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952|回复: 3

许攸投曹与被害的真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许攸这个人物有点复杂。他是袁绍最早的谋士之一,一步步跟随袁绍打天下。但是同时许攸与曹操关系很好,当年密谋废立汉灵帝时,许攸拉过曹操入伙,不过曹操拒绝了。曹操汴水兵败后几经周转投了袁绍,曹许二人再次相遇,之后的幕僚工作中,二人的交流自不在少,同僚之间虽有竞争但是要是培养出友情却也比上下级的袁绍要亲密的多,这就为许攸暗助曹操提供了感情基础。其次,史书中提到了许攸贪婪,袁绍不能足,可是袁绍实力那么牛气,那么谁还能满足许攸?答案应该是,还有一个与袁绍一起满足许攸贪欲的人。这个人极有可能是曹操。袁绍给予许攸权力地位名声,曹操给予许攸金钱。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在曹操刚开始自立门户的时期,也是实力最薄弱的时候,许攸是袁绍阵营中最坚定主张联合曹操的那个人,也许不是没有缘由。
  许攸在官渡之战中,建议袁绍迂回抄袭曹操后方。这招明显是置曹操于死地。可见各为其主,战场无情。不过好谋不断的袁绍拒绝了。
  但奇就奇在这里了!
  许攸出策略,袁绍拒绝,很正常,许攸闹脾气也可以原谅,为什么许攸要叛逃?而且更有趣的是,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就曾派过刘备率军迂回汝南,这不正是采纳了许攸的建议吗?许攸为何还要怒而叛逃?所以袁绍不用许攸策略,许攸叛逃的说法压根无立足可能。
  【“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这是一个神奇的言论,如果写历史的人不姓荀,荀彧可以去摆摊算命测吉凶了!
  什么?你们没有看出这个言论多么神奇?
  好吧,先从颜良文丑说,这俩人脑袋已经搬家了,而且真的只用了一战!
  然后再说田丰。“刚而犯上”,“刚”是田丰的人格特点。此人特别刚直不阿。记得当年曹操袭击刘备,他建议袁绍偷袭许昌,结果袁绍推辞小儿生病,没有发兵,结果把这位老先生气得,当着boss袁绍的面儿,拿着拐棍狠劲儿戳地板。可见性子多么“刚烈”。因为这个人格特点,所以他有了一个致命伤——“犯上”。由于他计策不被采纳,这老先生就耍脾气,但是袁绍心眼儿也不大,他要是能见得了人在他面前耍脾气,我估计他就不姓袁了,于是疏远了田丰。田丰被疏远了不代表不能献策了。在决战之前,田丰竟然依然一根筋地劝阻袁绍搞大决战。或许田丰说的没错,“据险固守,分兵抄掠的疲敌策略”没错,但是袁绍准备这么长时间,一切就绪,箭在弦上,哪有功夫听田丰的话,罢手回头?但是估计这老先生可能又耍脾气,而且可能变本加厉,袁绍干脆就把田丰扔进大牢了。孔融所说的“智计之士”,就少了一个。
  审配和逢纪我们可以一块说。因为这俩人后文还会详说,所以简要谈。审配的特点是忠心而且专权,弱点是无谋。逢纪是个果断的人,但是弱点是刚愎自用。这两个人,是袁绍死后,袁氏悲剧的重要人物。虽然没有什么袁氏孤儿,但是最终袁绍家连个孤儿似乎都没剩下。
  更有意思的是,许攸!
