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51|回复: 4

还原“第三次党锢运动”始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党锢是什么

  党锢,从字面上解释,即禁止政治上的朋党参政。锢,意为禁锢,也就是终身不得做官。
  东汉先后在汉桓帝时期及汉灵帝时期爆发过两次党锢之乱,史上也称“党锢之祸”。矛盾的双方为宦官与清流派名士,清流派名士也就是所谓的“党人”。在两次党锢之乱中,大批名士遭到迫害,以陈蕃、郭泰等人为首党人接连被免官、流放、暗杀、逮捕、处死,前后被牵连者不计其数,其中也不乏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如窦武、刘表等。当然,宦官阵营也并没有称王称霸,名士们通过向皇帝施压,也保证了一定的权益,甚至向宫廷渗透,安插自己的耳目,如袁绍祖辈就有袁赦自愿入宫担任太监,与宫外的名士们互通消息。
  总体来说,党锢的根源来自皇权与士族的权力纷争。东汉末期并没有特别多的名门望族,实力也都不强,但士族兴起的苗头仍然不可小觑,因为随着以士人为主的清议的出现,社会舆论逐渐有了新的倾向,对于需要制衡朝廷内各势力的皇帝来说,这不是好事情。因此,汉桓帝与汉灵帝连续上演借力打力的好戏,借用宦官打击名士,或者借用名士打击宦官。也许,我们可以把两次党锢之乱看成另外一种形式的“皇权与相权”的竞争。当然,东汉是没有丞相的,但职位不在,权力却依然存在,不同的是谁在把握权柄。
  党锢之乱给东汉王朝造成了巨大打击,社会动乱,人心离散,汉帝国的灭亡可以说是自内而外的瓦解,党锢之乱显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皇权的打压并没有使士族消亡,反而借助汉末的乱世成长起来,终于在魏文帝时期有了质的飞跃,《九品中正制》便是最有利的证据,士族阶层就此控制了做官道路上的最大关卡。这是历史大势所趋,几乎无法抵挡。然而,皇权却并未放弃争夺的努力,于是,“第三次党锢”顺理成章的在魏国上演,主持人就是魏国权力的最高统治者——魏明帝·曹睿。
  “第三次党锢”始于曹魏太和四年,即公元230年。明帝在当年2月份下诏:【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绝,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其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亟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
  一件事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曹睿究竟为何不喜“浮华”而崇尚经学?其实早在2年前,也就是刚登基的第二年,他就已经颁布过一道诏书,要求各地尊崇儒家,选拔官员要以经学为先。【六月,诏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侍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显然,明帝一早就已经对魏国的统治模式不满,所以乍一继位就摆出一副要力行变法的架势。他父亲推行《九品中正制》,无论迫于无奈还是有意为之,对皇权必定造成威胁。在前朝经验来看,盛极一时的辉煌来自汉武帝独尊儒术,而汉末的清议却使儒学地位变得不再显耀,随之而来的便是乱世、国家崩溃、山河破碎,这些都是明帝能够看在眼里的。他若要使国家强大,眼前摆着一个最好的例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他最大的敌人,便是汉末兴起的新兴学说:玄学。
  提到玄学,就不能不说一说何晏这个人,他是一个大师级人物,一个众人只能仰视的人物,魏晋时期盛行中国的玄学始祖便是这位何晏大师。
  二、明星级大宗师

  何晏是何进的孙子,他的母亲尹氏被曹操收编,所以何晏小时候被曹操收养在宫中,当成儿子一样抚养。他7岁时就已显出过人的聪慧,让曹操大为惊奇。后来长大,喜欢老子和庄子,还娶了曹操的女儿金乡公主。但是由于他的性格放任不羁,所以很不得曹丕的喜欢,经常不叫他的名字,而称呼他为“假子”。因此,文帝时期何晏未被授予任何官职,只是闲处。明帝继位后也不看好他,只是给了他一个可有可无的官。
  何晏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并未无所事事,而是写了很多文章宣扬自己的思想,综合起来也就是四个字:以无为本。
