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有幸读了历史博士罗肇前的《三国征战史》,对其分析的若干建设性历史疑点深为敬服,但是他也有很多观点有些语出惊人,比如对董卓、麴义等人的军事评价过高等,我这篇文章不去争论那些问题,单单就其一个深入分析的观点即“徐盛的战功、资历不能其他十一位将领并列为东吴早期的虎臣”开始说起。
首先我陈述一下罗前辈文中的话:
“吴国的徐盛,勇不及甘宁、凌统、潘璋,亦未像陈武、董袭那样死于国事,官至安东将军,在吕范督率下指挥一师将士,并未显赫到必须立传。被陈寿立传的吴国元勋中,除徐盛之外,都在陆机的《辩亡论》中提及。徐盛之立传,在于孙权受曹丕册封时,徐盛在魏国使者面前忿愤顾谓同列,并且大哭。其人获得立传资格,总须有个特殊原因。”
对于他的看法,我深表不同,于是,我决定为我一直比较喜爱的武将徐盛写些东西。
1、其勇。
我相信,谁都不会说徐盛无勇的,因为我们不是去说他是否能够得上像关羽张飞那样天下共闻的惊人之勇,不需要谈虎色变的效果。
“遭乱,客居吴,以勇气闻。孙权统事,以为别部司马,授兵五百人,守柴桑长,拒黄祖。祖子射,尝率数千人下攻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三国志·徐盛传》
陈寿已经很准确得告诉我们,徐盛最初是以勇气闻于世的。如果说名气上的例子不足以证明,那么以一百多人“大破”黄祖儿子黄射的数千人的战绩足可证明徐盛的勇武。虽然此战中徐盛主要运用的是战术(先射后开城门攻击),但是指挥作战,个人勇武也是必须的,可见这次的以少胜多有一定的说服力。至于罗前辈所说的“武不及甘宁、凌统、潘璋”等语句,我认为不妥,历史上本就不好评比武力的高低,又不像演义里有明文道出多少回合分出胜负,所以主要看的是作战勇烈程度,徐盛完全够得上其他江东虎臣的实力,不输于潘璋陈武蒋钦等人。
2、显赫。
至于说到徐盛的功业,先看他最后的官职。
徐盛在公元222年在洞口在吕范领导下打败魏军后“迁安东将军,封芜湖侯。黄武中卒。”所以说他的最终官职是安东将军,根据记载,安东将军乃“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可以清清楚楚知道他当时的地位。和同时期的“右将军”潘璋、“奋武将军”朱桓相比,徐盛应该是和他们差不多的,并不显得轻微。
因为史籍只记载徐盛于黄武中年去世,没有详记是哪一年,所以我们可以判断他死于224年到225年左右(吴黄武纪年最中间两年),不像朱桓全琮朱然丁奉等将后面还有很多机会立战功,或是逢上孙权登基等大事,可以加官进爵,徐盛的生命终结于此,故而无法晋升。所以仅从官职没有丁奉等人的最终官职那么高这个观点上来评价徐盛的地位,也是不可取的。
3、濡须督。
做为抵御魏国进攻的大型坞镇,同时也是北上的重要据点,濡须口是三国时期吴国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其来源追溯到吕蒙的建议:“(吕蒙)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近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孙权与曹操数次对峙于此,基本上都能让曹操不战自退,所以说这里是吴国的一个重要“港口”,需要有能力并且要兼顾南北作战风格的人担任。那么,在吴国的武将中,谁比较适合呢?最擅长北方作战风格的周瑜已死,吕蒙又要担任军中要职,不可抽身,所以这项重任必须交给一个统领能力较高的猛将身上。
孙权选择了蒋钦,他是孙权认为和吕蒙同样是值得刮目相看的人物,曾经在孙权的教诲下与吕蒙一样,发奋读书补充自己文史知识的人,基本上是和吕蒙的军事思想形成一线的,(可能也有吕蒙的推荐,因为濡须坞本就是吕蒙自己的提议)所以孙权把重担交给了蒋钦。当时的徐盛在蒋钦的管辖之下并非风平浪静的,由于曾经擅自斩杀了蒋钦的屯吏而忧心忡忡,深怕蒋钦对自己有意见,但蒋钦器量很大,还经常称赞徐盛的才能,这才让徐盛深感惭愧和佩服。两年之后,孙权又任命曾经奋勇保护自己的周泰接任了濡须督的位置。论到战功,难道徐盛朱然等将都不如周泰吗?那可未必。当时这二人都深感不服,但等孙权说明了让周泰担任此职的原因之后,才令诸将真正感到心悦诚服了。此后,这个众人位置还有朱桓、张承等人。
因为蒋钦、周泰二人同为江东十二虎之一,又和徐盛一样,都是北方南迁过来的武将,而且还都曾与徐盛有些小矛盾,故而把濡须督拿来说了一说。
由此也引来了蒋钦对徐盛的那句评价:“盛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
|
上一篇:阮籍的豪杰之志下一篇:性格决定成败——剖析关羽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