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71|回复: 1

街亭之战中的王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能的认为王平和马谡在街亭一战中就是在一起的。昨天才知道,症结所在,原来是我没有看完《三国演义》......才看到三十几回(基本属于演义盲),所以也不知道罗贯中是将王平和马谡设定为分军的。因为在我的观点里,这个根本不是问题,所以没有系统考虑,随便写一点我的看法吧,可能比较繁琐,将就看看吧。
  注:本文暂时不涉及兵力分布点和行军路线!
  关于街亭一战《三国志》中的相关原文我就不贴了,大部分人都是了解的。
  先说一下“金鼓”
  《王平传》:【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
  从《孙子兵法军争》軍政曰:「言不相聞,故為鼓金;視不相見,故為旌旗。」夫鼓金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專一,則勇者不得獨進,怯者不得獨退,此用眾之法也。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再按曹操曰:旌旗乱也。示敌若乱,以金鼓齐之。
  鼓金,即锣鼓。因为战场上相互之间听不见命令,而设置鼓金为指挥军队进攻或者撤退的号令之用。
  《太白阴经》、《尉缭子》等均对金鼓、旌旗的数量和作用有详细记载和描述,甚至详细到如何交替使用。并阐述了旌旗、金鼓对整个军队及其在作战中的重要性。不是谁可以随便敲击的。
  依据这些,我个人推测,王平所敲击的是本就属于马谡军的军鼓,而非王平从其他地方跑来救援,带着自己的鼓敲击或跑来敲击属于马谡军的金鼓。
  因此,王平此时击鼓是为了收集散众,做撤退准备。(大概也有重振军心的作用。)
  街亭之战,王平在哪里?
  我的观点是,单从《三国志》的字面看,王平应该是和马谡在一起,守街亭。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马谡和王平是分开的?从闻兄的一句话里我大概知道了,可能是因为本人《三国演义》根本没有看完,==|||大概才看到30+章....)
  从《王平传》:【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来看,根本无法确定王平是在马谡失败后,从别处跑来救援的。
  如果是从别处跑来救援的或许该写“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救之,鸣鼓自持”,否则从语境来看,王平的千人本就属马谡,无非是在大家都溃散的时候,他们没有乱了方寸。
  【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从顺序上看,马谡上山,并且举措烦扰(烦扰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张郃绝了他们的水源),而此时,王平依然连连规谏,马谡依然不用。(王平到底在山上劝了马谡什么,不得而知。),而后马谡败于街亭。王平若不是和马谡在一起,怎么规谏?写信?马谡被包围的严严实实的,水道都断了,怎么将信送给马谡?
  因此,作为先锋的王平不可能和马谡分开部署,且仅仅千人的兵力又能镇守哪里呢?最为可能是和马谡在其“举动失宜”后一起屯兵高地了。
  《孙子兵法军争》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邱勿逆,佯北勿從,銳卒勿攻,餌兵勿食,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兵法说:敌军占据山地不要去仰击,敌军背靠高地不要去正面攻击,敌军假退不要去跟踪追击.........
  纵观张郃用兵,当是严格遵守兵法最基本的原则。所以,张郃冲上山攻击这种可能性也不大,最好的方法是逼其下山。
  而如何逼马谡下山,张郃用了一招最有效的战术“绝其汲道”,使得马谡军在本来有利的高地变成了死地。
  《孙子兵法九变》:圮地無舍,衢地合交,絕地無留,圍地則郑?赖貏t戰
  所谓绝地无留,据李筌注:没有泉、井,无从畜牧和采樵的地区,叫做绝地。
  这里稍微咬文嚼字一下,所谓“舍水上山”,私以为不是马谡主动“舍”,而是被张郃“绝其汲道”。而在《王平传》中简化为“舍水”。
  虽然王平举动失宜,但应该也能明白水源、粮草对军队的重要性的。实际情况可能是因为上山后,丢了水源。
  至于“不下据城”,个人认为在马谡上山之前,是占据了城池的,而不知道什么原因退据山上。(也许是被张郃军“此处含有不良信息”过,而退“守”到山上。)
  马谡依南山到底有没有不可饶恕错?
