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606|回复: 3

旷世雄才刘备为何在演义里显得那么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在《三国演义》里,很多读者乍看之下,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刘备没什么大才,文全听诸葛亮的,武全靠关张赵等将,自己似乎没什么本事。当然,仔细想想,这定然不是事实,因为刘备白手起家,最终成就帝业。古往今来,若非才志具为顶尖人物,这绝无可能,何况刘备的同一时代还有曹操和孙权两大俊杰作为劲敌。
  我们且考虑几个简单问题:为何关张赵马黄魏等万人之敌,为世虎臣会追随刘备背井离乡、颠沛流离?更重要的,为何诸葛亮这个顶级人物愿意追随刘备四处奔逃?
201211221348853633.jpg

  演义明写这是由于刘备待人宽厚,为人仁德,令众人心服。这样是足以糊弄第一遍阅读的读者了。但是仔细想想,便知这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演义中的仁德之君多了去了:刘表、陶谦、刘璋够仁德了吧?除了本地人,根本没有英雄人物愿意投奔这些君主,何况这些人的地盘从来没动过。相比之下,刘备在除了西凉之外几乎全国所有地方都走动过,大半辈子也是没有根基,四处逃窜,却能让诸葛亮、关羽、魏延、马超这些性格和价值观各异的英雄豪杰对他如此拜服。我们再看看刘备手下的角色:
  张飞,显然对仁德是没有兴趣的。关羽,除了忠之外,其他的德也很堪忧。诸葛亮,阴谋诡计多端,只考虑利益,仁德两字是他所不层考虑的。马超,富二代公子哥。魏延,心狠自傲,显然不会在乎仁德两字。这就是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这些人没有谁真的会因为刘备仁德而跟着他,相反每次刘备正要行仁德之事,这些人就出言或出力阻拦。例如,让徐州时、取荆州时、反悔东吴之约时、取西川时,每当刘备口中仁德,这些人就去阻挠刘备。可见,刘备的“仁德”对这些部将来说,若非可有可无,便是不如没有。
  刘备待属下好,亲如兄弟,用人不疑。但是这点上,孙权和曹操并不比刘备差,因此不能说是刘备的一个很大的优势。换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人,在刘备的位置上,也会善待关张赵诸葛亮,这并非是特别困难的事。因此,刘备待人之道,和仁德并无关系。
  那么,刘备善待人,善用人,这是公认的刘备的优势,但光这两条,却并不可笼络住那么多的天下英才。除此之外呢。我个人认为刘备至少还具备两大天赋雄才:第一是极深的城府、高深的智谋。第二是出众的军事才能。
  比较刘备和曹操就会发现。这两大枭雄的起点是截然不同的。在几乎所有时间点上,曹操都比刘备具有优势。刘备多次走到死亡的边缘,但是曹操就是收拾不了刘备。曹操是何等英雄了得的人物,他一眼就能看出刘备是他的一生劲敌,因此并不存在曹操小瞧刘备这个问题。曹操一直是把刘备作为一个对手来看待的。当然,刘备也是这样做的。那么,先天不足的情况下,最终能与之分庭抗礼,应当足以说明刘备之才不在曹操之下了吧。




上一篇:遥想曹魏当年
