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1001|回复: 2

三国时代受误解最深的君主曹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三国时一个被谈论太多的时代,也是被误解最深的一个时代。长久以来,人们厌恶、甚至痛恨“曹丕”一名。
  提起曹丕这个名字,多数人都会想到一个极度片面概括的字——坏。诸如“凶狠”、“毒辣”等词汇也往往和这个名字联想在一起。
  说起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基本原因,无外乎是因为人们常接触到的四个内容:
  一、曹丕无情杀甄氏
  二、不认手足杀兄弟
  三、老爹后宫入囊中
  四、受禅称帝终汉室
  按儒家思想的“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来说,子桓膝盖上中了一支不忠不孝的箭。
  但是我总觉得很遗憾,毕竟除了第一个和第四个我们可以说历史上如是记载了这些事,其余两个……我只能很遗憾的说一句——呵呵。
  既然有这些,那么我们就一个个来看下吧。
  自古以来,文人基本都是舆论的导向标,而且自古文人爱美人,自古文人惜美人。
  没错,我们都知道甄氏是美人,而且是大美人,命途多舛的大美人。
  先嫁袁熙,后嫁曹丕。本来是没什么的,关键就在于最后被子桓下令赐死了。
  罪行——Get√
  于是我们只能很遗憾的说:子桓,你惨了……
  其实不论是不是如传言般存在郭皇后谮害的什么原因,或者是明帝血缘引起子桓忌恨的问题。
  ↑个人觉得两个都是不靠谱的问题
  而且就算是又能怎么算,子桓的家事我们就算想管也没得管……
  甄氏最后总之是香消玉殒了,但是这绝对只是个开始。
  历史上被杀的后妃真心不在少数,但是黑锅背的最大发的应该就是子桓童鞋,毕竟杀掉后妃什么的算是帝王的权力,可是,这么个千古留名的美人,加之后来硬凑她身上的《洛神赋》,民家声望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吐沫星子全喷子桓身上了。
  很多人喜欢搬出《洛神赋》来说事,或者直接给子桓扣顶帽子——拆散真爱,植甄才是才子佳人!这帽子不仅大,还是绿的!
  第一个提出这种观点的到底是哪个奇葩,我大FFF团怎么就有这么个败类呢!
  说到关系乱,就不得不说曹家父子和甄美人所谓的关系。
  first:传闻,甄美人是老爹先看上的,曹爹打那场仗就是为了她。←说实话,如果可以的话,海伦请来谈谈你的看法
  second:据说,子桓看到美人不管老爹的问题,直接纳为己有。←如果是我,我也这么做╮(╯_╰)╭
  third:相传,子建和嫂嫂心意相通,相爱不能相守。←提出这个观点的到底是那个家伙啊!出来!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吴国爱萝莉,曹魏控人妻,蜀国全是基。
  曹老爹的光荣历史不用赘述,爹爹人妻控的良好品质间接害死了子修哥哥和爱将典韦。别怪我不想提曹安民,完全觉得这孩子是活该……
  而且人妻控的属性似乎潜藏在了曹家男人的基因里。←原因当然除了曹爹的名声在外,就是子桓的纳入甄氏。
  嫁过人的美女怎么了!你看人家汉武帝他妈,王娡还不是被抢来的,人家不仅是再嫁还生过孩子,美人就是能有这种待遇,就像网上之前说的,有个二婚的美女,还有个未婚的凤姐,你要谁?当然不要后者,子桓又不瞎!
  子桓赐死甄氏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但是后来引起“众怒”的,基本是因为民间文人有着“顾影自怜”式的意淫,扩大了甄植恋的想象。而且曹植的政治失意恰恰能反映他们自身的现状,所以子桓的形象就被拿墨汁抹了一笔又一笔。
  在这多说一句,并不是意在诋毁子建,只是三国之后文人多赞子建文章,并以此中伤子桓来表达对自己官场失意的不满,一次两次还好,大家也就同情一下曹植,但是多了便是带有“可怜”意味的同情,更不客气一点,是忘记“成王败寇”这句话所抛下的对弱者的一种怜悯而已。
  基本上流传广泛的子桓黑历史,最最耀眼的就是“兄长杀弟”这个罪名,而一般公认的被害人有三:曹冲、曹彰、曹植。
  (子修哥哥,如果你没早逝是不是连你也会成为“被凶杀”的对象之一……
  我们按顺序来看一下好了,先说曹冲,字仓舒,环夫人之子,生于196年,夭于208年,貌似还和子桓一样是在五月去世,时年十三岁。
  曹老爹是相当喜欢这个儿子的,聪明善良的小儿子,很多人都说,如果他不死皇位就轮不到子桓了,于是一群酸葡萄心理的家伙们就给出了一个曹丕毒杀弟弟的版本。╮(╯_╰)╭




上一篇:孙刘联军两次火烧曹军——赤壁大战新说
下一篇:中国历史上卖官卖得最疯狂的皇帝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子桓明明喜欢甜的葡萄!
