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三国游戏网(策略单机游戏无毒无插件无广告免费下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码登录

使用验证码登录

查看: 733|回复: 2

有古人之风的义士——太史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三国游戏迷,轻松玩转“牧羊”。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对于太史慈这个人物,争论不多,他于历史舞台出现时间亦不长,虽然曾担任一地诸侯,却未在重要战役中出现,也没有影响到历史进程,故而容易被人淡忘。
现在我就子义的某些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其历史身份
在《三国志·吴书》中,太史慈是与刘繇、士燮同传,而未并入江东前期将领“十二虎臣”传中,其主要原因就是太史慈曾经做为刘繇的“余党”和孙策展开作战,与刘繇、华歆、王朗、陆康、祖郎等人一样,都是战败后才投奔孙策的,并且太史慈于公元206年病卒于建昌,在东吴建立政权的几场大战中均未来得及表现,再加上陈寿对于这位“信义笃烈,有古人之分”的义士可能比较偏爱,于是就将其列于诸侯列传之中,以彰其显。
不过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子义似乎经常被人遗忘,就连日本KOIE公司在设计游戏“三国无双5”时,对于“太史慈传”的剧情就作了修饰,说太史慈只有对孙策的缅怀,由于孙策和他共同的“以升于天子阶堂”的梦想破灭之后,就孤独地离去了。城楼上,孙权领着甘宁、吕蒙、陆逊、周泰等人庆贺胜利时,子义却选择了默默地飘落,就像秋天的叶,已不再是惹人艳羡的红,而是漂于大地的枯。情景颇为感人,并且道出了太史慈和孙权的政治思想的偏差,一个怀汉臣之心(和孙策、周瑜略似),一个有称帝之意(受鲁肃、吕蒙影响),故而分道扬镳。虽然不符合史实的走势,但其心理描写敢于突破,又很生动,感染人心,值得赞述。
名士?智谋之士?
孙策曾赞誉太史慈为“青州名士”,、“天下智士”,这说法有根据吗?答案,有。这也是太史慈与江表其他虎臣甘宁、潘璋等有所不同之处,就是太史慈曾有一段身为“天下智士”之路。
子义为青州东莱郡人,也就是战国时代的齐国所在地,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曾于此处大揽贤才,故而和邻国鲁国一样,都成了文士倾附的地方。太史慈出身在这里,自然也有立志读书、为国效力的志向,故而他的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十分好学,在家室地位均不高的庶族家庭中,没有关系,没有门路,凭借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东莱郡的奏曹史。奏曹史是个什么官?其实属于文职,也就是负责主奏议事,相当于郡里的参议员,如果没有真正的才学,平民是无法担任此职的。吴国也有其他担任过文吏的武将,程普、黄盖年轻时,天下还未“大乱”,还不存在割据军阀,所以他们都有过太平的郡吏之任。
年仅二十一岁的太史慈在担任奏曹的时候就曾有过一次显名的机会,而且他也把握住了,故而后来为孙策所赞:“昔为太守劫州章,赴文举,请诣玄德,皆有烈义,天下智士也”,其被孙策评为智士的第一大点就是在青州的这件事情,叫做“为太守劫州章”。事实经过简述一下就是:
当时郡与州之间存在纠纷之时,便提出“上诉”到“高级法院”,而先让中央知道事实经过的一方最终有利。这是一个不文之法,大家心里都有数的。所以当本州的奏章已先发去有司处的时候,郡守害怕落后不利,就从自己的小班子里选一名有胆略、有能力、能够不负所托办成这件事情的人。而刚成年不久的太史慈得到了这个机会,马不停蹄地赶往洛阳。
说来可笑,太史慈大多给人的感觉都是正派豪气的壮士,其实他也“善诡”,好听点说,就是机智、聪明。他到了洛阳之后,就站在公车(地方官员入京请愿或上书言事之处)门前等待。等到州里的使者到来的时候,太史慈就问他: “你也是前来欲求通章的吗?”吏曰:“然。”太史慈问:“章安在?”对曰:“车上。”慈曰:“奏章题署之处确然无误吗?可否取来一视?”州吏没见过太史慈,又见他容貌气质高雅,以为他是中央的人,便很自然地把羊送给了狼。太史慈得到“羊“之后,审视无误,立刻将羊宰了,以至于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这才从太史慈的口中得知原来他是郡里派来捣乱的人。
太史慈把奏章破坏了之后,并不逃跑,也不使用自己擅长的武力欺压对方,而是再一次用诡诈之计,和那州人讲道理、摆事实,用很无厘头的办法哄骗那人。太史慈说,“现在奏章坏了,我们都犯罪了”。 州吏问“明明是你毁坏了我的奏章,怎么能说都犯罪了呢?”太史慈说,“你是非不分,随随便便就把这么贵重的东西给一个陌生人,而且还是个“坏人”,现在奏章坏了,根据大汉法律,我们两个都是死罪。”简直就是大忽悠,扇人两巴掌,再给那人一个果子。太史慈献策道:“我们一起逃走吧。”州吏说了:“你是在给郡里办事,可以去领赏,为何要逃?”太史慈很委屈地说:“郡里只叫我来视察你们的奏章到了没有,没说要把它弄成稀巴烂,现在这种情况,我回去也是死罪。”州吏真被忽悠地一愣一愣的,于是与太史慈相约一起逃走。




