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23|回复: 3

驳斥贬低郭嘉的八种观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自从易中天在品三国的天生奇才中介绍了郭嘉,他的知名度是大大提升了,粉丝队伍也可谓日益壮大。有人说他是曹操身边的第一谋士,甚至是三国第一谋士,也有人拍桌子:郭嘉也配和诸葛亮相提并论?!(以下省略八百字……)
  因为我本人是嘉迷的立场,所以就不往他头上戴高帽子了。但是看到一些人对郭嘉的不公正评价,心里还是很不爽。有的人对郭嘉一知半解就妄发议论,令人可气又可笑。比如说三国志记载郭嘉的官职是司空军祭酒,就有人说郭嘉连军师都不是,正牌军师是荀攸。大概是看见祭酒两个字以后展开的联想。其实郭嘉的官职是军师祭酒(相当于军事高级参谋),晋人陈寿为避司马师之讳,去掉了师字。而曹操当时官居司空,郭嘉身为曹操掾属,就加上司空两字,变成了司空军祭酒。古人习惯在举行祭奠仪式的时候一般都由年高德劭之人奠酒,所以后来祭酒成了官名,比如说国子监祭酒,博士祭酒等等。当时流行一人一职,曹操为郭嘉发明了这个官职,就象刘备为诸葛亮发明了军师中郎将一样。
  总之,对于郭嘉的不公正评论很多,一一回复又太浪费时间,所以我决定写一篇文章把主要的观点罗列一下,并发表我自己的看法。我的观点都是以史实为根据,逻辑推理做支持。读者们可以不同意论据中的一些引申,但主要观点我认为还是比较客观的。
2012825924776258.jpg
  1.郭嘉不过是在曹操失去策士戏志才后,荀彧另推荐的一个谋划之士罢了,即使足智多谋,见识深远,也不过是一个战斗时的出谋划策者,在战略决策方面他根本说不上话。
  2.郭嘉在对曹操来说性命攸关的官渡之战毫无建树,因此他的才能不象有些人吹的那样神乎其神。
  3.郭嘉劝曹操不杀刘备,令其坐大,养虎为患,是其失算,当不得算无遗策的称号。
  4.乌丸根本不必打,胜也是险胜。后来曹操奖赏反对打乌丸的人就说明他也后悔听郭嘉的话打这一仗。
  5.陈群数次指责郭嘉“不治行检”,可见其品行不正。郭嘉虽有奇才,与孔明这等忠义君子自不可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话,郭嘉根本不配用。
  6.郭嘉其实并无真才实学,要不怎么会一辈子都是小小的军师祭酒(五品官)?曹操会特别赏识他是因为他善于阿谀奉承,十胜十败之说便是证据。
  7.托后事不过是曹操做顺水人情,口上说说,不可当真,跟刘备白帝城托孤不具有可比性。
  8.谋士第一是要惜身保命。位至三公,寿禄双全的贾诩比起有才无寿的郭嘉,戏志才强多了。
  下面就来详细讨论一番。本人的意见姑且称之为反方。
  1. 郭嘉不过是在曹操失去策士戏志才后,荀彧另推荐的一个谋划之士罢了,即使足智多谋,见识深远,也不过是一个战斗时的出谋划策者,在战略决策方面他根本说不上话。
  反方论点:
  在战争中战略正确是前提,战术合理是保证,内政是基础,都很重要,为何要打压策士(谋略家)的作用呢?
  反方论据:
  很多人把内政不行作为郭嘉的软肋(他到底行不行我也不知道,不过曹操是看好他的,但是曹操太偏爱他了,可能也不是很客观),给人的印象是搞内政的人天天勤勤恳恳做实事,策士只要轻轻松松说两句就行了,两者根本不能放在天平上称。我觉得这是误解。一个国家经济再发达,军事不行只能成为群狼眼中的一块肥肉。宋朝的经济文化比辽金蒙古强N倍,还不是被灭掉了吗?更何况是在三国这样的乱世,稍有决策失误,就可能把多年辛苦经营的老本输得血本无归。赤壁,彝陵之战都是因为决策失误,打了不该打的仗,导致元气大伤。想想诸葛亮加班加点埋头苦干多久才经营起来的资本给刘备一下子输光,怎么能说策士不重要呢?