下一篇:《三国演义》如何将曹操刻画成自私狡诈的奸雄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点题外话。我个人之见,曹操最高明之处,就是看出了刘备是他一生劲敌,因此在刘备毫无实力的时候也全力打压,使刘备即使在几乎所有的决策点上都做出了最英明的决策,仍然处处受制。另一方面,周瑜最高明之处,就是看出了诸葛亮和刘备包藏祸心,将不利于东吴。可惜吴侯和鲁肃见识短浅,总想着和刘备联手,最后给东吴落下了荆州这个病根,终其全朝未能进军中原。周瑜的想法实际是最高明的:赤壁战胜之后,利用曹操不能短期再起之机,消灭刘备,然后联合其他小诸侯来对抗曹操,那些小诸侯虽然兵比刘备多,但是绝对没有和东吴争夺任何事物的能力。马腾、韩遂、刘璋、张鲁、辽东公孙,这些诸侯人人自危,且和曹操交恶,他们可以抵抗一时,最终却无法避免被东吴和曹魏吞并。这样下去的结果,虽然最开始的时候失去了刘备作为牵制,较为紧张,但最可能的结果却是两分天下。孙权比曹操小27岁,他比曹操多活了32年。孙权之才,确实不及曹操、刘备,但比起曹丕之流,却胜过万倍。虽说孙权晚年昏庸,但那也多是在东吴憋的(反正今生争夺天下也没戏了,只好偏安一隅安度晚年,曹操也是被这个事憋死的)。如果他能进军中原,可以染指一统天下,心中所想,平日所为自然大不相同。东吴的军事系统一直是顶级人才坐镇: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陆抗,如果坐拥荆襄,再并西川(这就是周瑜计划的路线),足以和曹魏做百年之对抗,胜负之数很难说。这一计划虽然冒险,但并非没有希望。相反之下,让刘备占了荆州,东吴一朝对天下连一丝一毫机会都没有。最后抢回荆州时还不得不对魏国俯首称臣。
  回到我们的话题,刘备的智谋在演义里,黄巾军之战时已经有所展现。之后刘备的戎马生涯里,虽然料敌机先的故事很少,但是也没出什么大岔子。由于曹操很明显的具有先手优势,并且全力打压刘备,刘备一直建立不起自己的势力,但却也没有被灭掉,这足以看出刘备之手段非常人。那么,为什么演义里大家会感觉刘备迂腐的可以,傻的可以,全无英雄之像呢?我个人的感觉是:刘备是装傻。
  先说说刘备最聪明的一点是什么,下面的例子最能反映问题。在新野撤军的时候,刘备执意带上市民同行。诸葛亮劝他,弃民而行,可避杀身之祸,刘备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从这点上我们可以分析出刘备的称霸理念。“举大事”是说,他这番行动,并非于心不忍啊,善心大发等等个人感情,而是出于“大事(即称霸)”考虑。
  刘备明白,论智谋论奸计,自己纵使不在曹操之下,恐怕也强不了多少。论军事论武力,也最多是个平手。但曹操已经拥兵百万,自己只有一万人;曹操坐拥兖、徐、幽、并、青、冀六州,马上又夺下荆州,而自己刚刚弃掉新野,投奔的江夏还是刘琦的地盘。在这种情况下,卖弄计谋、卖弄武勇都是没用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在其他方面取胜。他的理念就是,他一定要摆出一副仁德的面孔,一来,用以号召天下,二来,用以蒙蔽人心,这是他有而曹操没有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不能丢新野之民:一旦丢了新野之民,也就丢了称霸之本。如果丢了这副仁德的面具,那么刘备也只是一个智谋和军略最多与曹操相当、而既无军队也无领地的诸侯,又如何与曹操相争?
  这番道理说来简单,在当时却很深奥,除了刘备,当时在场的人都不懂,包括诸葛亮。刘备知道诸葛亮不懂,特意说了“举大事”,意思就是说,我这番行为是为了大事,军师你别说了。
