常绕大帐”。
  典韦自己身体强壮,勇武善战,所统率的部下也多是精选的士卒。每逢战斗,典韦都身先士卒,带着众兄弟率先冲锋陷阵。功劳是大大的。
  很快就升官做了校尉。
  当了校尉的典韦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优良传统。对曹操非常忠诚,对待保卫工作更是谨慎稳重。白天亲自站一天岗,夜晚睡在大帐旁,经常。回家探亲休假,尽享家庭温暖,罕有。
  典韦没有什么爱好,如果在赵宠手下还喜欢玩中幡的话,那当了校尉的典韦生活真的是很枯燥,在枯燥单调的军营生活中典韦有了自己独特的爱好。
  史载典韦:“好酒食,饮啖兼人”。真是能吃能喝还能打,吃饭一个顶俩,打仗万夫不当。这个账曹操算得还是很清楚地。
  所以曹操每次请典韦吃饭都要派几个人给他添酒加菜,因为典韦吃得实在太快,没五六个人就供应不上,曹操很欣赏他的饭量,典韦也很欣赏曹操的宴请,估计换成别人很难让典韦吃得这么爽。
  典韦吃得多,力量又大,身材还很魁梧,所以在兵器的选用上也喜欢又大又长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大双戟和大家不熟知的大长刀。
  大双戟为什么有名,因为当时有一首朗朗上口的歌谣,最然过了快两千年,放到今天大家读起来还是没有一点障碍,放在当时肯定是白得不能再白的大白话,油得不能再油的打油诗,姑且把这称作东汉时期的“狸花体”吧。军营里没多少文化人,就两句:“帐下壮士有典君,提一双戟八十斤”。
  其实典韦的兵器还不止这些,他还用过大斧,这就更没人知道了。这不怪大家,是因为典韦没把它用在战场上,用在了饭局上。
  说来话长,这个饭局发生在公元197年,曹操发兵攻打荆州的路途上。
  打到宛城,张绣出城归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曹操自然非常高兴。为了联络感情就邀请张绣和张绣的部将们吃饭,人很多饭局场面很大,做安保工作的干部一见到大场面很少有兴奋的,因为他们总能从繁华的表象下估计出可能存在的杀机。
  典韦更是这样一样,所以寸步不离领导。曹操吃饭他陪着,曹操敬酒他也陪着,不过他不替领导挡饭,也不替领导挡酒,而是手持一柄大斧,曹操敬到谁跟前,他就拿着大斧看着谁。这斧头有多大,史载“刃径尺”。
  虽然兄弟我酒量颇浅二两就翻,但也见识过许多让人触目惊心的场面,比如青海一带小盘里端上要求人空腹饮尽的六小杯开胃;蒙古包里歌声不断酒水不停的大银碗;山东好汉主陪副陪三陪四陪的轮番轰炸;河南人民先人后己的端酒。
  可是每每看到此处,想起典韦手中寒光闪闪的大斧,心中还是有些不寒而栗。是否可以建议各位,下次如有应酬,叫一个壮汉手持利斧监酒,这样对方来多少人都不用担心放不翻。
  这顿饭直到吃完,张绣和他的部下诸将都“莫敢仰视”。一晚上一群大老爷们头都没抬,这饭吃得,后人有诗为证:
  宛城张绣有神枪,
  不战就降曹丞相;
  丞相做饭就是香,
  埋头吃了一晚上。
  这饭吃得太伤自尊了!这事传出去真是丢人啊!
  十几天后,张绣反了,因为曹操似乎觉得和张绣只有同事关系还不够,就睡了张绣的婶婶,用事实把张绣整成了自己的贤侄。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谋反,总得得到部下的支持吧,照后面的战斗惨烈程度看,部下特支持有献计献策的还有献出生命的。
  十几天前那一顿埋头饭上受得窝囊气我估计肯定还没消化,所以上下齐心反得相当地彻底。
  知耻后勇,哀兵必胜,带着饭局上所受的羞惭和婶婶被睡的耻辱,张绣反了,趁着浓浓的夜色,他带军偷袭了曹操的营地。
  曹操从温暖的被窝出来后直接坐在冰凉的马鞍上明显不在状态,甫一交战就败了,曹操是军事家,自然知道三十六计走为上,带着轻骑兵撤了。
  曹操走了,断后这样艰巨的任务自然就留给了典韦。而且典韦手下也没多少人。
  但是典韦没有走,他绝定打完这场没有集结号的战斗。他守在营门口,张绣兵无法进入,冲在前面想进的死了,跟在后面想进的怕了。他们就分散开从其他营门冲了进来,打不过典韦还打不过别人吗?