  要仔细解释玄学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内容太多太多,这里不便赘述。重点是何晏在十几年的研究中获得了大批粉丝,他的思想获得了无数社会人士的认可和追崇。其中民间最有名的大概有两个人,大家都认识:夏侯玄、诸葛诞,还有一位或许也有人感兴趣,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后代,邓飏,他也是这一时期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玄学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聊天。这个聊天不是瞎聊,而是内容限定在玄学,用今人的观点,或许更接近哲学一些,这个活动看上去就像今天的茶话会,或者一个论坛,很多思想的火花就是在这样的对话中迸发出来的。




上一篇:西凉铁骑的末路——渭南之战
下一篇:三国时代那些杯具的胖身材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某次茶话会期间,何晏就发现了一个天资极其聪颖的神童王弼,后来他们结成忘年之交,王弼则成为青出于蓝的又一个玄学宗师,他的成就甚至还高于何晏。这都是后话了。
  玄学的大红大紫,让意图重新独尊儒术的明帝极其郁闷,他对玄学发起者何晏也是咬牙切齿,有一次在酒桌上就意图让这位宗师好好出一次丑。魏晋时期有这样的风气:以白为美。其实这也是由玄学盛行而带来的,因为《庄子·逍遥游》里记载了一位仙子,她【肌肤如冰雪,绰约有致,不食人间烟火,餐风饮露,腾浮云,驾飞龙,逍遥于四海之外】。这一超凡脱俗的仙子形象被后世普遍认为是庄子理想人格的象征,而魏晋名士又大都喜好《庄子》,这藐姑射山“肌如冰雪,绰约有致”的仙子形象很自然的就成了许多魏晋名士手模心追的对象了。所以,魏晋主流社会对名士的审美标准普遍以“冰清玉洁,肌如冰雪”为美。
  有了这一风尚坐标,魏晋士人就争相比白,要是皮肤不那么白咋办?擦粉……
  我不知道这是否美白产品的鼻祖,但这个时尚风潮确实影响了许多人,包括曹植,也成为时尚先锋,经常打了粉底才会见众名流。而曹植的竞争者曹丕也不愿在造型上认输,开始在熏香上下功夫,频繁更换香型,可笑的是后来他的坐骑终于忍受不住新的香味,发狂咬伤了曹丕的膝盖。这是题外话。
  何晏作为当时社会潮流的主导者,打粉底自然首当其冲,要做一个表率,所以何晏做到“动静粉帛不去手”,人称“粉面何郎”,影响甚远。流传也甚广。况且何晏天生丽质,本就是绝世美男一枚,连走路都要经常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感叹一翻,留下“行步顾影”的佳话。
  于是明帝就想在这方面折辱一下何晏,他请何晏在大夏天吃热汤面,看一出“汗流粉面和稀泥”的好戏。不过,明帝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宗师何晏的美白方法并非只有擦粉一种,经过他改进的五石散同样具有美白作用,经常服用使得肌肤呈现自然的白晳,流汗自然不会导致和泥。
  不过明帝对于玄学的厌恶在这里便可见一斑了。以至于引出后来的“第三次党锢运动”。
  三、郁闷的党人

  玄学如同一股凶猛的洪水猛兽,席卷的当时中国的大江南北。与之相反的便是魏明帝连续两次下令要求独尊儒术,之后魏明帝还专门给负责官员选拔的吏部尚书卢毓单独下诏,命他不得任用“党人”(【前此诸葛诞、邓飏等驰名誉,有四聪八达之诮,帝疾之。时举中书郎,诏曰:“得其人与否,在卢生耳。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于是暗流涌动,矛盾的爆发点就出现在太和四年六月。之所以统统称之为“党锢”,自然有相似的地方。如汉末的党锢之乱时,清流派名士喜欢清议,而曹魏的清流派们喜欢清谈,这是由清议演变而来的。还有,汉末的清流派们喜欢自我吹嘘、自我标榜,几个人合称“八顾”、“八及”之类的,这个曹魏也有,如“三豫”、“四聪”、“八达”(下文简称3、4、8)。魏明帝对付的,就主要是他们这些人。
  这其中,“三豫”是很清晰的,《诸葛诞传》记载:【中书监刘放子熙、孙资子密、吏部尚书卫臻子烈三人,咸不及比,以父居势位,容之为三豫】只是这三个人在史书上都几乎没有记载。但他们的父亲显然都太牛了,尤其刘放和孙资还参与到了明帝托孤的浑水里,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4和8的详细成员名单现在已经无从知晓,史书没有一一列出,在《三国志·诸葛诞传》裴注的《世语》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当世俊士散骑常侍夏侯玄、尚书诸葛诞、邓飏之徒,共相题表,以玄、畴四人为四聪,诞、备八人为八达……】
  玄,夏侯玄;诞,诸葛诞。这两个是明确的。而“畴”和“备”是谁?脑子里第一个闪出的名字是田畴、刘备,真的假的?