  袁绍南下,许攸和沮授当参谋,淳于琼和郭图分了沮授的军权。逢纪和审配就负责留守后方。
  许攸是袁绍帐下老牌谋士,在天子价值等战略问题上,眼光也很犀利。沮授睿智没的说,有战略眼光。参谋算是都选对人了。
  淳于琼和郭图是袁绍的铁杆支持者,忠心不二。他们掌握军权,袁绍很放心。
  逢纪通政务,审配忠耿,这两人负责后方,按理说,也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部署。就好像当年袁绍策划让四方豪杰包围洛阳一样,完美的部署。
  这一次,没有了董卓,应该万事大吉了吧?悲催的是,袁老爷的依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且这一次,可比当年在洛阳时付出的多得多。
  袁绍集团内部的党派林立,从地缘政治出发,可概括为两大阵营,三大派。河北、河南两大阵营,冀州、汝颖、南阳三派。然而地缘是一个方面,人们在性格上也会有相互吸引和排斥。比如说南阳冀州两派本无多少冲突,但是审配和逢纪却是对头。虽然最后和好,但那是后话。
  谁都知道,大军在外,家里不宜多生事端。而这俩人就在袁绍大军在外之际,把许攸的家给抄了。




上一篇:襄樊战役与三国鼎立漫谈
下一篇:三国头号“太监房叔”竟是皇帝干爹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攸“贪而不治”。“贪”是他的人格特点,“不治”是他的致命弱点。正因为他“不治”,肆意妄为,所以,早就有人等着治他了。许攸在家时,显然治不了他,但是许攸在外面当参谋,家里边儿天塌下来可就没人能撑着了。话说这个“不治”也可以理解为他不治家法,自己贪,自己的亲戚也就狐假虎威无法无天。在许攸外出期间,他们依然不知道收敛,结果就被忠诚耿直的审配,以及刚愎自用的逢纪抄了家。这正应了荀彧的设想——【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
  更绝的还在后面——【不纵,攸必为变。】
  荀彧对于许攸的观点太独到了,而且对其人品的见解也十分深刻。
  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疑点。许攸贪财,可能已经众所周知,而且那个年代,图名、重权、贪钱的官僚遍地都是,许攸能贪到什么地步才能让审配逢纪抄了这位同僚的家?
  而且许攸和逢纪都是南阳人,难道同乡之谊都没有?就算没有同乡之谊,他们都是久经考验的政客和谋士,他们难道不知道什么是大局为重?
  不就是贪污受贿嘛,许攸为什么为此叛逃?因为愤怒还是因为恐惧?
  历史的记载不详让这件事儿有点扑朔迷离。
  但是如果我提这么一个假设,估计就该有人有所悟。两军对阵,什么罪责最不能饶恕?
  通敌之罪!
  过去许攸作为曹操和袁绍的中间人,曹操为此应该给了许攸不少好处,家里的钱财,估计曹操贡献最多。家财竟然有曹操的礼物,那就会有“通敌”证据。许攸作为通敌的嫌疑人,赃物赃款被抄就有情可原。但是怕就怕在,许攸回去之后有口难言!
  从荀彧的话里可见,他对许攸被收治胸有成竹。曹操集团会不会在袁绍身后捣鬼,让冀州派的审配搞一个“人赃俱获”?那么到时候许攸掉进黄河也洗不清。袁绍攻克曹操之日,也许就是他许某人被就地正法之时。
  有个叫丰臣秀吉的基本统一日本,然后入侵了朝鲜,结果野心还没实现,自己先病死了。之后有个叫德川家康的实力派想要取代丰臣政权,便与丰臣家的一个忠臣(鬼知道是不是)石田三成展开了一场著名的大战,两方投入兵力还不如一场三国时的一场襄樊会战但是已经是日本顶级大战。那时候德川就买通了石田军的一个叫小早川秀秋的头目,对方答应的挺好,但是两家苦战半天小早川军就是不动,结果德川家康烦了,就派人往小早川秀秋军营放枪,小早川秀秋随后就老老实实的倒戈德川家康了。
  袁绍虽然势大,许攸当然愿意跟着袁绍走,但是许攸毕竟吃过曹操的奶。曹操借袁绍内部党争给了许攸两巴掌,许攸就该知道往哪儿跑了。
  当年许攸和冀州刺史王芬密谋汉灵帝时就应该看得出来,事后冀州刺史王芬畏罪自杀,而许攸还活得好好的。可见许攸不缺乏胆量和机智。但这似乎也暴露了他愤青和投机主义者的一面。
  许攸来到曹营,告诉曹操,淳于琼屯粮于乌巢、故市。然而这个屯粮地在哪?在袁绍大营西北四十余里。这是个高难度的迂回作战。虽然曹操让军队佯装袁军,同时也有招牌借口——
  说袁绍怕曹军抄掠后军,所以遣兵增加守备。但是没有许攸帮忙他绝对做不成,因为作为袁绍军的谋士的许攸,他不会不知道军队中流行的暗语。
  淳于琼不是那么垃圾,否则不会被袁绍重用,然而他既然被重用,那么他的军队就不会少。曹操要想灭掉淳于琼绝非易事。
  史书记载,淳于琼出战战败,退守营寨死守。这种情况下,曹操到底如何攻破的屯粮重地,史书一个字都没写。只写了袁绍援军即将到来时,【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士卒皆殊死战。】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次危险度极高的奇袭,会不会是袁绍为曹操安排下的陷阱?!
