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827|回复: 2

五子之首曹魏第一将——张辽与张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张辽就几乎成了魏将的标志,隐隐有无冕之王的架势,一提起曹操麾下将,很多人头脑里第一个浮现出的名字就是:张辽。
  首先要肯定的是,张辽的确很突出。但我个人觉得,曹魏第一将未见得一定是他。从《三国志》的张辽本传中我很难感受到张辽的将帅之才,却更多感受到了他的勇武之气,合肥一战甚至让我不禁想起了温侯的飒爽英姿。
  其实在我内心中,张郃的履历表更能让读者觉得他是个将帅,而不只是一个出色的屠夫。
  看到军事家定义是这样的:
  “具有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是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的实施的人。一般能被称为军事家者多为军队最高统帅或高级将领,笼统的概括,战略家、战术家和军事理论家都可称为军事家。按此定义可以将军事家分为两类:战略军事家和战术军事家。
  战略家:战略家要目光长远,纵观整个战局,能从全面的角度剖析战争本身,并且能提出正确的战略方针引导军队获胜。
  战术家:与战略家不同,战术家要亲临一线指挥战斗,制定作战计划。同时还要具备坚毅、勇敢的性格,灵活多变的指挥艺术,一般战术家是军队的指挥官。”
  古话说“两军相逢勇者胜,两勇相逢智者胜”,应该说战略家的层次更高一点,战略家要对战争全局负责,而战术家只对一场战斗负责。简单点说,战略家要更会谋,也就是智力数值需要更高点。
  张辽与张郃的军事水平到底谁高谁低,我们可以从历史记载中找答案。下面我就对二张的具体事迹说说自己的看法。
  先看张辽。
  1、张辽也有头脑,并非是个单纯靠发达肌肉过日子的将军。《三国志》张辽本传上他的第一个具体事迹就很有意思。文远跟夏侯渊围困昌豨,在军粮不多大家都商议退兵时,张辽说:
  “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
  后来张辽果然成功劝降了敌将,还亲自登门拜母,几乎跟对方成了拜把子的兄弟。但这件事首先第一个不满意的却是曹操,他批评张辽说:“此非大将法也。”由此可见,在曹操心目中,一个好的将军并不应该这么做,至于到底不满意张辽劝降对方,还是不满意张辽单身入敌巢,那外人不得而知。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一件事:张辽身为将帅,在这件事的处理上有欠妥当。在我个人看来,也的确有些鲁莽。曹操批评他之后,张辽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理由,只是大拍马屁,所以我猜当时张辽在做那件不被曹操认可的事情之前并没有考虑太多,这似乎不算是一个好将军该具有的素质。这个事例中不难看出,张辽只想着如何搞定眼前的战斗,却没有想到万一自己被扣做人质,曹军岂不是很被动吗?