  当然不可能,田畴在214年就去世了,而刘备身为蜀汉国君怎么可能跑去魏国跟他们整天清谈?况且刘备这个时候也早就去世了。那么会是其他人吗?也就是说另有某畴、某备?这个可能性当然也有,但貌似不大。司马光有自己的理解,他在《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纪三》中记载道:【尚书琅邪诸葛诞、中书郎南阳邓扬等相与结为党友,更相题表,以散骑常侍夏侯玄等四人为四聪,诞辈八人为八达……】由此可见,“畴”和“备”并非人名,而是通“俦”和“辈”,意味“与XXX类似水平的人”。
  虽然4和8分别都有谁已经不太可能知道,但我们至少还能了解一个大概,按照《曹爽传》记载:【南阳何晏、邓飏、李胜、沛国丁谧、东平毕轨咸有声名,进趣於时,明帝以其浮华,皆抑黜之】,4和8里至少还包括李胜、丁谧、毕轨三人。但我个人并不认为何晏在4、8之列,因为4的水平与夏侯玄相当,8的水平与诸葛诞相当,而何晏的地位显然要高于这两个人,如果何晏在列,那么史书上便不会说是“玄俦”或“诞辈”,而说成“晏俦”或“晏辈”。因此何晏可能属于学术统治地位的最顶端,他下面才是3、4、8。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另有裴松之注引《魏略》:【明帝禁浮华,而人白胜堂有四窗八达,各有主名。用是被收,以其所连引者多,故得原,禁锢数岁。】从这段记载中不难看出,明帝对于此次的“党人”是原本不打算轻拿轻放,以3、4、8为主的一部分党人领袖曾经被批准逮捕,只是后来查出涉案人员太多,所以才迫于压力将他们释放,转而采取禁锢的办法。
  夏侯玄,当然很知名了,他父亲夏侯尚与文帝曹丕关系极好,是打小淘气玩大的铁哥们,一直做到了征南将军的高官。夏侯玄自己也很出色,年纪轻轻便声名鹤立,作为四聪之首,夏侯玄傲气十足,他非常看不起毛皇后的弟弟毛曾。毛曾的老爸毛嘉以前是给人驾车的下人,后来走了狗屎运一夜暴富,并且女儿受明帝宠爱,毛嘉自己也洋洋得意,众人面前常常自称“侯爷我……”,因此成为当时一大笑谈。夏侯玄每次与毛曾同坐的时候,鄙视之情溢于言表,这被明帝看在眼里,就此找了个茬,把夏侯玄降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事件中夏侯玄是唯一一位没有被免官禁锢的人,仅仅被降为羽林监。原因很简单,第一是他姓夏侯,属于曹家姻亲,算半个宗室,第二其实也是宗室关系,红透半边天的曹爽是夏侯玄的表哥。不过曹爽倒台后,夏侯玄最终没能摆脱被整治的命运,先被剥夺兵权调回朝廷,然后他意图撺掇同伙反对司马家族统治,事情泄露,名重一时的玄学和党人领袖夏侯玄死在了政敌的屠刀之下。
  邓飏是根红苗正的名门之后,他祖先邓禹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但书上对邓飏的评价极差,曾经有个叫臧艾的人找他走后门要做官,他却并没开口要钱,而是把人家老爸的小妾给要来了,自此被人戏称“以官易妇邓玄茂”。邓飏在此次事件前担任中书郎,但被免官禁锢,后来傍上了曹爽,着实狐假虎威了一翻,曹爽倒台后他也被一同族诛。