上一篇:诸葛亮《诫子书》
下一篇:千年后为曹操翻案,说说枭雄的罪过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而郭嘉就是一位优秀的策士。看看曹操怎么说的吧。“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每有大议,发言盈庭,执中处理,动无遗策。”可以看出曹操对郭嘉是非常信任,言听计从的。在郭嘉陪伴曹操的十一年里,曹操在平定中国北方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决策失误,也从来没有落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作为曹操的随军军师(郭嘉和程昱),郭嘉功不可没。再说,郭嘉虽然在具体战术上的表现不如荀攸程昱闪光,也不是说他这方面就不行。征乌丸的时候,郭嘉建议曹操留辎重,轻兵兼道出其不意,就是具体的战术。
  不少人喜欢让诸葛亮和郭嘉比内政,比地位,甚至比发明,让郭嘉和贾诩比官位,比寿命,这不是吕布战秦琼么?如果是给谋士做比较的话,比谋略就够了,内政,官位和寿命跟谋士的强弱有什么关系?不是说谋士不能搞内政,而是我认为文臣负责内政,谋士负责军事建议,握有兵权的则是统帅,三者职能不同。如果你的谋士是广义的,只要是文官儒将都算谋士,那只能说我们说的是两码事了。何况诸葛亮当谋士的时间比较短,还是把他作为政治家更合适。
  2. 郭嘉在对曹操来说性命攸关的官渡之战毫无建树,因此他的才能不象有些人吹的那样神乎其神。
  反方论点:
  能够不管时间地点对象事件随时拿出妙计的,一定不是谋士,而是上帝(或者小说作者)。
  反方论据:
  第一种可能性是当时郭嘉因为某种原因(如患病)留在许都不在曹操身边。第二种可能性是郭嘉不是没有献计,只是史书上没有记载而已。即使前两种假设都不成立,也不要紧。
  曹操不是刘备,他不一定非要诸葛亮这样的全才辅佐他才行。他身边的五大谋士,个个都是智商超过95(假设满分100)。荀彧是内政好手,战略战术俱佳;荀攸程昱也是战略战术俱佳,尤精于战术;贾诩就不必说了(在宛城把曹操打得丢盔卸甲)。在这样的精英智囊团里想一个人出尽风头根本不可能,只有各人施展所长,才能最大限度的把事情做好。
  退一步讲,就算官渡期间郭嘉未献一策,也不能因此否定他的才能。许多诗人只有一首诗流传于世,不少作家只有一本书出类拔萃,难道他们就不是大诗人,大作家了吗?一刀切根本是不可能的。何况郭嘉留下了这么多奇谋妙计,怎能因某一阶段的表现来否定他的才能呢?再来看官渡之战,直到乌巢烧粮之前都是相持阶段,根本没有多少施展计谋的空间,这不能说是谋士无能。
  3. 郭嘉劝曹操不杀刘备,令其坐大,养虎为患,是其失算,当不得算无遗策的称号。
  反方论点:
  郭嘉没有看错刘备,也不可能看错刘备。
  反方论据:
  刘备虽然落魄,但其枭雄本质是几乎公认的。曹操,刘表,诸葛亮,荀彧等人都看出来了,没道理看人最厉害的奉孝看不出来吧。那为什么不杀他呢?因为弊大于利。曹操的用人政策是招降纳叛,来者不拒。早年杀掉边让就引起了陈宫,张邈叛乱,搞得曹操差点无家可归(幸亏荀彧程昱保住了三座县城)。现在刘备打了败仗来投奔曹操,无缘无故杀了他实在说不过去。我想郭嘉的想法是控制住他,既不杀,也不放。这样可说是两全其美,可惜没有实施。其实即使放了他,在赤壁之战前消灭刘备的机会也不是没有,只怪曹操自己没把握好,不能因此就说郭嘉没有识人之明。
  4. 乌丸根本不必打,胜也是险胜。后来曹操奖赏反对打乌丸的人就说明他也后悔听郭嘉的话打这一仗。
  反方论点:
  乌丸可以打而且必须打,曹操奖赏反对打乌丸的人只是他的用人之术,并不是后悔打这一仗。
  反方论据:
  许多人因为乌丸是少数民族就轻视它,认为打不打都不要紧,打下来也意义不大,这就是想当然了(从后来乌丸的降众有二十万就明白了,想想曹操官渡之战时才多少人啊)。实际上自汉朝以来,汉人没少受少数民族的欺负。尤其是当乌丸和袁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如果不消灭他们,南下打刘表的时候就有可能要两线作战,甚至从袁绍那里夺来的地盘都有可能丢失。陈宫叛乱时曹操就吃了这样的亏(打徐州时老巢被端),所以乌丸一定要打。既然一定要打,那么晚打不如早打,索性乘他们立足未稳,毫无防备之时一举拿下。其实曹操心里也是想打乌丸的,郭嘉不过是帮他阐明了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升了众人的信心,提高了士气而已。曹操怎么会后悔呢?如果说后悔,也是后悔把郭嘉带上,结果失去了这么一个得力谋士吧。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5. 陈群数次指责郭嘉“不治行检”,可见其品行不正。郭嘉虽有奇才,与孔明这等忠义君子自不可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的话,郭嘉根本不配用。