  曹操奇袭被告知袁绍后,袁军并不着急的样子。反而开了个军事会议。以沮授、张郃为代表,主张速派大军增援,从菊爆曹操。以郭图、袁绍为代表,端了曹操官渡老巢。
  其实我们不能断定哪一边更睿智。
  为什么?
  因为曹操亲自带兵突袭!
  按照咱平庸的智商去想,有人奇袭粮仓,那咱必须去救。在用咱平凡的思维去思考,既然曹操带兵,那并一定就多啊,他出来的兵多,家里的兵不就少了吗?
  所以你看,以咱正常人的思维智商来看,无论是去救,还是去端老巢,都是对的。
  不过我更好奇的是,为什么袁绍军知道这是曹操亲自带领的!
  曹操此次迂回奇袭,完全是隐秘行动,难道他会堂而皇之大张旗鼓——我是曹操?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是曹操老相识淳于琼在战场上临时发现的,那么当淳于琼的告急使者到达时,袁绍怎么还有心开军事会议争来争去?而且作出端掉官渡的决定后,一副胸有成竹志得意满的态度(握住长子袁谭的手发春),他难道不知道乌巢丢了,粮食就没了?仗就没法打了?
  奇哉怪也!
  当然袁绍派了一支小部队去救援淳于琼了。。。可这显然是杯水车薪。。。
  曹操攻破淳于琼火烧乌巢,割去了俘虏们的鼻子。但是曹操毕竟和淳于琼都曾是西园八校尉,就算非友也曾是同袍,曹操有意放了淳于琼。可是这时候更怪的事情发生了,许攸上前说了一句话【“明旦鉴于镜,此益不忘人”】这分明是置淳于琼于死地啊!就算淳于琼恨,他也是恨曹操,关你什么事儿啊?!你这难道是在杀人灭口吗?
  怪也奇哉!
  官渡之战中的许子远简直就是个迷。
  另外还有一事,张郃投降,史书上说,郭图在后方献谗言。张郃在前线如何知道郭图在后面败坏他?是他的耳目还是曹操的耳目?官渡之战,曹操赢的当真太神了。
  【绍破走,及后得冀州,攸有功焉。攸自恃勋劳,时与太祖相戏,每在席,不自限齐,至呼太祖小字,曰:“某甲,卿不得我,不得冀州也。”太祖笑曰:“汝言是也。”然内嫌之。其后从行出邺东门,顾谓左右曰:“此家非得我,则不得出入此门也。”人有白者,遂见收之。】
  很多人认为许攸的下场,是他咎由自取。话虽没错,但是太过薄情。也有人认为是曹操过河拆桥,也有道理,可也不尽然。可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许攸,作为官渡时期最大的功臣,同时还是曹操少时伙伴,怎么会沦落到身首异处的结局?