  李胜,父亲李休曾是张鲁部下,后来投降曹操。在众多党人中,李胜是与夏侯玄关系比较紧密的人,后来夏侯玄与曹爽伐蜀的计划便是李胜最先制定。当然,李胜最知名的莫过于他在赴任荆州刺史的路上被司马懿装病骗过,导致曹爽等人失去戒心。而史书记载,在有人向明帝告发党人时,是以李胜为代表的,可见他在党人中的地位不一般。他也与曹爽等人一同被逮捕、处死。
  丁谧,是曹操故人之后,他父亲丁裴应该有人听说过,易中天在《品三国》中有提到,是曹操的老乡,但是比较爱贪小便宜,因为私自用公家的壮牛换了自己家的瘦牛,导致被免官。后来曹操逗他说“哥们儿,你的官印哪去了啊?”丁裴回答:“我拿去换大饼了呀~~”丁谧小时候在邺城闭门苦读,明帝下达党锢令,丁谧在此期间被找茬逮捕,后来释放,其原因也无外乎像李胜那样,因为牵连的人太多。之后他也攀附了曹爽,很是威风了一段时间,只是史书对他的评价也不高,政风极差。后来与曹爽、何晏、李胜等人一同被杀。
  何晏、邓飏、丁谧后来在曹爽执政时期共同担任台辅,因为评价很差,别人编了顺口溜:“台中有三狗,二狗崖柴不可当,一狗凭默作疽囊。”意思是说朝廷辅台有三只狗都爱咬人,其中一只借着曹爽的权势最凶猛。这最后一只就是在说丁谧,而“台中三狗”的恶名就此臭名远扬。
  党人里其实还有一只“狗”,他就是诸葛诞。不过与“台中三狗”不同,诸葛诞这个“狗”的名头并非恶名,而是佳评。《世说新语》记载当时人们评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龙是诸葛亮,虎是诸葛瑾,狗便是诸葛诞。这个狗不是贬义,而是“功狗”,意味有大功劳的人,是对人极大的褒奖。诸葛诞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就不多说了,他在明帝下达禁锢令之后也被免官。
  以上是史书记载了有名有姓的几位重要党人代表,但显然此次党禁的并不只是这几个而已。至少《魏略》有“所连引者多”的字眼,可见此次党禁的打击面还是很广,《诸葛诞传》记载【凡十五人。帝以构长浮华,皆免官废锢。】理应不是全部受到牵连的党人,而是单指比较重要的三豫、四聪、八达,一共十五人,其余人数则没有统计。
  前两次党禁差不多是连在一起了,从公元166年一直持续到黄巾之乱爆发的184年,有18年之久。那么这次魏明帝实施的党禁又会持续多长时间呢?从何晏、邓飏、李胜、夏侯玄、诸葛诞的相关传记中不难看出,终明帝一朝,党禁始终未解,直到曹睿去世,曹爽才终于将一些党人提拔起来。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魏国官方始终没有任何诏书或法令,明确昭告天下解除党锢禁令。
  那么明帝去世,内中有何玄机?他的党锢禁令为何没能一直持续下去?党人究竟又是如何翻身了呢?