  2、北征乌丸是张辽本传中第二件具体事例,在遭遇战中张辽劝曹操一鼓作气,自己也身先士卒,砍了敌酋的脑袋,当真勇往无前,那一刻,吕布灵魂附体……但这里并未涉及张辽的谋略水平,所以就不多涉及了。可以附带说一下的是裴松之附上的《傅子》,张辽是反对曹操北征乌丸的,他的顾虑是怕刘备说服刘表搞背后偷袭。这是政治上的事情,跟将军素质无关。这个小案例只能说张辽的政治能力平平,跟曹操、郭嘉等大阴谋家还相去甚远。但对一个将军来说,搞政治不是他们的本业,这无关痛痒。
  3、接下来一个具体案例是文远的加分项。
  ……军中有谋反者,夜惊乱起火,一军尽扰。辽谓左右曰:“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乃令军中,其不反者安坐。辽将亲兵数十人,中陈而立。有顷定,即得首谋者杀之。
  文远的指挥能力毋庸置疑,出色的非常,反应也很快,这才像一个将帅的样子嘛~~不过我倒是挺纳闷:那个起哄的笨蛋怎么就不知道跟其他人一起老实下来呢?以后找机会再搞呗。
  4、袁术旧部逃进了大山,部下都认为山路太险,不能再追了。但张辽坚决追击,他的一句话很能体现他的特点,他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虽然张辽成功消灭了敌人,也被曹操大加赞赏,但这里只见其勇,未见其谋,还是看不到他谋略方面的任何才华。
  5、张征东最辉煌的时刻到了——合肥之战。这一战的具体细节大家都了如指掌,应该不用我赘述了。张辽八百破十万,实在罕有,这是旷古奇功,不用讨论的,他的指挥能力和武勇在这一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但我想说,这不是张辽自己设计出来的战略,曹操教他“贼至乃发”,而后更详细做出了张辽、李典出战,乐进固守的具体部署,张辽坚决的执行了曹操的战略战术,其间没有做出别的安排,所以合肥之战与张辽的谋略水平无关。
  孙盛评价合肥之战说:




上一篇:深谙“泥鳅战术”的顶级高手司马懿
下一篇:三国破卷之孙坚身世考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夫兵固诡道,奇正相资,若乃命将出征,推毂委权,或赖率然之形,或凭掎角之势,群帅不和,则弃师之道也。至於合肥之守,县弱无援,专任勇者则好战生患,专任怯者则惧心难保。且彼众我寡,必怀贪墯;以致命之兵,击贪墯之卒,其势必胜;胜而后守,守则必固。是以魏武推选方员,参以同异,为之密教,节宣其用;事至而应,若合符契,妙矣夫!”
  这一段话除了夸奖曹操军事水平和用人水平之外,也侧面说了一下张辽:他是一个冷静的好战者。他不惧怕任何战斗,但也不会疯狂的来个人挡杀人,佛挡杀佛,这说明张辽具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和临场指挥、判断能力。这很符合一个战术军事家的标准。
  二张的具体事迹都看完了,再做个很简单的数据统计(按各自本传):
  张辽:具体案例5,用智次数2,概率40%
  张郃:具体案例5,用智次数3,概率60%
  注:张郃的用智次数里我没算上街亭之战,我说那些是根据张郃的决定进行的猜想,不算在内。
  张辽的两次用智,一是劝降昌豨,二是平息兵变,前者还遭到了曹操的批评。
  张郃的三次用智,一是建议袁绍奇袭曹操后方,二是料定诸葛亮退兵,三是识破诸葛亮的埋伏。(街亭之战中隐含的智谋算是可讨论项)
  两个人的用智水平应该说高下立现了,张辽用智,总是在针对一场单独的战斗,张郃用智,多是能够彻底解决一场战争。
  我的结论:在全局性和战略性上,张辽略逊张郃一筹。武勇方面张辽以微弱优势领先。
  总体来说,张辽是优秀的战术军事家。张郃是卓越的战略和战术军事家。
  其实对于张辽和张郃的评价历史上就已经能够看出端倪。
  “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
  “张郃以巧变为称”
  “两军相逢勇者胜,两勇相逢智者胜”,若是张辽与张郃相逢了,不知是武力过人的文远魔高一尺,还是善于巧变的儁乂道高一丈呢?