  有人说,是因为许攸欲求不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许攸贪得无厌的性格没有收敛反而因功而变本加厉,于是曹操要除了他。
  有人说,曹操杀许攸是想要用许攸的命来树立威信。也就是说,许攸是被儆猴的鸡。
  诸如此类,众说纷纭,但不论哪种都颇有一定道理。但在这里,我还是想说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许攸夸耀功劳,第一目的肯定是为了求赏。可能因为曹操未能给足数,所以他才一直没完没了。且这人本性就是贪,贪得无厌,欲壑难填。最后,至死方休。这是物质层面来看的。
  再者,从精神层面上看。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我认为,许攸或许就死在了对曹操的态度上了。昔日,许攸与袁绍、曹操,年少时就是好友。袁绍年长,而且出身高贵,他会成为这个团体的领袖是可以想象到的。相对的,许攸与曹操是袁绍的小弟,他们地位没什么差别。日后,都成家立业了,许攸跟随袁绍去冀州创业,出谋划策,也不见他像田丰那样放肆过。这也许是因为袁绍在许攸眼里一直是那个年轻时代的大哥。之后“一气之下”叛逃到曹操这儿,许攸发现自己,昔日的玩伴甚至过去跟他混的小弟变成了帝国的司空。
  曾经跟着许攸后面的曹操现在是官渡的胜者,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雄主,得到了周围人的敬畏。
  可许攸是什么?或许曾经有钱,但是家已被抄,现在只能寄人篱下。一无所有的他平衡吗?不会平衡,至少一开始肯定不会平衡。许攸也想得到别人的尊敬,虽然他肯定也明白自己是个可耻的贰臣。为了心理达到平衡,他必须要自抬身价;为了对话地位达到平坐,脸上有光,他会选择把自己放在同辈地位上和曹操对话,甚至不惜称呼曹操小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和拉近两人的地位差距。置换到今天,就好比,你是一个普通工人,你同学成了省长,有一天你去省府找这同学办事儿,守着他的部下公然提起这位他上学时不堪回首的往事,而且一再强调有恩于他。当话说到这儿时,你能想象得出,作为过着穷困潦倒生活的工人此时一定会感到自己人格地位瞬间升华了一般,好像你俩地位毫无差距,还是上学时的同学一样,与此同时,你在该省长部下们的眼中也一定会从寒酸的工人变得倍加高大(自认为),至少不敢小觑。简言之,这是一种极其虚荣的愚蠢行为。
  然而,在许攸不断自夸功劳的时候,不断驳曹操面子的时候,曹操他会平衡吗?他通过流血牺牲、苦心经营,才走到了今天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守着尊重我敬畏我的众人面,称呼我的小名,调侃我的过去。曹操不好受那是肯定的。就好像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工人而且还是下岗职工去求省长老同学办事儿,却总提些让这位大哥尴尬的陈年旧事,他会那么舒服地答应帮我办事儿吗?脾气不好、关系不到,估计早就一脚把你踢出办公室了。
  然而曹操忍了。他一直尝试隐忍。假如他真是一个薄情寡义过河拆桥的人,建安六年官渡之战后就可以杀了许攸,为何要留他到建安九年攻破邺城才杀?
  有人说,这是因为他还需要许攸,所以忍着,直到攻克邺城才认为已经不再需要许攸了。或许很有道理,但是我想问,邺城的攻破只代表冀州的沦陷,袁家还有三州之力,曹操为什么不把许攸价值榨干净再杀?都忍了三年了,为什么不能忍到攻克南皮斩杀袁谭后再收拾许攸?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多数人估计会这么回答我——因为曹操忍无可忍了。是的,不管曹操是不是真过河拆桥,他都已经是忍无可忍才会动屠刀的。
  “此家非得我,不得入此门”。这句话不是许攸被清算的根本原因,也不是直接原因,这只不过是一个压垮曹操心理忍耐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你守着我调侃我,我可以忍,下属偶尔和上司开个无伤打野的玩笑也不过分,何况我们是老同学,你在我危难时候还曾帮了我的大忙。可是,我可以在你面前承认你的功劳大,但是我不能接受你将夸耀功劳当成习惯!