  四、生死时速

  明帝22岁登基,35岁去世,统治魏国13年,他于登基后第四年颁布党锢禁令,到去世时,魏国已经历了长达近十年的党锢期。但此前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丝松动的迹象,因为同样在党人中混迹的司马师于明帝离世前不久重新接受了朝廷的任命,担任散骑常侍。少有美名的司马师是个不折不扣的豪门士族,他曾经被宗师何晏大加称赞。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初二年12月2日,明帝病重,气氛骤然紧张起来。12月18日,明帝下令册封郭皇后,同时任命燕王曹宇为大将军总摄军政,一同受到任命的还有武卫将军曹爽、领军将军夏侯献、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他们的任务只有一个:辅佐少帝继位。明帝的意图很明显,要宗室重新辅政掌权。曹宇是武皇帝曹操之子,用先皇嫡系子孙掌握大权,可见明帝下了多大决心,当然,明帝自己没有儿子,他对宗室的忌惮当然可以完全无视了。曹爽是故大将军曹真之子,虽非曹氏血脉,但曹真从小被曹操当成儿子一样抚养,早已成了宗室一员。夏侯献传言是夏侯霸之子,也就是夏侯渊的孙子,虽然这只是传说,但从夏侯献的姓氏来看,他也必定与曹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样可以看做宗室。曹肇是故大司马曹休之子,是曹氏族人,自然不必多说。秦朗也同样是曹操养子,他的母亲是曹操最宠爱的夫人之一,秦朗自己也大小被养在宫中,因此他也是宗室。
  士族被完全排除在外,明帝的临终安排让魏国看到了完全压制士族的希望。但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从小跟他关系极好的曹宇竟然连续数次拒绝接受任命。明帝一头雾水,他实在想不出为什么燕王对于所有人都争的头破血流的权力如此冷淡,对祖宗社稷似乎丝毫不上心。明帝找来宠臣刘放、孙资询问,二人认为是曹宇确实觉得自己不堪重任。明帝无奈,只能选择曹爽担负这个使命。但刘放和孙资常年掌管机要,受宠专权,夏侯献与曹肇私下已经开始计划如何掌权后收拾刘放和孙资。
  这个风声不知怎么传到了二人耳朵里,于是两人急忙跑去建议明帝召回太尉司马懿,他们不知用了什么办法,竟然把明帝说服,也或许是病重的他根本就是脑子里一团浆糊,任由刘、孙二人摆布。
  司马懿此时刚刚平定辽东公孙渊的叛乱,正在返回途中。收到明帝的诏书后急忙赶往洛阳。然而夏侯献和曹肇又跑去建议明帝不要召司马懿进京,明帝竟然真的改变主意,又发出诏书要求司马懿不要回洛阳。这一前一后的反差让精明的司马懿嗅出了不对劲的味道,他匆忙撇下大军,自己乘坐高速马车一路以冲刺的速度回到都城。
  手握重兵的老太尉在皇帝弥留之际率兵返回都城,这一幕任谁都会浑身冒冷汗,司马懿到底想干什么?已经病入膏肓的明帝十分惶恐,再次招来刘放和孙资询问:谁能对付的了司马懿?
  当时曹爽也在,刘放和孙资一致声称:曹爽能行!明帝于是转头问曹爽:你能行吗?
  曹爽却紧张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浑身冒汗。刘放赶紧踢了踢他的脚,在他耳边小声提醒“快说臣愿为社稷奉献生命”。
  于是,在刘放和孙资的操控下,明帝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任命曹爽为大将军,假节,录尚书事,督中外诸军。而燕王曹宇则被免职,曹肇、夏侯献等人也因得罪了刘放和孙资同样被免官。可是,同样是在曹睿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老太尉司马懿也终于在狂奔一天后到达都城,他紧赶慢赶的算是来到了龙床,见了陛下最后一面。当然,这肯定不是因为他们的感情深厚,而是为了明帝的遗诏,辅臣名单里必须有他。司马懿的出现必定打乱了明帝的计划,他是不喜欢士族的,但他在生命最后几个小时里怎么会在曹爽总揽大权外还额外增加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司马懿?或许,老太尉身后那紧随而来的那四万刚刚得胜归来的平叛大军始终是一个威胁,无论对他,还是对刘放、孙资来说。
  总之,我们看到了诡异的一幕,一个皇帝,可能死都死的不安详,他死前迫于某种压力,无奈更改了遗诏。
  明帝合上了眼睛,曹爽大权独揽,但司马懿在最后时刻赶上了末班车,成了曹爽的唯一心病,那么他要依靠什么来对付司马懿呢?