上一篇:无双国士纪灵
下一篇:我何以羡慕刘备?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等到跑远了,太史慈又偷偷地回到京城,递上了郡里的奏章,完成自己的使命。所以等到州里知道真相再上书的时候,为时已晚。郡里因为太史慈的机智表现而得到了此事的最终胜利。
这件事虽是小事,却在太史慈传中花费了许多文字来叙述,可见其所反映了很多东西,太史慈能够顺利并且精彩地完成任务,有几点原因,其工作责任心是没说的,胆略和气魄也很明显,再加上机智的思想、绝妙的口才和高超的演技,最终为天下所知名,渐渐就成了名士口中佳话。故而刘繇后来再用太史慈的时候,有人推荐他为将,是把他做为一位“名士”来推荐的,那才有了刘繇所说“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刘繇认为太史慈这位“名士”出身低微,又没有许劭的评语,所以算不上真正的名士,而不是把他当作一名“猛将”来看待,否则世上如关羽、张辽等将也没有得到许劭称赞,难道也不能为大将了吗?可见正确见解应是刘繇认为“太史慈非名士”。汉代品藻人物有个不成文的习惯,就是往往有家庭背景的人才能得到评论家的赞赏,平民寒族则没有这个权利。故而孙策在称太史慈为“名士”的时候,打破了这个恶习,从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是比较开明的君主。
在救孔融的时候,太史慈再次施展自己的“诡计”,最后又是蒙骗过关,把“三十六计”之首的“瞒天过海”演绎得精彩绝伦,就像是特地为此计做广告似的,这里就不多述了,总之都是展现太史慈的谋略。
喜欢太史慈的最大原因
如果排三国里的人物喜爱程度,太史慈在我心目中能进前三。之所以这么喜欢他的原因,就是其人的品德。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生得其名,死得其所,我认为,太史慈就是对“男子汉”、“义士”等名词的最好诠释。相对于子义,蜀国的关羽、赵云,魏国的张辽、徐晃,都是这一类人,他们为人壮勇,重信义、轻财利,忠君爱国、不顾生死,重友情、重承诺、重节义,光明磊落、大义凛然,符合中华民族男子的道德审美要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救孔融是出于孔融本身的仁善德义以及他对自己母亲的细心照顾,可以看出太史慈既有孝心,又能明辨是非,在那个时代,“孝”字是很被看重的,属于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仅列于“忠”之后,这也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然而太史慈之于救孔融不仅出于“孝”来应顺母亲,而是真心认识到孔融的德义。孔融是孔子之后,遵循儒家“仁义”,又乃一时名士,“当时豪俊皆不能及”,做为有着忠心报国、仁义为先思想的太史慈必然对他十分敬重,在与其“未尝相见”的前提下,还是毅然选择了相助于他,并且进行到底。
太史慈当时只不过是个避难于北方的旧官,无权力、无兵马,自然是独自一人前去,这便有了“太史慈单骑救北海”的故事。后因兵微将寡,太史慈又主动自荐去请刘备助阵。此番为了一个“义”字前来报恩的太史慈却遭到了孔融的怀疑,认为子义觉得形势严峻,会趁此机会逃走,这真是小人之心,太史慈说“昔府君倾意於老母,老母感遇,遣慈赴府君之急,固以慈有可取,而来必有益也。今众人言不可,慈亦言不可,岂府君爱顾之义,老母遣慈之意邪?事已急矣,愿府君无疑。”不仅没有逃走,而且真的请来了刘玄德,解了北海之围。在劝说刘备救援时,太史慈的“仁义”其实已经大于了刘备的“仁义”,相信许多读者都能够看得出来,这里便不多说。