  很快典韦的身边就只剩下十几个人了,这几个人殊死拼杀,无不以一当十。实际敌众我寡也没办法不以一当十。
  敌人越打越多,自己人越打越少,最后就剩下典韦一个。
  典韦手持长戟是左冲右杀,“一叉入,辄十余矛摧”。他的部下们这时几乎已经伤亡殆尽了,典韦自己身上也数十处受伤,受了伤长戟舞得自然慢了。战斗从长兵器相加格杀进入到短兵器白刃格杀的阶段。
  很快连短兵器也没有了,就开始肉搏。典韦不但用自己的血肉相搏,还要用敌人的肉,他挥舞着对方两个士兵的尸体继续战斗,这是相当恐怖的一幕,一时间对张绣军形成了震慑,很少人有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不会胆寒,于是没有人再敢上来了,他们开始围观。
  典韦的伤已经很重了,事实上因为根本无法救治,他身上大大小小的伤口一定都在淌血,时间在围观中慢慢逝去,张绣手下久经战阵的将士们很清楚,这样下去只是流血也会要了典韦的命。
  在这短暂的片刻安宁中,我实在无法揣测出典韦心里做何感想,我们只能根据史书的记载来重温他生命最后一刻的抉择和行动。
  这一次身受重伤的典韦没有选择“步去”,他要向前也没有“徐出”,他手持两尸继续前突又杀死了几个敌兵。
  张绣军又退了,开始新一轮的围观,这回典韦没有继续突前,他瞪圆了双眼,大骂着,在骂声中死了。
  杀声已逝,夜色犹深……
  也许过了许久。
  张绣的军队才走上前来,他们摘下了典韦的头颅,传看,还有组织地参观了典韦的遗体。
  他们没有想到,这个在饭局上手持大斧的人会如此善战,他们似乎不太相信典韦真的死了。直到看到了典韦的首级,看到了典韦没了头颅的身躯。
  悲哉!典韦!壮哉!典韦!
  曹操撤到了舞阴,接到了典韦的死讯,在逆境中经常大笑的曹孟德哭了,流下了眼泪。花钱让人偷回了典韦的尸体,看到典韦的尸体曹操又一次哭泣。
  典韦回到了襄邑,不知道那位刘先生可曾焚香煮酒以慰典韦的在天之灵。
  而曹操每次经过襄邑,都要用中牢之礼祭祀他。中牢是古代祭祀时的一种专有称呼,是规格是标准也是身份,天子祭祀称太牢,诸侯祭祀称少牢。曹操给典韦用中牢祭祀,也算是死后哀荣的一种。
  具体的祭品是猪羊二牲若干头,也许曹操希望九泉之下的典韦还依然那么能吃,看到鲜美的猪羊,好吃你就多吃点吧。
  因为思念典韦,所以对典韦的儿子典满无论是曹操还是曹丕都没有亏待。
  典满先在曹操身边做了司马,曹丕后来还给典满封了侯,赐爵关内侯。
  和刘备同学不同,曹操同学是不喜欢哭的。除了小时候尿床吃奶,兄弟我看到的曹操也就为六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死亡哭过(哪位同学有新发现可以帮我补全,谢了先),他们分别是袁绍、陈宫、荀攸、郭嘉、庞德还有本文的主人公典韦。可是唯独对典韦曹操哭了两次,听到死讯一次,见到尸体又一次。由此可见典韦在曹操心中的分量有多重。
  有人说是典韦忠勇失之可惜,有人说是曹操后悔不该让小头指挥大头。其实两方面原因都有。
  三国中何人之死可让曹操两番落泪,三国中那个武将阵亡能比典韦?在民间老百姓心里的擂台上三国武将武力的大排名中,前三甲是这样的:一吕二赵三典韦。
  三位强人的死各有不同,吕布在白门楼遭缢,赵云于自家里寿终,对于他们二位我们虽有遗憾却无心痛甚至有时还觉得些许平淡。
  唯独典韦的死,带有泣鬼惊神的壮烈,带有铁马秋风的悲凉,帅寡而击众寇,孤身以抗强敌。
  作为一个近卫头领,作为一个安保队长,在这个被鲜血沁透的夜晚,他的心声充满了诗意“主公,我不关心你拥谁入睡,谁伴你眠,今夜,我只关心你的安全”。
  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职责,死亡不是典韦的终点,死亡让典韦走向永恒.
  即使没有惯例,也应该给典韦写首诗,还是用“狸花体”,这种体裁的好处将在三千年以后体现,到那时我们的子孙们读起这首诗来仍然不会费劲:
  帐下壮士有典君,
  提一双戟八十斤。
  一边一个四十斤,
  使起趁手又称心。
  以前兵器没恁大,
  胸怀匕首也能杀。
  能杀我就真的杀,
  闹市从容把人扎。
  自从跟了曹丞相,
  保卫工作顶呱呱。
  白里站岗黑不睡,
  饭局都把大斧拿。
  宛城张绣心忒黑,
  深夜摸营图不轨。
  好个英雄典校尉,
  舍身换得曹操归。
  典韦
  用生命书写了明天的太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9 22:08 , Processed in 1.95981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