  被禁锢长达10年的名士们总算有了发挥的舞台。
  五、星星之火

  曹爽并没有公开宣布解除党禁,但这并不能阻止他提拔大批党人,牵线搭桥的人是他姑姑家的表弟,夏侯玄。其实党人们此时不必要一定选择曹爽,因为前面说过,司马师跟他们的关系也很好。这个时候党人就面临了一个站队问题。
  从史书上我们了解到,党人选择的是曹爽,毕竟夏侯玄的名气太大了,他要选择支持曹爽,恐怕不会有太多人反对。曹爽也很重视党人,首先提拔夏侯玄担任征西将军成为一方大员,然后让何晏、王弼、邓飏、丁谧进入尚书台,牢牢掌握住政权。之后还任命李胜为荆州刺史,毕轨担任司隶校尉,诸葛诞担任扬州刺史。党人全面崛起,军政大权在握,从中央到地方全面开花。老太尉司马懿只能无奈假装自己快死了,来躲过这个风头。
  然而,也并非所有党人都依附曹爽,还有一小部分采取观望态度,这就给了司马懿翻盘的机会。魏嘉平元年正月,感觉稳操胜券的曹爽率领所有亲信陪同皇帝曹芳拜谒曹睿的高平陵,司马懿借机发难,他在一连串军事部署的同时,派遣许允和陈泰去游说曹爽,让他放弃抵抗。许允是一个标准的名士,明帝时期也遭到制裁,与之齐名的还有两人:王经、崔赞。由于后来大败给姜维的缘故,王经被今天的很多人所认识。司马懿派遣许允做说客,其目的不言而喻。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曹爽在高平陵之变中显得婆婆妈妈,犹豫不决,这当然跟他的性格、能力有关,但似乎党人的集体倒戈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除许允等人外,大宗师何晏也选择抛弃曹爽,在曹爽后来被逮捕以后,何晏担任检察官一角,仔细认真的帮司马懿完成了调查取证工作,但最终他没能博得司马懿的青睐,与曹爽、丁谧、邓飏等人被一同族诛。二号人物王弼也因受到牵连而被免官,同年秋天病逝。
  何晏与王弼两位玄学的巨星陨落,夏侯玄成了党人的领袖,但他的好日子也不多了。6年后,司马懿去世,以夏侯玄、李丰等人为首,党人意图再次挑战士族,他们计划拉拢许允,让他担任太尉。但党人并不抱团,至少司马师当年跟他们一同混迹,关系网必定少不了的,于是消息泄露,夏侯玄等人被全部处死,许允被流放,朝中的党人基本被全部肃清了。
  诸葛诞由于一直任地方官员,且在王凌和毋丘俭叛乱中竭尽全力的为司马家族效力,所以一直未被整治。但司马家族从未真正放心过他。司马昭一继位,立刻对四征进行摸底调查,而诸葛诞成了最主要目标。诸葛诞掀起的淮南第三叛声势浩大,但是他毕竟还是无法抵挡司马昭的倾国之兵,最终城破被杀。诸葛诞死后,他的一百多名同党被押赴刑场,每杀一人就问下一个是否投降,这一百多人全部慷慨就义,直到最后一人被处死也无一人投降。党人的决绝可见一斑。
  然而,明帝朝兴起的党人风波虽然平息,清流派却并未消逝,由于被长期排除在政坛以外,之后的名士们把前辈的思想发扬光大,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清流派不再关心朝政,甚至诋毁统治阶级,他们醉心田园,想象着一幅世外美景,这种思想上的变革为玄学的发展提供了土壤和营养,这门学问一直持续的发展,遍布中国,甚至海外,今天成为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而魏晋风流直至今天,依旧为文人墨客所向往,它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下来,可以想见的,将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会继续存在着,发展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1 07:51 , Processed in 0.1022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