  其次,我们看黄须弟弟——曹彰。
  曹彰,字子文,生年不详,于223年去世,推算一下差不多也是不到三十五岁就没了的样子。老爹很喜欢这个儿子的勇武,但是明明字子文的曹彰一点也不喜欢读书,带兵打仗,勇武过人,陈寿对他的评价是“武艺壮猛,有将领之气。”关于子文弟弟暴毙的说法,是因为子桓给弟弟吃毒枣还不允许母亲救治,这条记载,来自于——《世说新语》。←曹魏烧书团指定书目,你值得尝试~
  最后是曹植,关于子建的介绍压根不用写,知名度远远高于他的子桓哥哥,民间评价也比哥哥好。基本上喜欢曹植的人都不会喜欢曹丕,不过就我个人而言,对子建不存在什么特别的好恶,基本观点是——他是曹爹的儿子,他是子桓的弟弟,他文章写得不错,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说起来子桓的“成名罪”就是弟弟的七步诗事件——因为嫉恨弟弟的才华,作为哥哥的子桓逼迫曹植小盆友【……并不是(正色脸)那时候的子建已经是奔三的人了,请不要被我误导】七步之内作诗,否则就咔嚓了弟弟。
  这个故事记载于《世说新语》,而《世说》是什么书,想必也不用多说了。
  曹植会写诗作文没错,可曹丕也不是个文盲草包,本身他也算的上是一位既坐拥天下,又文武双全的文豪天子。已经这么优秀了,嫉妒子建做什么。
  其实我总觉得子建在这件事上算是和他哥一同被黑了。就算是慌乱之间,一个大才子也不可能做出这么狗屁不通的诗作来。
  尤其是谢灵运当年说:“天下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先不去吐槽他还好生的早,不然一堆人回去挠他的棺材板。人家谢灵运都对子建的才华有着这么高的评价,说七步诗是他做的,真觉得埋汰。
  当时在某处被一个帖子累的外焦里嫩,原文不记得了,大致内容是:“曹丕是大坏蛋,杀了曹植!”
  瞬间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子桓于公元226年五月驾崩,曹植则是在公元232年去世,这个比子桓小了五岁的弟弟,比哥哥多活了一岁。完全谈不上被哥哥杀害,如果说子桓能“杀害”的,应该就是弟弟的政治前途了。
  子建的文章写的是不错,前期充满抱负,显示出他的乐观和自信,夺嫡失败之后的文章就变得有些幽怨和愤懑。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曹子建后期的文章不难看出他的失意和忧愤,而所谓“魑魅”,我想各位也知道是用来形容哪些人的。
  比较这兄弟俩的性格,《三国志·曹植传》对于曹植的评价是:“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关于曹丕呢,则是:“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如此看来,子建颇有些恃才放旷的味道,而子桓,好就好在一个“矫情自饰”上,懂得藏拙,在人前也会做人,毕竟作为一个统治者,拿笔写文章不是大事,想要文件多几个陈琳就成,擅长权术,笼络人心比会写文章重要得多。
  从治国大计上考虑,曹植的确不如曹丕。
  关于立嗣的问题我们不用再谈曹昂和曹冲,毕竟历史不存在——“如果”。
  那个时代本就人命如草芥,很难说谁对谁错。所有人都知道的一点——历史为胜利者而书写。无论这个“为”是理解成“为了”,或是“被”,其实差别都不大。
  至于收纳老爹后宫和受禅称帝的问题我觉得其实并不需要多说,一则前者记载于《世说》,二则,我始终信奉“成王败寇”和“历史必然”虽然连周树人这么个反骨仔都说子桓是“篡位”,但是很多时候,当一些人找不到别人还有什么缺点可以提供素材的时候,就喜欢说人家,名不正言不顺。
  少年,你是对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什么不满么?!