  下面来看看张郃。
  1、第一个具体事迹发生在官渡之战,裴松之注引的《汉晋春秋》记载:
  郃说绍曰:“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密遣轻骑钞绝其南,则兵自败矣。”
  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这两条都是张郃给袁绍出的建议,第一条可以说绝对让人想大呼“妙哉!妙哉!”,好的将军一定是将“奇正相资”运用到极致的,张郃这条建议是最好的体现,而且他的出发点是战争全局,而不只是一两场战斗的胜负,所以他会说“公虽连胜,然勿与曹公战也”,张郃根本不在乎之前的小胜,他要的是全局的胜利。
  第二条建议也体现了张郃的前瞻性,他对敌我双方的实力有深刻的了解,并且走一步看三步,预见到了一旦乌巢失利袁军后果会非常严重,这是一个战略军事家的高素质的体现。
  2、接下来的具体事例跟张郃的巴西之败有关,书上关于张郃怎样被张飞打败记载很少,只是说被张飞在山道中前后夹击。打了败仗说明张郃也有考虑不周的时候,不过我倒是想说句公道话:大军事家曹操不也经常打败仗么,而且还经常败给一些无名小卒。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要对此进行过多指责。但就事论事,张郃这一仗败的其实合情合理。
  《三国志》张郃本传记载:
  “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於前通路。至阳平,鲁降,太祖还,留郃与夏侯渊等守汉中,拒刘备。郃别督诸军,降巴东、巴西二郡,徙其民於汉中。郃别督诸军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汉中,进军宕渠、蒙头、荡石,与飞相拒五十馀日。飞率精卒万馀人,从他道邀郃军交战,山道迮狭,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郃。”
  相信大家已经注意了红色的字,五千对一万,其实已经输了一半。以少胜多不是不可能,但有先决条件,就是敌方主帅低能,或者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使我方及其有利。显然这两点都没有发生在巴西战场上,张三爷并不是省油的灯,在我看来他是刘备麾下唯一真正会打仗的帅才,“桓侯”嘛,谥号就能说明一切。张郃以少敌多,率领五千开路的工兵跟名将张飞率领的精兵锐卒相拒五十多天,不说难能可贵,也算是正常发挥吧,这种情况下真的很难获胜了,张郃不该承担太多的苛责。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3、到张郃的事业巅峰了,街亭打败马谡是让张郃声名大噪的一场仗。但我个人认为,第一次北伐失败如果说是张郃表现太出色,不如说是诸葛亮犯了太多错误自取灭亡。张郃要做的只不过是突破街亭的阻击,实际上只要街亭失守,蜀军立刻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窘境,必然得退兵,所以魏军根本不必要做更多部署,只要想着怎么拿下街亭就可以。至于张郃搞定街亭的过程,很值得琢磨琢磨。马谡上山,张郃的兵力完全可以做到分兵阻击,主力进入陇右增援,曹睿给张郃下达的作战目标也是解围,应该说迅速进入主战场是魏军非常急切的。但是张郃没有那么做,而是全军留下来围困马谡,我猜想原因是拿下街亭的震慑力远大于其实用程度。去过街亭或者看过街亭照片的朋友们应该知道,街亭几乎是一马平川,周围的山都不是什么大山,很矮的,这样的地形拿来做什么呢?死守很难守得住。蜀军守这里也是矬子里拔大个,因为其他地方更不行。张郃要街亭目的是震慑蜀军,把蜀军吓走,而不是把诸葛亮部队全部消灭。蜀军十万,张郃部队五万,他不可能很轻松地做到全歼或大胜,曹睿也没那么要求他,解围是最终目标。失去屏障而且兵力分散的蜀军除了撤退以外没有其他选择,重新在汉中集结以后再打就难了,野战是魏军骑兵的拿手菜。最后张郃成功了,他能想到这些,应该算是一个出色的战略军事家。
  4、下一个事例仍然是对阵诸葛亮,这一次就很轻松了,曹睿在送张郃出征时问他能否来得及支援陈仓,张郃胸有成竹,回答说掰着指头算过诸葛亮的军粮,还够不到十天的,不等我到那他就得撤了。结果张郃预料的一点不错。这已经有点贾诩料敌先机的意味了,“谋”的非常风-骚,让我实在佩服得紧。
  5、张郃之死没有特别需要讨论的,诸葛亮退兵,张郃说不能追,司马懿非得让追,结果中了埋伏。张郃对抗诸葛亮多年,应该很了解诸葛亮用兵的谨慎,也会了解诸葛亮每次退兵时一般都会做哪些部署,所以他不可能去中诸葛亮的陷阱。不过有个疑问是张郃被射中了髀,可能是大腿,也可能是屁股,反正都不是要命的部位,他怎么就死了呢?哀哉!痛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1 06:25 , Processed in 0.09637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