  反方论点:
  郭嘉的“不治行检”无伤大雅,构不成道德上的瑕疵。反方论据:
  在现存史料中唯一对郭嘉提出过批评的是陈群所说的“不治行检”。《三国志郭嘉传》:“初,陈群非嘉不治行检,数廷诉嘉,嘉意自若。太祖愈益重之,然以群能持正,亦悦焉。”从原文的语气看,陈寿用的是赞赏口气,因此郭嘉犯的肯定不是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的事(从郭嘉跟随曹操征战十一年的经历看,他也没有这个机会)。否则,郭嘉就是脸皮超厚(做坏事被当众揭发还满不在乎),曹操是是非不分(属下干了坏事,不但不罚还挺高兴), 这明显不合逻辑。
  那么郭嘉到底做了什么事遭到陈群的非议呢?估计也就是上班迟到,衣着随便,喜欢喝酒,言行不太符合礼节罢了。首先,不治行检指的是生活作风问题,不是原则性问题。郭嘉大多数时候都跟着曹操打仗,在军队中军纪是不能违反的。曹操自己都割发代首,如果自己喜爱的谋士带头违反军纪,他头疼还来不及,怎么会不但不追究,还更加器重他呢?何况郭嘉对曹操是非常忠诚的,也是很敬业的,他也不可能仗着曹操的信任做损害曹操利益的事。
  易中天说“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嘉也是这样”。为什么有很多人不屑呢?这句话虽然是诸葛亮发明的,却不是他的专利。曹操《又与荀彧悼郭嘉书》:“又人多畏病,南方有疫,常言‘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然与共论计,云当先定荆。此为不但见计之忠厚,必欲立功分,弃命定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还有征乌丸也是一样的。这场战争非常艰苦,途径沙漠,郭嘉就是在途中水土不服去世的。可见郭嘉每次献策都是为曹操着想,为统一大业着想,连自己的性命都可以不在乎!
  郭嘉27岁出山,38岁去世,这十一年中,他尽心竭力辅佐曹操统一中国,不求名利,不计个人得失,这就是最大的忠诚,也是最高的美德。怎么不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6.郭嘉其实并无真才实学,要不怎么会一辈子都是小小的军师祭酒(五品官)?曹操会特别赏识他是因为他善于阿谀奉承,十胜十败之说便是证据。
  反方论点:
  拿官位评价一个人的才能说明你不真正了解三国历史。
  反方论据:
  首先,在没有称帝前,魏蜀吴对于官员任免都比较低调。任免官员本是朝廷的特权,虽然手头有这个权力,过于明目张胆总是不好,不然不是明明白白告诉天下人你想篡汉么?其次,在汉朝,奖赏功臣一般都是晋爵而不是加官。比如说史记记载霍去病几次大破匈奴,都是加封采邑,而不是提升官位(他是骠骑将军,跟大将军平级,已经升无可升了)。郭嘉在曹操打败袁绍后被封为洧阳亭侯,一生总共得到一千户的封赏,已经很不错了,荀彧也只有两千户而已。第三,郭嘉是曹操的掾属,也就是幕僚,这种官职的品级是不可能很高的。你见过有官居一品的军师么?如果名义上做着大官,实际上还是当随军军师,好像也不大合适。打个比方,如果你是总裁,你的创意总监为公司立下大功,你就一定要提拔他当副总裁吗?还不如发奖金来得合适。
  说曹操会特别赏识郭嘉是因为他善于阿谀奉承更是搞笑了。有说曹操奸诈的,也有说他凶残的,倒还没听说过曹操把奉承他的人当作知己的。曹操《与荀彧悼郭嘉书》:“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曹操赏识郭嘉,是因为他和自己性情相近(都潇洒率性,不墨守成规),趣味相投,既聪明绝顶,又无比忠诚。因此他们不仅是君臣,而且是“行同车骑,坐共帷席”的好友。
  那么倍受赞誉的十胜十败之说是不是谀词呢?我看不是。首先郭嘉肯定从心底里认为袁绍不如曹操,要不然他跑到曹营准备当俘虏吗?所以十胜十败是真心话。其次从事情的发展看,这番话是符合客观事实的,曹操确实大胜袁绍,应此十胜十败是实话。既是真心话又是实话,为什么会被别人认为是阿谀逢迎呢?可能是因为铺陈华丽,有点辞赋的味道,和他一向实事求是的风格有些抵触。何况荀彧说四胜,贾诩说五胜,都讲到点子上了,你干吗非说十胜呢?不过是拾人牙慧,滥竽充数。其实我觉得看问题不必过于苛求。对付袁绍是件大事,曹操分别询问重要谋士的看法也很正常。英雄所见略同,不是更能鼓舞军心吗?为什么别人说过的就一定不能说呢?