  从《兵法》的角度看,占领高地,并不是大错。




上一篇:书生报国的悲剧——孔融
下一篇:谈谈诸葛亮之于蜀汉的三大战略失误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谡上山,若不是面对张郃大军胆怯了,就是在于张郃军之前的交战中失利了(《孙子兵法军形篇》.....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守則不足,攻則有餘。”,估计到可以胜利才会攻击,否则只能“守”。)
  若是这样,那么马谡退居高地,依南山屏障,也不算什么太大的错。
  《孙子兵法地形篇》......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孙子兵法行军篇》孫子曰:凡處軍相敵:絕山依谷,視生處高,戰隆無登,此處山之軍也。
  错就错在马谡被张郃绝了水道(或许马谡军当初在退居高处时还占有水道,但后来被张郃军反占领了)。从生理角度来看,3日无水人、马就快差不多了。
  而所谓的“举措烦扰”就出现在这种时候,军队没有水,就意味着人和马将要渴死。
  (兵法是死的,是前人总结的用兵最最基本的东西,但如何灵活运用,全在将领本人的资质和实践。喜欢论兵的马谡可能缺的就是实战中的历练。)
  在即将被围困、渴死的情况下,马谡决定绝地反击,冲下山,决一死战,而王平则负责鸣鼓以振奋士气。若马谡作战得利,王平则可以为调度;若马谡作战失利,则负责后撤。
  【《魏略》载帝露布天下并班告益州曰:......王师方振,胆破气夺,马谡、高祥,望旗奔败。......】
  结果是马谡军溃散,其中只有王平“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乱中求稳,逐步撤退。
  王平此时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要不是和闻老讨论,我也从没对此分析过)
  从情理上来说,若不是矛盾过于激烈,这个时候王平应该不会不顾大局丢下马谡不管的。唇亡齿寒,马谡军溃败,王平若不鸣鼓自持,让马谡至少或者撤回的话,回去后也不好交代;退一步说,还可能把自己牵连进去战死沙场。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即便性格再狭隘,在大敌当前的时候,也会首先选择最有利的一种方式(共同对外或者索性投降),只有在没有敌人的情况下,才可能内杠。
  张郃的疑其兵,到底是疑谁的伏兵?
  我不认为张郃“疑其伏兵”的是指王平的千人。
  【《袁子》曰:何以知其勇而能斗也?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军大破,亮屯去数里,不救;官兵相接,又徐行,此其勇也。】
  何况,《兵法军争》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诸葛亮的军队就在后方不远处,张郃不追,诸葛亮不动;张郃追击,或许诸葛亮就会攻击。因此这里的疑兵,是张郃听见王平鸣鼓(鼓声可以作为调度的暗号),又见后方的诸葛亮军在(而非怀疑王平手中有伏兵)。
  (这里,说实在的非常精彩,两将(诸葛亮与张郃)相遇,博弈的是心理战术,胜败方寸之间,谁都不会轻易向前迈进一步,一步之差,生死相隔。)
  最后总结一下整个文章的思想(因为我一直认为马谡和王平在一起,所以从来没有想过要对此做论述,也不知道如何下手,想了很久,或许文章写的有些混乱)
  王平作为马谡的前锋不太可能和马谡分开行动,且王平区区千人,除了作为“奇”,基本上是没有办法面对张郃军的数万人的。(除非王平据守的城池够坚固,粮草够多。即便如此,那么当张郃攻击马谡的时候,王平却丢下已有的城池出来救援马谡显然不符合逻辑。正因为城池坚固,才能坚守,出来就可能被灭。)因此唯一的可能是,马谡和王平一同退到山上,依据南山险阻,暂时坚守。精通兵法的张郃不会冲上山攻击,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断水源。正因为被张郃截断了水源,马谡才变现出“举措烦扰”,而王平此时劝谏马谡不得(也许是建议马谡出奇兵或者是其他策略)。在被围困多日后,马谡军决定下山,结果一路溃散,只有王平所领几千人一边鸣鼓一边自我固守(上面说了鼓声可做撤退信号之用),逐渐撤退。而张郃军听到鼓声一方面明白对方是在撤退,另一方面肯定也侦查到了离此不远几里只外的诸葛亮军,张郃怀疑是诸葛亮军是伏兵,于是决定放弃追击“不往偪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1 14:22 , Processed in 0.31170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