  古往今来,归降的叛徒一定会受到厚赏,但永远不会作为天下的榜样。那些给那些叛将高官厚禄、盛名重权的人主,几乎没几个有好下场。相反,那些杀身成仁、以死报恩的“忠臣”,反而会成为君主们标榜的对象,即使死了,也给与其名位封赏或者厚葬。为什么?因为当老板的都知道这样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今日你叛他,难免明日不会叛我”。那些临阵倒戈之徒,更都是明主小心提防的对象。
  曹操最终战胜袁绍,谋士并非只有许攸,武将更是战场挥洒热血,不计其数的阵亡将士用白骨铸成的胜利丰碑,就凭你红口白牙几句话就全揽到自己头上了?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把最高功归于对方投降过来的人,那岂不是在将一直忠心于自己的团队的功劳给打了折扣?岂不是是对曹氏集团忠臣们能力的损毁?
  作为一个有功的贰臣,许攸很蠢,他只会用天天挂在嘴上的“有功”去掩盖“贰臣”这个污点。
  你许攸再有功也不过是个贰臣,永远不能作为标榜的对象,否则手下的谋臣武将们是不是都得效仿你战场反水?如果给你许攸崇高地位,那岂不是会向世人发出一个错误的信号——“要想加官进爵,你就战场反水”?
  故而曹操的底线很明显,虽然给许攸封赏,但不见给许攸名位。另有一个鲜活的例子摆在曹操面前,那就是昌豨。这货已经反复背叛和投降好多次了。在曹操平定残袁之时,昌豨发动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叛乱,被老乡于禁斩首了。
  许攸给曹操打工却以为可以平起平坐,明明得到了利却还想要名。贪婪,愚蠢,虚荣。许攸被杀,他自己的问题占主要原因,难辞其咎。
  不过,一个巴掌拍不响。从这件事儿上看,曹操的器量还是不够大。史书上说“太祖性忌”。忌讳特别多,看不惯的人也特别多。另外,曹操也是许攸自成悲剧的罪魁祸首。假如曹操好好和许攸沟通,明确告诉他一些事情,甚至预先警告一下,许攸可能也不至于最后压垮曹操的忍耐限度。这个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曹操这个人就是不喜欢直言不讳指出对方让他不满地方的人,即曹操对许攸并不坦诚,甚至可能他对谁都是这样,明明不满,却忍着,让人觉得没有关系,但当一日曹操心情不爽,或者起了杀机,往往寻个不三不四的借口迁怒其身,像这样被曹操肉体消灭的人,许攸可能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其二,曹操本来就对许攸生与死不感兴趣,或说许攸此人已经对他无关紧要,他一味让着、惯着,最后惯出了许攸的毛病,正好心情烦躁忍无可忍或者有人也“忍无可忍”建言杀许攸的时候,就一刀砍了许攸以儆效尤。
  可见,愚者许攸,最愚蠢的地方就是与曹操朋友一场却没有看明白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现实中又有多少人能看得透朋友呢?或许没好到那个份儿上?可既然看不透朋友,可能是没好到那个份儿上,为何还敢蹬鼻子上脸呢?他怎么就不去静下心去想想,沉住气儿去观察呢?说来说去,除了蠢,恐怕没有可以解释许攸下场的了。
  是的,有可能曹操这些年经历了太多事情,变化太大了,可如果许攸聪明一点也应该看出来变化,如果能聪明一点的话,难道不会收敛?如果真的是个聪明人,他能给曹操把柄杀他?史书中,似乎是一个挺有头脑的谋士,却落了个蠢货般的下场,当真滑稽可笑。
  贪利而不治,贪名而不智。“贪而不治”与“贪而不智”在这个人身上完美结合了。
  贪婪、虚荣、愚蠢,这三者最后落脚点不过是“名利”二字。
  不过,以上种种正是许攸的可爱之处,他是一个正常人,没有“尽忠保国”的纹身,没有“照汗青”的壮志,没有“两朝开济”的老臣心。他是可以摸可以见的,因为他就在咱们身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1 01:45 , Processed in 0.10236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