  7.托后事不过是曹操做顺水人情,口上说说,不可当真,跟刘备白帝城托孤不具有可比性。
  反方论点:
  曹操悼念郭嘉是真情流露,不是玩弄权术。
  反方论据:
  为什么呢?因为在这种问题上假情假意无法给曹操带来任何好处。郭嘉不是荀彧,他没有一个庞大的家族作为背景。郭奕还小,他一去世,对曹操集团就没有任何影响力了。曹操做戏给谁看呢?何况曹操如此偏爱郭嘉,嫉妒他的可能也不在少数,说不定有人心里反而不舒服呢,何来收买人心一说?所以说曹操托后事是真情不是假意。倒是刘备说了一辈子兴复汉室,临终居然劝诸葛亮自立篡汉(曹操孙权想称帝是篡汉,诸葛亮又不姓刘,他自立就不是篡汉了吗?我可不赞成搞双重逻辑),其真心值得玩味。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曹操为什么如此器重郭嘉呢?曹操《与荀彧悼郭嘉书》:“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疑滞,欲以后事属之。”我想这里的后事和刘备托孤的内容不同。曹丕的年纪跟郭嘉差距不是很大,更何况曹丕本人也很有才干,不需要别人大包大揽,代替处理政务。所以曹操应该是希望自己的亲信能够帮助曹丕顺利的登上皇位而不引起大麻烦。前期五大谋士当中贾诩数易其主,又明哲保身,曹操对他不甚信任。程昱比曹操年长十三岁,荀攸年纪和曹操差不多,难保能比曹操多活几年。荀彧倒是比曹操小八岁,可是他忠于汉室,也不合适。只有郭嘉,他比曹操小十五岁,几乎是晚辈了,对曹操非常忠诚,思想又不受封建礼教束缚,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下洞察人心,是最理想的人选。可惜老天爷和曹操开了玩笑。曹操痛惜郭嘉,也是人之常情。
  8.谋士第一是要惜身保命。位至三公,寿禄双全的贾诩比起有才无寿的郭嘉,戏志才强多了。
  反方论点: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人的一生只要能活得轰轰烈烈,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是长是短又有什么关系呢?
  反方论据:
  贾诩活到七十多,位至三公,确实寿禄双全。但是活得长的不止他一人。荀攸程昱都是寿终正寝,程昱更是活到八十岁,难道他们就不是惜身保命吗?钟繇也位至三公,活到八十岁,不也是寿禄双全吗?仅仅依据这一条就说贾诩是最聪明的人,似乎有点片面了。我认为论智商贾诩确实不输给郭嘉,但不能说明他在郭嘉等人之上。
  况且郭嘉虽然短寿,并不是不能“惜身保命”。他既不是被曹操逼死,也不是被敌军射死的,会水土不服也是运气不好,他本人并没有错啊,难道还真希望他能未卜先知不成?就好比突然流行非典,有人运气不好挂了,你就说他不能“惜身保命”,如何如何,不是莫名其妙么?(说到这里,说几句闲话。看到有些人因为庞统是被射死就轻视他,很为他抱不平。要怪也是怪刘备,庞统已经很倒霉了。刘备身边本来就没人,来个庞统还不好好保护。打仗有风险没错,曹营里的大把军师,怎么没听说被做掉啊?)
  Ps: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写完了,抹汗先……偶已经申明过偶是嘉迷,而且是个讲道理的嘉迷。如果有其他人的粉丝认为我说得不对,欢迎跟帖讨论,但来吵架的,恕不奉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15 07:28 , Processed in 0.184962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