  有几点需要说明。第一,平时,刘备对诸葛亮言听计从,那是因为,刘备自己对诸葛亮的计策都很满意,两人基本上是想到一起去了。但是这次刘备是觉得诸葛亮的见识不及自己,因此就反驳了对方。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刘备是个时刻把大事、大业放在心里的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三国志》)。那么什么是大事、大业呢?嘴上说的当然是匡扶汉室,但心里想的多半是自成霸业、帝业。为了说刘备想自成霸业、帝业呢?因为刘备不是一个蠢货。汉室衰微,无药可救,这个是傻子都知道的。刘备知道,曹操知道,孙权也知道,就连袁术帐下一牙将也知道。刘备作为一个臣,即使打败了曹操、匡扶天下,那又有何用。自己作为臣,功高盖主;而一旦交权,或者自己老了,死了,无数个奸雄还是会立刻出现。一个朝代就如同一个人,汉朝已经老了,老的不行了。在中国历史上,只有改朝换代可以解决王朝衰微的问题。刘备雄才大志,见识卓绝,岂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事实上刘备做的事情也是往自己称霸的路子上走的,一直没动摇过。我个人认为,血诏倳件,刘备就是多少想害死汉献帝。一方面,汉帝死了,曹操的舆论压力立刻超大无比,与全天下诸侯为敌;另一方面,自己身为受诏之臣,可以以此为由在反曹势力中谋得一个好位置,甚至成为盟主(他的才、志、名望确实是各路诸侯里最大的);此外,汉献帝一死,等刘备以一方诸侯雄踞时,称帝也更为容易。当然,如果害死的真是曹操,而不是献帝,那更好了,去一大敌。反正他自己逃离京城,死了谁他都高兴。由此可见,刘备的忠君、仁德的幌子,不仅为自己博得了名声,为曹操树立了敌人,还促使别人互相争斗,而自己坐收渔利。当然,曹操没有蠢到杀死汉帝,这也是可以预料的。
  第三,刘备城府极深,富有谋略(少年刘备“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三国志》)。刘备之精,各位可看看黄斤军之战即可只其一二(当时他只有20多岁,就已和朱隽、卢植、刘焉等官场老油条周旋了,但也吃了太露锋芒的亏,所以后来才变得那么不露锋芒)。他在官场摸爬滚打20余年,屡屡受挫,到他拜访孔明之时已经年近半百,已经成了举世第一的人精(或许曹操也可并列)。诸葛亮虽然聪明绝顶,但从城府来讲,和刘备相比只是一小儿。须知,诸葛亮交往的全是些风雅人物,什么崔州平、单福、黄诚彦、司马徽,庞德公之流。在家读书,四海云游,和这些雅士交往,固然对才识、智慧有很大增益,对和人交往,特别是和人精交往却没有什么帮助,这些风流雅士说起谎来可能连张飞都不如。这就好比一个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次次考试都第一,文章诗词俱佳,人人都知道他聪明绝顶;但刘备是个在官场混迹20年的老油条,上到受诏汉帝,下到织席贩履,人家的经验太丰富了。不用说,在与人交往上两人相去甚远。这一点,我后面还会讲。
  好,那么刘备是这么一个心中时时惦记着“大事”,又确定自己要以“仁德”为幌子的人物,并且超级精明。他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呢?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只要设想一下,一个以贤德闻名的长者,想用些肮脏手段除掉他的竞争对手,需要的是什么?需要的是为他做脏活的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刘备显得那么傻的原因。他做的很多事情不能脏了自己的手,影响到他“仁德”的大旗。所以他纵容关张施暴,因为他需要暴力;他纵容诸葛亮施计,因为他需要诡计。这是为什么他那样的用诸葛亮、关羽、张飞这些只识“忠诚”,却不知“仁德”究竟为何物的部下。这就是为什么刘备要装傻:那些不仁德的话、不仁德的事交给你们去说、去做,我可以保我的仁德面具。我并非不仁德啊,实在是智谋不高、武功不高的缘故,所以才不得不听命于诸葛亮、授命于张飞呀!