经过这次短暂的相处,对于孔融此人,太史慈深感到他非真正的“明主”,无论孔融此时有多认识到太史慈的为人,都无法挽回他那已冷的心。在得知东莱名士刘繇此时已在江南为官时,又单骑下江南投奔,这才有了以后结识孙策的故事。
最能表现太史慈信义的地方就在他和孙策的交手上。在被孙策打败并俘虏之后,孙策义释太史慈,不仅与其重温旧事,敬爱有加,而且向他提出了“同升天子之阶”的想法,这一点是我猜想的,因为从太史慈临死时的话来分析,太史慈之所以发出“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的遗言,主要来源于孙策当年的政治思想的感化或者说是同化。孙坚、孙策早期拥兵也好,占地也好,都有着“勤王”的思想成分,所以孙坚才会努力伐董,并“私藏”玉玺,等待能亲手交还汉帝,达到“升天子之阶”的目的,而孙策“阴袭许”主要也是为了“升天子之阶以尊天子”,都有强烈的勤王思想在里面,太史慈忠君思想比较严重,所以听到孙策的肺腑之言后,很有感触,又见他“英气杰济,猛锐冠世”,并且用兵如神,屡次不是其人对手,再加上他对自己有惺惺相惜的感情在里面,最终对其佩服有加,真心投奔。
 楼主| 发表于 2014-4-15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后两人约定日子,太史慈说在两个月内安抚刘繇余众,率兵归还,孙策深信不疑,在手下将士纷纷不信的情况下,说出了“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诸君勿复忧也”的赞誉,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评价。“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这几个字尤其强烈,蜀汉的关羽、张飞、赵云都是这种“以知己相投奔”的关系,最后才会有“千里寻兄”以及“当阳救主”的故事。
我不仅爱读三国史书,像我这个年龄段,也爱玩三国游戏,每当玩三国无双,看到太史慈动画剧情中表现出来的点点滴滴“义士”的气概,心里就无限崇敬,这种朋友难遇难求,正是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知己兄弟,自然也成了我喜欢子义的最大原因。
美须髯
下面说说这个轻松点的问题。
《慈传》说:“慈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
基本上已经给定了造型设计,却没有哪个漫画家或者人设师给予子义这个面貌,大多不是缺乏个**,就是没有“美须髯”,这在古代属于美男子风度气派的象征,比如关羽、程昱都属此类。唯一见过子义蓄须的是一张浣熊方便面里的三国卡,虽较符合文意,但就是太粗狂了些。
结束语
关于大家津津乐道的太史慈的勇武,与孙策单挑,出神入化的箭法等事迹,因为没什么新见解,大家谈的又比较多了,就不再多说了。我希望能知道更多关于子义的新看法和新发现,那就等待众人的研究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牧羊头条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牧羊三国游戏网

GMT+8, 2025-1-3 23:56 , Processed in 0.13086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