  最后来点题外话
  ——曹家才子,各有千秋
  老爹的光芒是谁都盖不过的了,丕植两兄弟就成了存在的最大争议。
  往往人们给子桓扣的帽子就是——武不及父,文不及弟。
  我们都知道,子桓多怨妇~(笑),善于选用清词丽句,配以谐和的音韵,写游子思乡、思妇怀远之情。
  清人沈德潜称:“子桓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情。”
  (出自《古诗源·卷五》)
  比起老爹的古直悲凉,老弟的文才富艳,子桓的诗作看起来不是那么拥有豪情壮志,可是丝丝情怀,却绵绵不绝,深入心肺。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对“帅帅的鲁迅蜀黍”没什么感觉,但是他有段对子桓“诗赋欲丽”的评价,是我觉得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闪闪发亮的一部分,摘录如下:丕著《典论》,现已失散无全本,那里面说:“诗赋欲丽”,“文以气为主”。《典论》的零零碎碎,在唐宋类书中;一篇整的《论文》,在《文选》中可以看见。后来有一般人很不以他的见解为然。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反对当时那些寓训勉于诗赋的见解,用近代的文学眼光来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所以曹丕做的诗赋很好,更因他以“气”为主,故于华丽以外,加上壮大。归纳起来,汉末,魏初的文章,可说是:“清峻,通脱,华丽,壮大。”
  因为太多的负面影响,子桓的诗文并不是那么耀眼,但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燕歌行》被认为是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而《典论·论文》则是文学史上首次的文学批评。影响到了后世的《文赋》以及《文心雕龙》。
  从历史上看,子桓建魏称帝,历史走向了一个新的时代,而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一个理论著作繁盛,文学思想活跃的时代,一个人划出了两个时代,何等伟大!
  子桓的作品在《昭明文选》中有不少的收录,虽然比“专职作家”曹植少了一点,但是光芒却一直照古耀今。
  附:《昭明文选》文帝作品收录
  卷十二 《芙蓉池作》
  卷二十七《乐府两首》
  卷二十九《杂诗两首》
  卷四十二《与朝歌令吴质书》
  《与吴质书》
  《与钟大理书》
  卷五十二《典论·论文》
  同时相关的收录有:
  繁钦《与魏文帝笺》
  吴质《答魏太子笺》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
  当时有个孩子很可爱的问了我一个问题:“繁钦218年就死了,曹丕那时候还不是皇帝,更没有谥号,怎么会叫《与魏文帝笺》呢?”
  我被惊到了啊!……外焦里嫩,香脆爽滑……←现已加入肯德基豪华套餐
  这些题目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啊!后来为了方便记载添加的啊!
  子建才高八斗,是个优秀的文学家,但是他的性格却注定他,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
  曹植《与杨德祖书》也被载入《昭明文选》,其中提到:“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杨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
  在文中,曹植弟弟表示,“文章是小事,建功立业才是大事。”
  作为一个男子汉来说,我觉得这种想法是很好的,不过……你是觉得写文章对你来说太容易了而不屑,所以追求没能得到的政治作为咩?你让我们这种碌碌之人,情何以堪!(再次提到,性格问题……
  《三国志》最长的一篇传记据说是子建弟弟拥有5025字的《曹植传》,为什么呢?
  因为陈寿引用了他的四篇长疏,还都是全文!
  承祚先生,真是辛苦您了,在那个木有复制粘贴的时代这真是辛苦的工作量啊!
  《世说》是黑魏没错,但一旦有这么个杰出靶子曹子桓,其他人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当时看了《世说》,是个白话插图本,副标题叫做——魏晋玄学与不朽的汉风(我汗= =
  它的说明是这样的:造就东方名仕独特风骨的最古老的教科书,记载魏晋名士轶闻和玄虚清谈。
  汉魏六朝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志人小说,开笔记体小说的滥觞,是逸事小说的集大成者。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小说是经过艺术加工的,作者是喜欢黑曹的,以及,他姓刘。
  刘义庆(403-444←死死死……这年份真是……)南朝宋时,彭城人。【我是在不想直视立在公园里的那个雕像,散个步都能看到= =
  我找到子桓在《世说》中出现的地方,相关十篇,不知道是否有遗漏,以下罗列:
  第二 言语 刘祯失敬、钟繇二子见文帝
  第四 文学 七步诗
  第五 方正 丕植见宗承、文帝受禅
  第十七 伤逝 文帝驴鸣
  第十九 贤媛 取武帝宫人自侍
  第二十一 巧艺 文帝弹棋
  第三十三 尤悔 毒害曹彰
  第三十五 惑溺 怒杀甄氏
  子桓啊,子桓,你真是《世说》反面教材的代言人啊!【唱:子桓闪闪,放光彩……
  不过个人觉得学驴叫那个挺有意思的,如果史书有载,想来也能表现出子桓可爱的真性情一面。
  有一段话并没有找到史书记载出处,但是个人觉得蛮有意思,是说,子桓即位后,一次宴请宾客,问了一个类似今天“媳妇和老妈掉到水里先救谁”的问题——如果父亲和君主同时生有重病,手里只有一副救命药,给谁吃?
  真觉得可爱啊!子桓不仅好怨妇,连思维方式都这么BALABALA~
  人人都想着千秋万代,帝业永存,这个从汉王朝“篡”来的皇帝,却能洞悉“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这么清明的道理。真是难能可贵,所以我们才不免遗憾,至今我们找不到子桓的尸骨葬于何处。
  “骨无痛痒之知,冢非栖神之宅,礼不墓祭,欲存亡之不黩也,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摘自《终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0 07:04 , Processed in 0.15248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