  下面讲讲刘备和诸葛亮的见识。刘备一见诸葛亮,诸葛亮先是摆了摆谱,不让见,这点刘备见多了,根本不在话下。然后一见面聊天,诸葛亮直接把三分天下之计说了,听得刘备很是满意。这里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个就是诸葛亮没城府,见面茶还没喝两口就把自己想法立刻兜出来了,这点可以看出此人和司马懿实在是差的太远。而刘备呢?他的反应却非常老道。
  “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
  首先,这荆州刘表,益州刘璋,刘备都想图之,这不用孔明说。为什么呢?刘备时刻心里想着大业,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也是如此。那么任何一个脑子正常的人随便看看地图都明白,当时想图大业,必须图荆州和西川,何况刘备这种天天看地图的。如果刘备看了一年地图,连这个计划都没有,那他也不可能成大业。此外,他的表现,也不是吃惊,而是顺理成章。其实这番对话,他是在考诸葛亮的见识,而非真正请教诸葛亮。试想,如果刘备从未想过这番计划,那么孔明乍一说出,他又如何立刻判别孔明是否在夸夸其谈呢?他能判别孔明之见识、孔明之韬略,实乃是他自己见识不在孔明之下。
  刘备之所以能图这两地,是因为他也姓刘,并且他有“仁德”的面具(结合一下后来他如何得到这两地,就可以看出这面具还是很有用的);而他所担忧的,乃是因为图这两地,恐怕会丢了这仁德的面具。而诸葛亮说的话,则是暗示你不用丢掉仁德的面具,也可以图这两地,刘备当然是很满意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这翻交谈,刘备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孔明跟他自己想法是差不多的,但是比自己更狠,下得去手,六亲不认。而且孔明城府不深,远不如自己。这样的人物用来做爪牙,用来做脏活是最合适不过了。因此刘备请了孔明出山,终生重用。之后,貌似是刘备对孔明言听计从,实则是刘备心中也有计策,但是不便说出来,由孔明之口说出,与自己一拍即合。比如说欺负鲁肃这个老实人吧,刘备就把难听的话都让孔明来说,自己却说一些场面话、貌似很仁义的话,这样吴侯和鲁肃都记恨孔明,而忘了刘备才是真正在欺负他们的人。其实,那些孔明所说之话,根本就是刘备的意思。但是有了孔明这样的人帮他说话,他可以装傻,又何乐而不为呢?
  刘备的这些装傻,看似是真傻,实则不然。一个人如果傻的很随机,那么可能是真傻。如果每次傻的都对自己有利,那就必然是装傻。刘备就是一个每次都傻的对自己有利的人。他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摆摆样子,对自己最为有利。
  现在就可以回答为什么诸葛亮会跟着刘备而不转投其他阵营了。因为诸葛亮看出来了,刘备不是庸主,而是雄才。刘备的见识韬略,不在孔明本人之下,因而才能用孔明。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刘备屡屡装傻,屡屡假装拜服于诸葛亮的计策,诸葛亮才不走。要是刘备是真傻,真的什么计策都靠孔明,那孔明干嘛不自己打天下,要刘备干什么?诸葛亮根本没有留下的理由。诸葛亮自己心里清楚的很,“仁德”是个幌子,忽悠是个本事,自己人没人真当回事,外面人尽量让他们当回事,这就跟曹操的“天子”是一样的。好,那如果刘备的仁德不是个玩意儿,智谋武功见识又不行,又没钱又没权,那我跟着他混干什么,难道是找虐么?显然不是。刘备阵营的群豪敬仰刘备,确实是因刘备有盖世雄才。别的不说,如果赤壁前后,将曹操置于刘备的位置(曹操喜怒极形于色),恐怕是要灭门了。坦白的说,单靠刘备这份装傻的功夫,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
  纵观刘备一生,虽然他次次装傻,但真正错误的决策,却只有夷陵之战……之前几十年,如履薄冰,大大小小数百个决策,只要错一个就满盘皆输,刘备都挺了过来,并且即使在最危急的关头,主要部下也无人背叛。如果说关羽、张飞不背叛乃是他们英雄了得。那孙乾,简雍,糜芳这些一般人物呢?就说糜芳吧,在刘备颠沛流离之际,曹操拜之以一方领主,他不受而跟着刘备到处跑。等他到了关羽手下呢,一下就降了吴。这说明什么呢,这种庸才也能看出,跟着刘备是大大的有前途,离远了刘备,那就随波逐流,恢复庸才本色了。
  终刘备一生,看出刘备的“仁德”假面具其运行手段以及其可能后果的,我想也只有周公瑾和曹孟德两人。这三人可以说是三国之真英雄。可叹公瑾早逝!
  最后说说夷陵之战。当时刘备已经晚年,关羽已死,夺取天下无望,这点错误情有可原。观古今英雄人物,到了晚年发现天年已尽,而无力再建尺寸之功,都会做出一些较为不智的事情。看三国,曹操晚年是自己疑神疑鬼,闷着生病,孙权是心胸狭窄,倒行逆施。看近代,可参考主席晚年。不难看出这是英雄之君悲哀的共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3 10:25 , Processed in 0.187202 second(s), 3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