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614|回复: 1

试论罗贯中笔下的“六出祁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我想写这样的一篇短文很久了,只因我从小看了无数遍的央视三国,却每每看到“六出祁山”就看不下去。是五丈原的故事把诸葛亮的精神升华到了极致,因此罗贯中是没有理由不着重描写这一个故事的。我想试用这样一篇短文去回顾罗贯中笔下的最后一次出祁山。在正史上诸葛亮一共只有五次北伐(而且似乎只有两次到了祁山),但是我这里还是以小说为准,把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称为“六出祁山”吧。
  正史中的这次北伐是相对简单的,并没有太多的故事,仅仅是两军相持于五丈原好几个月,最后丞相病死于军中。但是在《三国演义》的小说中,罗贯中用了整整三回的篇幅来写这次北伐,而且在其中用了多处暗示——我想尝试通过对这些暗示的分析来诠释整部《演义》中的诸葛孔明。
  第一处小的暗示出现在北伐之前,诸葛亮在突然得知关兴的死讯后,晕厥于地,之后说了一句话:“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与以寿。”这个细节的处理,明着是说关兴,实质上恰恰指的是诸葛孔明自己。而且这里开特别指出了“天”——“天”的意义后面还会再详细地说。
  这次北伐的第一战是渭河之战。我没有去专门研究过这一战是否有任何历史依据,因为这不是重点所在——重点在于,这是整部《演义》中诸葛亮唯一彻彻底底输了的一仗。在这之前,虽然有街亭这样的大败,但是街亭大败的直接责任在马谡(甚至可以说是全部责任)。对于《演义》中的诸葛亮而言,渭河之战的失算是让人不可思议的。那么问题就在于:既然罗贯中是为了突出描写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何要安排这样一个情节呢?就算这是真的历史(可能不是),罗贯中也完全可以不这样写,甚至就不写了。《三国演义》中违背历史的地方比比皆是,不多这一处。因此合理的解释是这一败是刻意安排的情节,同样是为了预示诸葛亮的死亡。另外,也是在这里罗贯中充分表明了他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个人,既不是神,更不是妖。我希望用这个例子充分驳斥那些认为《三国演义》是要神化诸葛亮的看法。
  经历了这次失利之后,诸葛亮派了费文伟去孙权那里请求东吴发兵夹击曹魏。这次北伐是吴蜀并进确实属实,但是如果从要突出诸葛亮神算的角度看,便又有了同样的问题。小说里面的描述显然是说诸葛亮有点无奈,于是想到了东吴。可是,诸葛亮之前曾经这样过吗?试想当初刘备新野小城,曹操百万大军压境,那个时候的危机比如今的不知重多少倍,可是诸葛亮这样低声下气地请求东吴的援助了吗?没有。既然如此,罗贯中为何要如此写呢?他完全可以把这说成是其他某人的主意,然后得到丞相的认可。
  把这个问题留着,我们继续往下看。如果说前面的渭河一战是司马懿突然天才了一回,那么接下来他又回到了老样子。诈降之事和木牛流马才很符合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这更加凸现出之前渭河一战的莫名其妙——像这样莫名其妙的逆转,整部《演义》大概就这么一回。这样鲜明的对比也能够佐证渭河之战是有更深意义的说法。也许有人会提出说渭河一战是为了让联合东吴的情节顺理成章,那么我想说的是:诸葛亮任何时候联合东吴都是顺理成章的,不需要任何铺垫。
  再接下来就是诸葛亮一生最冤的一仗了——上方谷。我想大概熟悉《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有一个同样的疑问:诸葛亮不是通天文,明地理啊,怎么会料不到下雨呢?这确实挺奇怪的。我们不妨想想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情景,想想他借(算)东风的时候。诸葛亮在草船借箭的时候是何等的自信啊——若不能成功,他就死于周公瑾的手上了。不是说“诸葛一生唯谨慎”嘛,这种“成事在天”的风险诸葛亮当初怎么会去冒的呢?有此可见,上方谷一战也是很莫名其妙的一战——罗贯中把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战役都写在这最后一次出祁山中,我想绝对不是无意或者随意的。上方谷要告诉我们的是:诸葛亮不可能被人所打败,而只可能被天所打败。
  或许是罗贯中就是为了强调“天”这一点吧,所以在“诸葛禳星”之外又加上了“上方谷”,在之前又用了关兴之死来暗示。和天的终极对抗,是贯穿诸葛亮一生的主题。而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代表人物,因此这也就是蜀汉政权的核心。罗贯中所尊的“刘”,其实不是别的,正是“逆天而行”四个字。
  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似乎有点奇怪,但是我想这其实在隆中对里就说得很清楚了。《三国演义》中的隆中对和《三国志•诸葛亮传》中的隆中对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演义中添加了一句话: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刘备)可占人和。在我看来,罗贯中正是在这里借诸葛亮的口,道出了整部《三国演义》的核心。




上一篇:三英战吕布的不同版本
下一篇:诸葛亮凭什么敢到东吴吊孝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此我不在这里具体展开了,小说中其他的佐证很多,不能一一例举。以人对抗天,注定是失败的,注定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注定在很多人眼中是愚蠢的。但是,正是在逆天的情况下,才突现了人的价值,彰显了人之为人的伟大和壮烈。我想这是《三国演义》几百年来经久不衰的核心原因。
  不过之前我还跳过了一个问题,就是东吴的问题。现在再回过头去看六出祁山里的东吴,我想能够看得更加清楚一点。东吴是游离在“天”和“人”之外的。在我看来,东吴代表的是“机遇”,或者说是人之所以能够对抗天的一种外在凭借。有了这样的凭借,人就是可以对抗天的(如赤壁);失去了这样的凭借,人便将屈服于天(如六出祁山)。这便是罗贯中为何要在六出祁山中又把东吴和诸葛亮拉扯得那么近的缘故。我们甚至可以在《演义》中看到,对诸葛亮最直接的打击不是来自司马懿,而是东吴北伐失败的消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走出隆中时,东吴有一个周瑜、一个鲁肃——如今只剩下了陆逊。由此我们便不难明白罗贯中为何要花那么多的笔墨写一回“卧龙吊孝”,也不难发现那其实是《演义》中诸葛亮一生的转折点。在那之前,诸葛亮像神一般地主宰着命运;在那之后,诸葛亮只是一个在命运中挣扎的人。
  但总而言之,罗贯中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个人,一个真真切切的人。他也许没有历史上的诸葛亮那么复杂,也许没有历史上的诸葛亮那么有血有肉,但是那只是因为罗贯中把他升华成了精神,属于人的精神。而六出祁山,正是这其中最美妙也最伟大的一幕。五丈原,承载了太多太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1 11:17 , Processed in 0.81410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